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二·叙記之屬一

關燈
首,奉觞加璧以進,曰:“寡君使群臣為魯、衛請,曰:‘無令輿師陷入君地。

    ’下臣不幸,屬當戎行,無所逃隐。

    且懼奔辟而忝兩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攝官承乏。

    ”醜父使公下,如華泉取飲。

    鄭周父禦佐車,宛伐為右,載齊侯以免。

    韓厥獻醜父,郤獻子将戮之。

    呼曰:“自今無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為戮乎!”郤子曰:“人不難以死免其君。

    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勸事君者。

    ”乃免之。

     齊侯免,求醜父,三入三出。

    每出,齊師以帥退。

    入于狄卒,狄卒皆抽戈楯冒之。

    以入于衛師,衛師免之。

    遂自徐關入。

    齊侯見保者,曰:“勉之!齊師敗矣。

    ”辟女子,女子曰:“君免乎?”曰:“免矣。

    ”曰:“銳司徒免乎?”曰:“免矣。

    ”曰:“苟君與吾父免矣,可若何!”乃奔。

    齊侯以為有禮,既而問之,辟司徒之妻也。

    予之石窌。

     晉師從齊師,入自丘輿,擊馬陉。

    齊侯使賓媚人賂以紀甗、玉磬與地。

    不可,則聽客之所為。

    賓媚人緻賂,晉人不可,曰:“必以蕭同叔子為質,而使齊之封内盡東其畝。

    ”對曰:“蕭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

    若以匹敵,則亦晉君之母也。

    吾子布大命于諸侯,而曰:‘必質其母以為信。

    ’其若王命何?且是以不孝令也。

    《詩》曰:‘孝子不匮,永錫爾類。

    ’若以不孝令于諸侯,其無乃非德類也乎?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詩》曰:‘我疆我理,南東其畝。

    ’今吾子疆理諸侯,而曰‘盡東其畝’而已,唯吾子戎車是利,無顧土宜,其無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反先王則不義,何以為盟主?其晉實有阙。

    四王之王也,樹德而濟同欲焉。

    五伯之霸也,勤而撫之,以役王命。

    今吾子求合諸侯,以逞無疆之欲。

    《詩》曰‘布政優優,百祿是遒。

    ’子實不優,而棄百祿,諸侯何害焉!不然,寡君之命使臣則有辭矣,曰:‘子以君師辱于敝邑,不腆敝賦,以犒從者。

    畏君之震,師徒桡敗,吾子惠徼齊國之福,不泯其社稷,使繼舊好,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愛。

