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書牍之屬一

關燈
一,牽制者衆,思簡而易從,便足以保守成業 倉督監耗盜官米,動以萬計,吾謂誅翦一人,其後便斷,而時意不同。

    近檢校諸縣,無不皆爾。

    餘姚近十萬斛,重斂以資奸吏,令國用空乏,良可歎也。

     自軍興以來,征役及充運死亡叛散不反者衆,虛耗至此,而補代循常,所在凋困,莫知所出。

    上命所差,上道多叛,則吏及叛者席卷同去。

    又有常制,辄令其家及同伍課捕。

    課捕不擒,家及同伍尋複亡叛。

    百姓流亡,戶口日減,其源在此。

    又有百工醫寺,死亡絕沒,家戶空盡,差代無所,上命不絕,事起成十年、十五年,彈舉獲罪無懈息而無益實事,何以堪之!謂自今諸死罪原輕者及五歲刑,可以充此,其減死者,可長充兵役,五歲者,可充雜工醫寺,皆令移其家以實都邑。

    都邑既實,是政之本,又可絕其亡叛。

    不移其家,逃亡之患複如初耳。

    今除罪而充雜役,盡移其家,小人愚迷,或以為重于殺戮,可以絕奸。

    刑名雖輕,懲肅實重,豈非适時之宜邪! ○王羲之-遺殷浩書 知安西敗喪,公私惋怛,不能須臾去懷,以區區江左,所營綜如此,天下寒心,固以久矣,而加之敗喪,此可熟念。

    往事豈複可追,顧思弘将來,令天下寄命有所,自隆中興之業。

    政以道勝寬和為本,力争武功,作非所當,因循所長,以固大業,想識其由來也。

     自寇亂以來,處内外之任者,未有深謀遠慮,括囊至計,而疲竭根本,各從所志,竟無一功可論,一事可記,忠言嘉謀棄而莫用,遂令天下将有土崩之勢,何能不痛心悲慨也。

    任其事者,豈得辭四海之責!追咎往事,亦何所複及,宜更虛己求賢,當與有識共之,不可複令忠允之言常屈于當權。

    今軍破于外,資竭于内,保淮之志非複所及,莫過還保長江,都督将各複舊鎮,自長江以外,羁縻而已。

    任國鈞者,引咎責躬,深自貶降以謝百姓。

    更與朝賢思布平政,除其煩苛,省其賦役,與百姓更始。

    庶可以允塞群望,救倒懸之急。

     使君起于布衣,任天下之重,尚德之舉,未能事事允稱。

    當董統之任而敗喪至此,恐阖朝群賢未有與人分其謗者。

    今亟修德補阙,廣延群賢,與之分任,尚未知獲濟所期。

    若猶以前事為未工,故複求之于分外,宇宙雖廣,自容何所!知言不必用,或取怨執政,然當情慨所在,正自不能不盡懷極言。

    若必親征,未達此旨,果行者,愚智所不解也。

    願複與衆共之。

     複被州符,增運千石,征役兼至,皆以軍期,對之喪氣,罔知所厝。

    自頃年割剝遺黎,刑徒竟路,殆同秦政,惟未加參夷之刑耳,恐勝廣之憂,無複日矣。

     ○王羲之-報殷浩書 吾素自無廊廟志,直王丞相時果欲内吾,誓不許之,手迹猶存,由來尚矣,不于足下參政而方進退。

    自兒娶女嫁,便懷尚子平之志,數與親知言之,非一日也。

    若蒙驅使,關隴、巴蜀皆所不辭。

