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禮部詩話全文
關燈
小
中
大
短矣。
硃子《感興》詩第一篇雲:“昆侖大無外,旁礴下深廣。
陰陽無停機,寒暑互來往。
皇羲古神聖,妙契一俯仰。
不待窺馬圖,人文已宣朗。
渾然一理貫,昭晰非象罔。
珍重無極翁,為我重指掌。
”北山何先生曰:“此篇三節,首尾一意。
首四句言盈天地間,别無物事,一陰一陽,流行其中,實天地之功用,品彙之根柢。
次六句言伏羲觀象設卦,開物成務,建立人極之功。
無極翁隻是舉濂溪之号,猶昔人目範太史為唐鑒翁爾。
此篇隻是以陰陽為主,後面諸章,亦我是說此者,而諸說推之太過。
”蔡仲覺謂“此篇言無極、太極,不知指何語為說太極,況無極乎?太極固是陰陽之理,言陰陽則太極已在其中,若強揠作太極說,則一章語脈,皆貫穿不來。
此等言語滉瀁,最說理之大病。
”第二篇雲:“吾觀陰陽化,升降八纮中。
前瞻既無始,後際那有終。
至理諒斯存,萬世與今同。
論證言混沌死,幻語驚盲聾。
”勉齋先生曰:“兩篇皆是言陰陽,前篇是說橫看底,後篇是說直看底,橫是上下四方,遠近大小,此理拍塞,無一處不周,無一物不到,直是上自開辟以來,下至千萬世之後,隻是這物事流行不息。
”而蔡氏反以勉齋之說為不然,使二篇果為太極作,勉齋安得無一言以及之乎?或者猶謂一理至理,豈非太極之名?且何先生固已言太極是陰陽之理,但全篇章指,非說太極耳。
蔡氏乃以次篇為說,動而陽,靜而陰,尤不可通。
又第十四章元亨雲雲,因誠字萬化原字,諸公又以為說太極。
竊謂此言天道元亨利貞,非誠則無有,而人之五性,實以此存。
世人逞其私見,穿以為知,不順乎自然,故道愈昏而不可見。
若山林之士,幽寂探索,反得其原,此指先天太極圖之傳,出于隐者也。
蓋上篇言聖賢操存之要,無非踐竹,下篇言異端詞藻之害道,故于此發明其旨,亦不必深為之說也。
衛武公《抑戒賓筵》二詩,極言荒湛之失,本以刺王,而引以自歸。
至于喪亂回遹等語,皆所不諱,蓋所以緻其警戒之切爾,舊序之言為是。
韋蘇州《逢楊開府》詩雲:“少事武皇帝,無賴恃恩私。
身作裡中橫,家藏亡命兒。
朝持摴蒲局。
暮竊鄰家姬。
司隸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骊山風雪夜,長楊羽獵時。
一字都不識,飲酒肆頑癡。
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
讀書事已晚,把筆學題詩。
兩府始收迹,南宮謬見推。
非才果不容,出守撫茕嫠。
忽逢楊開府,論書涕俱垂。
坐客何由識,惟有故人知。
”此蓋韋公因見當時三衛恣橫,身在其列,故托以自言,亦古人之意。
論者遂謂韋少豪縱不羁,晚始折節,所謂對癡人談夢也。
使真為自言,則竊姬之醜,不識字之愚,何至如此曆舉乎? 崔颢《黃鶴樓》詩,題下自注雲:“黃鶴,乃人名也。
”其詩雲:“昔人已乘白雲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雲乘白雲,則非乘鶴矣。
《圖經》載費文袆登仙駕鶴于此,《齊諧志》載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皆因黃鶴而為之說者,當以颢之自注為正。
張南軒辨費文袆事妄,謂黃鶴以山得名,或者山因人而名之欤?李邕《嶽麓寺碑》,題江夏黃仙鶴刻,邕書好自刻之,此固邕寓名,然亦可見相傳之舊矣。
《北山》詩後三章,“或燕燕居息”以下凡十二句,皆首用“或”字。
韓公《南山》詩蓋本此。
盧仝《放魚》詩,亦連六句用“或”字。
《南山》之作,仝固得于自擊也。
方崧卿《韓文舉正》後有附錄等,裒集後人有及韓公事甚悉,而李商隐讀韓詩甚壯偉,獨不及載,何也?王伯大所刻本音釋中載之。
元微之《連昌宮詞》,多重用韻“竹”“速”“錄”“屋”“續”等。
《漁隐叢話》載古人重用韻甚多,而未及此。
“有客來相問,如何是治生。
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
”此賀水部詩。
賀,唐末五代時得道者。
東坡以五詩紀其事,詳見《汪浮溪集》。
名亢,陳後山所為作傳者。
沈存中雲:“婺州金華山有松石。
”陸龜蒙《笠澤叢書》:“松石為琴薦。
”姜特立《松石歌》:“壺山柏木不足道,康幹節理由人為。
”注:“壺山有柏,半化為石,餘是堅木。
回纥康幹河有松,人斫之投水中,三年化為石,節理
