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傳志之屬下編一

關燈
馬幹戈;相乎将乎,威儀之多。

    将則是矣,相則三公;釋師十萬,歸居廟堂。

    上之宅憂,公讓太宰;養安蒲坂,萬邦絕等。

    有弟有子,提兵守藩;一時三侯,人莫敢扳。

    生莫與榮,殁莫與令。

    刻文此碑,以鴻厥慶。

     ○韓愈-河南令張君墓志銘 君諱署,字某,河間人。

    大父利貞,有名玄宗世。

    為禦史中丞,舉彈無所避,由是出為陳留守,領河南道采訪處置使,數歲卒官。

    皇考諱郇,以儒學進,官至侍禦史。

     君方質有氣,形貌魁碩,長于文詞,以進士舉博學宏詞,為校書郎。

    自京兆武功尉拜監察禦史。

    為幸臣所讒,與同輩韓愈、李方叔三人俱為縣令南方。

    二年,逢恩俱徙掾江陵。

    半歲,邕管奏君為判官,改殿中侍禦史,不行。

    拜京兆府司錄。

    諸曹白事,不敢平面視;共食公堂,抑首促促,就哺歠,揖起趨去,無敢闌語。

    縣令丞尉,畏如嚴京兆,事以辦治。

    京兆改鳳翔尹,以節鎮京西,請與君俱,改禮部員外郎,為觀察使判官。

    帥他遷,君不樂久去京師,謝歸,用前能,拜三原令。

    歲餘,遷尚書刑部員外郎。

    守法争議,棘棘不阿。

     改虔州刺史。

    民俗相朋黨,不訴殺牛,牛以大耗;又多捕生鳥雀魚鼈,可食與不可食相買賣;時節脫放,期為福祥。

    君視事,一皆禁督立絕。

    使通經吏與諸生之旁大郡,學鄉飲酒喪婚禮,張施講說,民吏觀聽從化,大喜。

    度支符州,折民戶租。

    歲征綿六千屯,比郡承命惶怖,立期日,唯恐不及事被罪。

    君獨疏言:“治迫嶺下,民不識蠶桑。

    ”月餘,免符下,民相扶攜,守門叫歡為賀。

     改沣州刺史。

    民稅出雜産物與錢,尚書有經數,觀察使牒州征民錢倍經。

    君曰:“刺史可為法,不可貪官害民。

    ”留噤不肯從,竟以代罷。

    觀察使使劇吏案簿書,十日不得毫毛罪。

    改河南令,而河南尹适君平生所不好者,君年且老,當日日拜走,仰望階下,不得已就官。

    數月,大不适,即以病辭免。

     公卿欲其一至京師,君以再不得意于守令,恨曰:“義不可更辱,又奚為于京師間。

    ”竟閉門死,年六十。

    君娶河東柳氏女。

    二子:升奴、胡師。

    将以某年某月某日葬某所。

     其兄将作少監昔請銘于右庶子韓愈。

    愈前與君為禦史被讒,俱為縣令南方者也,最為知君。

    銘曰: 誰之不如,而不公卿!奚養之違,以不久生!唯其颉颃,以世阙聲。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 子厚諱宗元。

    七世祖慶,為拓跋魏侍中,封濟陰公。

    曾伯祖奭,為唐宰相,與褚遂良、韓瑗,俱得罪武後,死高宗朝。

    皇考諱鎮,以事母棄太常博士,求為縣令江南。

    其後以不能媚權貴,失禦史;權貴人死,乃複拜侍禦史,号為剛直,所與遊皆當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無不通達。

    逮其父時,雖少年,已自成人,能取進士第,嶄然見頭角。

    衆謂:“柳氏有子矣。

    ”其後以博學宏詞,授集賢殿正字。

    俊傑廉悍,議論證據今古,出入經史百子,踔厲風發,率常屈其座人,名聲大振,一時皆慕與之交。

    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門下,交口薦譽之。

     貞元十九年,由藍田尉拜監察禦史。

    順宗即位,拜禮部員外郎。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為刺史。

    未至,又例貶州司馬。

     居閑,益自刻苦,務記覽,為詞章,汛濫停蓄,為深博無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間。

    元和中,嘗例召至京師,又偕出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既至,歎曰:“是豈不足為政邪!”因其土俗,為設教禁,州人順賴。

