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诏令之屬
關燈
小
中
大
不恭,皆我王誅所當先加。
故且觀兵旋旆,複整六師,長驅西征,緻天下誅。
偏将涉隴,則建約枭夷,旌首萬裡。
軍入散關,則群氐率服,王侯豪帥,奔走前驅。
進臨漢中,則陽平不守,十萬之師,土崩魚爛,張魯逋竄,走入巴中,懷恩悔過,委質還降;巴夷王樸胡,賨邑侯杜濩,各帥種落,共舉巴郡,以奉王職。
钲鼓一動,二方俱定,利盡西海,兵不鈍鋒。
若此之事,皆上天威明,社稷神武,非徒人力所能立也。
聖朝寬仁覆載,允信允文,大啟爵命,以示四方。
魯及胡濩,皆享萬戶之封,魯之五子,各受千室之邑,胡濩子弟部曲将校,為列侯,将軍已下千有馀人。
百姓安堵,四民反業。
而建約之屬,皆為鲸鲵。
超之妻孥,焚首金城,父母嬰孩,覆屍許市。
非國家锺禍於彼,降福於此也,逆順之分,不得不然。
夫鸷鳥之擊先高,攫鸷之勢也;牧野之威,孟津之退也。
今者枳棘翦扞,戎夏以清,萬裡肅齊,六師無事。
故大舉天師百萬之衆,與匈奴南單于呼完廚及六郡烏桓丁令屠各,湟中羌僰,霆奮席卷,自壽春而南。
又使征西将軍夏侯淵等,率精甲五萬,及武都氐羌,巴漢銳卒,南臨汶江,扼據庸蜀。
江夏襄陽諸軍,橫截湘沅,以臨豫章,樓船橫海之師,直指吳會。
萬裡克期,五道并入,權之期命,於是至矣。
丞相銜奉國威,為民除害,元惡大憝,必當枭夷。
至於枝附葉從,皆非诏書所特禽疾。
故每破滅強敵,未嘗不務在先降後誅,拔将取才,各盡其用。
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翹足引領,望風響應。
昔袁術僣逆,王誅将加,則廬江太守劉勳?先舉其郡,還歸國家。
呂布作亂,師臨下邳,張遼侯成,率衆出降。
還讨眭固,薛洪樛尚,開城就化。
官渡之役,則張郃高奂,舉事立功。
後讨袁尚,則都督将軍馬延、故豫州刺史陰夔、射聲校尉郭昭臨陣來降。
圍守邺城,則将軍蘇遊,反為内應,審配兄子,開門入兵。
既誅袁譚,則幽州大将焦觸,攻逐袁熙,舉事來服。
凡此之輩數百人,皆忠壯果烈,有智有仁,悉與丞相參圖畫策,折沖讨難,芟敵搴旗,靜安海内,豈輕舉措也哉!誠乃天啟其心,計深慮遠,審邪正之津,明可否之分,勇不虛死,節不苟立,屈伸變化,唯道所存,故乃建丘山之功,享不訾之祿。
朝為仇虜,夕為上将,所謂臨難知變,轉禍為福者也。
若夫說誘甘言,懷寶小惠,泥滞苟且,沒而不覺,随波漂流,與熛俱滅者,亦甚衆多,吉兇得失,豈不哀哉!昔歲軍在漢中,東西懸隔,合肥遺守,不滿五千。
權親以數萬之衆,破敗奔走,今乃欲當禦雷霆,難以冀矣。
夫天道助順,人道助信,事上之謂義,親親之謂仁。
盛孝章,君也,而權誅之,孫輔,兄也,而權殺之。
賊義殘仁,莫斯為甚。
乃神靈之逋罪,下民所同雠。
辜雠之人,謂之兇賊。
是故伊摯去夏,不為傷德;飛廉死纣,不可謂賢。
何者?去就之道,各有宜也。
丞相深惟江東舊德名臣,多在載籍。
近魏叔英秀出高峙,著名海内;虞文繡砥砺清節,耽學好古;周泰明當世俊彥,德行脩明。
皆宜膺受多福,保乂義子孫。
而周盛門戶,無辜被戮,遺類流離,湮沒林莽,言之可為怆然。
聞魏周榮虞仲翔,各紹堂構,能負析薪。
及吳諸顧陸舊族長者,世有高位,當報漢德,顯祖揚名。
及諸将校,孫權婚親,皆我國家良寶利器,而并見驅迮,雨絕於天,有斧無柯,何以自濟?相随颠沒,不亦哀乎!蓋鳳鳴高岡,以遠罻羅,賢聖之德也。
鸋鴂之鳥巢於葦苕,苕折子破,下愚之惑也。
今江東之地,無異葦苕,諸賢處之,信亦危矣。
聖朝開弘曠蕩,重惜民命,誅在一人,與衆無忌。
故設非常之賞,以待非常之功。
乃霸夫烈士奮命之良時也,可不勉乎!若能翻然大舉,建立元勳,以應顯祿,福之上也。
如其未能,算量大小,以存易亡,亦其次也。
夫系蹄在足,則猛虎絕其蹯;蝮蛇在手,則壯士斷其節。
