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珠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绛雪赤雲
漢武内傳曰仙之上藥有?霜绛雪
東方朔别傳曰有赤雲如冠珥上以問朔朔曰不大雨即日暈後數日果大雨
丹霞素霧
左思蜀都賦曰舒丹氣而為霞 湘州記曰曲江縣有銀山山多素霧
榮光佳氣
尚書中候曰堯沈璧于河榮光出河休氣四塞 後漢書曰舂陵佳氣郁郁蔥蔥
雌霓雄雷
月令曰季春之月虹始見注曰雄曰虹雌曰霓 師矌占曰相春雷始起其音拍格拍格者雄雷主旱其鳴依依隠隠不大霹靂者雌雷主水
君子大王
風角曰風不及地二三尺者此仁人君子之風 宋玉風賦曰夫風起青蘋之末盛怒于土囊之口縁于太山之阿舞于松栢之下徘徊椒桂之間翺翔激水之上獵蕙草離秦蘅北上玉堂跻乎羅帷經乎洞房所謂大王之雄風也動沙塸吹死灰此庶人之雌風也
決河倒洛
上見倒井雨中 夏侯孝若雷雨賦曰若覆河而懸井似翻伊而倒洛
馬頭鴨子
漢書曰武帝元年十一月雨雹大如馬頭 晉中興書曰泰興三年海鹽縣雨雹大如鴨子
戊申雲壬子雨【此下補入】
黃子發相雨書曰戊申日候日欲入時上有冠雲不問大小視四方黒者大雨青者小雨 管辂曰今夕當雨傳曰近壬子日位滿星中已有水氣食頃至也
五色露九光霞
洞防記曰東方朔遊吉雲之地武帝問曰何名吉雲曰其國常以雲氣占吉兇若吉事則滿室雲起五色照着于草樹皆成五色露露味甘 十洲記曰朱霞九光
飲露生獸風
洞防記曰元封二年數遏國獻能言一頸長一尺二寸東方朔曰惟承桂露以飲之 十洲記曰炎洲在南海中上有風生獸似豹青色以鐵椎鍛其頭數十下乃死張其口向風須臾而起
樊英雨薊子雲
楚國先賢傳曰樊英隠于壺山嘗有暴風從西南起英謂學者曰成都市火甚盛因含水西向潄之乃令記其時日後有從蜀郡來者雲是日大火有雲從東起須臾大雨火遂滅 搜神記曰薊子訓到洛見公卿數十處後數十處皆有雲起
從星月幹日雲
尚書洪範曰庶民維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月之從星則以風雨注月經于箕則多風離于畢則多雨京房風雨要訣占候曰朝雨法有黒雲如一匹皂幹日中即一日大雨二匹二日雨三匹十日雨
樹上日井中星
淮南子曰日西?景在樹端謂之桑榆言其光在桑榆樹上也 屍子曰自井中視星所見不過數星自丘上以望則見始出也非明益也勢使然也私心井中也公心丘上也
绀碧霜?黃露
王子年拾遺記曰廣延國常雨青雪氷霜之色皆如绀碧 洞防記曰武帝問東方朔曰若雲五色露可得否朔乃東走至夕而還得?黃青露盛之玩器以授帝帝徧賜羣臣老者嘗之皆少疾病皆愈
天酒地汁
神異經曰西北海外有人長二千裡兩腳中間相去千裡腹圍千餘裡但日飲天酒五鬥張華注雲天酒甘露也 五經通義曰陰亂則為霧從地汁也
玉虹金霧
搜神記曰孔子作春秋制孝經旣成齋戒向北辰而拜告備于天乃浃郁起白霧赤虹自上而下化為黃玉 拾遺記曰平沙千裡色如金細如粉風沙起如霧亦曰金霧
缯雲絲雨
易通卦驗曰立秋濁陰雲出如赤缯 張協詩曰金風扇景節丹霞啟陰期騰雲似漏網密雨如散絲
甜雪甘霜
拾遺記曰西王母進周穆王以嵰州甜雪 又曰嵰州霜甘也
風母雨人
劉欣期交州記曰風母出九德縣似猿見人若慙屈頸打死得風還活 盛?之荊州記曰臨賀界有卧石似人而色青黃隠起此鄉若旱祭之必雨
飲星夢月
續晉陽秋曰桓?庶母馬氏本袁真之妓與同列薛氏郭氏夏夜同出月下有銅甕水在其側見一流星堕甕中如火珠乃相謂曰此吉祥也于是各以瓢杓接取薛郭并不得馬最後取星入瓢中飲之若有感而懐? 謝莊月賦曰委照而吳業昌淪精而漢道融注夢月入懐生子為帝王
逃雨避雷
文子曰若與俗處猶走而逃雨無處不濡濕也 盛?之荊州記曰湖陽縣春秋蓼國樊重之邑也重母畏雷為石室避之悉以文石為堦砌
山川部【増補十條】
白雪山紫雲石
臨海記曰郡内有白雪山層岩皓麗如雪 吳興記曰縣南二裡有三嶺皆秀石崔嵬?丹雜色狀如紫雲
挂鹄水盤龍山
臨海記曰郡西有白鹄山山水下注遙望如倒挂白鹄 郭縁生述征記曰鼓縣盤龍山石上有大人迹又諸葛亮雲鐘山龍盤石頭虎踞
金輿山玉輪坡
述征記曰朗公谷金輿山孤峰瓌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