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案(曹滄洲醫案真本)
關燈
小
中
大
/u>
皇上脈左弦象稍加,右脈尚帶微數,按久均細而少力。
兩耳鳴響,右耳作堵,左足背癰勢較輕,跟間依然熱痛。
經曰:腎開竅於耳。
足跟為腎虧,則火浮,陰虛則濕阻,濕火相博,熱象漸來。
謹擬標治。
以期火潛濕化。
元參(三錢五分,辰砂二分拌) 雲茯苓(四錢) 粉丹皮(一錢) 生蛤殼(一錢五分) 杭菊瓣(一錢) 赤芍(三錢五分) 引用絲瓜絡(三錢五分) 炒穀芽(四錢,絹包) 三月十三日請得 皇上脈左細如昨,弦象較和。
右部尚帶漸數。
兩耳鳴響,右耳作堵,左足跟作痛,微覺焮熱,食下運遲,大便不流利,脾腎不足,肝亢有餘,火浮於上,濕聚於下,中間轉輸未能如常,濕熱因之停頓。
謹擬標本兼治為法。
川石斛(三錢) 粉丹皮(一錢) 生白芍(三錢五分) 杭菊瓣(一錢) 元參(三錢五分,辰砂三分拌) 瓜蔞皮(三錢五分) 引用細桑枝(三錢) 炒穀芽(一錢五分) 謹備洗足跟痛方:防己(四錢) 淡木瓜(三錢) 晚蠶砂(三錢) 丹皮(二錢) 淨乳香(三錢) 絲瓜絡(三錢) 水煎濃湯熏洗。
三月十四日請得 皇上脈左部較靜,右部尚帶微數。
肝木上升較平,脾濕蒸熱未解。
耳堵稍松,鳴響尚甚,足跟熱痛,時有盛衰。
考經義:腎主閉藏,脾司運融,腎陰內虛,閉藏不足,肝逆上浮,脾運不健,則氣化易滯,濕隨下走。
謹擬脾腎兩治。
使得火潛濕解,中運流利。
候聖裁。
細生地(三錢) 雲茯苓(三錢) 白芍(二錢) 粉丹皮(一錢) 柏子仁(二錢) 飛辰砂(三分) 杭菊瓣(一錢) 引用細桑枝(三錢) 炒穀芽(一錢五分,包) 足跟痛便方:食鹽研細,用少許輕輕擦後,溫水洗去。
三月十六日請得 皇上脈左細稍帶弦象,右濡細,微微帶數。
腎不攝肝,肝火上升,所以耳鳴作堵;脾少健運,運遲生濕,所以胃納式微。
邇來左足跟痛引足背。
良由氣弱濕阻,營絡失宣所緻。
謹擬柔肝醒脾,化濕宣絡,標本並理。
水炙鱉甲心(三錢) 橘白(三錢五分) 金石斛(二錢,另煎) 松木茯神(三錢五分,水飛辰砂三分拌) 元參(三錢,鹽水炒) 白芍(三錢五分) 引用炒香穀芽(一錢五分) 絲瓜絡(三錢) 以下吾師又與陳蓮舫同診。
三月十七日請得 皇上脈右弦數左細數。
屬陰虛生風,氣虛生濕,風從上擾,兩耳鳴響,右耳作堵,濕隨氣陷,足跟作疼,牽引踝骨。
氣與陰虧則風與濕用事,飲食少運,大便或幹或溏,熱升、口舌起泡。
症系半虛半實,實不能疏散,虛不能填納。
謹擬滋陰洩風,調中化濕。
以呈聖裁。
北沙參(二錢) 白蒺藜(二錢,炒去刺) 焦米仁(二錢) 雲茯苓(三錢) 金石斛(三錢) 杭菊瓣(一錢) 三月十八日清得 皇上脈弦象稍減,數仍未平。
虛火尚熾,挾風則耳鳴未止,右耳堵塞,挾濕則足跟疼痛,牽連踝骨,中運不健,飲食不甚消化,大便今日見溏。
虛實參半。
謹擬潛陽和陰,藉以熄風化濕。
北沙參(三錢) 雲茯苓(三錢) 炒米仁(三錢) 水炙鱉甲(三錢) 白芍(三錢) 杭菊瓣(一錢) 引用料豆衣(三錢) 炒穀芽(四錢) 三月十九日請得 皇上脈浮弦,兩手均數。
虛火總屬未平,火生風,耳鳴如昨。
右耳堵悶輕減,火挾濕,足跟作痛。
絡脈仍未宣通,風從肝出。
濕自脾生,中運欠健,食後運遲,早間便溏,因之頭暈氣怯,升降未和所緻。