    子又不許,請收合餘燼,背城借一。

    敝邑之幸,亦雲從也。

    況其不幸,敢不唯命是聽。

    ’”魯、衛谏曰:“齊疾我矣!其死亡者,皆親昵也。

    子若不許,仇我必甚。

    唯子則又何求?子得其國寶,我亦得地,而纾于難,其榮多矣!齊、晉亦唯天所授,豈必晉?”晉人許之,對曰:“群臣帥賦輿以為魯、衛請,若苟有以藉口而複于寡君,君之惠也。

    敢不唯命是聽。

    ” 禽鄭自師逆公。

     秋七月,晉師及齊國佐盟于爰婁,使齊人歸我汶陽之田。

    公會晉師于上鄍,賜三帥先路三命之服,司馬、司空、輿帥、候正、亞旅,皆受一命之服。

     ○左傳-晉楚鄢陵之戰 (成公十六年)晉侯将伐鄭,範文子曰:“若逞吾願,諸侯皆叛,晉可以逞。

    若唯鄭叛,晉國之憂,可立俟也。

    ”栾武子曰:“不可以當吾世而失諸侯,必伐鄭。

    ”乃興師。

    栾書将中軍,士燮佐之。

    郤锜将上軍,荀偃佐之。

    韓厥将下軍,郤至佐新軍,荀罃居守。

    郤犨如衛,遂如齊,皆乞師焉。

    栾黡來乞師,孟獻子曰:“有勝矣。

    ”戊寅,晉師起。

     鄭人聞有晉師,使告于楚,姚句耳與往。

    楚子救鄭,司馬将中軍,令尹将左,右尹子辛将右。

    過申,子反入見申叔時,曰:“師其何如?”對曰:“德、刑、詳、義、禮、信,戰之器也。

    德以施惠,刑以正邪,詳以事神,義以建利,禮以順時,信以守物。

    民生厚而德正,用利而事節,時順而物成。

    上下和睦,周旋不逆,求無不具,各知其極。

    故《詩》曰:‘立我烝民,莫匪爾極。

    ’是以神降之福,時無災害,民生敦龐,和同以聽,莫不盡力以從上命,緻死以補其阙。

    此戰之所由克也。

    今楚内棄其民,而外絕其好,渎齊盟,而食話言,奸時以動,而疲民以逞。

    民不知信,進退罪也。

    人恤所厎,其誰緻死?子其勉之!吾不複見子矣。

    ”姚句耳先歸,子驷問焉,對曰:“其行速,過險而不整。

    速則失志,不整喪列。

    志失列喪,将何以戰?楚懼不可用也。

    ” 五月,晉師濟河。

    聞楚師将至,範文子欲反,曰:“我僞逃楚,可以纾憂。

    夫合諸侯,非吾所能也,以遺能者。

    我若群臣輯睦以事君,多矣。

    ”武子曰:“不可。

    ” 六月,晉、楚遇于鄢陵。

    範文子不欲戰,郤至曰:“韓之戰,惠公不振旅。

    箕之役,先轸不反命,邲之師,荀伯不複從。

    皆晉之恥也。

    子亦見先君之事矣。

    今我辟楚,又益恥也。

    ”文子曰:“吾先君之亟戰也,有故。

    秦、狄、齊、楚皆強,不盡力,子孫将弱。

    今三強服矣,敵楚而已。

    唯聖人能外内無患,自非聖人,外甯必有内憂。

    盍釋楚以為外懼乎?” 甲午晦,楚晨壓晉軍而陳。

    軍吏患之。

    範匄趨進,曰:“塞井夷竈,陳于軍中,而疏行首。

    晉、楚唯天所授,何患焉?”文子執戈逐之,曰:“國之存亡,天也。

    童子何知焉?”栾書曰:“楚師輕窕,固壘而待之,三日必退。

    退而擊之,必獲勝焉。

    ”郤至曰:“楚有六間,不可失也:其二卿相惡;王卒以舊;鄭陳而不整;蠻軍而不陳;陳不違晦;在陳而嚣,合而加嚣,各顧其後,莫有鬥心。

    舊不必良,以犯天忌。

    我必克之。

    ” 楚子登巢車以望晉軍,子重使大宰伯州犁侍于王後。

    王曰:“騁而左右,何也?”曰:“召軍吏也。

    ”“皆聚于軍中矣!”曰:“合謀也。

    ”“張幕矣。

    ”曰:“虔蔔于先君也。

    ”“徹幕矣!”曰:“将發命也。

    ”“甚嚣,且塵上矣!”曰:“将塞井夷竈而為行也。

    ”“皆乘矣,左右執兵而下矣!”曰:“聽誓也。

    ”“戰乎?”曰:“未可知也。

    ”“乘而左右皆下矣!”曰:“戰禱也。

    ”伯州犁以公卒告王。

    苗贲皇在晉侯之側,亦以王卒告。

    皆曰:“國士在,且厚,不可當也。

