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珠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陽因名聖鼓今臨武有聖鼓城
鳯箫鶴鼓
列仙傳曰箫史教弄玉吹箫作鳯鳴居數年鳯凰來止其屋夫婦一旦皆随鳯去 地理志曰防稽雷門鼓有白鶴飛入于是鼓聲聞于洛陽人或破之鶴遂飛去
短箫長笛
蔡邕禮樂志曰鼓吹短箫铙歌軍樂傳曰黃帝岐伯作所以?德建武勸士也 馬融有長笛賦
東舞南歌
魏文帝銅雀園詩曰齊倡發東舞秦筝奏西音 張衡南都賦曰齊童唱兮列趙女坐南歌兮起鄭舞
雅舞安歌
陸機樂府詩曰悲歌麗清響雅舞播幽蘭 楚詞曰緩節兮安歌
才舞妍歌
劉邵趙都賦曰中山名倡襄國妖女狄鞮妙音邯鄲才舞 曹植樂府詩有妍歌篇
西域吹南城鼓
古今注曰橫吹胡樂張骞為博望侯入西域傳其法于西京唯得摩诃兜勒一曲 樂府解題曰鼓吹曲有巫山高戰城南
武溪笛漁陽鼓
古今注曰武溪深者馬援南征所作援門生袁寄生善吹笛援作歌以和之名曰武溪深 語林曰祢衡被武帝谪為鼓吏正月十五日試鼓擊漁陽之曲淵淵有金石聲
齊童吟盧女彈
陸機樂府詩曰閑夜命清友置酒迎風觀齊童梁父吟秦蛾張女彈 古今注曰魏武聞有盧女者年七嵗善琴能為新聲帝乃召焉
淮南舞河西讴
張衡舞賦序曰客有觀舞于淮南者美而賦之 孟子曰王豹處于淇而河西善讴
七鞶舞九曲歌
張衡舞賦曰歴七鞶而縱蹑鮑照詩曰七鞶起長袖李尤有九曲歌
震木歌轉波舞
列子曰秦青善歌聲震林木響遏行雲 劉桢魯都賦曰身如轉波
苦寒行積雪曲
古樂府有苦寒行 宋玉諷賦曰蘭房粵室止臣其中中有鳴琴焉臣援而鼓之為秋竹積雪之曲
北鄭曲西秦歌
宋玉笛賦曰師矌将為陽春北鄭之曲假途南國焉張華樂府詩曰妙舞起齊趙悲歌出西秦
遊龍飛燕
傅毅舞賦曰體如遊龍袖如素蜺 張衡舞賦曰裾似飛燕袖若回雪
走馬飛龍
琴操曰走馬引者樗裡牧恭為父報寃殺人亡于山林之下有天馬夜降圍其室夜覺而走以為吏追及明視乃天馬之迹援琴而作走馬引 古樂府有飛龍引
西城北裡
陸機詩曰西城多雅舞總章饒清彈鳴簧?丹唇朱弦繞素腕 阮籍詠懐詩曰北裡多奇舞濮上有微音
揮電奔星
陸機詩曰輕裾猶電揮雙袖如霧散 劉桢魯都賦曰縱縠袖以終曲若奔星之赴河
采菱折栁
楚詞曰陳鐘按鼓造新歌涉江采菱發陽阿注曰陽阿楚人歌曲名 古今注曰橫吹有折栁曲
衡山竹笛汶陽篠笙
宋玉笛賦曰嘗觀衡山之陽見竒簳異幹罕節 潘嶽笙賦曰河汾之寶有曲沃之懸匏鄒魯之珍有汶陽之孤篠
笛寫龍音箫象鳯翼
馬融長笛賦曰近聞雙笛從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龍鳴水中音相似 風俗通曰按作箫其形參差象鳯之翼十管長三尺
歸風送逺操流鄭激楚聲
西京雜記曰趙飛燕有寶琴名曰鳯凰皆金玉隠起為龍鳯螭鸾古賢列女之象亦善為歸風送逺之操魏武帝樂府詩曰流鄭激楚度中宮商感心動意
绮麗難忘
短長側大小遊【此下補入】
琴歴曰琴曲有長側短側長清短清又有大遊小遊白魚歎楚妃歎諸曲
百年歌九秋曲
晉陸機有百年歌 羅敷豔歌曰丹唇含九秋妍迹淩七盤九秋曲名
繩上舞水中歌
漢官典職雲以絲繩系兩柱相去數丈兩女倡對舞行于繩上 異苑曰乘矶山下臨清川昔有漁父宿于川夜聞水中有弦歌之音宮商和暢清弄諧密
雞鳴曲蟹行清
晉志曰武帝受禅罷雞鳴諸曲名存者惟漢世街謠江南采蓮烏生八九子白頭吟之屬 琴歴曰琴曲有中揮清暢志清蟹行清看客清便僻清婉轉清
烏生子鳯将雛
上見雞鳴曲 應璩百一詩曰為作陌上桑及言鳯将雛
連臂歌折腰舞
西京雜記曰賈佩蘭歌上台之曲連臂踏地為節歌赤鳯凰來 又曰戚夫人作翹袖舞折腰舞
?雲白露
漢武内傳曰西王母命侍女安法嬰歌?雲曲 襄陽耆舊傳曰白露歌曲名
白麟赤鳯
漢書曰武帝元狩元年冬十月幸雍祠五畤獲白麟作白麟之歌 下見連臂歌
貪志殺心
韓詩外傳曰孔子鼓琴曽子子貢側門而聴曽子曰夫子琴聲殆有貪狼之志子貢以告子曰參習知音矣向者丘鼓琴有防出遊狸見于屋厭目曲脊求而不得丘以琴淫其聲參以丘為貪不亦宜乎 華峤漢書曰人有以酒召蔡邕者客彈琴于屏邕濳聴之曰以樂召我而有殺心何也琴者曰我向見螳螂方向鳴蟬一前一卻我心惟恐螳螂之失蟬也此豈為殺心而形于聲者乎
猿笛鳯笙
酉陽雜俎曰猿臂可為笛吹之其聲圓于竹 曹植樂賦曰烏鳥起舞鳯凰吹笙
反潮浮水
濳居録曰崔文子能吹反潮之笛吹已積潮橫下險于廣陵之濤 洞防記曰漢武帝懸浮金輕玉之磬浮金者自浮于水上也
編珠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