何則?以其所全者重,以其所棄者輕。
若乃樂禍懷甯,迷而忘複,暗《大雅》之所保,背先賢之去就,忽朝陽之安,甘折苕之末,日忘一日,以至覆沒,大兵一放,玉石俱碎,雖欲救之,亦無及已。
故令往購募爵賞,科條如左。
檄到,詳思至言,如诏律令。
○魏明帝-賜彭城王據玺書 制诏彭城王:有司奏,王遣司馬董和,赍珠玉來到京師中尚方,多作禁物,交通工官,出入近署,逾侈非度,慢令違制,繩王以法。
朕用怃然,不甯于心。
王以懿親之重,處藩輔之位,典籍日陳於前,勤誦不辍於側。
加雅素奉脩,恭肅敬慎,務在蹈道,孜孜不衰,豈忘率意正身,考終厥行哉?若然小疵,或謬于細人,忽不覺悟,以斯為失耳。
書曰:“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
”古人垂诰,乃至於此,故君子思心無斯須遠道焉。
常慮所以累德者而去之,則德明矣;開心所以為塞者而通之,則心夷矣;慎行所以為尤者而脩之,則行全矣:三者,王之所能備也。
今诏有司宥王,削縣二千戶,以彰八柄與奪之法。
昔羲、文作易,著休複之語,仲尼論行,既過能改。
王其改行,茂昭斯義,率意無怠。
○曹植-下國中令 身輕于鴻毛,而謗重于泰山。
賴蒙帝主天地之仁,違百司之典,議舍三千之首戾,反我舊居,襲我初服。
雲雨之施,焉有量哉!孤以何功而納斯贶?富而不吝,寵至不驕者,則周公其人也。
孤小人耳,身更以榮為戚。
何者?将恐簡易之尤出于細微,脫爾之愆一朝複露也。
故欲修吾往業,守吾初志。
欲使皇帝恩在摩天,使孤心常存此地。
将以全陛下厚德,究孤犬馬之年,此難能也。
然固欲行衆之難。
《詩》曰:“德輶如毛,鮮克舉之。
”此之謂也。
○鐘會-檄蜀文 往者漢祚衰微,率土分崩,生民之命,幾于泯滅。
太祖武皇帝神武聖哲,撥亂反正,拯其将墜,造我區夏。
高祖文皇帝應天順民,受命踐阼。
烈祖明皇帝奕世重光,恢拓洪業。
然江山之外,異政殊俗,率土齊民未蒙王化,此三祖所以顧懷遺恨也。
今主上聖德欽明,紹隆前緒,宰輔忠肅明允,劬勞王室,布政垂惠而萬邦協和,施德百蠻而肅慎緻貢。
悼彼巴蜀,獨為匪民,愍此百姓,勞役未已。
是以命授六師,龔行天罰,征西、雍州、鎮西諸軍,五道并進。
古之行軍,以仁為本,以義治之;王者之師,有征無戰;故虞舜舞幹戚而服有苗,周武有散财、發廪、表闾之義。
今鎮西奉辭銜命,攝統戎重,庶弘文告之訓,以濟元元之命,非欲窮武極戰,以快一朝之政,故略陳安危之要,其敬聽話言。
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興兵朔野,困踬冀、徐之郊,制命紹、布之手,太祖拯而濟之,與隆大好。
中更背違,棄同即異,諸葛孔明仍規秦川,姜伯約屢出隴右,勞動我邊境,侵擾我氐、羌,方國家多故,未遑修九伐之征也。
今邊境乂清,方内無事,畜力待時,并兵一向,而巴蜀一州之衆,分張守備,難以禦天下之師。
段谷、侯和沮傷之氣,難以敵堂堂之陳。
比年以來,曾無甯歲,征夫勤瘁,難以當子來之民。
此皆諸賢所親見也。
蜀相壯見禽於秦,公孫述授首于漢,九州之險,是非一姓。
此皆諸賢所備聞也。
明者見危于無形,智者規禍于未萌,是以微子去商,長為周賓,陳平背項,立功于漢。
豈晏安鸩毒,懷祿而不變哉?今國朝隆天覆之恩,宰輔弘寬恕之德,先惠後誅,好生惡殺。
往者吳将孫壹舉衆内附,位為上司,寵秩殊異。
文欽、唐咨為國大害,叛主仇賊,還為戎首。
咨困逼禽獲,欽二子還降,皆将軍、封侯;咨與聞國事。
壹等窮踧歸命,猶加盛寵,況巴蜀賢知見機而作者哉!誠能深鑒成敗,邈然高蹈,投迹微子之蹤,錯身陳平之軌,則福同古人,慶流來裔,百姓士民,安堵舊業,農不易畝,巿不回肆,去累卵之危,就永安之福,豈不美與!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發,玉石皆碎,雖欲悔之,亦無及已。