    ”苗贲皇言于晉侯曰:“楚之良,在其中軍王族而已。

    請分良以擊其左右,而三軍萃于王卒,必大敗之。

    ”公筮之,史曰:“吉。

    其卦遇《複》,曰:‘南國戚,射其元王中厥目。

    ’國戚王傷,不敗何待?”公從之。

    有淖于前,乃皆左右相違于淖。

    步毅禦晉厲公,栾鍼為右。

    彭名禦楚共王,潘黨為右。

    石首禦鄭成公,唐苟為右。

    栾、範以其族夾公行,陷于淖。

    栾書将載晉侯,鍼曰:“書退!國有大任,焉得專之?且侵官,冒也;失官,慢也;離局,奸也。

    有三罪焉,不可犯也。

    ”乃掀公以出于淖。

     癸巳,潘尫之黨與養由基蹲甲而射之,徹七劄焉。

    以示王,曰:“君有二臣如此,何憂于戰?”王怒曰:“大辱國。

    诘朝,爾射,死藝。

    ”呂锜夢射月,中之,退入于泥。

    占之,曰:“姬姓,日也。

    異姓,月也,必楚王也。

    射而中之,退入于泥,亦必死矣。

    ”及戰,射共王,中目。

    王召養由基,與之兩矢,使射呂锜,中項,伏弢。

    以一矢複命。

     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見楚子,必下,免胄而趨風。

    楚子使工尹襄問之以弓,曰:“方事之殷也,有韎韋之跗注,君子也。

    識見不谷而趨,無乃傷乎?”郤至見客,免胄承命,曰:“君之外臣至,從寡君之戎事,以君之靈,間蒙甲胄,不敢拜命,敢告不甯君命之辱,為事之故,敢肅使者。

    ”三肅使者而退。

     晉韓厥從鄭伯,其禦杜溷羅曰:“速從之!其禦屢顧,不在馬,可及也。

    ”韓厥曰:“不可以再辱國君。

    ”乃止。

    郤至從鄭伯,其右茀翰胡曰:“諜辂之,餘從之乘而俘以下。

    ”郤至曰:“傷國君有刑。

    ”亦止。

    石首曰:“衛懿公唯不去其旗,是以敗于熒。

    ”乃内旌于弢中。

    唐苟謂石首曰:“子在君側,敗者壹大。

    我不如子,子以君免,我請止。

    ”乃死。

     楚師薄于險,叔山冉謂養由基曰:“雖君有命,為國故,子必射!”乃射。

    再發,盡殪。

    叔山冉搏人以投,中車,折轼。

    晉師乃止。

    囚楚公子茷。

     栾鍼見子重之旌,請曰:“楚人謂夫旌,子重之麾也。

    彼其子重也。

    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問晉國之勇。

    臣對曰:‘好以衆整。

    ’曰:‘又何如?’臣對曰:‘好以暇。

    ’今兩國治戎,行人不使,不可謂整。

    臨事而食言,不可謂暇。

    請攝飲焉。

    ”公許之。

    使行人執榼承飲,造于子重,曰:“寡君乏使,使鍼禦持矛。

    是以不得犒從者,使某攝飲。

    ”子重曰:“夫子嘗與吾言于楚,必是故也,不亦識乎!”受而飲之。

    免使者而複鼓。

     旦而戰,見星未已。

    子反命軍吏察夷傷,補卒乘,繕甲兵,展車馬,雞鳴而食,唯命是聽。

    晉人患之。

    苗贲皇徇曰:“蒐乘補卒,秣馬利兵,修陳固列,蓐食申禱,明日複戰。

    ”乃逸楚囚。

    王聞之,召子反謀。

    谷陽豎獻飲于子反,子反醉而不能見。

    王曰:“天敗楚也夫!餘不可以待。

    ”乃宵遁。

    晉入楚軍,三日谷。

    範文子立于戎馬之前,曰:“君幼,諸臣不佞,何以及此?君其戒之!《周書》曰‘唯命不于常’,有德之謂。

    ” 楚師還,及瑕,王使謂子反曰:“先大夫之覆師徒者,君不在。

    子無以為過,不谷之罪也。

    ”子反再拜稽首曰:“君賜臣死,死且不朽。

    臣之卒實奔,臣之罪也。

    ”子重複謂子反曰:“初隕師徒者,而亦聞之矣!盍圖之?”對曰:“雖微先大夫有之,大夫命側,側敢不義?側亡君師,敢忘其死。

    ”王使止之,弗及而卒。

