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珠卷四

關燈
墓地出門悉化為白鶴【孫權祖也】 梅臘梨膠 山海經曰雲山之上其實幹臘郭璞注曰臘幹梅也下見紫輕梨 玉葉金衣 洞防記曰琳國去長安九萬裡生玉葉李色如碧玉李尤七歎曰金衣素裡斑理内充滋味偉異淫樂 無窮金衣謂橘也 車馬部 步輿卧辇 張敞東宮舊事曰太子有步輿一 邺中記曰石虎南郊有金根辇雲母辇武剛辇數百乘虎皇後出乘高路辇香衣辇或朱漆卧辇 朱毂紫蓋 續漢書輿服志曰小使車者蘭輿皆朱赤毂白蓋赤帷從驺騎四十人皆追捕考索有所敇取者之所乘也 魏収後魏書曰安車紫蓋朱裡與公侯同子男皁蓋青裡 青牛白鹿 闗令内史曰老君乘青牛車過京邑 葛洪神仙傳曰沈義學道于蜀中與妻共載道逢白鹿車一乘 珠輪銅較 華覈騧馬賦曰鞍緝裘珠輪玉光 許愼說文曰較車騎上曲銅鈎也 三蓋七香 漢官儀曰金根車有三蓋一曰芝車 魏武帝與楊彪書曰今贈足下畫輪四望通幰七香車二乘牸牛二頭 輪重牙轅兩尾 董巴輿服志曰乘輿金根車五乘輪皆朱斑重牙貳毂 張揖埤蒼曰輕車轅兩尾 瑇瑁廂茱萸辋 周遷輿服雜事曰五辂兩廂之後皆用瑇瑁鹍翅注曰鹍大鳥名其羽纎利故車廂象之 石崇奴劵曰作車當取大良白槐之輻茱萸之辋 記裡為營 内傳曰黃帝遊幸天下以車記裡又晉輿服志曰記裡鼓車過江亡失制度謝安率意造焉及獲京師舊辇形制無差 漢書曰衞青伐匈奴以武剛車自環為營 三望五色 沈約宋書曰沈慶之每朝賀常乘豬鼻無幰車左右從者不過三五人每農桑劇月無人從行過者不知其為三公也及廢帝賜三望車謂人曰我每遊履田園有人時與馬成三無人時與馬成二今乘此車安所用之乎 漢官儀曰天子有五色車皆駕四馬又宋書曰立車五色安車亦如之皆天子之車也 豹尾鹿角 漢官儀曰豹尾車右武衞隊正一人在車執弓箭晉紀曰馬隆讨羌依八陣圖作偏廂車地廣為鹿角車路狹則為木屋施于車上且戰且前弓矢所及應?而倒 青龍紫燕 呂氏春秋曰伊尹說湯曰天子不得至味故須青龍之匹遺風之乘 西京雜記曰文帝自代還有良馬九匹皆天下駿也一名浮雲一名赤電一名絶羣一名逸骠一名紫燕一名綠離骢一名龍子一名驎駒一名絶塵号為九逸 歕玉流珠 穆天子傳曰天子東遊于黃澤宿于曲洛曰黃之沲其馬歕沙皇人威儀黃之澤其馬歕玉皇人壽谷傅亮乘輿馬賦曰揮沬成霧流汗如珠 奔霄追電 拾遺記曰周穆王即位巡行天下馭八龍之駿名曰絶地翻羽奔霄越影逾輝超光騰霧挾翼 古今注曰秦始皇有七馬名曰追風白兔蹑景追電飛翮銅爵晨鳬 麟形雞目 張駿山海經圖畫贊曰敦山有獸其名為谷麟形一角 尚書大傳曰散宜生之犬戎氏取美馬骢身朱鬛雞目者取八九焉陳于纣之廷 房精震象 瑞應圖曰馬為房星之精又曰龍馬者神馬河水之精也 梁元帝答齊國雙馬書曰河精耀采似伏波之鑄銅震象飛文笑東瀛之刻玉 金埓玉珂 王隐晉書曰王武子好馬買地試馬謂之金埓 梁簡文帝西齋行馬詩曰晨風白金絡桃花紫玉珂影斜鞭照耀塵起足蹉跎 紫茸翠飾 魏志曰百官各有紫茸題頭高橋鞍一具 鹽鐵論曰古者繩鞚草鞮皮薦而已其後代以革鞍鐵镳為飾又其後有金銀翠毛之飾又有障泥障汗鞙尾亦從鞍以為飾 徘徊輿馳逐車 晉書曰桓?體大不堪乘馬作徘徊輿施轉闗令回動無滞 說苑曰晉平公為馳逐之車挂之以犀錯之以羽立于殿下羣臣得觀焉田荖三過而不觀公大怒荖曰桀以奢亡纣以侈敗是以不敢觀也平公乃去車 霹靂辒辌 魏志曰太祖還官渡與袁紹合戰紹為高橹起土山射營中衆大懼太祖乃為發石車擊紹樓皆破紹衆号曰霹靂車 孟康曰辒辌車形如衣車有牕牖閉之則溫開之則涼故名 辟惡追鋒 古今注曰辟惡車秦制也桃弓葦矢所以祓不祥太蔔令一人在車前執弓箭 傅子雲追鋒車施通幰遽則乘之 飛車獵辇 括地圖曰奇肱民能為飛車從風遠行湯時西風久奇肱車至于豫州去玉門四萬裡 邺中記曰石虎好遊獵體壯大不堪乘馬作獵辇使二十人舁之坐處施轉闗若射鳥獸宜有所向開身而轉之 葦車楡毂 漢書雲袁闳為沛相乘葦車到官以清亮稱 風俗通雲桑車楡毂聲聞數裡俗說凡人柔桑作車又以楡為毂牢強朗徹聲響乃聞數裡 鸾車雲辇 仙志太眞丈人登白鸾之車 漢武内傳曰西王母乘紫雲之辇 九逸三羸 上見紫燕 相馬經伯樂曰凡相馬之法先除三羸五驽乃相其餘 果下水中 魏志曰濊國出果下馬漢時恒獻之高三尺乘于果樹下行 漢書曰武帝時天馬出渥窪水中又元狩二年馬生餘吾水中 連錢夾鏡 梁元帝詩曰長安美少年金絡飾連錢 顔延之赭白馬賦曰雙瞳夾鏡兩權協月 桃林蘭池 山海經曰誇父山北有林曰桃林廣三百裡中有良馬 梁元帝後園看騎馬詩曰良馬出蘭池連翩驅桂枝 齒平耳豎 漢書曰衞琯奏馬高五尺九寸以上齒未平不得出關注馬十歲齒平 相馬經曰馬耳欲得相近而前豎小而厚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