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脾門
關燈
小
中
大
白 瓦楞殼 烏藥 炙雞金 宋半夏 沉香片 金鈴子 炒穀芽
右 便溏稍愈,腿足仍痛,腹痛、嘔惡均減,脈軟。
宜守前法增損。
生白朮(三錢五分) 磁朱丸(三錢,吞服) 豬苓(三錢五分) 五加皮(三錢五分) 淮山藥(三錢) 橘紅(一錢) 澤瀉(三錢) 陳麥柴(四錢) 帶皮苓(四錢) 製半夏(三錢五分) 生米仁(三錢) 炒穀芽(五錢) 右 肝氣從心脘痛入少腹,骨節亦痛,脈左大、右軟。
本體不充,須慎之。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 陳佛手(三錢五分) 川楝子(三錢五分,小茴香三分同炒) 白蒺藜(四錢,炒去刺) 煅瓦楞粉(一兩,包) 橘紅(一錢) 延胡索(三錢五分,醋炒) 川斷(二錢,鹽水炒) 淡吳萸(三分) 法半夏(三錢五分) 五靈脂(三錢五分,醋炒) 廣鬱金(一錢) 綠萼梅瓣(一錢) 左(正號) 中運漸醒,氣化較暢,胸脘漸能輸轉,胃納得稍增,脈狀尚帶弦。
脾升胃降,未能盡如常度,宜即守前意增損之。
瓜蔞皮(三錢) 淡吳萸(二分) 白芥子(一錢) 陳佛手(三錢五分) 橘紅(一錢) 茯苓(四錢) 炙雞金(三錢) 資生丸(三錢,吞服) 製半夏(三錢五分) 大腹絨(三錢,洗) 白芍(三錢五分) 淡蓯蓉(三錢) 生熟穀芽(五錢) 右 脘次痞脹,頭暈,不時咽痛,脈滑。
宜肝肺胃並治。
桑葉(三錢五分) 白杏仁(四錢) 竹茹(三錢五分) 大腹皮(三錢) 石決明(一兩,先煎) 象貝(四錢) 川通草(一錢) 赤苓(三錢) 赤芍(三錢五分) 枳殼(三錢五分) 廣鬱金(一錢) 川石斛(三錢) 枇杷露(一兩,沖) 右(正號) 肝氣乘胃侮脾,胸脘腹作痛不已,大便堅塞,轟熱寐中驚惕,脈左弦不靜,右寸部為大。
體虛病深,理之不易。
上川連(三分,重姜水炒) 旋覆花(三錢五分,絹包) 淡吳萸(三分,鹽水炒) 大腹皮(三錢,洗) 全瓜蔞(五錢,淡姜水拌切) 代赭石(四錢,先煎) 朱茯苓(三錢) 陳佛手(三錢五分) 鹽半夏(二錢) 海蛤粉(七錢,包) 車前子(三錢,包) 通草(一錢) 綠萼梅瓣(一錢) 右 曾患表證,茲腹中宿患瘕作痛,脈微數。
擬疏肝和脾主之。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 川楝子(二錢,小茴香同炒三分) 臺烏藥(三錢五分,切) 赤苓(三錢) 煅瓦楞粉(一兩,包) 延胡索(三錢五分,醋炒) 炙雞金(三錢,去垢) 澤瀉(三錢) 大腹皮(三錢,洗) 五靈脂(三錢五分,醋炒) 赤芍(三錢五分) 右 右少腹作痛兩旬,氣阻經滯。
嚴防鬱蒸成瘍。
川楝子(三錢) 制香附(三錢五分) 沉香曲(三錢,包) 五靈脂(三錢五分) 生米仁(四錢) 楂炭(三錢) 萊菔子(三錢,炒) 澤瀉(三錢) 延胡索(三錢五分,醋炒) 炙雞金(三錢) 臺烏藥(三錢五分,切) 車前子(三錢,包) 鮮佛手(三錢五分) 右 左脅肋下結瘕,頂心脘,食下噁心,脈不暢。
宜治肝胃。
旋覆花(三錢五分,絹包) 煅瓦楞粉(一兩,包) 法半夏(三錢五分) 川楝子(三錢五分,炒) 代赭石(一錢,先煎) 橘紅(一錢) 六曲(四錢) 澤瀉(三錢) 生熟穀芽(各五錢,包) 右 胸痛由脘次上逆,近有寒熱,脈軟,體乏,理之不易。
瓜蔞皮(三錢) 香青蒿(三錢五分) 抱木茯神(四錢) 橘白(一錢) 薤白頭(二錢) 左金丸(七分) 赤芍(三錢五分) 煅瓦楞粉(一兩,包) 陳佛手(三錢五分) 鹽半夏(二錢) 車前子(四錢,包) 右 腹瘕攻逆,面黃,脈濡。