    其俗以男女質錢,約不時贖,子本相侔,則沒為奴婢。

    子厚與設方計,悉令贖歸。

    其尤貧力不能者,令書其傭,足相當,則使歸其質。

    觀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歲,免而歸者且千人。

    衡湘以南為進士者,皆以子厚為師。

    其經承子厚口講指畫為文詞者,悉有法度可觀。

     其召至京師而複為刺史也,中山劉夢得禹錫亦在遣中,當詣播州。

    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夢得親在堂。

    吾不忍夢得之窮,無辭以白其大人,且萬無母子俱往理。

    ”請于朝,将拜疏,願以柳易播,雖重得罪死不恨。

    遇有以夢得事白上者,夢得于是改刺連州。

    嗚呼!士窮乃見節義。

    今夫平居裡巷相慕悅,酒食遊戲相征逐,诩诩強笑語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真若可信;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發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井,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此宜禽獸夷狄所不忍為,而其人自視以為得計,聞子厚之風,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前時少年,勇于為人,不自貴重顧藉,謂功業可立就,故坐廢退。

    既退,又無相知有氣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窮裔。

    材不為世用,道不行于時也。

    使子厚在台省時,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馬、刺史時,亦自不斥;斥時有人力能舉之,且必複用不窮。

    然子厚斥不久,窮不極,雖有出于人,其文學辭章,必不能自力以緻必傳于後如今無疑也。

    雖使子厚得所願,為将相于一時,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以十五年七月十日歸葬萬年先人墓側。

    子厚有子男二人,長曰周六,始四歲;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

    其得歸葬也,費皆出觀察使河東裴君行立。

    行立有節概,立然諾,與子厚結交,子厚亦為之盡,竟賴其力。

    葬子厚于萬年之墓者,舅弟盧遵。

    遵,涿人,性謹慎,學問不厭。

    自子厚之斥,遵從而家焉,逮其死不去。

    既往葬子厚,又将經紀其家,庶幾有始終者。

    銘曰: 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韓愈-清邊郡王楊燕奇碑 公諱燕奇,字燕奇,弘農華陰人也。