其詳擇利害,自求多福,各具宣布,鹹使聞知。
○孫楚-為石苞與孫皓書 蓋見機而作,《周易》所貴;小不事大,《春秋》所誅。
此乃吉兇之萌兆,榮辱所由生也。
是故許、鄭以銜璧全國,曹譚以無禮取滅。
載藉既記其成敗,古今又著其愚智,不複廣引譬類,崇飾浮辭。
苟以誇大為名,更喪忠告之實。
今粗論事要,以相覺悟。
昔炎精幽昧,曆數将終,恒、靈失德,災釁并興,豺狼抗爪牙之毒,生靈罹塗炭之難。
由是九州絕貫,王綱解紐,四海蕭條,非複漢有。
太祖承運,神武應期,征讨暴亂,克甯區夏;協建靈符,天命既集,遂廓弘基,奄有魏域。
土則神州中嶽,器則九鼎猶存,世載淑美,重光相襲,故知四隩之攸同,帝者之壯觀也。
昔公孫氏承藉父兄,世居東裔,擁帶燕胡,憑陵險遠,講武遊盤,不供職貢,内傲帝命,外通南國,乘桴滄海,交酬貨賄,葛越布于朔土,貂馬延于吳會;自以控弦十萬,奔走之力,信能右折燕、齊,左震扶桑,輮轹沙漠,南面稱王。
宣王薄伐,猛銳長驅,師次遼陽,而城池不守;枹鼓暫鳴,而元兇折首。
于是遠近疆埸,列郡大荒,收離聚散,大安其居,衆庶悅服,殊俗款附。
自茲以降,九野清泰,東夷獻其樂器,肅慎貢其楛矢,曠世不羁,應化而至,巍巍蕩蕩,想所具聞也。
吳之先祖,起自荊、楚,遭時擾攘,潛播江表。
劉備震懼,亦逃巴、岷。
遂因山陵積石之固,三江五湖浩汗無涯,假氣遊魂,迄茲四紀。
兩邦合從,東西唱和,互相扇動,距捍中國。
自謂三分鼎足之勢,可與泰山共相終始也。
相國晉王輔相帝室,文武桓桓,志厲秋霜,廟勝之算,應變無窮,獨見之鑒,與衆絕慮。
主上欽明,委以萬機,長辔遠禦,妙略潛授,偏師同心,上下用力,陵威奮伐,罙入其阻,并敵一向,奪其膽氣。
小戰江由,則成都自潰;曜兵劍閣,則姜維面縛。
開地六千,領郡三十。
兵不逾時,梁、益肅清,使竊号之雄,稽颡绛阙,球琳重錦,充于府庫。
夫韓并魏徙,虢滅虞亡,此皆前鑒,後事之表。
又南中呂興,深睹天命蟬蛻内附,願為臣妾。
外失輔車唇齒之援,内有羽毛零落之漸,而徘徊危國,冀延日月,此由魏武侯卻指山河,自以為強,殊不知物有興亡,則所美非其地也。
方今百僚濟濟,俊乂盈朝,武臣猛将,折沖萬裡,國富兵強,六軍精練,思複翰飛,飲馬南海。
自頃國家整修器械,興造舟楫,簡習水戰,樓船萬艘,千裡相望,刳木已來,舟車之用未有如今之殷盛者也。
骁勇百萬,畜力待時。
役不再舉,今日之師也。
然主相眷眷未便電發者,猶以為愛人治國,道家所尚,崇城遂卑,文王退舍,故先開大信,喻以存亡,殷勤之指,往使所究也。
若能審勢安危,自求多福,蹶然改容,祗承往錫,追慕南越,嬰齊入侍,北面稱臣,伏聽告策,則世祚江表,永為魏藩,豐功顯報,隆于今日矣。
若猶侮慢,未順王命,然後謀力雲合,指麾從風,雍、梁二州,順流而東,青、徐戰士,列江而西,荊、揚兖、豫,争驅八沖,征東甲卒,武步秣陵,爾乃王輿整駕,六戎徐征,羽校燭日,旌旗星流,龍遊曜路,歌吹盈耳,士卒奔邁,其會如林,煙塵俱起,震天駭地,渴賞之士,鋒镝争先,忽然一旦,身首橫分,宗祀淪覆,取戒萬世,引領南望,良助寒心!夫療膏肓之疾者,必進苦口之藥;決狐疑之慮者,亦告逆耳之言。
如其猶豫,迷而不反,恐俞附見其已死,扁鵲知其無功矣。
勉思良圖,惟所去就。
○傅亮-為宋公修張良廟教 綱紀:夫盛德不泯,義存祀典;“微管”之歎,撫事彌深。
張子房道亞黃中,照鄰殆庶,風雲玄感,蔚為帝師。
夷項定漢,大拯橫流,固已參軌伊望,冠德如仁。
若乃交神圯上,道契商洛,顯默之際,窅然難究,淵流浩瀁,莫測其端矣。
塗次舊沛,伫駕留城,靈廟荒頓,遺象陳昧,撫迹懷人,永歎實深。
過大梁者,或伫想于夷門;遊九原者,亦流連于随會。
拟之若人,亦足以雲。
可改構棟宇,修飾丹青,蘋蘩行潦,以時緻薦。
抒懷古之情,存不刊之烈。
主者施行。