治在肝脾。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 代赭石(四錢,煅,先煎) 炙雞金(四錢,去垢) 豬苓(三錢五分) 煅瓦楞粉(一兩,絹包) 橘紅(一錢) 大腹皮(三錢,洗) 澤瀉(三錢) 沉香片(四分) 宋半夏(三錢五分) 赤苓(三錢) 五加皮(三錢) 陳麥柴(三錢) 右 病後腹痛,右半硬,二便不暢,脈左軟右滑。
治在肝脾。
旋覆花(三錢五分,絹包) 川楝子(三錢五分,小茴香四分同炒) 青皮炭(三錢五分) 豬苓(三錢五分) 煅瓦楞粉(一兩,絹包) 延胡索(三錢五分,醋炒) 川石斛(三錢) 澤瀉(三錢) 沉香曲(三錢,絹包) 大腹皮(三錢) 炒穀芽(五錢,包) 炙雞金(四錢) 左 胃脘痛久不止,不易速解。
旋覆花(三錢五分,絹包) 沉香曲(三錢,絹包) 臺烏藥(三錢五分) 澤瀉(三錢) 代赭石(四錢,煅,先煎) 橘紅(一錢) 廣鬱金(三錢五分) 陳佛手(三錢五分) 淡吳萸(二分,鹽水炒) 法半夏(三錢五分) 赤苓(三錢) 五靈脂(三錢五分,醋炒) 炒穀芽(五錢,包) 延胡索(三錢五分,醋炒) 左 食下腹痛,脈軟弦。
宜疏肝和脾,洩熱利濕。
煅瓦楞粉(一兩,包) 枳殼(三錢五分) 青皮(三錢五分,炒) 淡吳萸(二分,鹽水炒) 沉香曲(四錢,包) 橘紅(一錢) 青木香(一錢) 臺烏藥(三錢五分,切) 炙雞金(四錢,去垢) 法半夏(三錢五分) 澤瀉(三錢) 五靈脂(三錢五分,醋炒) 右 心脘痛,頭暈頭痛,脈右濡細、左弦。
宜流利氣機。
治在肝脾。
桑葉(三錢五分) 煨天麻(七分)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 烏藥(三錢五分) 白蒺藜(四錢) 陳皮(一錢) 代赭石(四錢,先煎) 左金丸(七分,吞服) 石決明(一兩,先煎) 宋半夏(三錢五分) 煅瓦楞粉(一兩,包) 右 肝脾不和,胃納久不醒,痛經,脈軟弦,少寐。
宜疏和並進。
川石斛(四錢) 朱茯苓(四錢) 丹參(三錢五分) 臺烏藥(三錢五分) 新會皮(一錢)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 白蔻仁(七分,研沖) 陳佛手(一錢) 鹽半夏(三錢五分) 煅瓦楞粉(一兩,包) 廣鬱金(一錢) 炒香穀芽(五錢) 右 營虛水虧,肝亢內熱,脈軟弦。
病緒雜出,須由漸調養。
川石斛(三錢) 鮮沙參(四錢) 茯苓(四錢) 功勞葉(三錢五分) 元參(三錢五分,秋石四釐同炒) 生蛤殼(一兩,先煎) 青蒿子(三錢五分) 竹茹(三錢五分) 川貝母(三錢,去心) 生草(三分) 地骨皮(三錢五分) 丹參(三錢五分) 朱燈芯(三分) 右 肝腎素薄,近日左脅痛,日有三次,脈軟弦。
腎不攝肝,未易速效。
北沙參(三錢五分) 橘白(一錢) 清阿膠(三錢五分,海蛤粉炒珠) 真水獺肝(四錢,敲細吞服) 白芍(三錢五分) 鹽半夏(三錢五分) 茯苓(四錢) 綠萼梅(一錢,去蒂) 煅瓦楞粉(一兩,包) 粉甘草(四分) 路路通(三錢五分) 右 血分不足,肝亢有餘,腹中漸成瘕聚,上下無定。
氣分不充。
擬先疏暢氣化,以和肝脾。
四制香附(三錢五分) 枳殼(三錢五分) 大腹皮(三錢,洗) 茯苓(四錢) 陳皮(一錢) 煅瓦楞粉(一兩,包) 陳佛手(三錢五分) 澤瀉(三錢) 宋半夏(三錢五分) 臺烏藥(三錢五分) 丹參(三錢) 炙雞金(三錢) 炒香穀芽(五錢,絹包) 寶寶 便洩月餘,肌灼,少安寐,筋紋直透兩關。
質小病深,肝強脾弱,陽明蘊熱,延恐起驚,不可忽視。
粉葛根(五分) 帶皮苓(四錢) 益元散(三錢,包) 青蒿子(三錢五分) 制於術(一錢) 五穀蟲(三錢) 鮮荷梗(尺許) 陳米纏(四錢,包) 扁豆衣(四錢) 川通草(一錢) 川石斛(三錢) 右 心悸不得寐,腰痛,胃納式微,脈軟弦。
