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二·叙記之屬一

關燈
夫子固欲去之。

    ” (昭公)五年春,王正月,舍中軍,卑公室也。

    毀中軍于施氏,成諸臧氏。

    初作中軍,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

    季氏盡征之,叔孫氏臣其子弟,孟氏取其半焉。

    及其舍之也,四分公室,季氏擇二,二子各一。

    皆盡征之,而貢于公。

    以書。

    使杜洩告于殡,曰:“子固欲毀中軍,既毀之矣,故告。

    ”杜洩曰:“夫子唯不欲毀也,故盟諸僖闳,詛諸五父之衢。

    ”受其書而投之,帥士而哭之。

    叔仲子謂季孫曰:“帶受命于子叔孫曰:‘葬鮮者自西門。

    ’”季孫命杜洩。

    杜洩曰:“卿喪自朝,魯禮也。

    吾子為國政,未改禮,而又遷之。

    群臣懼死,不敢自也。

    ”既葬而行。

     仲至自齊,季孫欲立之。

    南遺曰:“叔孫氏厚則季氏薄。

    彼實家亂,子勿與知,不亦可乎?”南遺使國人助豎牛以攻諸大庫之庭。

    司宮射之,中目而死。

    豎牛取東鄙三十邑,以與南遺。

     昭子即位,朝其家衆,曰:“豎牛禍叔孫氏,使亂大從,殺适立庶,又披其邑,将以赦罪,罪莫大焉。

    必速殺之。

    ”豎牛懼,奔齊。

    孟、仲之子殺諸塞關之外,投其首于甯風之棘上。

     仲尼曰:“叔孫昭子之不勞,不可能也。

    周任有言曰:‘為政者不賞私勞,不罰私怨。

    ’《詩》雲:‘有覺德行,四國順之。

    ’” ○左傳-楚靈王乾溪之難 (昭公十二年)楚子狩于州來,次于颍尾,使蕩侯、潘子、司馬督、嚣尹午、陵尹喜帥師圍徐以懼吳。

    楚子次于乾溪,以為之援。

    雨雪,王皮冠,秦複陶,翠被,豹舄,執鞭以出,仆析父從。

    右尹子革夕,王見之,去冠、被,舍鞭,與之語曰:“昔我先王熊繹,與呂級、王孫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四國皆有分,我獨無有。

    今吾使人于周,求鼎以為分,王其與我乎?”對曰:“與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繹,辟在荊山,筚路藍縷,以處草莽。