    大父知古,祁州司倉;烈考文誨,天寶中實為平盧衙前兵馬使,位至特進檢校太子賓客,封弘農郡開國伯,世掌諸蕃互市,恩信著明,夷人慕之。

     祿山之亂,公年幾二十,王室在難,某其行矣。

    ”其父為之請于戎帥,遂率諸将校之子弟各一人,間道趨阙,變服詭行,日倍百裡。

    天子嘉之,特拜左金吾衛大将軍員外置,賜勳上柱國。

    寶應二年春,诏從仆射田公平劉展,又從下河北。

    大曆八年,帥師納戎帥勉于滑州。

    九年,從朝于京師。

    建中二年,城汴州,功勞居多。

    三年,從攻李希烈,先登。

    貞元二年,從司徒劉公複汴州。

    建中四年十二月,李希烈陷汴州,劉洽大破希烈之衆,希烈遁歸蔡州,汴州平。

    今雲貞元二年,誤也。

    劉公,謂劉元佐。

    )十二年,與諸将執以城叛者,歸之于京師;事平,授禦史大夫,食實封百戶,賜缯采有加。

    十四年,年六十一,五月某日,終于家。

    自始命左金吾大将軍,凡十五遷為禦史大夫,職為節度押衙、右廂兵馬使,兼馬軍先鋒兵馬使,階為特進,勳為上柱國,爵為清邊郡王,食虛邑自二百戶至三千戶,真食五百戶終焉。

     公結發從軍,四十餘年,敵攻無堅,城守必完;臨危蹈難,歔欷感發;乘機應會,捷出神怪;不畏義死,不榮幸生。

    故其事君無疑行,其事上無間言。

     初,仆射田公,其母隔于冀州,公獨請往迎之,經營賊城,出入死地,卒緻其母。

    田公德之,約為父子,故公始姓田氏。

    田公終,而後複其族焉。

    嗣子通王屬良祯,以其年十月庚寅,葬公于開封縣魯陵岡,隴西郡夫人李氏祔焉。

    夫人清夷郡太守佑之孫,漁陽郡長史獻之女。

    柔嘉淑明,先公而殂。

    有男四人,女三人。

    後夫人河南郡夫人雍氏,某官之孫,某官之女。

    有男一人,女二人,鹹有至性純行。

    夫人同仁均養,親族不知異焉。

    君子于是知楊公之德又行于家也。

    銘曰: 烈烈大夫,逢時之虞。

    感泣辭親,從難于秦。

    維茲爰始,遂勤其事。

    四十餘年,或裨或專。

    攻牢保危,爵位已隮。

    既明且慎,終老無隳。

    魯陵之岡,蔡河在側。

    烝烝孝子,思顯勳績。

    斫石于此,式垂後嗣。

     ○韓愈-唐故相權公墓碑 上之元和五年,其相曰權公,諱德輿,字載之。

    其本出自殷帝武丁,武丁之子,降封于權。

    權,江漢間國也。

    周衰,入楚為權氏。

    楚滅,徙秦而居天水略陽。

    苻秦之王中國,其臣有安丘公翼者,有大臣之言。

    後六世,至平涼公文誕,為唐上庸太守,荊州大都督長史,焯有聲烈。

    平涼曾孫諱倕,贈尚書禮部郎中,以藝學與蘇源明相善,卒官羽林軍錄事參軍,于公為王父。

    郎中生贈太子太保諱臯,以忠孝緻大名,去官,累以官征不起,追谥貞孝。

    是實生公。

     公在相位三年,其後以吏部尚書授節鎮山南,年六十以薨,贈尚書左仆射,谥文公。

     公生三歲,知變四聲;四歲能為詩;七歲而貞孝公卒,來吊哭者,見其顔色聲容,皆相謂“權氏世有其人”。

    及長,好學,孝敬祥順。

    貞元八年,以前江西府監察禦史,征拜博士。

    朝士以得人相慶,改左補阙,章奏不絕,譏排奸倖,與陽城為助。

    轉起居舍人,遂知制诰,凡撰命詞九年,以類集為五十卷,天下稱其能。

    十八年,以中書舍人典貢士,拜尚書禮部侍郎。

    薦士于公者,其言可信,不以其人布衣不用;即不可信,雖大官勢人交言,一不以綴意奏。

    廣歲所取進士明經,在得人,不以員拘。

    轉戶、兵、吏三曹侍郎、太子賓客,複為兵部,遷太常卿。

    天下愈推為钜人長德。

     時天子以為宰相,宜參用道德人,因拜禮部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公既謝辭不許,其所設張舉措,必本于寬大;以幾教化,多所助與,維匡調娛,不失其正;中于和節,不為聲章;因善與賢,不矜主己。