本虛為病,須逐漸調養。
上川連(四分,鹽水炒) 首烏藤(三錢) 杜仲(三錢) 川斷(一兩) 沙苑子(二錢,三咪鹽水炒) 川石斛(三錢) 全瓜蔞(五錢,切) 炒香棗仁(三錢) 石決明(一兩生,先煎) 鹽半夏(三錢) 抱木茯神(五錢,米拌) 竹茹(二錢) 鮮稻葉(三錢) 右(正號) 肝升作暈,脾弱腹脹,當溽暑熏蒸,氣分受損,責效尤非易易,舌白垢,氣短,脈軟弦。
本虛標實,非兼顧不可。
漂白朮(三錢) 朱茯神(五錢) 白芥子(一錢) 炙雞金(三錢) 橘紅(一錢) 炒香棗仁(二錢) 川通草(一錢) 陳佛手(一錢) 宋半夏(三錢) 制南星(七分) 石決明(一兩,鹽水煅,先煎) 五加皮(三錢) 炒穀芽(五錢,絹包) 右 氣營兩虛,火浮濕鬱,腰痠,面浮,心悸作悶,目花腹神疲,舌光,脈細軟。
宜擇要調理。
川石斛(三錢) 朱茯神(五錢) 杜仲(二錢,鹽水炒) 生穀芽(五錢,包) 橘白(一錢) 炒香棗仁(三錢五分) 大腹絨(三錢五分) 靈磁石(三錢,生,先煎) 鹽半夏(三錢五分) 生蛤殼(七錢,先煎) 陳佛手(一錢) 右 肝脾不調,脘脹,面浮脂腫,脈濡左較大。
擬疏和並進。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 白蔻仁(七分) 杜仲(三錢) 煅瓦楞粉(一兩,包) 沉香曲(三錢) 炒穀芽(五錢,絹包) 陳麥柴(三錢) 右 肝病積久,暗吸腎水,水虛無以養木,其氣橫肆無制,耳鳴心蕩,灼熱,胃呆,食後易吐,背絡酸脹,體虛病繁。
擬標本兩治。
近感風寒,法當先治,以分病有新舊。
霜桑葉(三錢)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 靈磁石(三錢,先煎) 炒香棗仁(三錢五分) 苦杏仁(三錢) 煅瓦楞粉(一兩,包) 北秫米(四錢,包) 絲瓜絡(三錢) 象貝(三錢) 石決明(一兩,鹽水煅,先煎) 鹽半夏(三錢) 首烏藤(四錢) 霜寄生(四錢) 生穀芽(五錢) 右 肝臟疏洩有餘,腎經收攝不足,水虧木旺,氣機橫肆入絡,時脹時痛,時發熱,耳鳴,心嘈胃呆。
宜擇要治之。
歸身(三錢五分) 白芍(三錢五分,同炒) 靈磁石(四錢,生,先煎) 鴨血拌絲瓜絡(三錢) 料豆衣(三錢) 鹽半夏(三錢五分) 朱拌抱木茯神(四錢) 丹皮(三錢五分,鹽水炒) 石決明(一兩,鹽水煅,先煎) 棗仁(三錢五分,上川連三分同炒) 首烏藤(四錢) 桑寄生(四錢) 鱉甲心(五錢,水炙,先煎) 炒穀芽(包,五錢) 又後診:烏骨雞,須白絲毛一隻(男雌,女雄,所能長者,溺倒,泡去毛,用銅刀剖腹,隻留內金,餘件盡去之。
)大熟地(四兩) 制首烏(四兩) 二味入雞腹內,用陳紹酒一斤,加井花水數碗,入瓦罐內,炭火煮,如汁少,再加井花水煮至雞肉漸熟爛,再以文火煮至爛極,去其骨,俟汁水乾,再同下末子藥,打和為丸。
末子藥方附下:潞黨參(三兩,鹽水炒) 鱉甲膠(二兩) 杜仲(三兩) 宋半夏(一兩) 歸身(一兩五錢,土炒) 龜闆膠(二兩) 川斷(三兩,鹽水炒) 丹皮(二兩,鹽水炒) 白芍(一兩五錢) 上於術(一兩五錢,泔水浸透) 茯苓(四兩,鹽水炒) 遠志肉(七錢,去心) 上藥十二味,各為淨末收,雞肉同藥一併拌和,同搗為丸。
丸如細綠豆大。
每服三錢開水送下,傍晚能再服三錢尤妙。
右 腎不攝肝,肝火不潛,兩耳失聰,鳴響不已,頭痛心蕩,本虛標實,未易奏效。
