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書牍之屬二

關燈
成。

    性本好文學,因困厄悲愁,無所告語,遂得究窮于經傳史記百家之說,沈潛乎訓義,反複乎句讀,砻磨乎事業,而奮發乎文章。

    凡自唐虞已來,編簡所存,大之為河海,高之為山嶽,明之為日月,幽之為鬼神,纖之為珠玑華實,變之為雷霆風雨,奇辭奧旨,靡不通達。

    惟是鄙鈍,不通曉于時事,學成而道益窮,年老而智益困。

    私自憐悼,悔其初心,發秃齒豁,不見知己。

    夫牛角之歌,辭鄙而義拙;堂下之言,不書于傳記。

    齊桓舉以相國,叔向攜手以上,然則非言之難為,聽而識之者難遇也。

    自江而西,既化而行矣。

    今者入守内職,為朝廷大臣,當天子新即位,汲汲于理化之日,出言舉事,宜必施設。

    既有聽之之明,又有振之之力,甯戚之歌,鬷明之言,不發于左右,則後而失其時矣。

    謹獻《舊文》一卷,扶樹教道,有所明白;《南行詩》一卷,舒憂娛悲,雜以瑰怪之言,時俗之好,所以諷于口而聽于耳也。

    如賜覽觀,亦有可采,幹黩嚴尊,伏增惶恐。

    愈再拜。

     ○柳宗元-寄京兆許孟容書 宗元再拜五丈座前:伏蒙賜書誨谕,微悉重厚,欣躍恍惚,疑若夢寐,捧書叩頭,悸不自定。

    伏念得罪來五年,未嘗有故舊大臣肯以書見及者。

    何則?罪謗交積,群疑當道,誠可怪而畏也。

    以是兀兀忘行,尤召重憂,殘骸馀魂,百病所集,痞結伏積,不食自飽。

    或時寒熱,水火互至,内消肌骨,非獨瘴疠為也。

    忽捧教命,乃知幸為大君子所宥,欲使膏肓沈沒,複起為人。

    夫何素望,敢以及此。

    宗元早歲,與負罪者親善,始奇其能,謂可以共立仁義,裨教化。

    過不自料,勤勤勉勵,唯以中正信義為志,以興堯、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為務,不知愚陋,不可力彊,其素意如此也。

    末路孤危,阨塞臲,凡事壅隔,很忤貴近,狂疏缪戾,蹈不測之辜,群言沸騰,鬼神交怒。

    加以素卑賤,暴起領事,人所不信。

    射利求進者,填門排戶,百不一得,一旦快意,更造怨讟。

    以此大罪之外,讠互诃萬端,旁午構扇,盡為敵仇,協心同攻,外連強暴失職者以緻其事。

    此皆丈人所聞見,不敢為他人道說。

    懷不能已,複載簡牍。

    此人雖萬被誅戮,不足塞責,而豈有賞哉?今其黨與,幸獲寬貸,各得善地,無分毫事,坐食俸祿,明德至渥也,尚何敢更俟除棄廢痼,以希望外之澤哉?年少氣盛,不谡幾微,不知當否,但欲一心直遂,果陷刑法,皆自所求取得之,又何怪也? 宗元於衆黨人中,罪狀最甚。