    跋涉山林,以事天子。

    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禦王事。

    齊,王舅也。

    晉及魯、衛,王母弟也。

    楚是以無分,而彼皆有。

    今周與四國服事君王,将唯命是從,豈其愛鼎?”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舊許是宅。

    今鄭人貪賴其田,而不我與。

    我若求之,其與我乎?”對曰:“與君王哉!周不愛鼎,鄭敢愛田?”王曰:“昔諸侯遠我而畏晉,今我大城陳、蔡、不羹,賦皆千乘,子與有勞焉。

    諸侯其畏我乎?”對曰:“畏君王哉!是四國者,專足畏也,又加之以楚,敢不畏君王哉!” 工尹路請曰:“君王命剝圭以為钅戚铋,敢請命。

    ”王入視之。

    析父謂子革:“吾子,楚國之望也!今與王言如響,國其若之何?”子革曰:“摩厲以須,王出,吾刃将斬矣。

    ”王出,複語。

    左史倚相趨過。

    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視之。

    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對曰:“臣嘗問焉。

    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車轍馬迹焉。

    祭公謀父作《祈招》之詩,以止王心,王是以獲沒于祗宮。

    臣問其詩而不知也。

    若問遠焉,其焉能知之?”王曰:“子能乎?”對曰:“能。

    其詩曰:‘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

    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

    形民之力,而無醉飽之心。

    ’”王揖而入,饋不食,寝不寐,數日,不能自克,以及于難。

     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複禮,仁也’。

    信善哉!楚靈王若能如是,豈其辱于乾溪?” (昭公十三年)楚子之為令尹也,殺大司馬薳掩而取其室。

    及即位,奪薳居田;遷許而質許圍。

    蔡洧有寵于王,王之滅蔡也,其父死焉,王使與於守而行。

    申之會,越大夫戮焉。

    王奪鬥韋龜中犨,又奪成然邑而使為郊尹。

    蔓成然故事蔡公,故薳氏之族及薳居、許圍、蔡洧、蔓成然,皆王所不禮也。

    因群喪職之族,啟越大夫常壽過作亂,圍固城,克息舟,城而居之。

     觀起之死也,其子從在蔡,事朝吳,曰:“今不封蔡,蔡不封矣。

    我請試之。

    ”以蔡公之命召子幹、子皙,及郊,而告之情,強與之盟,入襲蔡。

    蔡公将食,見之而逃。

    觀從使子幹食,坎,用牲,加書,而速行。

    己徇于蔡曰:“蔡公召二子,将納之,與之盟而遣之矣,将師而從之。

    ”蔡人聚,将執之。

    辭曰:“失賊成軍,而殺餘,何益?”乃釋之。

    朝吳曰:“二三子若能死亡,則如違之,以待所濟。

    若求安定,則如與之,以濟所欲。