硃子《感興》詩第一篇雲:“昆侖大無外,旁礴下深廣。
陰陽無停機,寒暑互來往。
皇羲古神聖,妙契一俯仰。
不待窺馬圖,人文已宣朗。
渾然一理貫,昭晰非象罔。
珍重無極翁,為我重指掌。
”北山何先生曰:“此篇三節,首尾一意。
首四句言盈天地間,别無物事,一陰一陽,流行其中,實天地之功用,品彙之根柢。
次六句言伏羲觀象設卦,開物成務,建立人極之功。
無極翁隻是舉濂溪之号,猶昔人目範太史為唐鑒翁爾。
此篇隻是以陰陽為主,後面諸章,亦我是說此者,而諸說推之太過。
”蔡仲覺謂“此篇言無極、太極,不知指何語為說太極,況無極乎?太極固是陰陽之理,言陰陽則太極已在其中,若強揠作太極說,則一章語脈,皆貫穿不來。
此等言語滉瀁,最說理之大病。
”第二篇雲:“吾觀陰陽化,升降八纮中。
前瞻既無始,後際那有終。
至理諒斯存,萬世與今同。
論證言混沌死,幻語驚盲聾。
”勉齋先生曰:“兩篇皆是言陰陽,前篇是說橫看底,後篇是說直看底,橫是上下四方,遠近大小,此理拍塞,無一處不周,無一物不到,直是上自開辟以來,下至千萬世之後,隻是這物事流行不息。
”而蔡氏反以勉齋之說為不然,使二篇果為太極作,勉齋安得無一言以及之乎?或者猶謂一理至理,豈非太極之名?且何先生固已言太極是陰陽之理,但全篇章指,非說太極耳。
蔡氏乃以次篇為說,動而陽,靜而陰,尤不可通。
又第十四章元亨雲雲,因誠字萬化原字,諸公又以為說太極。
竊謂此言天道元亨利貞,非誠則無有,而人之五性,實以此存。
世人逞其私見,穿以為知,不順乎自然,故道愈昏而不可見。
若山林之士,幽寂探索,反得其原,此指先天太極圖之傳,出于隐者也。
蓋上篇言聖賢操存之要,無非踐竹,下篇言異端詞藻之害道,故于此發明其旨,亦不必深為之說也。
衛武公《抑戒賓筵》二詩,極言荒湛之失,本以刺王,而引以自歸。
至于喪亂回遹等語,皆所不諱,蓋所以緻其警戒之切爾,舊序之言為是。
韋蘇州《逢楊開府》詩雲:“少事武皇帝,無賴恃恩私。
身作裡中橫,家藏亡命兒。
朝持摴蒲局。
暮竊鄰家姬。
司隸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骊山風雪夜,長楊羽獵時。
一字都不識,飲酒肆頑癡。
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
讀書事已晚,把筆學題詩。
兩府始收迹,南宮謬見推。
非才果不容,出守撫茕嫠。
忽逢楊開府,論書涕俱垂。
坐客何由識,惟有故人知。
”此蓋韋公因見當時三衛恣橫,身在其列,故托以自言,亦古人之意。
論者遂謂韋少豪縱不羁,晚始折節,所謂對癡人談夢也。
使真為自言,則竊姬之醜,不識字之愚,何至如此曆舉乎? 崔颢《黃鶴樓》詩,題下自注雲:“黃鶴,乃人名也。
”其詩雲:“昔人已乘白雲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雲乘白雲,則非乘鶴矣。
《圖經》載費文袆登仙駕鶴于此,《齊諧志》載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皆因黃鶴而為之說者,當以颢之自注為正。
張南軒辨費文袆事妄,謂黃鶴以山得名,或者山因人而名之欤?李邕《嶽麓寺碑》,題江夏黃仙鶴刻,邕書好自刻之,此固邕寓名,然亦可見相傳之舊矣。
《北山》詩後三章,“或燕燕居息”以下凡十二句,皆首用“或”字。
韓公《南山》詩蓋本此。
盧仝《放魚》詩,亦連六句用“或”字。
《南山》之作,仝固得于自擊也。
方崧卿《韓文舉正》後有附錄等,裒集後人有及韓公事甚悉,而李商隐讀韓詩甚壯偉,獨不及載,何也?王伯大所刻本音釋中載之。
元微之《連昌宮詞》,多重用韻“竹”“速”“錄”“屋”“續”等。
《漁隐叢話》載古人重用韻甚多,而未及此。
“有客來相問,如何是治生。
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
”此賀水部詩。
賀,唐末五代時得道者。
東坡以五詩紀其事,詳見《汪浮溪集》。
名亢,陳後山所為作傳者。
沈存中雲:“婺州金華山有松石。
”陸龜蒙《笠澤叢書》:“松石為琴薦。
”姜特立《松石歌》:“壺山柏木不足道,康幹節理由人為。
”注:“壺山有柏,半化為石,餘是堅木。
回纥康幹河有松,人斫之投水中,三年化為石,節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