○宋文帝-誡江夏王義恭書 天下艱難,家國事重,雖曰守成,實亦未易。
隆替安危,在吾曹耳,豈可不感尋王業,大懼負荷!汝性褊急,志之所滞,其欲必行,意所不存,從物回改。
此最弊事,宜念裁抑。
衛表遇士大夫以禮,與小人有恩;西門、安于,矯性齊美;關羽、張飛,任偏同弊。
行己舉事,深宜鑒此!若事異今日,嗣子幼蒙,司徒當周公之事,汝不可不盡祗順之理。
爾時天下安危,決汝二人耳。
汝一月自用錢不可過三十萬,若能省此,益美。
西楚府舍,略所谙究,計當不須改作,日求新異。
凡訊獄多決當時,難可逆慮,此實為難。
至訊日,虛懷博盡,慎無以喜怒加人。
能擇善者而從之,美自歸己;不可專意自決,以矜獨斷之明也!名器深宜慎惜,不可妄以假人。
昵近爵賜,尤應裁量。
吾于左右雖為少恩,如聞外論不以為非也。
以貴淩物,物不服;以威加人,人不厭;此易達事耳。
聲樂嬉遊,不宜令過;蒲酒漁獵,一切勿為。
供用奉身,皆有節度,奇服異器,不宜興長。
又宜數引見佐史。
相見不數,則彼我不親;不親,無因得盡人情;人情不盡,複何由知衆事也! ○陸贽-拟奉天改元大赦制 門下:緻理興化,必在推誠;忘已濟人,不吝改過。
朕嗣守丕構,君臨萬方,失守宗祧,越在草莽。
不念率德,誠莫追於既往;永言思咎,期有複於将來。
明徵厥初,以示天下。
惟我烈祖,邁德庇人,緻俗化於和平,拯生靈於塗炭,重熙積慶,垂二百年。
伊爾卿尹庶官,洎億兆之衆,代受亭育,以迄于今,功存于人,澤垂于後。
肆子小子,獲缵鴻業,懼德不嗣,罔敢怠荒。
然以長于深宮之中,暗于經國之務,積習易溺,居安忘危,不知稼穑之艱難,不察征戍之勞苦,澤靡下究,情不上通,事既壅隔,人懷疑阻,猶昧省已,遂用興戎。
徵師四方,轉饷千裡,賦車籍馬,遠近騷然,行齋居送,衆庶勞止。
或一日屢交鋒刃,或連年不解甲胄,祀奠乏主,室家靡依,生死流離,怨氣凝結,力役不息,田萊多荒。
暴命峻於誅求,疲空於杼軸,轉死溝壑,離去鄉闾,邑裡邱墟,人煙斷絕。
天譴於上,而朕不悟,人怨於下,而朕不知,馴緻亂階,變興都邑。
賊臣乘釁,肆逆滔天,曾莫愧畏,敢行淩逼,萬品失序,九廟震驚,上辱於祖宗,下負于黎庶。
痛心貌,罪實在予,永言愧悼,若墜深谷。
賴天地降佑,神人葉謀,将相竭誠,爪牙宣力,屏逐大盜,載張皇維。
将宏永圖,必布新令,朕晨興夕惕,惟念前非。
乃者公卿百寮,累抗章疏,猥以徽号,加于朕躬。
固辭不獲,俯遂輿議。
昨因内省,良用矍然。
體陰陽不測之謂神,與天地合德之謂聖,顧惟淺昧,非所宜當。
文者所以成化,武者所以定亂,今化之不被,亂是用興,豈可更徇群情苟膺虛美,重餘不德,祗益懷暫。
自今以後,中外所上書奏,不得更稱聖神文武之号。
夫人情不常,繁于時;大道既隐,亂獄滋豐。
朕既不能宏德導人,又不能一法齊衆,苟設密綱,以羅非辜,為之父母,實增愧悼。
今上元統曆,獻歲發生,宜革紀年之号,式敷在宥之澤,與人更始,以答天休。
可大赦天下,改建中五年為興元元年。
自正月一日昧爽以前,大辟罪已下,罪無輕重,已發覺未發覺,已結正未結正,繁囚見徒常赦所不原者,鹹赦除之。
李希烈、田悅、王武俊、李納等,有以忠勞,任膺将相,有以勳舊繼守藩維。
朕撫雙乖方,信誠靡著,緻令疑懼,不自保安。
兵興累年,海内騷擾,皆由上失其道,下罹其災,朕實不君,人則何罪,屈已宏物,予何愛焉焉。
慝之誠,以洽好生之德,其李希烈、田悅、王武俊、李納及所管将士官吏等,一切并與洗滌,各複爵位,待之如初,仍即遣使,分道宣谕。
朱滔雖與賊Г連坐,路遠未必同謀,朕方推以至誠,務欲宏貸,如能效順,亦與維新。
其河南河北諸軍兵馬,并宜各於本道自固封疆,勿相侵轶。
朱Г大為不道,棄義蔑恩,反易天常,盜竊暴犯陵寝,所不忍言。
獲罪祖宗,朕不敢赦。
其慶被朱Г脅從将士官吏百姓及諸色人等,有遭其扇誘,有迫以兇威,苟能自新,理可矜宥。
但官軍未到京城以前,能去逆效順,及散歸本軍本道者,并從赦例原免,一切不問。