    且違上,何适而可?”衆曰:“與之。

    ”乃奉蔡公,召二子而盟于鄧,依陳、蔡人以國。

    楚公子比、公子黑肱、公子棄疾、蔓成然、蔡朝吳帥陳、蔡、不羹、許、葉之師,因四族之徒,以入楚。

    及郊,陳、蔡欲為名,故請為武軍。

    蔡公知之曰:“欲速。

    且役病矣,請藩而已。

    ”乃藩為軍。

    蔡公使須務牟與史卑先入,因正仆人殺大子祿及公子罷敵。

    公子比為王,公子黑肱為令尹,次于魚陂。

    公子棄疾為司馬,先除王宮。

    使觀從從師于乾溪,而遂告之,且曰:“先歸複所,後者劓。

    ”師及訾梁而潰。

     王聞群公子之死也,自投于車下,曰:“人之愛其子也,亦如餘乎?”侍者曰:“甚焉。

    小人老而無子,知擠于溝壑矣。

    ”王曰:“餘殺人子多矣,能無及此乎?”右尹子革曰:“請待于郊,以聽國人。

    ”王曰:“衆怒不可犯也。

    ”曰:“若入于大都而乞師于諸侯。

    ”王曰:“皆叛矣。

    ”曰:“若亡于諸侯,以聽大國之圖君也。

    ”王曰:“大福不再,隻取辱焉。

    ”然丹乃歸于楚。

    王沿夏,将欲入鄢。

    芋尹無宇之子申亥曰:“吾父再奸王命,王弗誅,惠孰大焉?君不可忍,惠不可棄,吾其從王。

    ”乃求王,遇諸棘圍以歸。

    夏五月癸亥,王缢于芋尹申亥氏。

    申亥以其二女殉而葬之。

     觀從謂子幹曰:“不殺棄疾,雖得國,猶受禍也。

    ”子幹曰:“餘不忍也。

    ”子玉曰:“人将忍子,吾不忍俟也。

    ”乃行。

    國每夜駭曰:“王入矣!”乙卯夜,棄疾使周走而呼曰:“王至矣!”國人大驚。

    使蔓成然走告子幹、子皙曰:“王至矣!國人殺君司馬,将來矣!君若早自圖也,可以無辱。

    衆怒如水火焉,不可為謀。

    ”又有呼而走至者曰:“衆至矣!”二子皆自殺。

    丙辰,棄疾即位,名曰熊居。

    葬子幹于訾,實訾敖。

    殺囚,衣之王服而流諸漢,乃取而葬之,以靖國人。

    使子旗為令尹。

     楚師還自徐,吳人敗諸豫章,獲其五帥。

     平王封陳、蔡,複遷邑,緻群賂,施舍寬民,宥罪舉職。

    召觀從,王曰:“唯爾所欲。

    ”對曰:“臣之先,佐開蔔。

    ”乃使為蔔尹。

    使枝如子躬聘于鄭,且緻犨、栎之田。

    事畢,弗緻。

    鄭人請曰:“聞諸道路,将命寡君以犨、栎,敢請命。

    ”對曰:“臣未聞命。

    ”既複,王問犨、栎。

    降服而對,曰:“臣過失命,未之緻也。

    ”王執其手,曰:“子毋勤。

    姑歸,不谷有事,其告子也。

    ”他年芋尹申亥以王柩告,乃改葬之。

     初,靈王蔔,曰:“餘尚得天下。

    ”不吉,投龜,诟天而呼曰:“是區區者而不餘畀,餘必自取之。

    ”民患王之無厭也,故從亂如歸。

     初,共王無冢适,有寵子五人,無適立焉。

    乃大有事于群望,而祈曰:“請神擇于五人者,使主社稷。

    ”乃遍以璧見于群望,曰:“當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誰敢違之?”既,乃與巴姬密埋璧于大室之庭,使五人齊,而長入拜。