    以吏部尚書留守東都。

    東方諸帥,有利不能自請者,公常與疏陳,不以露布。

    複拜太常,轉刑部尚書,考定新舊令式,為三十編,舉可長用。

    其在山南、河南,勤于選付,治以和簡,人以甯便。

     以疾求還,十三年某月甲子,道薨于洋之白草。

    奏至,天子痌傷,為之不禦朝,郎官緻贈錫;官居野處,上下吊哭,皆曰:“善人死矣。

    ”其年某月日,葬河南北山,在貞孝東五裡。

     公由陪屬升列,年除歲遷,以至公宰,人皆喜聞,若己與有,無忌嫉者。

    于頔坐子殺人,失位自囚,親戚莫敢過門省顧,朝莫敢言者。

    公将留守東都,為上言曰:“頔之罪既贳不竟,宜因賜寬诏。

    ”上曰:“然,公為吾行谕之。

    ”頔以不憂死。

    前後考第進士,及庭所策試士,踵相蹑為宰相達官,與公相先後;其餘布處台閣外府,凡百餘人。

    自始學至疾,未病未嘗一日去書不觀。

    公既以能為文辭擅聲于朝,多銘卿大夫功德;然其為家,不視簿書。

    未嘗問有亡,費不偫餘。

     公娶清河崔氏女,其父造,嘗相德宗,号為名臣。

    既葬,其子監察禦史璩,累然服喪來有請。

    乃作銘文。

    曰: 權在商周,世無不存。

    滅楚徙秦,嬴劉之間。

    甘泉始侯,以及安丘;诋诃浮屠,皇極之扶。

    貞孝之生,鳳鳥不至;爵位豈多,半塗以稅;壽考豈多,四十而逝。

    惟其不有,以惠厥後;是生相君,為朝德首。

    行世祖之,文世師之。

    流連六官,出入屏毗。

    無黨無雠,舉世莫疵。

    人所憚為,公勇為之;其所競馳,公絕不窺。

    孰克知之。

    德将在斯。

    刻詩墓碑,以永厥垂。

     ○韓愈-殿中少監馬君墓志銘 君諱繼祖,司徒、贈太師、北平莊武王之孫,少府監、贈太子少傅諱暢之子。

    生四歲,以門功拜太子舍人。

    積三十四年,五轉而至殿中少監。

    年三十七以卒。

    有男八人,女二人。

     始餘初冠,應進士貢,在京師,窮不自存,以故人稚弟拜北平王于馬前。

    王問而憐之,因得見于安邑裡第。

    王轸其寒饑,賜食與衣。

    召二子,使為之主,其季遇我特厚,少府監、贈太子少傅者也。

    姆抱幼子立側,眉眼如畫,發漆黑,肌肉玉雪可念,殿中君也。

    當是時,見王于北亭,猶高山深林巨谷,龍虎變化不測,傑魁人也。

    退見少傅,翠竹碧梧,鸾鹄停峙,能守其業者也。

    幼子娟好靜秀,瑤環瑜珥,蘭茁其芽,稱其家兒也。

     後四五年,吾成進士,去而東遊,哭北平王于客舍。

    後十五六年,吾為尚書都官郎,分司東都,而分府少傅卒,哭之。

    又十馀年至今,哭少監焉。

    嗚呼!吾未耄老,自始至今,未四十年,而哭其祖子孫三世,于人世何如也!人欲久不死,而觀居此世者,何也? ○韓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 公諱啟,字某,河南人。

