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門(附洩瀉便血)

關燈
腹皮  洩:脾洩日久,不獨土奪運遲,即命火蒸腐之權亦日漸衰微矣,夫命門為生命之根,中土為氣血之源,火土既衰,能無百病叢生乎。

    刻下臟真悉虛,求其緻病之源,培土當得漸漸獲益。

     膏方:大熟地(四兩,炒鬆春砂末拌) 陳清阿膠(一兩半,收膏時入) 菟絲子(三兩,鹽水炒) 西洋參(二兩) 九香蟲(三錢) 冬瓜皮(二兩) 制首烏(三兩) 制冬朮(四兩) 陳皮(一兩,炙) 北沙參(一兩) 焦山藥(四兩) 杜仲(三兩,鹽水炒) 麥冬肉(一兩) 帶皮苓(四兩) 川斷(三兩,鹽水炒) 焦扁豆(四兩) 棗仁炭(四兩) 沙苑子(三兩) 加範志曲(三兩) 車前子(三兩,包) 如法熬膏。

      洩:吐瀉六日,敗象齊備,今日得勢稍減,肢冷得暖,敗象氣急不平,脈軟,舌紅幹,神氣迷濛,終恐發厥驟變,小效,不足恃也。

     白朮 左牡蠣(先煎) 公丁香 車前子(包) 茯苓 真風斛 六曲 白芍 臺參鬚 烏梅 代赭石(先煎) 焦麥芽  便血:便血初止,腰痛頭蒙亦愈。

     生地炭(四錢) 荊芥炭(三錢五分) 川斷(三錢) 茯苓(四錢) 銀金花(三錢) 防風炭(一錢) 沙苑子(四錢) 陳皮、槐花(各三錢)赤芍(三錢) 白蒺藜(四錢) 炒赤芍(五錢)  痢:下痢漸瘥,寒熱不淨。

     上川連(五分,酒炒) 蘇葉(三錢五分) 枳殼(三錢五分) 炙雞金(三錢,去垢) 廣木香(三錢五分) 淡豆鼓(三錢) 臺烏藥(三錢五分) 大腹皮(三錢) 赤芍(三錢) 粉葛根(一錢) 紅曲(三錢) 炒穀芽(五錢) 薺菜花幹(三錢)  洩:肝氣積久,脾病作瀉,面浮足腫,癸水不行。

    擬氣營兩治。

     漂白朮(三錢五分,枳殼一錢同炒) 澤瀉(三錢,茴香五錢同炒) 白蒺藜(四錢) 丹參(二錢) 茯苓(四錢) 蘇梗(三錢五分) 陳佛手(三錢五分) 雞血藤膏(一錢,研沖) 豬苓(三錢五分) 制香附(三錢五分) 車前子(包、) 陳麥柴(各四錢)  痢:下痢後腸熱,津枯,大便堅,小溲不清,尚有濕熱未淨。

    宜兼顧立方。

     全瓜蔞(四錢,切) 油當歸(三錢五分) 枳殼(三錢五分) 赤苓(三錢) 黑芝麻(四錢) 淡蓯蓉(三錢五分) 陳皮(一錢) 澤瀉(三錢) 火麻仁泥(一兩) 赤芍(三錢五分) 法半夏(三錢五分) 炒香穀芽(五錢)  便血:便血之後,面浮足腫,畏寒神疲,脈軟。

    氣營交困,理之不易。

     潞黨參(三錢五分) 歸身(三錢五分,土炒) 五加皮(三錢) 資生丸(三錢,吞服) 漂白朮(三錢五分,枳殼一錢同炒) 白芍(三錢五分) 冬瓜皮(三錢) 陳皮(一錢) 帶皮苓(五錢) 川斷(三錢) 生米仁(四錢) 法半夏(三錢五分) 懷牛膝(三錢五分)  便血:便血久不止,脈左軟、右較大。

    擬養營化濕。

     醋炒歸身(三錢) 廣木香(三錢五分) 炒槐花(三錢五分) 紅曲炭(三錢) 白芍(三錢五分) 橘紅(一錢,炙) 炒地榆(三錢五分) 荊芥炭(三錢五分) 漂白朮(三錢五分) 法半夏(三錢五分) 陳棕灰(三錢)  痢:脈弦數,便痢不止,裡急後重,舌白,惡寒咳嗽。

    脫力傷脾,濕熱蟠踞腸胃,不易奏功。

     赤芍(三錢) 駐車丸(三錢,絹包) 炙雞金(三錢) 苦參子(一錢) 歸身(二錢) 茯苓(四錢) 紅曲(三錢) 薺菜花幹(三錢) 川斷(三錢,鹽水炒) 扁豆衣(四錢) 廣木香(一錢)  洩:素病脾洩,復多操勞,積虛積損由來已久,自從上年夏令濕阻,秋來患瘧,病纏失調,今則氣陰兩乏,無臟不虛,形肉消瘦,神思疲憊,陰虛生內熱,肌灼小溲赤短,陽虛生外寒,形體怯寒,加以氣不化濕,濕痰作嗽,氣不生津,口燥作渴,漸至肝腎不支,不能起於床。

    脈細小虛數,舌質紅,中苔白。

    陰竭於下,火浮於上,虛脫一途已近,不能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