    吾雖無專對之能,直謹守時命,宣國家威德,固當不同于凡使,必令遠近鹹知朝廷留心于無外,此所益殊不同居護軍也。

    漢末使太傅馬日磾慰撫關東,若不以吾輕微,無所為疑,宜及初冬以行,吾惟恭以待命。

     ○王羲之-與尚書仆射謝安書 頃所陳論,每蒙允納,所以令下小得蘇息,各安其業。

    若不耳,此一郡久以蹈東海矣。

     今事之大者未布,漕運是也。

    吾意望朝廷可申下定期,委之所司,勿複催下,但當歲終考其殿最。

    長吏尤殿,命檻車送詣天台。

    三縣不舉,二千石必免,或可左降,令在疆塞極難之地。

     又自吾到此,從事常有四五,兼以台司及都水禦史行台文符如雨,倒錯違背,不複可知。

    吾又瞑目循常推前,取重者及綱紀,輕者在五曹。

    主者莅事,未嘗得十日,吏民趨走,功費萬計。

    卿方任其重,可徐尋所言。

    江左平日,揚州一良刺史便足統之,況以群才而更不理,正由為法不一,牽制者衆,思簡而易從,便足以保守成業。

     倉督監耗盜官米,動以萬計,吾謂誅翦一人,其後便斷,而時意不同。

    近檢校諸縣,無不皆爾。

    餘姚近十萬斛,重斂以資奸吏,令國用空乏,良可歎也。

     自軍興以來,征役及充運死亡叛散不反者衆,虛耗至此,而補代循常,所在凋困,莫知所出。

    上命所差,上道多叛,則吏及叛者席卷同去。

    又有常制,辄令其家及同伍課捕。

    課捕不擒,家及同伍尋複亡叛。

    百姓流亡,戶口日減,其源在此。

    又有百工醫寺,死亡絕沒,家戶空盡,差代無所,上命不絕,事起成十年、十五年,彈舉獲罪無懈息而無益實事,何以堪之!謂自今諸死罪原輕者及五歲刑,可以充此,其減死者,可長充兵役,五歲者,可充雜工醫寺,皆令移其家以實都邑。

    都邑既實,是政之本,又可絕其亡叛。

    不移其家,逃亡之患複如初耳。

    今除罪而充雜役,盡移其家,小人愚迷,或以為重于殺戮,可以絕奸。

    刑名雖輕,懲肅實重,豈非适時之宜邪! ○王羲之-誡謝萬書 以君邁往不屑之韻,而俯同群辟,誠難為意也。

    然所謂通識,正自當随事行藏,乃為遠耳。

    願君每與士之下者同,則盡善矣。

    食不二味,居不重席,此複何有,而古人以為美談。

    濟否所由。

    實在積小以緻高大,君其存之。

     ○王羲之-與吏部郎謝萬書 古之辭世者或被發陽狂,或污身穢迹,可謂艱矣。

    今仆坐而獲逸,遂其宿心,其為慶幸,豈非天賜!違天不祥。

     頃東遊還,修植桑果,今盛敷榮,率諸子,抱弱孫,遊觀其間,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娛目前。

    雖植德無殊邈,猶欲教養子孫以敦厚退讓。

    或以輕薄,庶令舉策數馬,仿佛萬石之風。

    君謂此何如? 比當與安石東遊山海,并行田視地利,頤養閑暇。

    衣食之餘,欲與親知時共歡宴,雖不能興言高詠,銜杯引滿,語田裡所行,故以為撫掌之資,其為得意,可勝言邪!常依陸賈、班嗣、楊王孫之處世,甚欲希風數子,老夫志願盡于此也。