    神理降罰,又不能即死。

    猶對人言語,求食自活,迷不知恥,日複一日。

    然亦有大故。

    自以得姓來二千五百年,代為冢嗣。

    今抱非常之罪,居夷獠之鄉,卑濕昏霧,恐一日填委溝壑,曠墜先緒,以是怛然痛恨,心腸沸熱。

    茕茕孤立,未有子息。

    荒陬中少士人女子,無與為婚,世亦不肯與罪大者親昵,以是嗣續之重,不絕如縷。

    每當春秋時飨,孑立捧奠,顧眄無後繼者,惸惸然欷歔惴惕,恐此事便已,摧心傷骨,若受鋒刃。

    此誠丈人所共憫惜也。

    先墓所在城南,無異子北為主,獨托村鄰。

    自譴逐來,消息存亡不一至鄉闾,主守者固以益怠。

    晝夜哀憤,懼便毀傷松柏,刍牧不禁,以成大戾。

    近世禮重拜掃,今已阙者四年矣。

    每遇寒食,則北身長号,以首頓地。

    想田野道路,士女遍滿,皂隸傭丐,皆得上父母丘墓,馬醫夏畦之鬼,無不受子孫追養者。

    然此已息望,又何以雲哉!城西有數田,樹果數百株,多先人手自封植,今已荒穢,恐便斬伐,無複愛惜。

    家有賜書三千卷,尚在善和裡舊宅,宅今已三易主,書存亡不可知。

    皆付受所重,常系心腑,立身一敗,萬事瓦裂,身殘家破,為世大僇。

    複何敢更望大君子撫慰收恤,尚置人數中耶!是以當食不知辛鹹節适,洗沐盥漱,動逾歲時,一搔皮膚,塵垢滿爪。

    誠憂恐悲傷,無所告愬,以至此也。

     自古賢人才士,秉志遵分,被謗議不能自明者,僅以百數。

    故有無兄盜嫂,娶孤女雲撾婦翁者;然賴當世豪傑,分明辨别。

    卒光史籍。

    管仲遇盜,升為功臣;匡章被不孝之名,孟子禮之。

    今已無古人之實,而有其诟,欲望世人之明己,不可得也。

    直不疑買金以償同舍;劉寬下車,歸牛鄉人。

    此誠知疑似之不可辯,非口舌所能勝也。

    鄭詹束縛於晉,終以無死;鐘儀南音,卒獲反國;步向囚虜,自期必免;範痤騎危,以生易死;蒯通據鼎耳,為齊上客;張蒼、韓信伏斧锧,終取将相;鄒陽獄中,以書自活;賈生斥逐,複召宣室;倪寬擯死,後至禦大夫;董仲舒、劉向下獄當誅,為漢儒宗。