天
故且觀兵旋旆,複整六師,長驅西征,緻天下誅。
偏将涉隴,則建約枭夷,旌首萬裡。
軍入散關,則群氐率服,王侯豪帥,奔走前驅。
進臨漢中,則陽平不守,十萬之師,土崩魚爛,張魯逋竄,走入巴中,懷恩悔過,委質還降;巴夷王樸胡,賨邑侯杜濩,各帥種落,共舉巴郡,以奉王職。
钲鼓一動,二方俱定,利盡西海,兵不鈍鋒。
若此之事,皆上天威明,社稷神武,非徒人力所能立也。
聖朝寬仁覆載,允信允文,大啟爵命,以示四方。
魯及胡濩,皆享萬戶之封,魯之五子,各受千室之邑,胡濩子弟部曲将校,為列侯,将軍已下千有馀人。
百姓安堵,四民反業。
而建約之屬,皆為鲸鲵。
超之妻孥,焚首金城,父母嬰孩,覆屍許市。
非國家锺禍於彼,降福於此也,逆順之分,不得不然。
夫鸷鳥之擊先高,攫鸷之勢也;牧野之威,孟津之退也。
今者枳棘翦扞,戎夏以清,萬裡肅齊,六師無事。
故大舉天師百萬之衆,與匈奴南單于呼完廚及六郡烏桓丁令屠各,湟中羌僰,霆奮席卷,自壽春而南。
又使征西将軍夏侯淵等,率精甲五萬,及武都氐羌,巴漢銳卒,南臨汶江,扼據庸蜀。
江夏襄陽諸軍,橫截湘沅,以臨豫章,樓船橫海之師,直指吳會。
萬裡克期,五道并入,權之期命,於是至矣。
丞相銜奉國威,為民除害,元惡大憝,必當枭夷。
至於枝附葉從,皆非诏書所特禽疾。
故每破滅強敵,未嘗不務在先降後誅,拔将取才,各盡其用。
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翹足引領,望風響應。
昔袁術僣逆,王誅将加,則廬江太守劉勳?先舉其郡,還歸國家。
呂布作亂,師臨下邳,張遼侯成,率衆出降。
還讨眭固,薛洪樛尚,開城就化。
官渡之役,則張郃高奂,舉事立功。
後讨袁尚,則都督将軍馬延、故豫州刺史陰夔、射聲校尉郭昭臨陣來降。
圍守邺城,則将軍蘇遊,反為内應,審配兄子,開門入兵。
既誅袁譚,則幽州大将焦觸,攻逐袁熙,舉事來服。
凡此之輩數百人,皆忠壯果烈,有智有仁,悉與丞相參圖畫策,折沖讨難,芟敵搴旗,靜安海内,豈輕舉措也哉!誠乃天啟其心,計深慮遠,審邪正之津,明可否之分,勇不虛死,節不苟立,屈伸變化,唯道所存,故乃建丘山之功,享不訾之祿。
朝為仇虜,夕為上将,所謂臨難知變,轉禍為福者也。
若夫說誘甘言,懷寶小惠,泥滞苟且,沒而不覺,随波漂流,與熛俱滅者,亦甚衆多,吉兇得失,豈不哀哉!昔歲軍在漢中,東西懸隔,合肥遺守,不滿五千。
權親以數萬之衆,破敗奔走,今乃欲當禦雷霆,難以冀矣。
夫天道助順,人道助信,事上之謂義,親親之謂仁。
盛孝章,君也,而權誅之,孫輔,兄也,而權殺之。
賊義殘仁,莫斯為甚。
乃神靈之逋罪,下民所同雠。
辜雠之人,謂之兇賊。
是故伊摯去夏,不為傷德;飛廉死纣,不可謂賢。
何者?去就之道,各有宜也。
丞相深惟江東舊德名臣,多在載籍。
近魏叔英秀出高峙,著名海内;虞文繡砥砺清節,耽學好古;周泰明當世俊彥,德行脩明。
皆宜膺受多福,保乂義子孫。
而周盛門戶,無辜被戮,遺類流離,湮沒林莽,言之可為怆然。
聞魏周榮虞仲翔,各紹堂構,能負析薪。
及吳諸顧陸舊族長者,世有高位,當報漢德,顯祖揚名。
及諸将校,孫權婚親,皆我國家良寶利器,而并見驅迮,雨絕於天,有斧無柯,何以自濟?相随颠沒,不亦哀乎!蓋鳳鳴高岡,以遠罻羅,賢聖之德也。
鸋鴂之鳥巢於葦苕,苕折子破,下愚之惑也。
今江東之地,無異葦苕,諸賢處之,信亦危矣。
聖朝開弘曠蕩,重惜民命,誅在一人,與衆無忌。
故設非常之賞,以待非常之功。
乃霸夫烈士奮命之良時也,可不勉乎!若能翻然大舉,建立元勳,以應顯祿,福之上也。
如其未能,算量大小,以存易亡,亦其次也。
夫系蹄在足,則猛虎絕其蹯;蝮蛇在手,則壯士斷其節。
何則?以其所全者重,以其所棄者輕。
若乃樂禍懷甯,迷而忘複,暗《大雅》之所保,背先賢之去就,忽朝陽之安,甘折苕之末,日忘一日,以至覆沒,大兵一放,玉石俱碎,雖欲救之,亦無及已。