謹擬潛陽以熄風,和絡以化濕。
恭呈聖裁。
北沙參(三錢) 粉丹皮(三錢五分) 杭菊瓣(一錢) 生白芍(三錢五分) 水炙鱉甲(三錢) 雲茯苓(三錢) 引用穀芽(四錢) 焦米仁(三錢) 三月二十日請得 皇上脈弦象較和,數象未靜。
所以虛火煽爍,下關不固,腰痠氣弱,尚是上盛下虛,耳悶稍減,仍然作響,足跟作痛,略見減輕,惟中焦運融未健,消化猶遲,便垢帶溏。
謹擬育陰攝陽,參以固養運中。
北沙參(三錢) 白蓮鬚(一錢) 生白芍(三錢五分) 抱木茯神(二錢,水飛辰砂三錢拌) 生牡蠣(三錢,先煎) 絲瓜絡(三錢五分) 引用炒穀芽(一錢五分,包) 橘白(一錢) 三月二十一日請得 皇上脈仍弦減而數未靜。
水虧木旺,木火上擾清空,耳鳴不減,木邪下注底極,足跟猶痛,虛實兼見,頭暈運遲,脾胃不協。
所以夜寐醒後頓覺痰泛,今日更衣,尚能調勻。
謹擬上盛下虛。
立方。
北沙參(三錢) 半夏曲(一錢) 水炙鱉甲(三錢) 粉丹皮(一錢) 杭菊瓣(一錢) 抱木茯神(三錢,水飛辰砂三分拌) 引用桑寄生(三錢) 炒香穀芽(一錢五分,絹包) 三月二十二日請得 皇上脈弦數之象漸減輕,耳堵較通,鳴響尚存,足痛已輕,筋酸尚留。
向來脾胃虛弱,中之少衝和之氣。
中者,脾胃也,藥餌未見備勝,所以治多日轉覺氣體痰軟。
似宜暫緩兩日或三日。
進以一劑醒其胃,而暢其脾,以觀病機。
擬調中而和上下。
伏乞聖裁。
北沙參(三錢五分) 橘白(一錢) 川石斛(二錢) 鹽半夏(一錢) 引用炒穀芽(四錢,包) 桑寄生(三錢五分) 三月二十三日請得 皇上脈兩關弦數如昨,尺部較軟,寸部亦見不足之象。
腎不濟心,心不固腎。
遺洩昨夜又發,所以肝不能
兩耳鳴響,右耳作堵,左足背癰勢較輕,跟間依然熱痛。
經曰:腎開竅於耳。
足跟為腎虧,則火浮,陰虛則濕阻,濕火相博,熱象漸來。
謹擬標治。
以期火潛濕化。
元參(三錢五分,辰砂二分拌) 雲茯苓(四錢) 粉丹皮(一錢) 生蛤殼(一錢五分) 杭菊瓣(一錢) 赤芍(三錢五分) 引用絲瓜絡(三錢五分) 炒穀芽(四錢,絹包) 三月十三日請得 皇上脈左細如昨,弦象較和。
右部尚帶漸數。
兩耳鳴響,右耳作堵,左足跟作痛,微覺焮熱,食下運遲,大便不流利,脾腎不足,肝亢有餘,火浮於上,濕聚於下,中間轉輸未能如常,濕熱因之停頓。
謹擬標本兼治為法。
川石斛(三錢) 粉丹皮(一錢) 生白芍(三錢五分) 杭菊瓣(一錢) 元參(三錢五分,辰砂三分拌) 瓜蔞皮(三錢五分) 引用細桑枝(三錢) 炒穀芽(一錢五分) 謹備洗足跟痛方:防己(四錢) 淡木瓜(三錢) 晚蠶砂(三錢) 丹皮(二錢) 淨乳香(三錢) 絲瓜絡(三錢) 水煎濃湯熏洗。
三月十四日請得 皇上脈左部較靜,右部尚帶微數。
肝木上升較平,脾濕蒸熱未解。
耳堵稍松,鳴響尚甚,足跟熱痛,時有盛衰。
考經義:腎主閉藏,脾司運融,腎陰內虛,閉藏不足,肝逆上浮,脾運不健,則氣化易滯,濕隨下走。
謹擬脾腎兩治。
使得火潛濕解,中運流利。
候聖裁。
細生地(三錢) 雲茯苓(三錢) 白芍(二錢) 粉丹皮(一錢) 柏子仁(二錢) 飛辰砂(三分) 杭菊瓣(一錢) 引用細桑枝(三錢) 炒穀芽(一錢五分,包) 足跟痛便方:食鹽研細,用少許輕輕擦後,溫水洗去。
三月十六日請得 皇上脈左細稍帶弦象,右濡細,微微帶數。