細生地(四錢,炒) 石決明(一兩,鹽水煅,先煎) 炒香穀芽(三錢五分) 橘白(一錢) 炙鱉甲(四錢,先煎) 生磁石(四錢,先煎) 抱木茯神(四錢) 鹽半夏(三錢五分) 左牡蠣(一兩,鹽水煅,先煎) 白芍(三錢五分) 丹參(三錢五分) 炒穀芽(五錢,包) 耳聾左慈丸(三錢,吞服) 復診:兩耳失聰,鳴響不已,偏右頭痛,心蕩,鼻塞,脈軟弦。
肝肺升降不和,病纏日久,延恐積虛成損,積損成怯。
潞黨參(三錢五分,直劈,鹽水炒) 制首烏(四錢) 炒香棗仁(三錢五分) 川斷(三錢,鹽水炒) 大生地(四錢,海蛤粉拌) 生牡蠣(一兩,鹽水煅,先煎) 茯神(四錢,辰拌) 沙苑子(三錢,鹽水炒) 大熟地(四錢,春砂末拌) 鱉甲心(四錢,鹽水炙,先煎) 鹽半夏(三錢五分) 靈磁石(四錢,生,先煎) 黑歸脾丸(三錢,絹包) 左 肝膽痰熱上亢,神機不靈,語言易頓,夜少熟睡,驚惕,脈弦數。
宜鎮肝滌痰為治。
硃砂安神丸(四錢,絹包) 連翹(三錢) 白金丸(一錢,吞服) 陳膽星(七分) 生石決明(一兩,先煎) 竹茹(三錢) 鹽半夏(三錢) 煅礞石(一錢,絹包) 抱木茯神(四錢) 竺黃片(三錢) 黑山梔(三錢) 右 脈軟弦,胃陽式微,不復用事,食入則脘脹格拒,必吐清涎酸苦膩末,始得爽快。
舌白,小溲不利,大便尚通,元氣因病所損。
擬宗昔賢苦以降之,辛以通之,佐以利痰清膈,勿以燥烈劫陰也。
薑製川連 鹽半夏 牡蠣粉 橘白 烏梅肉 竹茹 瓜蔞皮 川石斛 白芍 煅瓦楞粉 茯神 綠萼梅 幼 脘痛陣作,便通,納如常,延防疳積。
宜肝脾兩治。
蘇梗(三錢五分) 六曲(四錢) 使君子(三錢五分,炒) 廣木香(一錢) 金鈴子(三錢五分,炒) 炙雞金(三錢,去垢) 五穀蟲(一錢,焙) 青皮(一錢) 延胡索(三錢五分,炒) 大腹皮(三錢,洗) 楂炭(三錢五分) 炒穀芽(五錢,包) 左 陰分不足,氣火易升,面赤戴陽,心中膽怯不寧,少寐驚惕,脈軟弦,舌黃垢。
宜鎮肝滌痰。
硃砂安神丸(三錢,包) 白金丸(一錢,包) 竺黃片(三錢) 煅礞石(三錢五分,先煎) 生石決明(一兩,先煎) 指迷茯苓丸(四錢,包) 遠志(一錢,去心) 鹽半夏(三錢) 朱連翹(三錢) 竹茹(三錢) 丹參(三錢) 炒穀芽(五錢,包) 右 頭暈,胸悶,舌白,腹中不適,氣機攻撐,心嘈不思食,脈軟弦。
肝脾同病。
擬擇要治之。
石決明(二兩,生,先煎)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 炒香棗仁(三錢五分,包) 六曲(四錢) 靈磁石(四錢,生,先煎) 煅瓦楞粉(一兩五錢) 茯神(四錢,辰砂拌) 炙雞金(三錢,去垢) 生牡蠣粉(一兩,包) 陳佛手(三錢五分) 遠志(一錢,去心) 綠萼梅(三錢五分,去蒂) 《醫統》沉香化氣丸(四錢,絹包) 右 素體陰虛肝旺,復加畏於服藥,緻表邪逗留,背寒灼熱,頭重胸悶,脈小弦數,舌糙白。
口乾,納呆,少寐,大便燥結不暢,小溲熱,少腹瘕氣撐脹。
經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最虛之處,便是容邪之地,邪不去,虛更甚。
擬先去其邪,稍參其本,候高明政之 歸身(二錢,炒) 宋半夏(三錢五分) 石決明(一兩五錢,煅,先煎) 赤芍(三錢) 象貝(四錢,去心) 連翹(三錢) 青蒿(二錢) 枳殼(三錢五分) 朱茯神(四錢) 淡芩(三錢五分,炒) 竹茹(三錢) 車前子(四錢,包) 省頭草(三錢五分) 煅瓦楞粉(一兩五錢,包) 右 肝病積久,下吸腎水,水虛無以制木,其氣橫肆不定,乘胃則泛吐酸水;乘脾則脹,中阻則脘痛。
時易惡寒,形浮,心中懊惱,莫可名狀,脈軟弦。
擬標本兩治之。
同守之世兄議方: 歸身(二錢,土炒) 橘白(一錢) 酸棗仁(三錢五分,上川連四分同炒) 烏龍丸(三錢,絹包) 白芍(三錢) 鹽半夏(三錢) 朱茯神(五錢) 大腹皮(三錢,洗) 生牡蠣粉(一兩,包) 竹茹(三錢,水炒) 廣鬱金(三錢五分) 瓦楞粉(一兩五錢,醋煅,包) 綠萼梅瓣(一錢)