    康王跨之,靈王肘加焉,子幹、子皙皆遠之。

    平王弱,抱而入,再拜,皆厭紐。

    鬥韋龜屬成然焉,且曰:“棄禮違命,楚其危哉!” 子幹歸,韓宣子問于叔向曰:“子幹其濟乎?”對曰:“難。

    ”宣子曰:“同惡相求,如市賈焉,何難?”對曰:“無與同好,誰與同惡?取國有五難:有寵而無人,一也;有人而無主,二也;有主而無謀,三也;有謀而無民,四也;有民而無德,五也。

    子幹在晉十三年矣,晉、楚之從,不聞達者,可謂無人。

    族盡親叛,可謂無主。

    無釁而動,可謂無謀。

    為羁終世,可謂無民。

    亡無愛征,可謂無德。

    王虐而不忌,楚君子幹,涉五難以弑舊君,誰能濟之?有楚國者,其棄疾乎!君陳、蔡,城外屬焉。

    苛慝不作,盜賊伏隐,私欲不違,民無怨心。

    先神命之。

    國民信之,羋姓有亂,必季實立,楚之常也。

    獲神,一也;有民,二也;令德,三也;寵貴,四也;居常,五也。

    有五利以去五難,誰能害之?子幹之官,則右尹也。

    數其貴寵,則庶子也。

    以神所命,則又遠之。

    其貴亡矣,其寵棄矣,民無懷焉,國無與焉,将何以立?”宣子曰:“齊桓、晉文,不亦是乎?”對曰:“齊桓,衛姬之子也,有寵于僖。

    有鮑叔牙、賓須無、隰朋以為輔佐,有莒、衛以為外主,有國、高以為内主。

    從善如流,下善齊肅,不藏賄,不從欲,施舍不倦,求善不厭,是以有國,不亦宜乎?我先君文公,狐季姬之子也,有寵于獻。

    好學而不貳,生十七年,有士五人。

    有先大夫子餘、子犯以為腹心,有魏犨、賈佗以為股肱,有齊、宋、秦、楚以為外主,有栾、郤、狐、先以為内主。

    亡十九年,守志彌笃。

    惠、懷棄民,民從而與之。

    獻無異親,民無異望,天方相晉,将何以代文?此二君者,異于子幹。

    共有寵子,國有奧主。

    無施于民,無援于外,去晉而不送,歸楚而不逆,何以冀國?” ○左傳-吳楚雞父之戰 (昭公二十三年)吳人伐州來,楚薳越帥師及諸侯之師奔命救州來。

    吳人禦諸鐘離。

    子瑕卒,楚師熸。

    吳公子光曰:“諸侯從于楚者衆,而皆小國也。

    畏楚而不獲已,是以來。

    吾聞之曰:‘作事威克其愛,雖小必濟’。

    胡、沈之君幼而狂,陳大夫齧壯而頑,頓與許、蔡疾楚政。

    楚令尹死,其師熸。

    帥賤、多寵,政令不壹。

    而七國同役不同心,帥賤而不能整,無大威命,楚可敗也,若分師先以犯胡、沈與陳,必先奔。

    三國敗,諸侯之師乃搖心矣。

    諸侯乖亂,楚必大奔。

    請先者去備薄威,後者敦陳整旅。

    ”吳子從之。

    戊辰晦,戰于雞父。

    吳子以罪人三千,先犯胡、沈與陳,三國争之。

    吳為三軍以擊于後,中軍從王,光帥右,掩餘帥左。

    吳之罪人或奔或止,三國亂。

    吳師擊之,三國敗,獲胡、沈之君及陳大夫。

    舍胡、沈之囚,使奔許與蔡、頓,曰:“吾君死矣!”師噪而從之,三國奔,楚師大奔。

    書曰:“胡子髡、沈子逞滅,獲陳夏齧。

    ”君臣之辭也。

    不言戰,楚未陳也。

     ○左傳-魯昭公乾侯之難 (昭公二十五年)季公若之姊為小邾夫人,生宋元夫人,生子以妻季平子。

    昭子如宋聘,且逆之。

    公若從,謂曹氏勿與,魯将逐之。

    曹氏告公,公告樂祁。

    樂祁曰:“與之。

    如是,魯君必出。

    政在季氏三世矣,魯君喪政四公矣。

    無民而能逞其志者,未之有也。

    國君是以鎮撫其民。

    《詩》曰:‘人之雲亡,心之憂矣。

    ’魯君失民矣,焉得逞其志?靖以待命猶可,動必憂。

    ” 夏,會于黃父,謀王室也。

    趙簡子令諸侯之大夫輸王粟,具戍人,曰:“明年将納王。

    ”子大叔見趙簡子,簡子問揖讓周旋之禮焉。

    對曰:“是儀也,非禮也。

    ”簡子曰:“敢問何謂禮?”對曰:“吉也聞諸先大夫子産曰:‘夫禮,天之經也。

    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經,而民實則之。

    則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氣,用其五行。

    氣為五味,發為五色,章為五聲,淫則昏亂,民失其性。

    是故為禮以奉之:為六畜、五牲、三犧,以奉五味;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為九歌、八風、七音、六律,以奉五聲;為君臣、上下,以則地義;為夫婦、外内,以經二物;為父子、兄弟、姑姊、甥舅、昏媾、姻亞,以象天明,為政事、庸力、行務,以從四時;為刑罰、威獄,使民畏忌,以類其震曜殺戮;為溫慈、惠和,以效天之生殖長育。

    民有好、惡、喜、怒、哀、樂,生于六氣。

    是故審則宜類,以制六志。

    哀有哭泣,樂有歌舞,喜有施舍,怒有戰鬥;喜生于好,怒生于惡。

    是故審行信令,禍福賞罰,以制死生。

    生,好物也;死,惡物也;好物,樂也;惡物,哀也。

    哀樂不失,乃能協于天地之性,是以長久。

    ”簡子曰:“甚哉,禮之大也!”對曰:“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也,民之所以生也,是以先王尚之。

    故人之能自曲直以赴禮者,謂之成人。

    大,不亦宜乎?”簡子曰:“鞅也請終身守此言也。

    ”宋樂大心曰:“我不輸粟。

    我于周為客?”若之何使客?”晉士伯曰:“自踐土以來,宋何役之不會,而何盟之不同?曰‘同恤王室’,子焉得辟之?子奉君命,以會大事,而宋背盟,無乃不可乎?”右師不敢對,受牒而退。