故令往購募爵賞,科條如左。
檄到,詳思至言,如诏律令。
○魏明帝-賜彭城王據玺書 制诏彭城王:有司奏,王遣司馬董和,赍珠玉來到京師中尚方,多作禁物,交通工官,出入近署,逾侈非度,慢令違制,繩王以法。
朕用怃然,不甯于心。
王以懿親之重,處藩輔之位,典籍日陳於前,勤誦不辍於側。
加雅素奉脩,恭肅敬慎,務在蹈道,孜孜不衰,豈忘率意正身,考終厥行哉?若然小疵,或謬于細人,忽不覺悟,以斯為失耳。
書曰:“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
”古人垂诰,乃至於此,故君子思心無斯須遠道焉。
常慮所以累德者而去之,則德明矣;開心所以為塞者而通之,則心夷矣;慎行所以為尤者而脩之,則行全矣:三者,王之所能備也。
今诏有司宥王,削縣二千戶,以彰八柄與奪之法。
昔羲、文作易,著休複之語,仲尼論行,既過能改。
王其改行,茂昭斯義,率意無怠。
○曹植-下國中令 身輕于鴻毛,而謗重于泰山。
賴蒙帝主天地之仁,違百司之典,議舍三千之首戾,反我舊居,襲我初服。
雲雨之施,焉有量哉!孤以何功而納斯贶?富而不吝,寵至不驕者,則周公其人也。
孤小人耳,身更以榮為戚。
何者?将恐簡易之尤出于細微,脫爾之愆一朝複露也。
故欲修吾往業,守吾初志。
欲使皇帝恩在摩天,使孤心常存此地。
将以全陛下厚德,究孤犬馬之年,此難能也。
然固欲行衆之難。
《詩》曰:“德輶如毛,鮮克舉之。
”此之謂也。
○鐘會-檄蜀文 往者漢祚衰微,率土分崩,生民之命,幾于泯滅。
太祖武皇帝神武聖哲,撥亂反正,拯其将墜,造我區夏。
高祖文皇帝應天順民,受命踐阼。
烈祖明皇帝奕世重光,恢拓洪業。
然江山之外,異政殊俗,率土齊民未蒙王化,此三祖所以顧懷遺恨也。
今主上聖德欽明,紹隆前緒,宰輔忠肅明允,劬勞王室,布政垂惠而萬邦協和,施德百蠻而肅慎緻貢。
悼彼巴蜀,獨為匪民,愍此百姓,勞役未已。
是以命授六師,龔行天罰,征西、雍州、鎮西諸軍,五道并進。
古之行軍,以仁為本,以義治之;王者之師,有征無戰;故虞舜舞幹戚而服有苗,周武有散财、發廪、表闾之義。
今鎮西奉辭銜命,攝統戎重,庶弘文告之訓,以濟元元之命,非欲窮武極戰,以快一朝之政,故略陳安危之要,其敬聽話言。
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興兵朔野,困踬冀、徐之郊,制命紹、布之手,太祖拯而濟之,與隆大好。
中更背違,棄同即異,諸葛孔明仍規秦川,姜伯約屢出隴右,勞動我邊境,侵擾我氐、羌,方國家多故,未遑修九伐之征也。
今邊境乂清,方内無事,畜力待時,并兵一向,而巴蜀一州之衆,分張守備,難以禦天下之師。
段谷、侯和沮傷之氣,難以敵堂堂之陳。
比年以來,曾無甯歲,征夫勤瘁,難以當子來之民。
此皆諸賢所親見也。
蜀相壯見禽於秦,公孫述授首于漢,九州之險,是非一姓。
此皆諸賢所備聞也。
明者見危于無形,智者規禍于未萌,是以微子去商,長為周賓,陳平背項,立功于漢。
豈晏安鸩毒,懷祿而不變哉?今國朝隆天覆之恩,宰輔弘寬恕之德,先惠後誅,好生惡殺。
往者吳将孫壹舉衆内附,位為上司,寵秩殊異。
文欽、唐咨為國大害,叛主仇賊,還為戎首。
咨困逼禽獲,欽二子還降,皆将軍、封侯;咨與聞國事。
壹等窮踧歸命,猶加盛寵,況巴蜀賢知見機而作者哉!誠能深鑒成敗,邈然高蹈,投迹微子之蹤,錯身陳平之軌,則福同古人,慶流來裔,百姓士民,安堵舊業,農不易畝,巿不回肆,去累卵之危,就永安之福,豈不美與!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發,玉石皆碎,雖欲悔之,亦無及已。
其詳擇利害,自求多福,各具宣布,鹹使聞知。