宜守前法增損。
生白朮(三錢五分) 磁朱丸(三錢,吞服) 豬苓(三錢五分) 五加皮(三錢五分) 淮山藥(三錢) 橘紅(一錢) 澤瀉(三錢) 陳麥柴(四錢) 帶皮苓(四錢) 製半夏(三錢五分) 生米仁(三錢) 炒穀芽(五錢) 右 肝氣從心脘痛入少腹,骨節亦痛,脈左大、右軟。
本體不充,須慎之。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 陳佛手(三錢五分) 川楝子(三錢五分,小茴香三分同炒) 白蒺藜(四錢,炒去刺) 煅瓦楞粉(一兩,包) 橘紅(一錢) 延胡索(三錢五分,醋炒) 川斷(二錢,鹽水炒) 淡吳萸(三分) 法半夏(三錢五分) 五靈脂(三錢五分,醋炒) 廣鬱金(一錢) 綠萼梅瓣(一錢) 左(正號) 中運漸醒,氣化較暢,胸脘漸能輸轉,胃納得稍增,脈狀尚帶弦。
脾升胃降,未能盡如常度,宜即守前意增損之。
瓜蔞皮(三錢) 淡吳萸(二分) 白芥子(一錢) 陳佛手(三錢五分) 橘紅(一錢) 茯苓(四錢) 炙雞金(三錢) 資生丸(三錢,吞服) 製半夏(三錢五分) 大腹絨(三錢,洗) 白芍(三錢五分) 淡蓯蓉(三錢) 生熟穀芽(五錢) 右 脘次痞脹,頭暈,不時咽痛,脈滑。
宜肝肺胃並治。
桑葉(三錢五分) 白杏仁(四錢) 竹茹(三錢五分) 大腹皮(三錢) 石決明(一兩,先煎) 象貝(四錢) 川通草(一錢) 赤苓(三錢) 赤芍(三錢五分) 枳殼(三錢五分) 廣鬱金(一錢) 川石斛(三錢) 枇杷露(一兩,沖) 右(正號) 肝氣乘胃侮脾,胸脘腹作痛不已,大便堅塞,轟熱寐中驚惕,脈左弦不靜,右寸部為大。
體虛病深,理之不易。
上川連(三分,重姜水炒) 旋覆花(三錢五分,絹包) 淡吳萸(三分,鹽水炒) 大腹皮(三錢,洗) 全瓜蔞(五錢,淡姜水拌切) 代赭石(四錢,先煎) 朱茯苓(三錢) 陳佛手(三錢五分) 鹽半夏(二錢) 海蛤粉(七錢,包) 車前子(三錢,包) 通草(一錢) 綠萼梅瓣(一錢) 右 曾患表證,茲腹中宿患瘕作痛,脈微數。
擬疏肝和脾主之。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 川楝子(二錢,小茴香同炒三分) 臺烏藥(三錢五分,切) 赤苓(三錢) 煅瓦楞粉(一兩,包) 延胡索(三錢五分,醋炒) 炙雞金(三錢,去垢) 澤瀉(三錢) 大腹皮(三錢,洗) 五靈脂(三錢五分,醋炒) 赤芍(三錢五分) 右 右少腹作痛兩旬,氣阻經滯。
嚴防鬱蒸成瘍。
川楝子(三錢) 制香附(三錢五分) 沉香曲(三錢,包) 五靈脂(三錢五分) 生米仁(四錢) 楂炭(三錢) 萊菔子(三錢,炒) 澤瀉(三錢) 延胡索(三錢五分,醋炒) 炙雞金(三錢) 臺烏藥(三錢五分,切) 車前子(三錢,包) 鮮佛手(三錢五分) 右 左脅肋下結瘕,頂心脘,食下噁心,脈不暢。
宜治肝胃。
旋覆花(三錢五分,絹包) 煅瓦楞粉(一兩,包) 法半夏(三錢五分) 川楝子(三錢五分,炒) 代赭石(一錢,先煎) 橘紅(一錢) 六曲(四錢) 澤瀉(三錢) 生熟穀芽(各五錢,包) 右 胸痛由脘次上逆,近有寒熱,脈軟,體乏,理之不易。
瓜蔞皮(三錢) 香青蒿(三錢五分) 抱木茯神(四錢) 橘白(一錢) 薤白頭(二錢) 左金丸(七分) 赤芍(三錢五分) 煅瓦楞粉(一兩,包) 陳佛手(三錢五分) 鹽半夏(二錢) 車前子(四錢,包) 右 腹瘕攻逆,面黃,脈濡。