     ○左傳-晉入齊平陰之戰 (襄公十八年)秋,齊侯伐我北鄙。

    中行獻子将伐齊,夢與厲公訟,弗勝,公以戈擊之,首隊于前,跪而戴之,奉之以走,見梗陽之巫臯。

    他日,見諸道,與之言,同。

    巫曰:“今茲主必死,若有事于東方,則可以逞。

    ”獻子許諾。

     晉侯伐齊,将濟河。

    獻子以朱絲系玉二瑴,而禱曰:“齊環怙恃其險,負其衆庶,棄好背盟,陵虐神主。

    曾臣彪将率諸侯以讨焉,其官臣偃實先後之。

    苟捷有功,無作神羞,官臣偃無敢複濟。

    唯爾有神裁之!”沉玉而濟。

     冬十月,會于魯濟,尋湨梁之言,同伐齊。

    齊侯禦諸平陰,塹防門而守之,廣裡。

    夙沙衛曰:“不能戰,莫如守險。

    ”弗聽。

    諸侯之士門焉,齊人多死。

    範宣子告析文子曰:“吾知子,敢匿情乎?魯人、莒人皆請以車千乘自其鄉入,既許之矣。

    若入,君必失國。

    子盍圖之?”子家以告公,公恐。

    晏嬰聞之曰:“君固無勇,而又聞是,弗能久矣。

    ”齊侯登巫山以望晉師。

    晉人使司馬斥山澤之險,雖所不至,必旆而疏陳之。

    使乘車者左實右僞,以旆先,輿曳柴而從之。

    齊侯見之,畏其衆也,乃脫歸。

    丙寅晦,齊師夜遁。

    師曠告晉侯曰:“鳥烏之聲樂,齊師其遁。

    ”邢伯告中行伯曰:“有班馬之聲,齊師其遁。

    ”叔向告晉侯曰:“城上有烏,齊師其遁。

    ” 十一月丁卯朔,入平陰,遂從齊師。

    夙沙衛連大車以塞隧而殿。

    殖綽、郭最曰:“子殿國師,齊之辱也。

    子姑先乎!”乃代之殿。

    衛殺馬于隘以塞道。

    晉州綽及之,射殖綽,中肩,兩矢夾脰,曰:“止,将為三軍獲。

    不止,将取其衷。

    ”顧曰:“為私誓。

    ”州綽曰:“有如日!”乃弛弓而自後縛之。

    其右具丙亦舍兵而縛郭最,皆衿甲面縛,坐于中軍之鼓下。

     晉人欲逐歸者,魯、衛請攻險。

    己卯,荀偃、士匄以中軍克京茲。

    乙酉,魏绛、栾盈以下軍克邿。

    趙武、韓起以上軍圍盧,弗克。

    十二月戊戌,及秦周,伐雍門之萩。

    範鞅門于雍門,其禦追喜以戈殺犬于門中。

    孟莊子斬其橁以為公琴。

    己亥,焚雍門及西郭、南郭。

    劉難、士弱率諸侯之師焚申池之竹木。

    壬寅,焚東郭、北郭。

    範鞅門于揚門。

    州綽門于東闾,左骖迫,還于門中,以枚數阖。

     齊侯駕,将走郵棠。

    大子與郭榮扣馬,曰:“師速而疾,略也。

    将退矣,君何懼焉!且社稷之主,不可以輕,輕則失衆。

    君必待之。

    ”将犯之,大子抽劍斷鞅,乃止。

    甲辰,東侵及濰,南及沂。

     ○左傳-宋之盟 (襄公二十七年)宋向戌善于趙文子,又善于令尹子木,欲弭諸侯之兵以為名。

    如晉,告趙孟。

    趙孟謀于諸大夫,韓宣子曰:“兵,民之殘也,财用之蠹,小國之大災也。

    将或弭之,雖曰不可,必将許之。

    弗許,楚将許之,以召諸侯,則我失為盟主矣。

    ”晉人許之。

    如楚,楚亦許之。

    如齊,齊人難之。

    陳文子曰:“晉、楚許之,我焉得已。

    且人曰弭兵,而我弗許,則固攜吾民矣!将焉用之?”齊人許之。

    告于秦,秦亦許之。

    皆告于小國,為會于宋。

     五月甲辰,晉趙武至于宋。

    丙午,鄭良霄至。

    六月丁未朔,宋人享趙文子,叔向為介。

    司馬置折俎,禮也。

    仲尼使舉是禮也,以為多文辭。

    戊申,叔孫豹、齊慶封、陳須無、衛石惡至。

    甲寅,晉荀盈從趙武至。

    丙辰,邾悼公至。

    壬戌,楚公子黑肱先至,成言于晉。

    丁卯,宋向戌如陳,從子木成言于楚。

    戊辰,滕成公至。

    子木謂向戌:“請晉、楚之從交相見也。

    ”庚午,向戌複于趙孟。

    趙孟曰:“晉、楚、齊、秦,匹也。