    此皆瑰偉傳辯奇壯之士,能自解脫。

    今以恇怯淟涊,下才末技,又嬰恐懼痼病,雖欲慷慨攘臂,自同昔人,愈疏闊矣! 賢者不得志於今,必取貴於後,古之著書者皆是也。

    宗元近欲務此,然力薄才劣,無異能解,雖欲秉筆覼縷,神志荒耗,前後遺忘,終不能成章。

    往時讀書,自以不至厎滞,今皆頑然無複省錄。

    每讀古人一傳,數紙已後,則再三伸卷,複觀姓氏,旋又廢失。

    假令萬一除刑部囚籍,複為士列,亦不堪當世用矣!伏惟興哀無用之地,垂德於不報之報,但以存通家宗禮為念,有可動心者,操之勿失。

    雖不敢望歸掃茔域,退托先人之廬,以盡馀齒,姑遂少北,益輕瘴疠,就婚娶,求胤嗣,有可付托,即冥然長乎,如得甘寝,無複恨矣!書辭繁委,無以自道。

    然即文以求其志,君子固得其肺肝焉。

    無任墾戀之至!不宣。

    宗元再拜。

     ○柳宗元-與蕭翰林俛書 思謙兄足下:昨祁縣王師範過永州,為仆言得張左司書,道思謙蹇然有當官之心,乃誠助太平者也。

    仆聞之喜甚,然微王生之說,仆豈不素知耶?所喜者耳與心葉,果於不謬焉爾。

     仆不幸,響者進當臲不安之勢,平居閉門,口舌無數,況又有久與遊者,乃岌岌而造其門哉。

    其求進而退者,皆聚為仇怨,造作粉飾,蔓延益肆。

    非的然昭晰,自斷於内,則孰能了仆於冥冥之間哉?然仆當時年三十三,甚少。

    自禦史裹行得禮部員外郎,超取顯美,欲免世之求進者怪怒娼嫉,其可得乎?凡人皆欲自達,仆先得顯處,才不能逾同列,聲不能壓當世,世之怒仆宜也。

    與罪人交十年,官又以是進,辱在附會。

    聖朝弘大,貶黜甚薄,不能塞衆人之怒,謗語轉侈,嚣嚣嗷嗷,漸成怪民。

    飾智求仕者,更詈仆以悅雠人之心,日為新奇,務相喜可,自以速援引之路。

    而仆輩坐益困辱,萬罪橫生,不知其端。

    伏自思今,過大恩甚,乃以至此。

    悲夫!人生少得六七十者,今已三十七矣。

    長來覺日月益促,歲歲更甚,大都不過數十寒暑,則無此身矣。

    是非榮辱,又何足道!雲雲不已,祗益為罪。

    兄知之勿為他人言也。

     居蠻夷中久,慣習炎毒,昏眊重膇,意以為常。

    忽遇北風晨起,薄寒中體,則肌革瘆懔,毛發蕭條,瞿然注視,怵惕以為異候,意緒殆非中國人。

    楚、越間聲音特異,鴂舌啅譟今聽之怡然不怪,已與為類矣。

    家生小童,皆自然哓哓,晝夜滿耳,聞北人言,則啼呼走匿,雖病夫亦怛然駭之。

    出門見适州闾市井者,其十有八九,杖而後興。

    自料居此尚複幾何,豈可更不知止,言說長短,重為一世非笑哉?讀《周易·困卦》。

    至“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往複益喜,曰:“嗟乎!餘雖家置一喙以自稱道,诟益甚耳。