治在肝脾。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 代赭石(四錢,煅,先煎) 炙雞金(四錢,去垢) 豬苓(三錢五分) 煅瓦楞粉(一兩,絹包) 橘紅(一錢) 大腹皮(三錢,洗) 澤瀉(三錢) 沉香片(四分) 宋半夏(三錢五分) 赤苓(三錢) 五加皮(三錢) 陳麥柴(三錢) 右 病後腹痛,右半硬,二便不暢,脈左軟右滑。
治在肝脾。
旋覆花(三錢五分,絹包) 川楝子(三錢五分,小茴香四分同炒) 青皮炭(三錢五分) 豬苓(三錢五分) 煅瓦楞粉(一兩,絹包) 延胡索(三錢五分,醋炒) 川石斛(三錢) 澤瀉(三錢) 沉香曲(三錢,絹包) 大腹皮(三錢) 炒穀芽(五錢,包) 炙雞金(四錢) 左 胃脘痛久不止,不易速解。
旋覆花(三錢五分,絹包) 沉香曲(三錢,絹包) 臺烏藥(三錢五分) 澤瀉(三錢) 代赭石(四錢,煅,先煎) 橘紅(一錢) 廣鬱金(三錢五分) 陳佛手(三錢五分) 淡吳萸(二分,鹽水炒) 法半夏(三錢五分) 赤苓(三錢) 五靈脂(三錢五分,醋炒) 炒穀芽(五錢,包) 延胡索(三錢五分,醋炒) 左 食下腹痛,脈軟弦。
宜疏肝和脾,洩熱利濕。
煅瓦楞粉(一兩,包) 枳殼(三錢五分) 青皮(三錢五分,炒) 淡吳萸(二分,鹽水炒) 沉香曲(四錢,包) 橘紅(一錢) 青木香(一錢) 臺烏藥(三錢五分,切) 炙雞金(四錢,去垢) 法半夏(三錢五分) 澤瀉(三錢) 五靈脂(三錢五分,醋炒) 右 心脘痛,頭暈頭痛,脈右濡細、左弦。
宜流利氣機。
治在肝脾。
桑葉(三錢五分) 煨天麻(七分)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 烏藥(三錢五分) 白蒺藜(四錢) 陳皮(一錢) 代赭石(四錢,先煎) 左金丸(七分,吞服) 石決明(一兩,先煎) 宋半夏(三錢五分) 煅瓦楞粉(一兩,包) 右 肝脾不和,胃納久不醒,痛經,脈軟弦,少寐。
宜疏和並進。
川石斛(四錢) 朱茯苓(四錢) 丹參(三錢五分) 臺烏藥(三錢五分) 新會皮(一錢)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 白蔻仁(七分,研沖) 陳佛手(一錢) 鹽半夏(三錢五分) 煅瓦楞粉(一兩,包) 廣鬱金(一錢) 炒香穀芽(五錢) 右 營虛水虧,肝亢內熱,脈軟弦。
病緒雜出,須由漸調養。
川石斛(三錢) 鮮沙參(四錢) 茯苓(四錢) 功勞葉(三錢五分) 元參(三錢五分,秋石四釐同炒) 生蛤殼(一兩,先煎) 青蒿子(三錢五分) 竹茹(三錢五分) 川貝母(三錢,去心) 生草(三分) 地骨皮(三錢五分) 丹參(三錢五分) 朱燈芯(三分) 右 肝腎素薄,近日左脅痛,日有三次,脈軟弦。
腎不攝肝,未易速效。
北沙參(三錢五分) 橘白(一錢) 清阿膠(三錢五分,海蛤粉炒珠) 真水獺肝(四錢,敲細吞服) 白芍(三錢五分) 鹽半夏(三錢五分) 茯苓(四錢) 綠萼梅(一錢,去蒂) 煅瓦楞粉(一兩,包) 粉甘草(四分) 路路通(三錢五分) 右 血分不足,肝亢有餘,腹中漸成瘕聚,上下無定。
氣分不充。
擬先疏暢氣化,以和肝脾。
四制香附(三錢五分) 枳殼(三錢五分) 大腹皮(三錢,洗) 茯苓(四錢) 陳皮(一錢) 煅瓦楞粉(一兩,包) 陳佛手(三錢五分) 澤瀉(三錢) 宋半夏(三錢五分) 臺烏藥(三錢五分) 丹參(三錢) 炙雞金(三錢) 炒香穀芽(五錢,絹包) 寶寶 便洩月餘,肌灼,少安寐,筋紋直透兩關。
質小病深,肝強脾弱,陽明蘊熱,延恐起驚,不可忽視。
粉葛根(五分) 帶皮苓(四錢) 益元散(三錢,包) 青蒿子(三錢五分) 制於術(一錢) 五穀蟲(三錢) 鮮荷梗(尺許) 陳米纏(四錢,包) 扁豆衣(四錢) 川通草(一錢) 川石斛(三錢) 右 心悸不得寐,腰痛,胃納式微,脈軟弦。
本虛為病,須逐漸調養。