○孫楚-為石苞與孫皓書 蓋見機而作,《周易》所貴;小不事大,《春秋》所誅。
此乃吉兇之萌兆,榮辱所由生也。
是故許、鄭以銜璧全國,曹譚以無禮取滅。
載藉既記其成敗,古今又著其愚智,不複廣引譬類,崇飾浮辭。
苟以誇大為名,更喪忠告之實。
今粗論事要,以相覺悟。
昔炎精幽昧,曆數将終,恒、靈失德,災釁并興,豺狼抗爪牙之毒,生靈罹塗炭之難。
由是九州絕貫,王綱解紐,四海蕭條,非複漢有。
太祖承運,神武應期,征讨暴亂,克甯區夏;協建靈符,天命既集,遂廓弘基,奄有魏域。
土則神州中嶽,器則九鼎猶存,世載淑美,重光相襲,故知四隩之攸同,帝者之壯觀也。
昔公孫氏承藉父兄,世居東裔,擁帶燕胡,憑陵險遠,講武遊盤,不供職貢,内傲帝命,外通南國,乘桴滄海,交酬貨賄,葛越布于朔土,貂馬延于吳會;自以控弦十萬,奔走之力,信能右折燕、齊,左震扶桑,輮轹沙漠,南面稱王。
宣王薄伐,猛銳長驅,師次遼陽,而城池不守;枹鼓暫鳴,而元兇折首。
于是遠近疆埸,列郡大荒,收離聚散,大安其居,衆庶悅服,殊俗款附。
自茲以降,九野清泰,東夷獻其樂器,肅慎貢其楛矢,曠世不羁,應化而至,巍巍蕩蕩,想所具聞也。
吳之先祖,起自荊、楚,遭時擾攘,潛播江表。
劉備震懼,亦逃巴、岷。
遂因山陵積石之固,三江五湖浩汗無涯,假氣遊魂,迄茲四紀。
兩邦合從,東西唱和,互相扇動,距捍中國。
自謂三分鼎足之勢,可與泰山共相終始也。
相國晉王輔相帝室,文武桓桓,志厲秋霜,廟勝之算,應變無窮,獨見之鑒,與衆絕慮。
主上欽明,委以萬機,長辔遠禦,妙略潛授,偏師同心,上下用力,陵威奮伐,罙入其阻,并敵一向,奪其膽氣。
小戰江由,則成都自潰;曜兵劍閣,則姜維面縛。
開地六千,領郡三十。
兵不逾時,梁、益肅清,使竊号之雄,稽颡绛阙,球琳重錦,充于府庫。
夫韓并魏徙,虢滅虞亡,此皆前鑒,後事之表。
又南中呂興,深睹天命蟬蛻内附,願為臣妾。
外失輔車唇齒之援,内有羽毛零落之漸,而徘徊危國,冀延日月,此由魏武侯卻指山河,自以為強,殊不知物有興亡,則所美非其地也。
方今百僚濟濟,俊乂盈朝,武臣猛将,折沖萬裡,國富兵強,六軍精練,思複翰飛,飲馬南海。
自頃國家整修器械,興造舟楫,簡習水戰,樓船萬艘,千裡相望,刳木已來,舟車之用未有如今之殷盛者也。
骁勇百萬,畜力待時。
役不再舉,今日之師也。
然主相眷眷未便電發者,猶以為愛人治國,道家所尚,崇城遂卑,文王退舍,故先開大信,喻以存亡,殷勤之指,往使所究也。
若能審勢安危,自求多福,蹶然改容,祗承往錫,追慕南越,嬰齊入侍,北面稱臣,伏聽告策,則世祚江表,永為魏藩,豐功顯報,隆于今日矣。
若猶侮慢,未順王命,然後謀力雲合,指麾從風,雍、梁二州,順流而東,青、徐戰士,列江而西,荊、揚兖、豫,争驅八沖,征東甲卒,武步秣陵,爾乃王輿整駕,六戎徐征,羽校燭日,旌旗星流,龍遊曜路,歌吹盈耳,士卒奔邁,其會如林,煙塵俱起,震天駭地,渴賞之士,鋒镝争先,忽然一旦,身首橫分,宗祀淪覆,取戒萬世,引領南望,良助寒心!夫療膏肓之疾者,必進苦口之藥;決狐疑之慮者,亦告逆耳之言。
如其猶豫,迷而不反,恐俞附見其已死,扁鵲知其無功矣。
勉思良圖,惟所去就。
○傅亮-為宋公修張良廟教 綱紀:夫盛德不泯,義存祀典;“微管”之歎,撫事彌深。
張子房道亞黃中,照鄰殆庶,風雲玄感,蔚為帝師。
夷項定漢,大拯橫流,固已參軌伊望,冠德如仁。
若乃交神圯上,道契商洛,顯默之際,窅然難究,淵流浩瀁,莫測其端矣。
塗次舊沛,伫駕留城,靈廟荒頓,遺象陳昧,撫迹懷人,永歎實深。
過大梁者,或伫想于夷門;遊九原者,亦流連于随會。
拟之若人,亦足以雲。
可改構棟宇,修飾丹青,蘋蘩行潦,以時緻薦。
抒懷古之情,存不刊之烈。
主者施行。
○宋文帝-誡江夏王義恭書 天下艱難,家國事重,雖曰守成,實亦未易。
隆替安危,在吾曹耳,豈可不感尋王業,大懼負荷!汝性褊急,志之所滞,其欲必行,意所不存,從物回改。