    其大王父融,王父琯,仍父子為宰相。

    融相天後,事遠不大傳。

    琯相玄宗、肅宗,處艱難中,與道進退,薨贈太尉,流聲于茲。

    父乘,仕至秘書少監,贈太子詹事。

    公胚胎前光,生長食息,不離典訓之内,目擩耳染,不學以能。

    始為鳳翔府參軍,尚少,人吏迎觀望見,鹹曰:“真房太尉家子孫也!”不敢弄以事。

    轉同州澄城丞,益自飾理,同官憚伏。

    衛晏使嶺南黜陟,求佐得公,擢摘良奸,南土大喜。

    還,進昭應主簿。

    裴胄領湖南,表公為佐,拜監察禦史,部無遺事。

    胄遷江西,又以節鎮江陵,公一随遷佐胄,累功進至刑部員外郎,賜五品服,副胄使事為上介。

    上聞其名,征拜虞部員外,在省籍籍。

    遷萬年令,果辯憿絕。

     貞元末,王叔文用事,材公之為,舉以為容州經略使,拜禦史中丞,服佩視三品,管有嶺外十三州之地。

    林蠻洞蜒,守條死要,不相漁劫,稅節賦時,公私有馀。

    削衣貶食,不立資遺,以班親舊朋友為義。

    在容九年,遷領桂州,封清河郡公,食邑三千戶。

    中人使授命書,應待失禮,客主違言,征貳太仆。

    未至,貶虔州長史,而坐使者。

    以疾卒官,年五十九。

    其子越,能輯父事無失,謹謹緻孝。

    既葬,碣墓請銘。

    銘曰: 房氏二相,厥家以聞;條葉被澤,況公其孫。

    公初為吏,亦以門庇;佐使于南,乃始已緻。

    既辦萬年,命屏容服;功緒卓殊,氓獠循業。

    維不順随,失署亡資;非公之怨,銘以著之。

     ○韓愈-尚書庫部郎鄭君墓志銘 君諱群,字弘之,世為荥陽人。

    其祖于元魏時有假封襄城公者,子孫因稱以自别。

    曾祖匡時,晉州霍邑令。

    祖千尋,彭州九隴丞。

    父迪,鄂州唐年令,娶河南獨孤氏女,生二子,君其季也。

     以進士選吏部考功,所試判為上等,授正字,自鄠縣尉拜監察禦史,佐鄂嶽使。

    裴均之為江陵,以殿中侍禦史佐其軍;均之征也,遷虞部員外郎。

    均鎮襄陽,複以君為襄府左司馬、刑部員外郎,副其支度使事。

    均卒,李夷簡代之,因以故職留君。

    歲馀,拜複州刺史,遷祠部郎中。

    會衢州無刺史,方選人,君願行,宰相即以君應诏。

    治衢五年,複人為庫部郎中。

    行及揚州,遇疾,居月馀,以長慶元年八月二十四日卒,春秋六十。

    即以其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從葬于鄭州廣武原先人之墓次。

     君天性和樂,居家事人,與待交遊,初持一心,未嘗變節,有所緩急曲直薄厚疏數也。

    不為翕翕熱,亦不為崖岸斬絕之行。

    俸祿入門,與其所過逢吹笙彈筝,飲酒舞歌,诙調醉呼,連日夜不厭。

    費盡,不複顧問,或分挈以去,一無所愛惜,不為後日毫發計留也。

    遇其空無時,客至,清坐相看,或竟日不能設食,客主各自引退,亦不為辭謝。

    與之遊者,自少及老,未嘗見其言色有若憂歎者,豈列禦寇、莊周等所謂近于道者耶!其治官守身,又極謹慎,不挂于過差;去官而人民思之,身死而親故無所怨議,哭之皆哀,又可尚也。

     初娶吏部侍郎京兆韋肇女,生二女一男。

    長女嫁京兆韋詞,次嫁蘭陵蕭瓒。

    後娶河南少尹趙郡李則女,生一女二男。

    其馀男二人、女四人,皆幼。

    嗣子退思,韋氏生也。

    銘曰: 再鳴以文進途辟,佐三府治藹厥迹。

    郎官郡守愈著白,洞然渾樸絕瑕谪,甲子一終反玄宅。

     ○韓愈-江南西道觀察使太原王公墓志銘 王氏皆王者之後,在太原為姬姓。

    春秋時,王子成父敗狄有功,因賜氏,厥後世居太原。

    至東漢隐士烈,博士征不就,居祁縣,因号所居鄉為“君子”。

    公其君子鄉人也。

    魏晉涉隋,世有名人。

    國朝大王父玄暕,曆禦史屬三院,止尚書郎;生景肅,守三郡,終傅涼王;生政,襄鄧等州防禦使,鄂州采訪使,贈吏部尚書。

     公尚書之弟某子,公諱仲舒,字弘中。

    少孤,奉母夫人家江南。

    讀書著文,其譽藹郁,當時名公,皆折官位輩行,願為交。

    貞元初,射策拜左拾遺,與陽城合遏裴延齡不得為相。

    德宗初怏怏無奈,久而嘉之。

    其後入閣,德宗顧列謂宰相曰:“第幾人必王某也。

    ”果然。

    月餘,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