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珠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金鋪鍬鎗
飛櫩浮柱
張衡西京賦曰反宇業業飛櫩防防 靈光殿賦曰浮柱岧嶤以星懸
雲楣星柱
王褒甘泉頌曰概雲氣以為楣 下見浮柱
木衣绨錦土畫黼黻
張衡西京賦曰木衣绨錦土被朱紫 王粲七釋曰土畫黼黻木刻龍
道南宅郡北廬【此下補入】
吳志曰周瑜與孫策同年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無通共 魏志曰管甯聞公孫度令行于海外遂至遼東度虗館以待之既往見度乃廬于山時避難者多居郡南而甯居郡北示無遷志
織楚門編蓬戶
沈約郊居賦曰織宿楚而成門借外扉而為戶 子夏對夫子曰書之論事昭昭若日月之明離離若參辰之錯行商所受于夫子者志之不敢忘也雖退而窮思河濟之壤室編蓬為戶于中彈琴瑟詠先王之道則可發憤慷慨矣
一柱台三階閣
博物志曰江陵有台甚大而惟有一柱衆梁皆共此柱 古詩雲阿閣三重階
地戶天門
神異經曰東南有石井其方百丈上有二石阙有榜着六題曰地戶 又曰東北大荒中有金阙高百丈上有明月珠徑三寸光照千裡中有金階入兩阙中名天門
三台九室
五經異義曰天子有三台靈台以觀天文時台以觀四時施化囿台以觀鳥獸魚鼈 漢宮殿名曰神明台武帝造高五丈上有九室今人謂之九天台武帝求神仙置九天道士百餘人
銅戶席門
烈士傳曰吳王阖闾畏王僚之子慶忌作石室銅戶以備之 漢書曰陳平家貧以席為門然門外多長者車轍
人門神阙
周官曰設車宮轅門為壇壝宮設防門為帷宮設旌門無宮則供人門注無宮陳列周衛則立長人以為門 南康記曰歸義山去縣七百裡下有石城高數丈逺望嵯峨靈阙騰空故老謂之神阙
窟室防堂
左傳曰楚子享郤至為窟室夜飲而縣焉 莊子曰覆杯水于防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
儀衛部【増補十八條】
鸾旗鶴蓋
張衡東京賦曰鸾旗皮軒通帛綪斾 劉桢魯都賦曰日暮罷朝車騎就衢蓋如飛鶴馬如遊魚
天畢雲罕
張衡西京賦曰華蓋乘辰天畢前驅 東京賦曰雲罕九斿阘防轇轕
日羽星旄
家語曰子路對夫子曰由願赤羽若日白羽若月周書曰成王時樓煩獻星旄即珥旄也
羽蓋蜺旃
宋玉髙唐賦曰雲霓為旌翠羽為蓋 張衡西京賦曰弧旌枉矢虹旃蜺旄
玉甲犀铠
董卓别傳曰卓孫年十七卓為作小铠胄以玉為甲騠騎出入殺人如蚤虱 曹植表曰先帝賜臣黒犀铠一環鎖二
三劍六弓
列子曰魏孔周其祖得殷氏之寶劍一曰含光二曰承影三曰霄練 周禮曰司弓者掌六弓四弩八矢
三刀五劍
崔豹古今注曰漢文帝有寶刀三一曰百錬二曰青犢三曰漏影 吳越春秋曰越王允常請歐冶子作五劍一曰純鈎二曰湛盧三曰豪曹又名盤郢四曰魚腸五曰巨阙
五刀六劍
曹植寶刀賦序曰建安中魏王造寶刀五枚三年乃就以龍熊鳥雀為識太子得一餘及弟饒陽侯各得一焉 古今注曰吳皇帝有寶劍六一曰白虹二曰紫電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防六曰百裡
電刀星劍
張協文身刀銘曰繁文波回流光電照 吳越春秋曰伍子胥過江解其劍與漁父曰此劍中有七星北鬥其直百金
霜戈花劍
曹毗軍中詩曰揮戈輝白刃焰焰若寒霜 晉灼曰古劍首以玉作井鹿盧其形似蓮花
麒麟幡孔雀眊
古今注曰魏诏東方郡國以青龍信南方以朱鳥信西方以白虎信北方以?武信畿内以黃龍信亦以麒麟幡 庾廙與燕王書曰今緻孔雀眊二枚
燕尾旌龍頭角
劉桢魯都賦曰建燕尾之飛旌 晉安帝紀曰桓?置龍頭角
黃龍信翠鳯旗
上見麒麟幡 李斯上書秦王曰今陛下建翠鳯之旗樹靈鼍之鼓
六鈞弓百石弩
春秋左氏傳顔髙之弓六鈞 魏明帝詩曰長防十萬隊幽冀百石弩?機若雷迅一?連四矢
駭犀劍錯象鞭
東觀漢記曰光武賜陳導駭犀劍 張華詩曰橫箸刻玳瑁長鞭錯象牙
玉珥劍銀镂弩
楚詞曰撫長劍兮玉珥注曰珥劍镡也 沈氏南越志曰龍川縣石溪鄉有山号營岡岡間有水常有銅弩牙流出水皆似銀镂纎防巧麗相傳為越王營弩處
蕭條劍宛轉弓
士孫瑞表曰臣有古蕭條劍一枚謹簡日赍詣禁閣邺中記曰石虎女騎皆手握雌黃宛轉弓
金錯刀玉具劍
張衡四愁詩曰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東觀漢記曰光武使馮異擊赤眉賜乘輿七尺玉
具劍
魚腸劍龍鱗刀
上見五劍 魏文帝典論曰太子作百辟寶刀一曰靈寶文似靈二曰含章采似丹霞三曰素質鋒似崩霜刀身劍铗又名露陌刀亦曰龍鱗之刀
百金刀千戶劍
楊泉物理論曰有阮師之刀者天下之寶初阮師作刀于七月庾申日遇金神教以水火之齊五精之錬依行其術作刀三年而喪明刀長不過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