    ”用是更樂瘖默,思與木石為徒,不複緻意。

     今天子興教化,定邪正,海内皆欣欣怡愉,而仆與四五子者獨淪陷如此,豈非命欤?命乃天也,非雲雲者所制,又何恨?餘獨喜思謙這徒,遭時言道。

    道之行,物得其利。

    仆誠有罪,然豈不在一物之數耶?身被之,目睹之,足矣。

    何必攘袂用力,而矜自我出耶?果矜之,又非道也。

    事誠如此。

    然居理平之世,終身為頑人之類,猶有少恥,未能盡忘。

    倘因賊平慶賞之際,得以見白,使受天澤馀潤,雖朽枿腐敗,不能生植,猶足蒸出芝菌,以為瑞物。

    一釋廢痼,移數縣之地,則世必曰罪稍解矣。

    然後收召魂魄,買土一廛為耕甿,朝夕歌謠,使成文章。

    庶木铎者采取,獻之法官,增聖唐大雅之什,雖不得位,亦不虛為太平之人矣。

    此在望外,然終欲為兄一言焉。

    宗元再拜。

     ○柳宗元-與李翰林建書 杓直足下:州傳遽至,得足下書,又於夢得處得足下前次一書,意皆勤厚。

    莊周言,逃蓬藋者,聞人足音,則跫然喜。

    仆在蠻夷在,比得足下二書,及緻樂餌,喜複何言!仆自去年八月來,痞疾稍已。

    往時間一二日作,今一月乃二三作。

    用南人槟榔馀甘,破決壅隔大過,陰邪雖敗,已傷正氣。

    行則膝顫,坐則髀痺。

    所欲者補氯豐血,彊筋骨,輔心力,有與此宜者,更緻數物。

    忽得良方偕至,益善。

     永州於楚為最南,狀與越相類。

    仆悶即出遊,遊複多恐。

    涉野有蝮虺大蜂,仰空視地,寸步勞倦;近水即畏射工沙虱,含怒竊發,中人形影,動成瘡痏。

    時到幽樹好石,蹔得一笑,已複不樂。

    何者?譬如囚拘圜土,一遇和景,負牆搔摩,伸展支體。

    當此之時,亦以為适,然顧地窺天,不過尋丈,終不得出,豈複能久為舒暢哉?明時百姓,皆獲歡樂;仆士人,頗識古今理道,獨怆怆如此。

    誠不足為理世下執事,至比愚夫愚婦又不可得,竊自悼也。

     仆曩時所犯,足下适在禁中,時建為翰林學士。

    備觀本末,不複一一言之。

    今仆癃殘頑鄙,不死幸甚。

    苟為堯人,不必立事程功,唯欲為量移官,差輕罪累,即便耕田藝麻,取老農女為妻,生男育孫,以供力役,時時作文,以詠太平。

    摧傷之馀,氣力可想。

    假令病盡己,身複壯,悠悠人世,越不過為三十年客耳。

    前過三十七年,與瞬息無異。

    複所得者,其不足把玩,亦已審矣。

    杓直以為誠然乎? 仆近求得經史諸子數百卷,常候戰悸稍定,時即伏讀,頗見聖人用心、賢士君子立志之分。

    著書亦數十篇,心病,言少次第,不足遠寄,但用自釋。

    貧者士之常,今仆雖羸餒,亦甘如饴矣。

    足下言已白常州煦仆,仆豈敢衆人待常州耶!若衆人,即不複煦仆矣。

    然常州未嘗有書遺仆,仆安敢先焉?裴應叔、蕭思謙仆各有書,足下求取觀之,相戒勿示人。

    敦詩在近地,簡人事,今不能緻書,足下默以此書見之。

    勉盡志慮,輔成一王之法,以宥罪戾。

    不悉。

    宗元白。

     ○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書雲欲相師,仆道不笃,業甚淺近,環顧其中,未見可師者。

    雖常好言論,為文章,甚不自是也。

    不意吾子自京師來蠻夷間,乃幸見取。

    仆自蔔固無取,假令有取,亦不敢為人師。

    為衆人師且不敢,況敢為吾子師乎? 孟子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

    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辄嘩笑之,以為狂人。

    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顔而為師。

    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

    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矣。

    屈子賦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

    ”仆往聞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則犬吠,餘以為過言。

    前六七年,仆來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嶺被南越中數州,數州之犬,皆蒼黃吠噬狂走者累日,至無雪乃已,然後始信前所聞者。

    今韓愈既自以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獨見病,亦以病吾子。

    然雪與日豈有過哉?顧吠者犬耳。

    度今天下不吠者幾人,而誰敢衒怪于群目,以召鬧取怒乎? 仆自谪過以來,益少志慮。

    居南中九年,增腳氣病,漸不喜鬧,豈可使呶呶者早暮咈吾耳,騷吾心?則固僵仆煩愦,愈不可過矣。

    平居望外,遭齒舌不少,獨欠為人師耳。

     抑又聞之,古者重冠禮,将以責成人之道,是聖人所尤用心者也。

    數百年來,人不複行。

    近有孫昌胤者,獨發憤行之。

    既成禮,明日造朝至外庭,薦笏言于卿士曰:“某子冠畢。

    ”應之者鹹怃然。

    京兆尹鄭叔則怫然曳笏卻立,曰:“何預我耶?”廷中皆大笑。

    天下不以非鄭尹而快孫子,何哉?獨為所不為也。

    今之命師者大類此。

     吾子行厚而辭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雖仆敢為師,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聞道著書之日不後,誠欲往來言所聞,則仆固願悉陳中所得者。

    吾子苟自擇之,取某事去某事,則可矣。

    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材不足,而又畏前所陳者,其為不敢也決矣。

    吾子前所欲見吾文,既悉以陳之,非以耀明于子,聊欲以觀子氣色誠好惡何如也。

    今書來,言者皆大過。

    吾子誠非佞譽誣谀之徒,直見愛甚故然耳。

     始吾幼且少,為文章,以辭為工。

    及長,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為炳炳烺々,務采色、誇聲音而以為能也。

    凡吾所陳,皆自謂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遠乎?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于道不遠矣。

    故吾每為文章,未嘗敢以輕心掉之,懼其剽而不留也;未嘗敢以怠心易之,懼其馳而不嚴也;未嘗敢以昏氣出之,懼其昧沒而雜也;未嘗敢以矜氣作之,懼其偃蹇而驕也。

    抑之欲其奧,揚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節,激而發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

    本之《書》以求其質,本之《詩》以求其恒,本之《禮》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斷,本之《易》以求其動,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

    參之谷梁氏以厲其氣,參之《孟》、《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