淋濁門

關燈
 遺洩久不愈,腎氣不固收。

    腰為腎之府,久坐覺腰痠,舌尖紅刺滿布,脈濡不暢,近來脘腹不舒拒按,大便溏薄,溲通龜赤。

    宜先治所急,以醒機軸。

     四制香附(三錢五分) 陳皮(三錢五分) 大腹皮(三錢,洗) 炒楂炭(三錢) 金鈴子(三錢五分) 宋半夏(四錢) 炙雞金(三錢,去垢) 炒穀芽(五錢,絹包) 蘇梗(三錢五分) 茯苓(三錢五分) 沉香曲(四錢,絹包) 桑枝(五錢,切) 聚精丸(三錢五分) 金鎖固精丸(三錢五分,絹包,吞服)  腎關不固,有夢無不走。

    當洩火固本並進之。

     北沙參 烏賊骨 生石決明 知母 制首烏 白蓮鬚 廣鬱金 沙苑子 朱連翹 金鈴子 川柏  淋瀉作痛,莖腫濕熱深重,非旦夕計功也。

     上川連(鹽水炒,七分) 知母(二錢) 甘草梢(一錢) 鮮生地(打,七錢) 黑山梔(三錢五分) 銀花(二錢) 滑石(四錢) 西血琅末(調沖,三分) 川黃柏(鹽水炒,三錢五分) 大竹葉(三錢五分) 川萆薢(三錢)  無夢而遺,腎家關健不固也,脈弦。

    宜從陰分立方。

     細生地 左牡蠣 茯神 甘草梢 川柏 金櫻子 遠志炭 炒丹皮 知母 白蓮鬚 川石斛  身熱,小溲不通,腎囊腫硬。

    濕熱鬱結,防成囊癰。

     大豆卷 制香附 車前子 赤芍 青蒿 金鈴子 豬苓 土貝 廣藿梗 延胡索 澤瀉 橘白 甘草梢 西血珀 楊中家路 囊腫稍減,溲下夾濁,身熱。

    濕熱深重,理之不易。

     制香附 滑石 土貝 桑葉 金鈴子 甘草梢 橘核 青蒿 延胡索 通草 澤瀉 丹皮 血珀屑 方臨頓路 小溲昨乍通,且有濁下。

    宜清理法: 龍膽草(三錢五分) 淡竹葉(三錢) 連翹(三錢) 川柏(二錢) 滑石(四錢) 鬱金(三錢) 知母(二錢) 車前子(三錢,包) 甘草梢(三分) 殷東山 睪丸偏大,白濁下滲。

    宜疏洩厥少,分利水道。

     制香附(二錢) 枸橘(一錢) 絲瓜絡(二錢) 赤芍(三錢五分) 川楝子(三錢) 兩頭尖(一錢) 忍冬藤(三錢) 橘核(一錢) 延胡索(三錢) 車前子(三錢,包) 粉萆薢(二錢) 沈史家巷 心脘痛,時如鑽刺,小溲莖痛,並有濁下,脈細,腹脹。

    宜育陰利濕為法。

     旋覆花 川柏 滑石 丹皮 煅瓦楞粉 知母 淡竹葉 黑山梔 炒香青皮 赤芍 甘草梢 朱燈芯 顧(北坎) 氣弱陽衰,久病腎關不固,神疲,脘痛,脈濡。

    病道深遠,理之不易。

     臺參鬚 淡吳萸 金櫻子 沉香曲 漂白朮 橘紅 沙苑子 川斷 茯苓 製半夏 春砂末 炒穀芽  (水潑粉橋) 濕熱隨氣下注,少溲莖痛,並有濁下,口乾膩,舌白黃。

    宜清化濕熱法。

     上川連(一錢) 川柏(鹽水炒,三錢) 滑石(三錢五分,包) 朱連翹(三錢五分) 制川樸(一錢) 知母(鹽水炒,三錢) 甘草梢(一錢) 澤瀉(三錢) 白杏仁(去尖,三錢) 淡竹葉(三錢) 海浮石(四錢,包) 江(臯橋) 淋下不止,嗽血甫定,陰氣大損,濕熱隨氣下注,一時不易速愈。

     鮮生地(一兩) 上川連(五分) 川柏(三錢五分) 連翹(三錢) 淡芩(三錢五分) 陳阿膠(七錢) 知母(三錢五分) 黑山梔(三錢) 赤芍(三錢) 丹皮炭(三錢) 小蘇炭(三錢) 墨旱蓮(三錢) 血餘炭(五分,研如塵,用鮮藕汁一杯,調化冷飲) 質彬兄膏方: 肝臟疏洩有餘,腎臟閉藏不足,易於走洩,走洩則陰氣重損,由是火易上浮,頭眩作脹,中運不健,食下腹痛。

    肝脾腎交相為病,必須培植根底,以疏運中,庶為所病有裨。

     北沙參(三兩) 陳皮(一兩,鹽水炙) 清阿膠(兩半,皆酒浸收膏時入) 制首烏膠(五兩) 青鹽半夏(二兩) 黑芝麻(四兩) 潞黨參(二兩,直劈,秋五分,拌鹽水炒) 沉香曲(三兩) 杜仲(三兩,鹽水炒) 大生地(五兩,春砂末拌) 陳佛手(三兩半) 沙苑子(三兩,鹽水炒) 肥玉竹(二兩) 臺烏藥(兩半) 金毛脊(三兩,炙去毛) 淡天冬(去心,兩半) 柏子仁(打如泥,兩半) 龜腹版(六兩) 左牡蠣(鹽水煅,先煎,七兩) 淡蓯蓉(二兩,鹽水炒) 金櫻子(三兩,鹽水炒) 上藥用井華水浸,滾煎三度,去渣濾清,入阿膠攪和,烊淨,文火收膏。

    每晨半調羹,開水化服。

    如有感冒須暫停之。

     老公祖(金姓) 濕熱未楚,舌苔黃,脈滯弦數,尚須清化分利。

     務使肝膽之火與膀胱之濕各得平靖為要。

     龍膽草(一錢) 川柏(鹽水炒,二錢) 甘草梢(四分) 澤瀉(三錢五分) 黑山梔(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