此最弊事,宜念裁抑。
衛表遇士大夫以禮,與小人有恩;西門、安于,矯性齊美;關羽、張飛,任偏同弊。
行己舉事,深宜鑒此!若事異今日,嗣子幼蒙,司徒當周公之事,汝不可不盡祗順之理。
爾時天下安危,決汝二人耳。
汝一月自用錢不可過三十萬,若能省此,益美。
西楚府舍,略所谙究,計當不須改作,日求新異。
凡訊獄多決當時,難可逆慮,此實為難。
至訊日,虛懷博盡,慎無以喜怒加人。
能擇善者而從之,美自歸己;不可專意自決,以矜獨斷之明也!名器深宜慎惜,不可妄以假人。
昵近爵賜,尤應裁量。
吾于左右雖為少恩,如聞外論不以為非也。
以貴淩物,物不服;以威加人,人不厭;此易達事耳。
聲樂嬉遊,不宜令過;蒲酒漁獵,一切勿為。
供用奉身,皆有節度,奇服異器,不宜興長。
又宜數引見佐史。
相見不數,則彼我不親;不親,無因得盡人情;人情不盡,複何由知衆事也! ○陸贽-拟奉天改元大赦制 門下:緻理興化,必在推誠;忘已濟人,不吝改過。
朕嗣守丕構,君臨萬方,失守宗祧,越在草莽。
不念率德,誠莫追於既往;永言思咎,期有複於将來。
明徵厥初,以示天下。
惟我烈祖,邁德庇人,緻俗化於和平,拯生靈於塗炭,重熙積慶,垂二百年。
伊爾卿尹庶官,洎億兆之衆,代受亭育,以迄于今,功存于人,澤垂于後。
肆子小子,獲缵鴻業,懼德不嗣,罔敢怠荒。
然以長于深宮之中,暗于經國之務,積習易溺,居安忘危,不知稼穑之艱難,不察征戍之勞苦,澤靡下究,情不上通,事既壅隔,人懷疑阻,猶昧省已,遂用興戎。
徵師四方,轉饷千裡,賦車籍馬,遠近騷然,行齋居送,衆庶勞止。
或一日屢交鋒刃,或連年不解甲胄,祀奠乏主,室家靡依,生死流離,怨氣凝結,力役不息,田萊多荒。
暴命峻於誅求,疲空於杼軸,轉死溝壑,離去鄉闾,邑裡邱墟,人煙斷絕。
天譴於上,而朕不悟,人怨於下,而朕不知,馴緻亂階,變興都邑。
賊臣乘釁,肆逆滔天,曾莫愧畏,敢行淩逼,萬品失序,九廟震驚,上辱於祖宗,下負于黎庶。
痛心貌,罪實在予,永言愧悼,若墜深谷。
賴天地降佑,神人葉謀,将相竭誠,爪牙宣力,屏逐大盜,載張皇維。
将宏永圖,必布新令,朕晨興夕惕,惟念前非。
乃者公卿百寮,累抗章疏,猥以徽号,加于朕躬。
固辭不獲,俯遂輿議。
昨因内省,良用矍然。
體陰陽不測之謂神,與天地合德之謂聖,顧惟淺昧,非所宜當。
文者所以成化,武者所以定亂,今化之不被,亂是用興,豈可更徇群情苟膺虛美,重餘不德,祗益懷暫。
自今以後,中外所上書奏,不得更稱聖神文武之号。
夫人情不常,繁于時;大道既隐,亂獄滋豐。
朕既不能宏德導人,又不能一法齊衆,苟設密綱,以羅非辜,為之父母,實增愧悼。
今上元統曆,獻歲發生,宜革紀年之号,式敷在宥之澤,與人更始,以答天休。
可大赦天下,改建中五年為興元元年。
自正月一日昧爽以前,大辟罪已下,罪無輕重,已發覺未發覺,已結正未結正,繁囚見徒常赦所不原者,鹹赦除之。
李希烈、田悅、王武俊、李納等,有以忠勞,任膺将相,有以勳舊繼守藩維。
朕撫雙乖方,信誠靡著,緻令疑懼,不自保安。
兵興累年,海内騷擾,皆由上失其道,下罹其災,朕實不君,人則何罪,屈已宏物,予何愛焉焉。
慝之誠,以洽好生之德,其李希烈、田悅、王武俊、李納及所管将士官吏等,一切并與洗滌,各複爵位,待之如初,仍即遣使,分道宣谕。
朱滔雖與賊Г連坐,路遠未必同謀,朕方推以至誠,務欲宏貸,如能效順,亦與維新。
其河南河北諸軍兵馬,并宜各於本道自固封疆,勿相侵轶。
朱Г大為不道,棄義蔑恩,反易天常,盜竊暴犯陵寝,所不忍言。
獲罪祖宗,朕不敢赦。
其慶被朱Г脅從将士官吏百姓及諸色人等,有遭其扇誘,有迫以兇威,苟能自新,理可矜宥。
但官軍未到京城以前,能去逆效順,及散歸本軍本道者,并從赦例原免,一切不問。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