     ○盧谌-贈劉琨書 故吏從事中郎盧谌,死罪死罪!谌禀性短弱,當世罕任。

    因其自然,用安靜退。

    在木阙不材之資,處雁乏善鳴之分。

    卷異蘧子,愚殊甯生。

    匠者時眄,不免馔賓。

    嘗自思惟,因緣運會,得蒙接事。

    自奉清塵,于今五稔。

    谟明之效不著,候人之譏以彰。

    大雅含弘,量苞山薮。

    加以待接彌優,款眷逾昵,與運籌之謀,廁宴私之歡。

    綢缪之旨,有同骨肉,其為知己,古人罔喻。

    昔聶政殉嚴遂之顧,荊轲慕燕丹之義。

    意氣之間,靡軀不悔。

    雖微達節,謂之可庶,然苟曰有情,孰能不懷?故委身之日,夷險已之。

    事與原違,當忝外役,遂去左右,收迹府朝。

    蓋本同末異,楊朱興哀;始素終玄,墨翟垂涕。

    分乖之際,鹹可歎慨,緻感之途,或迫乎茲。

    亦奚必臨路而後長号,睹絲而後歔欷哉?是以仰惟先情,俯覽今遇,感存念亡,觸物眷戀。

    《易》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然則書非盡言之器,言非盡意之具矣。

    況言有不得至於盡意,書有不得至於盡言邪?不勝猥懑!謹貢詩一篇,抑不足以揄揚弘美,亦以摅其所抱而已。

    若公肆大惠,遂其厚恩,錫以咳唾之音,慰其違離之意,則所謂鹹池酬於北裡,夜光報於魚目。

    谌之原也,非所敢望也。

    谌死罪、死罪。

     浚哲惟皇,紹熙有晉。

    振厥弛維,光闡遠韻。

    有來斯雍,至止伊順。

    三台摛朗,四嶽增峻。

    伊陟佐商,山甫翼周。

    弘濟艱難,對揚王休。

    苟非異德,曠世同流。

    加其忠貞,宣其徽猷。

    伊谌陋宗,昔遘嘉惠。

    申以婚姻,著以累世。

    義等休戚,好同興廢。

    孰雲匪諧?如樂之契!王室喪師,私門播遷。

    望公歸之,視險忽艱。

    茲願不遂,中路阻颠。

    仰悲先意,俯思身愆。

    大鈞載運,良辰遂往。

    瞻彼日月,迅過俯仰。

    感今惟昔,口存心想。

    借曰如昨,忽為疇曩。

    疇曩伊何,逝者彌疏。

    溫溫恭人,慎終如初。

    覽彼遺音,恤此窮孤。

    譬彼樛木,蔓葛以敷。

    妙哉蔓葛,得讬樛木。

    葉不雲布,華不星燭。

    承侔卞和,質非荊璞。

    眷同尤良,用乏骥騄。

    承亦既笃,眷亦既親;飾獎驽猥,方駕駿珍。

    弼諧靡成,良謀莫陳。

    無觊狐趙,有與五臣。

    五臣奚與?契闊百罹。

    身經險阻,足蹈幽遐。

    義由恩深,分随昵加。

    綢缪委心,自同匪他。

    昔在暇日,妙尋通理。

    尤彼意氣,使是節士。

    情以體生,感以情起。

    趣舍罔要,窮達斯已。

    由餘片言,秦人是憚。

    日磾效忠,飛聲有漢。

    桓桓撫軍,古賢作冠。

    來牧幽都,濟厥塗炭。

    塗炭既濟,寇挫民阜。

    謬其疲隸,授之朝右。

    上懼任大,下欣施厚。

    實祗高明,敢忘所守。

     相彼反哺,尚在翔禽。

    孰是人斯,而忍斯心。

    每憑山海,庶觌高深。

    遐眺存亡,緬成飛沈。

    長徽已纓,逝将徙舉。

    收迹西踐,銜哀東原。

    曷雲塗遼?曾不咫步。

    豈不夙夜?謂行多露。

    綿綿女蘿,施于松标。

    禀澤洪幹,晞陽豐條。

    根淺難固,莖弱易彫。

    操彼纖質,承此沖飙。

     纖質寔微,沖飙斯值;誰謂言精,緻在賞意。

    不見得魚,亦忘厥餌。

    遺其形骸,寄之深識。

    先民頤意,潛山隐機。

    仰熙丹崖,俯澡綠水。

    無求於和,自附衆美。

    慷慨遐蹤,有愧高旨。

    爰造異論,肝膽楚越。

    惟同大觀,萬殊一轍。

    死生既齊,榮辱奚别?處其玄根,廓焉靡結。

    福為禍始,禍作福階。

    天地盈虛,寒暑周回。

    夫差不祀,釁在騰齊。

    勾踐作伯,祚自會稽。

    邈矣達度,唯道是杖。

    形有未泰,神無不暢。

    如川之流,如淵之量。

    上弘棟隆,下塞民望。

     ○劉琨-答盧谌書 琨頓首:損書及詩,備辛酸之苦言,暢經通之遠旨。

    執玩反覆,不能釋手。

    慨然以悲,歡然以喜。

    昔在少壯,未嘗檢括。

    遠慕老莊之齊物,近嘉阮生之放曠。

    怪厚薄何從而生?哀樂何由而至?自頃辀張,困於逆亂,國破家亡,親友彫殘。

    負杖行吟,則百憂俱至,塊然獨坐,則哀憤兩集。

    時複相與舉觞對膝,破涕為笑,排終身之積慘,求數刻之暫歡。

    譬由疾疢彌年,而欲一丸銷之,其可得乎。

    夫才生於世,世實須才。

    和氏之璧,焉得獨曜於郢握?夜光之珠,何得專玩於随掌?天下之寶,當與天下共之。

    但分析之日,不能不怅恨耳。

    然後知聃、周之為虛誕,嗣宗之為妄作也。