    晉之不能于齊,猶楚之不能于秦也。

    楚君若能使秦君辱于敝邑,寡君敢不固請于齊?”壬申,左師複言于子木。

    子木使驲谒諸王,王曰:“釋齊、秦,他國請相見也。

    ”秋七月戊寅,左師至。

    是夜也,趙孟及子皙盟,以齊言。

    庚辰,子木至自陳。

    陳孔奂、蔡公孫歸生至。

    曹、許之大夫皆至。

    以藩為軍,晉、楚各處其偏。

    伯夙謂趙孟曰:“楚氛甚惡,懼難。

    ”趙孟曰:“吾左還,入于宋,若我何?” 辛巳,将盟于宋西門之外,楚人衷甲。

    伯州犁曰:“合諸侯之師,以為不信,無乃不可乎?夫諸侯望信于楚,是以來服。

    若不信,是棄其所以服諸侯也。

    ”固請釋甲。

    子木曰:“晉、楚無信久矣,事利而已。

    苟得志焉,焉用有信?”大宰退,告人曰:“令尹将死矣,不及三年。

    求逞志而棄信,志将逞乎?志以發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參以定之。

    信亡,何以及三?”趙孟患楚衷甲,以告叔向。

    叔向曰:“何害也?匹夫一為不信,猶不可,單斃其死。

    若合諸侯之卿,以為不信,必不捷矣。

    食言者不病,非子之患也。

    夫以信召人,而以僣濟之。

    必莫之與也,安能害我?且吾因宋以守病,則夫能緻死,與宋緻死,雖倍楚可也。

    子何懼焉?又不及是。

    曰弭兵以召諸侯,而稱兵以害我,吾庸多矣,非所患也。

    ” 季武子使謂叔孫以公命,曰:“視邾、滕。

    ”既而齊人請邾,宋人請滕,皆不與盟。

    叔孫曰:“邾、滕,人之私也;我,列國也,何故視之?宋、衛,吾匹也。

    ”乃盟。

    故不書其族,言違命也。

     晉、楚争先。

    晉人曰:“晉固為諸侯盟主,未有先晉者也。

    ”楚人曰:“子言晉、楚匹也,若晉常先,是楚弱也。

    且晉、楚狎主諸侯之盟也久矣!豈專在晉?”叔向謂趙孟曰:“諸侯歸晉之德隻,非歸其屍盟也。

    子務德,無争先!且諸侯盟,小國固必有屍盟者。

    楚為晉細,不亦可乎?”乃先楚人。

    書先晉,晉有信也。

     壬午,宋公兼享晉、楚之大夫,趙孟為客。

    子木與之言,弗能對。

    使叔向侍言焉,子木亦不能對也。

     乙酉,宋公及諸侯之大夫盟于蒙門之外。

    子木問于趙孟曰:“範武子之德何如?”對曰:“夫人之家事治,言于晉國無隐情。

    其祝史陳信于鬼神,無愧辭。

    ”子木歸,以語王。

    王曰:“尚矣哉!能歆神人,宜其光輔五君以為盟主也。

    ”子木又語王曰:“宜晉之伯也!有叔向以佐其卿,楚無以當之,不可與争。

    ”晉荀寅遂如楚莅盟。

     鄭伯享趙孟于垂隴,子展、伯有、子西、子産、子大叔、二子石從。

    趙孟曰:“七子從君,以寵武也。

    請皆賦以卒君贶,武亦以觀七子之志。

    ”子展賦《草蟲》,趙孟曰:“善哉!民之主也。

    抑武也不足以當之。

    ”伯有賦《鹑之贲贲》,趙孟曰:“床第之言不逾阈,況在野乎?非使人之所得聞也。

    ”子西賦《黍苗》之四章,趙孟曰:“寡君在,武何能焉?”子産賦《隰桑》,趙孟曰:“武請受其卒章。

    ”子大叔賦《野有蔓草》,趙孟曰:“吾子之惠也。

    ”印段賦《蟋蟀》,趙孟曰:“善哉!保家之主也,吾有望矣!”公孫段賦《桑扈》,趙孟曰:“‘匪交匪敖’,福将焉往?若保是言也,欲辭福祿,得乎?”卒享。

    文子告叔向曰:“伯有将為戮矣!詩以言志,志誣其上,而公怨之,以為賓榮,其能久乎?幸而後亡。

    ”叔向曰:“然。

    已侈!所謂不及五稔者,夫子之謂矣。

    ”文子曰:“其餘皆數世之主也。

    子展其後亡者也,在上不忘降。

    印氏其次也,樂而不荒。

    樂以安民,不淫以使之,後亡,不亦可乎?” 宋左師請賞,曰:“請免死之邑。

    ”公與之邑六十。

    以示子罕,子罕曰:“凡諸侯小國,晉、楚所以兵威之。

