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的享樂

關燈
福州的享樂所在,首推溫泉。

    除溫泉外,有幾個地方也值得提一提。

     我的母校在倉前山,倉前山的周圍都是水,商店在山麓,學校、教堂、住宅都在山坡上邊。

    福州的達官顯宦,富商巨賈,是懂得享樂的。

    他們的活動區域也許在城裡或南台,但他們總要在倉前山建築一個别墅。

    這種别墅多是西洋式的建築,嬌小玲珑,最宜小家庭居住。

    别墅的四周綠葉成陰,花氣襲人,可以算是标準的城市山林。

    20年前福州的汽車不多,普通人代步用的都是人力車。

    那些有錢階級,他們的私家車漆得很光亮,前面有一個人拉,後面有一個人推,坐車者卻旁若無人地用右腳來按鈴。

    丁當丁當響處,行人須退到路邊,那種驕傲輕浮的神氣實在使人無法忍受。

    另一方面,洋行的大班和買辦,海關的稅務司和幫辦之流卻坐着轎子,由四名轎夫擡着走。

    轎夫身着制服,步伐十分整齊。

    洋人口銜雪茄或煙鬥,左顧右盼,狀甚自得。

    這種情形給我的印象太壞,直至後來我剛到巴黎那一天,看見我的兩個朋友各雇一個法國人來開車,我才覺得阿Q式的勝利。

     我自小養成喜歡散步的習慣。

    到了倉前山後,因為環境優美,這更能滿足我的欲望。

    每當課餘之暇,或夕陽銜山之際,我總要出來散步。

    從舊英華齋到洋墓亭那一段路的清幽,從洋教堂到三一學校這一段路的曠達,到如今還念念不忘。

    那時,英華齋的學生和華南女校的學生結不了緣,他們成雙整對地出來散步,這對于單身漢是個大威脅。

    好在我那時一味想讀書上進,心無雜念,所以周遭的人物的動态,好像自然界應有的現象一樣,對于我是不發生什麼影響。

     由倉前山下來,經萬壽橋而達左岸的青年會,這兒遊客不能不稍為停骖。

    福州青年會矗立于萬壽橋邊,百尺高樓,俯瞰大江,那氣象可不平凡。

    中國各省的大城市多有青年會,但是建築的雄偉,風景的美妙,設備的齊全,恐怕别的地方都趕不上福州。

    這兒有雅緻的遊泳池,精美的西餐,而屋内健身房的設備更是應有盡有。

    此外,該會附設的學校也辦得不壞,各種人才都出了一些。

    雖然道貌岸然的老先生不贊成學生從事各種娛樂,但是,從“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體”這觀點看來,青年會所标榜的德智體三育并重的口号,正是發展健全的心身的好辦法。

    何況該會的音樂、體育、電影、戲劇等事業都以整個社會為對象,這正是移風易俗的社會教育的一個門徑。

     萬壽橋的右邊為台江泛,這兒有許多渡船和花船的婦女在招攬生意。

    假如在花月良宵,你雇了一隻花船,在閩江上漫遊,幾位良朋,兩道點心,偶爾從隔船中随風傳播過來一聲洞箫,箫聲響徹行雲;或者有人信手彈着琵琶,欲罷不能,一曲複一曲,“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無論你的道行怎樣高,面對着眼前花也似的玉人及美酒佳肴,你不能不動着感情。

    普通人隻記得“夜舶秦淮近酒家”的佳句;雖然秦淮河畔的六華春的大菜很有名,但是把秦淮河來跟閩江比一比,無論情調和景緻都相去太遠了。

     由台江泛坐小輪船南下,不用幾十分鐘便到魁岐。

    這兒是福州最有名的協和大學。

    協和大學,像中國其餘十家教會大學一樣,是美國教會主辦的。

    地點在鼓山的山麓,背山面江,氣象萬千。

    碧綠的瓦頂,配着紅色的磚牆,地基點綴着大塊頭的石子,真是美麗極了。

    我到魁岐的時候,剛好是1926年,該校演劇志慶。

    劇本采用熊佛西先生的《一片愛國心》。

    開幕前,由該校國文系主任陳錫襄教授作簡略的介紹。

    看完白話劇後,我即匆匆趕回福州。

    當時我有個老同學邱少陵兄硬要留我住一兩天,我怕耽擱了學校的功課,一定要走,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