    昔騄骥倚辀於吳坂,長鳴於良樂,知與不知也。

    百裡奚愚於虞而智於秦,遇與不遇也。

    今君遇之矣,勖之而已!不複屬意於文,二十馀年矣。

    久廢則無次,想必欲其一反,故稱指送一篇。

    適足以彰來詩之益美耳。

    琨頓首頓首。

     厄運初遘,陽爻在六。

    乾象棟傾,坤儀舟覆。

    橫厲糾紛,群妖競逐。

    火燎神州,洪流華域。

    彼黍離離,彼稷育育。

    哀我皇晉,痛心在目。

    天地無心,萬物同塗。

    禍淫莫驗,福善則虛。

    逆有全邑,義無完都。

    英蕊夏落,毒卉冬敷。

    如彼龜玉,韫椟毀諸。

    刍狗之談,其最得乎?咨餘軟弱,弗克負荷。

    愆釁仍彰,榮寵屢加。

    威之不建,禍延兇播。

    忠隕于國,孝愆于家。

    斯罪之積,如彼山河。

    斯釁之深,終莫能磨。

    郁穆舊姻,燕婉新婚。

    裹糧攜弱,匍匐星奔。

    未辍爾駕,已隳我門。

    二族偕覆,三孽并根。

    長慚舊孤,永負冤魂。

    亭亭孤幹,獨生無伴。

    綠葉繁缛,柔條修罕。

    朝采爾實,夕捋爾竿。

    竿翠豐尋,逸珠盈椀。

    寔消我憂,憂急用緩。

    逝将去乎?庭虛情滿。

    虛滿伊何,蘭桂移植。

    茂彼春林,瘁此秋棘。

    有鳥翻飛,不遑休息。

    匪桐不栖,匪竹不食。

    永戢東羽,翰撫西翼。

    我之敬之,廢歡辍職。

    音以賞奏,味以殊珍。

    文以明言,言以暢神。

    之子之往,四美不臻。

    澄醪覆觞,絲竹生塵。

    素卷莫啟,幄無談賓。

    既孤我德,又阙我鄰。

    光光段生,出幽遷喬。

    資忠履信,武烈文昭。

    旌弓骍骍,輿馬翹翹。

    乃奮長縻,是辔是镳。

    何以贈子?竭心公朝。

    何以叙懷?引領長謠。

     ○邱遲-與陳伯之書 遲頓首:陳将軍足下無恙,幸甚幸甚。

    将軍勇冠三軍,才為世出,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鹄以高翔。

    昔因機變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開國稱孤,朱輪華毂,擁旄萬裡,何其壯也。

    如何一旦為奔亡之虜,聞鳴镝而股戰,對穹廬以屈膝,又何劣邪? 尋君去就之際,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審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

    聖朝赦罪責功,棄瑕錄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側于萬物,此将軍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談也。

    朱的喋血于友于,張繡剚刃于愛子,漢主不以為疑,魏君待之若舊。

    況将軍無昔人之罪,而勳重于當世。

    夫迷途知返,往哲是與,不遠而複,光典攸高。

    主上屈法,伸恩,吞舟是漏;将軍松柏不剪,親戚安居,高台未傾,愛妾尚在,悠悠爾心,亦何可言。

     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佩紫懷黃,贊帷幄之謀;乘轺建節,奉疆埸之任,并刑馬作誓,傳之子孫。

    将軍獨靦顔借命,驅馳氈裘之長,甯不哀哉。

    夫以慕客超之強,身送東市;姚泓之盛,面縛西都,故知霜露所均,不育異類;姬漢舊邦,無取雜種。

    北虜僣盜中原,多曆年所,惡積禍盈,理至燋爛。

    況僞嬖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攜離,酋豪猜貳。

    方當系頸蠻邸,懸首藁街;而将軍魚遊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飛幕之上,不亦惑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莺亂飛。

    見故國之旗鼓,感生平于疇日,撫弦登陴,豈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趙将,吳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軍獨無情哉? 想早勵良規,自求多福。

    當今皇帝盛明,天下安樂,白環西獻,楛矢東來,夜郎滇池,解辮請職,朝鮮昌海,蹶角受化;唯北狄野心,掘強沙塞之間,欲延歲月之命耳。

    中軍臨川殿下,明德茂親,總茲戎重,吊民洛油,伐罪秦中。

    若遂不改,方思仆言。

    聊布往懷,君其詳之。

    邱遲頓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