    士伯告簡子曰:“宋右師必亡。

    奉君命以使,而欲背盟以幹盟主,無不祥大焉。

    ” ‘有鸲鹆來巢’,書所無也。

    師己曰:“異哉!吾聞文、武之世,童謠有之,曰:‘鸲之鹆之,公出辱之。

    鸲鹆之羽,公在外野,往饋之馬。

    鸲鹆跦跦,公在乾侯,征褰與襦。

    鸲鹆之巢,遠哉遙遙。

    稠父喪勞,宋父以驕。

    鸲鹆鸲鹆,往歌來哭。

    ’童謠有是,今鸲鹆來巢,其将及乎?” 秋,書再雩,旱甚也。

     初,季公鳥娶妻于齊鮑文子,生甲。

    公鳥死,季公亥與公思展與公鳥之臣申夜姑相其室。

    及季姒與饔人檀通,而懼,乃使其妾抶己,以示秦遄之妻,曰:“公若欲使餘,餘不可而抶餘。

    ”又訴于公甫,曰:“展與夜姑将要餘。

    ”秦姬以告公之,公之與公甫告平子。

    平子拘展于卞而執夜姑,将殺之。

    公若泣而哀之,曰:“殺是,是殺餘也。

    ”将為之請。

    平子使豎勿内,日中不得請。

    有司逆命,公之使速殺之。

    故公若怨平子。

     季、郈之雞鬥。

    季氏介其雞,郈氏為之金距。

    平子怒,益宮于郈氏,且讓之。

    故郈昭伯亦怨平子。

    臧昭伯之從弟會,為讒于臧氏,而逃于季氏,臧氏執旃。

    平子怒,拘臧氏老。

    将褅于襄公,萬者二人,其衆萬于季氏。

    臧孫曰:“此之謂不能庸先君之廟。

    ”大夫遂怨平子。

    公若獻弓于公為,且與之出射于外,而謀去季氏。

    公為告公果、公贲。

    公果、公贲使侍人僚柤告公。

    公寝,将以戈擊之,乃走。

    公曰:“執之。

    ”亦無命也。

    懼而不出,數月不見,公不怒。

    又使言,公執戈懼之,乃走。

    又使言,公曰:“非小人之所及也。

    ”公果自言,公以告臧孫,臧孫以難。

    告郈孫,郈孫以可,勸。

    告子家懿伯,懿伯曰:“讒人以君僥幸,事若不克,君受其名,不可為也。

    舍民數世,以求克事,不可必也。

    且政在焉,其難圖也。

    ”公退之。

    辭曰:“臣與聞命矣,言若洩,臣不獲死。

    ”乃館于公。

     叔孫昭子如阚,公居于長府。

    九月戊戌,伐季氏,殺公之于門,遂入之。

    平子登台而請曰:“君不察臣之罪,使有司讨臣以幹戈,臣請待于沂上以察罪。

    ”弗許。

    請囚于費,弗許。

    請以五乘亡,弗許。

    子家子曰:“君其許之!政自之出久矣,隐民多取食焉。

    為之徒者衆矣,日入慝作,弗可知也。

    衆怒不可蓄也,蓄而弗治,将蕰。

    蕰畜,民将生心。

    生心,同求将合。

    君必悔之。

    ”弗聽。

    郈孫曰:“必殺之。

    ”公使郈孫逆孟懿子。

    叔孫氏之司馬鬷戾言于其衆曰:“若之何?”莫對。

    又曰:“我,家臣也,不敢知國。

    凡有季氏與無,于我孰利?”皆曰:“無季氏,是無叔孫氏也。

    ”鬷戾曰:“然則救諸!”帥徒以往,陷西北隅以入。

    公徒釋甲,執冰而踞。

    遂逐之。

    孟氏使登西北隅,以望季氏。

    見叔孫氏之旌,以告。

    孟氏執郈昭伯,殺之于南門之西,遂伐公徒。

    子家子曰:“諸臣僞劫君者,而負罪以出,君止。

    意如之事君也,不敢不改。

    ”公曰:“餘不忍也。

    ”與臧孫如墓謀,遂行。

     己亥,公孫于齊,次于陽州。

    齊侯将唁公于平陰,公先至于野井。

    齊侯曰:“寡人之罪也。

    ”使有司待于平陰,為近故也。

    書曰:“公孫于齊,次于陽州,齊侯唁公于野井。

    ”禮也。

    将求于人,則先下之,禮之善物也。

    齊侯曰:“自莒疆以西,請緻千社,以待君命。

    寡人将帥敝賦以從執事,唯命是聽,君之憂,寡人之憂也。

    ”公喜。

    子家子曰:“天祿不再,天若胙君,不過周公,以魯足矣。

    失魯,而以千社為臣,誰與之立?且齊君無信,不如早之晉。

    ”弗從。

    臧昭伯率從者将盟,載書曰:“戮力壹心,好惡同之。

    信罪之有無,缱绻從公,無通外内。

    ”以公命示子家子。

    子家子曰:“如此,吾不可以盟,羁也不佞,不能與二三子同心,而以為皆有罪。