腎不攝肝,肝火上升,所以耳鳴作堵;脾少健運,運遲生濕,所以胃納式微。
邇來左足跟痛引足背。
良由氣弱濕阻,營絡失宣所緻。
謹擬柔肝醒脾,化濕宣絡,標本並理。
水炙鱉甲心(三錢) 橘白(三錢五分) 金石斛(二錢,另煎) 松木茯神(三錢五分,水飛辰砂三分拌) 元參(三錢,鹽水炒) 白芍(三錢五分) 引用炒香穀芽(一錢五分) 絲瓜絡(三錢) 以下吾師又與陳蓮舫同診。
三月十七日請得 皇上脈右弦數左細數。
屬陰虛生風,氣虛生濕,風從上擾,兩耳鳴響,右耳作堵,濕隨氣陷,足跟作疼,牽引踝骨。
氣與陰虧則風與濕用事,飲食少運,大便或幹或溏,熱升、口舌起泡。
症系半虛半實,實不能疏散,虛不能填納。
謹擬滋陰洩風,調中化濕。
以呈聖裁。
北沙參(二錢) 白蒺藜(二錢,炒去刺) 焦米仁(二錢) 雲茯苓(三錢) 金石斛(三錢) 杭菊瓣(一錢) 三月十八日清得 皇上脈弦象稍減,數仍未平。
虛火尚熾,挾風則耳鳴未止,右耳堵塞,挾濕則足跟疼痛,牽連踝骨,中運不健,飲食不甚消化,大便今日見溏。
虛實參半。
謹擬潛陽和陰,藉以熄風化濕。
北沙參(三錢) 雲茯苓(三錢) 炒米仁(三錢) 水炙鱉甲(三錢) 白芍(三錢) 杭菊瓣(一錢) 引用料豆衣(三錢) 炒穀芽(四錢) 三月十九日請得 皇上脈浮弦,兩手均數。
虛火總屬未平,火生風,耳鳴如昨。
右耳堵悶輕減,火挾濕,足跟作痛。
絡脈仍未宣通,風從肝出。
濕自脾生,中運欠健,食後運遲,早間便溏,因之頭暈氣怯,升降未和所緻。
謹擬潛陽以熄風,和絡以化濕。
恭呈聖裁。
北沙參(三錢) 粉丹皮(三錢五分) 杭菊瓣(一錢) 生白芍(三錢五分) 水炙鱉甲(三錢) 雲茯苓(三錢) 引用穀芽(四錢) 焦米仁(三錢) 三月二十日請得 皇上脈弦象較和,數象未靜。
所以虛火煽爍,下關不固,腰痠氣弱,尚是上盛下虛,耳悶稍減,仍然作響,足跟作痛,略見減輕,惟中焦運融未健,消化猶遲,便垢帶溏。
謹擬育陰攝陽,參以固養運中。
北沙參(三錢) 白蓮鬚(一錢) 生白芍(三錢五分) 抱木茯神(二錢,水飛辰砂三錢拌) 生牡蠣(三錢,先煎) 絲瓜絡(三錢五分) 引用炒穀芽(一錢五分,包) 橘白(一錢) 三月二十一日請得 皇上脈仍弦減而數未靜。
水虧木旺,木火上擾清空,耳鳴不減,木邪下注底極,足跟猶痛,虛實兼見,頭暈運遲,脾胃不協。
所以夜寐醒後頓覺痰泛,今日更衣,尚能調勻。
謹擬上盛下虛。
立方。
北沙參(三錢) 半夏曲(一錢) 水炙鱉甲(三錢) 粉丹皮(一錢) 杭菊瓣(一錢) 抱木茯神(三錢,水飛辰砂三分拌) 引用桑寄生(三錢) 炒香穀芽(一錢五分,絹包) 三月二十二日請得 皇上脈弦數之象漸減輕,耳堵較通,鳴響尚存,足痛已輕,筋酸尚留。
向來脾胃虛弱,中之少衝和之氣。
中者,脾胃也,藥餌未見備勝,所以治多日轉覺氣體痰軟。
似宜暫緩兩日或三日。
進以一劑醒其胃,而暢其脾,以觀病機。
擬調中而和上下。
伏乞聖裁。
北沙參(三錢五分) 橘白(一錢) 川石斛(二錢) 鹽半夏(一錢) 引用炒穀芽(四錢,包) 桑寄生(三錢五分) 三月二十三日請得 皇上脈兩關弦數如昨,尺部較軟,寸部亦見不足之象。
腎不濟心,心不固腎。
遺洩昨夜又發,所以肝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