    畏而後上下慈和,慈和而後能安靖其國家,以事大國,所以存也。

    無威則驕,驕則亂生,亂生必滅,所以亡也。

    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廢一不可,誰能去兵?兵之設久矣,所以威不軌而昭文德也。

    聖人以興,亂人以廢,廢興存亡昏明之術,皆兵之由也。

    而子求去之,不亦誣乎?以誣道蔽諸侯,罪莫大焉。

    縱無大讨,而又求賞,無厭之甚也!”削而投之。

    左師辭邑。

    向氏欲攻司城,左師曰:“我将亡,夫子存我,德莫大焉,又可攻乎?”君子曰:“‘彼己之子,邦之司直。

    ’樂喜之謂乎?‘何以恤我,我其收之。

    ’向戌之謂乎?” ○左傳-晉魏舒敗無終之戰 (昭公元年)晉中行穆子敗無終及群狄于大原,崇卒也。

    将戰,魏舒曰:“彼徒我車,所遇又厄,以什共車必克。

    困諸厄,又克。

    請皆卒,自我始。

    ”乃毀車以為行,五乘為三伍。

    荀吳之嬖人不肯即卒,斬以徇。

    為五陳以相離,兩于前,伍于後,專為右角,參為左角,偏為前拒,以誘之。

    翟人笑之。

    未陳而薄之,大敗之。

     ○左傳-叔孫穆子之難 (昭公四年)初,穆子去叔孫氏,及庚宗,遇婦人,使私為食而宿焉。

    問其行,告之故,哭而送之。

    适齊,娶于國氏,生孟丙、仲壬。

    夢天壓己,弗勝。

    顧而見人,黑而上偻,深目而豭喙。

    号之曰:“牛!助餘!”乃勝之。

    旦而皆召其徒,無之。

    且曰:“志之。

    ”及宣伯奔齊,饋之。

    宣伯曰:“魯以先子之故,将存吾宗,必召女。

    召女,何如?”對曰:“願之久矣。

    ”魯人召之,不告而歸。

    既立,所宿庚宗之婦人,獻以雉。

    問其姓,對曰:“餘子長矣,能奉雉而從我矣。

    ”召而見之,則所夢也。

    未問其名,号之曰:“牛!”曰:“唯”。

    皆召其徒,使視之,遂使為豎。

    有寵,長使為政。

    公孫明知叔孫于齊,歸,未逆國姜,子明取之。

    故怒,其子長而後使逆之。

    田于丘莸,遂遇疾焉。

    豎牛欲亂其室而有之,強與孟盟,不可。

    叔孫為孟鐘,曰:“爾未際,飨大夫以落之。

    ”既具,使豎牛請日。

    入,弗谒。

    出,命之日。

    及賓至,聞鐘聲。

    牛曰:“孟有北婦人之客。

    ”怒,将往,牛止之。

    賓出,使拘而殺諸外,牛又強與仲盟,不可。

    仲與公禦萊書觀于公,公與之環。

    使牛入示之。

    入,不示。

    出,命佩之。

    牛謂叔孫:“見仲而何?”叔孫曰:“何為?”曰:“不見,既自見矣。

    公與之環而佩之矣。

    ”遂逐之,奔齊。

    疾急,命召仲,牛許而不召。

     杜洩見,告之饑渴,授之戈。

    對曰:“求之而至,又何去焉?”豎牛曰:“夫子疾病,不欲見人。

    ”使置饋于個而退。

    牛弗進,則置虛,命徹。

    十二月癸醜,叔孫不食。

    乙卯,卒。

    牛立昭子而相之。

     公使杜洩葬叔孫。

    豎牛賂叔仲昭子與南遺,使惡杜洩于季孫而去之。

    杜洩将以路葬,且盡卿禮。

    南遺謂季孫曰:“叔孫未乘路,葬焉用之?且冢卿無路,介卿以葬,不亦左乎?”季孫曰:“然。

    ”使杜洩舍路。

    不可,曰:“夫子受命于朝,而聘于王。

    王思舊勳而賜之路。

    複命而緻之君,君不敢逆王命而複賜之,使三官書之。

    吾子為司徒,實書名。

    夫子為司馬,與工正書服。

    孟孫為司空,以書勳。

    今死而弗以,是棄君命也。

    書在公府而弗以,是廢三官也。

    若命服,生弗敢服,死又不以,将焉用之?”乃使以葬。

     季孫謀去中軍。

    豎牛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