上川連(四分,鹽水炒) 首烏藤(三錢) 杜仲(三錢) 川斷(一兩) 沙苑子(二錢,三咪鹽水炒) 川石斛(三錢) 全瓜蔞(五錢,切) 炒香棗仁(三錢) 石決明(一兩生,先煎) 鹽半夏(三錢) 抱木茯神(五錢,米拌) 竹茹(二錢) 鮮稻葉(三錢) 右(正號) 肝升作暈,脾弱腹脹,當溽暑熏蒸,氣分受損,責效尤非易易,舌白垢,氣短,脈軟弦。
本虛標實,非兼顧不可。
漂白朮(三錢) 朱茯神(五錢) 白芥子(一錢) 炙雞金(三錢) 橘紅(一錢) 炒香棗仁(二錢) 川通草(一錢) 陳佛手(一錢) 宋半夏(三錢) 制南星(七分) 石決明(一兩,鹽水煅,先煎) 五加皮(三錢) 炒穀芽(五錢,絹包) 右 氣營兩虛,火浮濕鬱,腰痠,面浮,心悸作悶,目花腹神疲,舌光,脈細軟。
宜擇要調理。
川石斛(三錢) 朱茯神(五錢) 杜仲(二錢,鹽水炒) 生穀芽(五錢,包) 橘白(一錢) 炒香棗仁(三錢五分) 大腹絨(三錢五分) 靈磁石(三錢,生,先煎) 鹽半夏(三錢五分) 生蛤殼(七錢,先煎) 陳佛手(一錢) 右 肝脾不調,脘脹,面浮脂腫,脈濡左較大。
擬疏和並進。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 白蔻仁(七分) 杜仲(三錢) 煅瓦楞粉(一兩,包) 沉香曲(三錢) 炒穀芽(五錢,絹包) 陳麥柴(三錢) 右 肝病積久,暗吸腎水,水虛無以養木,其氣橫肆無制,耳鳴心蕩,灼熱,胃呆,食後易吐,背絡酸脹,體虛病繁。
擬標本兩治。
近感風寒,法當先治,以分病有新舊。
霜桑葉(三錢)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 靈磁石(三錢,先煎) 炒香棗仁(三錢五分) 苦杏仁(三錢) 煅瓦楞粉(一兩,包) 北秫米(四錢,包) 絲瓜絡(三錢) 象貝(三錢) 石決明(一兩,鹽水煅,先煎) 鹽半夏(三錢) 首烏藤(四錢) 霜寄生(四錢) 生穀芽(五錢) 右 肝臟疏洩有餘,腎經收攝不足,水虧木旺,氣機橫肆入絡,時脹時痛,時發熱,耳鳴,心嘈胃呆。
宜擇要治之。
歸身(三錢五分) 白芍(三錢五分,同炒) 靈磁石(四錢,生,先煎) 鴨血拌絲瓜絡(三錢) 料豆衣(三錢) 鹽半夏(三錢五分) 朱拌抱木茯神(四錢) 丹皮(三錢五分,鹽水炒) 石決明(一兩,鹽水煅,先煎) 棗仁(三錢五分,上川連三分同炒) 首烏藤(四錢) 桑寄生(四錢) 鱉甲心(五錢,水炙,先煎) 炒穀芽(包,五錢) 又後診:烏骨雞,須白絲毛一隻(男雌,女雄,所能長者,溺倒,泡去毛,用銅刀剖腹,隻留內金,餘件盡去之。
)大熟地(四兩) 制首烏(四兩) 二味入雞腹內,用陳紹酒一斤,加井花水數碗,入瓦罐內,炭火煮,如汁少,再加井花水煮至雞肉漸熟爛,再以文火煮至爛極,去其骨,俟汁水乾,再同下末子藥,打和為丸。
末子藥方附下:潞黨參(三兩,鹽水炒) 鱉甲膠(二兩) 杜仲(三兩) 宋半夏(一兩) 歸身(一兩五錢,土炒) 龜闆膠(二兩) 川斷(三兩,鹽水炒) 丹皮(二兩,鹽水炒) 白芍(一兩五錢) 上於術(一兩五錢,泔水浸透) 茯苓(四兩,鹽水炒) 遠志肉(七錢,去心) 上藥十二味,各為淨末收,雞肉同藥一併拌和,同搗為丸。
丸如細綠豆大。
每服三錢開水送下,傍晚能再服三錢尤妙。
右 腎不攝肝,肝火不潛,兩耳失聰,鳴響不已,頭痛心蕩,本虛標實,未易奏效。
細生地(四錢,炒) 石決明(一兩,鹽水煅,先煎) 炒香穀芽(三錢五分) 橘白(一錢) 炙鱉甲(四錢,先煎) 生磁石(四錢,先煎) 抱木茯神(四錢) 鹽半夏(三錢五分) 左牡蠣(一兩,鹽水煅,先煎) 白芍(三錢五分) 丹參(三錢五分) 炒穀芽(五錢,包) 耳聾左慈丸(三錢,吞服) 復診:兩耳失聰,鳴響不已,偏右頭痛,心蕩,鼻塞,脈軟弦。