    或欲通外内,且欲去君。

    二三子好亡而惡定,焉可同也?陷君于難,罪孰大焉?通外内而去君,君将速入,弗通何為?而何守焉?”乃不與盟。

     昭子自阚歸,見平子。

    平子稽颡,曰:“子若我何?”昭子曰:“人誰不死?子以逐君成名,子孫不忘,不亦傷乎!将若子何?”平子曰:“苟使意如得改事君,所謂生死而肉骨也。

    ”昭子從公于齊,與公言。

    子家子命适公館者執之。

    公與昭子言于幄内,曰将安衆而納公。

    公徒将殺昭子,伏諸道。

    左師展告公,公使昭子自鑄歸。

    平子有異志。

    冬十月辛酉,昭子齊于其寝,使祝宗祈死。

    戊辰,卒。

    左師展将以公乘馬而歸,公徒執之。

     壬申,尹文公涉于鞏,焚東訾,弗克。

     十一月,宋元公将為公故如晉。

    夢大子栾即位于廟,己與平公服而相之。

    旦,召六卿。

    公曰:“寡人不佞,不能事父兄,以為二三子憂,寡人之罪也。

    若以群子之靈,獲保首領以沒,唯是楄柎所以藉幹者,請無及先君。

    ”仲幾對曰:“君若以社稷之故,私降昵宴,群臣弗敢知。

    若夫宋國之法,死生之度,先君有命矣。

    群臣以死守之,弗敢失隊。

    臣之失職,常刑不赦。

    臣不忍其死,君命隻辱。

    ”宋公遂行。

    己亥,卒于曲棘。

     十二月庚辰,齊侯圍郓。

     初,臧昭伯如晉,臧會竊其寶龜偻句,以蔔為信與僣,僣吉。

    臧氏老将如晉問,會請往。

    昭伯問家故,盡對。

    及内子與母弟叔孫,則不對。

    再三問,不對。

    歸,及郊,會逆,問,又如初。

    至,次于外而察之,皆無之。

    執而戮之,逸,奔郈。

    郈鲂假使為賈正焉。

    計于季氏。

    臧氏使五人以戈盾伏諸桐汝之闾。

    會出,逐之,反奔,執諸季氏中門之外。

    平子怒,曰:“何故以兵入吾門?”拘臧氏老。

    季、臧有惡。

    及昭伯從公,平子立臧會。

    會曰:“偻句不餘欺也。

    ” (昭公)夏,齊侯将納公,命無受魯貨。

    申豐從女賈,以币錦二兩,縛一如瑱,适齊師。

    謂子猶之人高齮:“能貨子猶,為高氏後,粟五千庾。

    ”高齮以錦示子猶,子猶欲之。

    齮曰:“魯人買之,百兩一布,以道之不通,先入币财。

    ”子猶受之,言于齊侯曰:“群臣不盡力于魯君者,非不能事君也。

    然據有異焉。

    宋元公為魯君如晉,卒于曲棘。

    叔孫昭子求納其君,無疾而死。

    不知天之棄魯耶,抑魯君有罪于鬼神,故及此也?君若待于曲棘,使群臣從魯君以蔔焉。

    若可,師有濟也。

    君而繼之,茲無敵矣。

    若其無成,君無辱焉。

    ”齊侯從之,使公子鉏帥師從公。

    成大夫公孫朝謂平子曰:“有都以衛國也,請我受師。

    ”許之。

    請納質,弗許,曰:“信女,足矣。

    ”告于齊師曰:“孟氏,魯之敝室也。

    用成已甚,弗能忍也,請息肩于齊。

    ”齊師圍成。

    成人伐齊師之飲馬于淄者,曰:“将以厭衆。

    ”魯成備而後告曰:“不勝衆。

    ”師及齊師戰于炊鼻。

    齊子淵捷從洩聲子,射之,中楯瓦。

    繇朐汰辀,匕入者三寸。

    聲子射其馬,斬鞅,殪。

    改駕,人以為鬷戾也而助之。

    子車曰:“齊人也。

    ”将擊子車,子車射之,殪。

    其禦曰:“又之。

    ”子車曰:“衆可懼也,而不可怒也。

    ”子囊帶從野洩,叱之。

    洩曰:“軍無私怒,報乃私也,将亢子。

    ”又叱之,亦叱之。

    冉豎射陳武子,中手,失弓而罵。

    以告平子,曰:“有君子白皙,鬒須眉,甚口。

    ”平子曰:“必子強也,無乃亢諸?”對曰:“謂之君子,何敢亢之?”林雍羞為顔鳴右,下。

    苑何忌取其耳,顔鳴去之。

    苑子之禦曰:“視下顧。

    ”苑子刜林雍,斷其足。

    {輕金}而乘于他車以歸,顔鳴三入齊師,呼曰:“林雍乘!” (昭公十十七年)秋,會于扈,令戍周,且謀納公也。

    宋、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