肝肺升降不和,病纏日久,延恐積虛成損,積損成怯。
潞黨參(三錢五分,直劈,鹽水炒) 制首烏(四錢) 炒香棗仁(三錢五分) 川斷(三錢,鹽水炒) 大生地(四錢,海蛤粉拌) 生牡蠣(一兩,鹽水煅,先煎) 茯神(四錢,辰拌) 沙苑子(三錢,鹽水炒) 大熟地(四錢,春砂末拌) 鱉甲心(四錢,鹽水炙,先煎) 鹽半夏(三錢五分) 靈磁石(四錢,生,先煎) 黑歸脾丸(三錢,絹包) 左 肝膽痰熱上亢,神機不靈,語言易頓,夜少熟睡,驚惕,脈弦數。
宜鎮肝滌痰為治。
硃砂安神丸(四錢,絹包) 連翹(三錢) 白金丸(一錢,吞服) 陳膽星(七分) 生石決明(一兩,先煎) 竹茹(三錢) 鹽半夏(三錢) 煅礞石(一錢,絹包) 抱木茯神(四錢) 竺黃片(三錢) 黑山梔(三錢) 右 脈軟弦,胃陽式微,不復用事,食入則脘脹格拒,必吐清涎酸苦膩末,始得爽快。
舌白,小溲不利,大便尚通,元氣因病所損。
擬宗昔賢苦以降之,辛以通之,佐以利痰清膈,勿以燥烈劫陰也。
薑製川連 鹽半夏 牡蠣粉 橘白 烏梅肉 竹茹 瓜蔞皮 川石斛 白芍 煅瓦楞粉 茯神 綠萼梅 幼 脘痛陣作,便通,納如常,延防疳積。
宜肝脾兩治。
蘇梗(三錢五分) 六曲(四錢) 使君子(三錢五分,炒) 廣木香(一錢) 金鈴子(三錢五分,炒) 炙雞金(三錢,去垢) 五穀蟲(一錢,焙) 青皮(一錢) 延胡索(三錢五分,炒) 大腹皮(三錢,洗) 楂炭(三錢五分) 炒穀芽(五錢,包) 左 陰分不足,氣火易升,面赤戴陽,心中膽怯不寧,少寐驚惕,脈軟弦,舌黃垢。
宜鎮肝滌痰。
硃砂安神丸(三錢,包) 白金丸(一錢,包) 竺黃片(三錢) 煅礞石(三錢五分,先煎) 生石決明(一兩,先煎) 指迷茯苓丸(四錢,包) 遠志(一錢,去心) 鹽半夏(三錢) 朱連翹(三錢) 竹茹(三錢) 丹參(三錢) 炒穀芽(五錢,包) 右 頭暈,胸悶,舌白,腹中不適,氣機攻撐,心嘈不思食,脈軟弦。
肝脾同病。
擬擇要治之。
石決明(二兩,生,先煎) 旋覆花(三錢五分,包) 炒香棗仁(三錢五分,包) 六曲(四錢) 靈磁石(四錢,生,先煎) 煅瓦楞粉(一兩五錢) 茯神(四錢,辰砂拌) 炙雞金(三錢,去垢) 生牡蠣粉(一兩,包) 陳佛手(三錢五分) 遠志(一錢,去心) 綠萼梅(三錢五分,去蒂) 《醫統》沉香化氣丸(四錢,絹包) 右 素體陰虛肝旺,復加畏於服藥,緻表邪逗留,背寒灼熱,頭重胸悶,脈小弦數,舌糙白。
口乾,納呆,少寐,大便燥結不暢,小溲熱,少腹瘕氣撐脹。
經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最虛之處,便是容邪之地,邪不去,虛更甚。
擬先去其邪,稍參其本,候高明政之 歸身(二錢,炒) 宋半夏(三錢五分) 石決明(一兩五錢,煅,先煎) 赤芍(三錢) 象貝(四錢,去心) 連翹(三錢) 青蒿(二錢) 枳殼(三錢五分) 朱茯神(四錢) 淡芩(三錢五分,炒) 竹茹(三錢) 車前子(四錢,包) 省頭草(三錢五分) 煅瓦楞粉(一兩五錢,包) 右 肝病積久,下吸腎水,水虛無以制木,其氣橫肆不定,乘胃則泛吐酸水;乘脾則脹,中阻則脘痛。
時易惡寒,形浮,心中懊惱,莫可名狀,脈軟弦。
擬標本兩治之。
同守之世兄議方: 歸身(二錢,土炒) 橘白(一錢) 酸棗仁(三錢五分,上川連四分同炒) 烏龍丸(三錢,絹包) 白芍(三錢) 鹽半夏(三錢) 朱茯神(五錢) 大腹皮(三錢,洗) 生牡蠣粉(一兩,包) 竹茹(三錢,水炒) 廣鬱金(三錢五分) 瓦楞粉(一兩五錢,醋煅,包) 綠萼梅瓣(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