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禮部詩話全文
關燈
小
中
大
仲長統《述志》詩,允謂奇作,其曰“叛散《五經》,滅棄《風雅》者,得罪于名教甚矣。
蓋已開魏晉曠達之習,玄虛之風,昌黎志辟異端,而漢三賢贊,統與焉,殆未之察也。
湯伯紀注陶淵明《述酒》詩,定為瘦辭隐語,蓋恭帝哀詩。
發千古之未發,諸否之韪之,其難解處,亦不敢決,得存疑之意,愚嘗有一二管見補之。
“重離照南陸,鳴鳥聲相聞。
秋草雖未黃,融風久已分。
素礫皛修渚,南嶽無餘雲。
”湯注:“司馬氏出重黎之後,此言晉室南渡,國雖未末,而勢之分崩久矣。
至于今,則典午之氣數遂盡也。
素礫未詳。
修渚疑指江陵。
”愚謂以“離”為“黎”,則是陶公故訛其字以相亂。
離,南也,午也。
重離,典午再造也。
止作晉南渡說,自通。
《書》“我則鳴,鳥不聞”,陶正用此。
鳥指鳳凰,此謂南渡之初,一時諸賢猶盛也。
礫,小石。
修渚,長江,指江左。
皛,顯也。
此承首句離照字言。
“素礫”顯于江渚,其微已甚;至“南嶽無餘雲”,則氣數全盡矣。
“豫章抗高門,重華固靈墳”,湯注:“裕始封豫章郡公。
‘重華’謂恭帝禅宋也。
”愚謂亦寓裕字,恭帝封零陵王,舜冢在零陵九疑,故雲爾。
裕實篡弑,陶翁豈肯以禅目之。
“日中翔河汾”,日中,午也。
裕以元熙二年六月廢帝,故詩序夏徂秋,亦寓意雲。
愚嘗讀《離騷》見屈子闵宗周之阽危,悲身命之将隕,而其賦《元遊》之篇曰:“仍羽人于丹丘,留不死之舊鄉。
”“超無為以至清,與泰初而為鄰。
”乃欲制形煉魄,排空禦風,浮遊八極,後天而終。
原雖死,猶不死也。
陶公此詩,憤其主弑國亡,而末言遊仙修煉之适,且以天容永固、彭殇非倫贊其君,極其尊愛之至,以見亂臣賊子,乍起倏滅于天地之間者,何足道哉。
陶公胸次沖淡和平,而忠憤激烈,時發其間,得無交戰之累乎?洪慶善之論屈子,有曰:“屈原之憂,憂國也;其樂,樂天也。
”吾于陶公亦雲。
湯公因釋《述酒》詩,遂及諸篇,直以暴其心曲,故不泛論,甚簡而精。
愚讀之,偶有所見,附著于後。
《贈長沙公族祖》雲:“同源分流,人易世疏。
慨然寤歎,念茲厥初。
禮服遂悠,歲月眇徂,感彼行路,眷然躊躇”雲雲。
蘇明允《族譜》引,一篇之意,不出此數語。
《命子詩》末句:“亦已焉哉。
”鄭康成《誡子書》末曰:“若忽忘不識,亦已焉哉。
”公正用此語,陸放翁《筆記》雲爾。
《歸鳥》四章。
一章“和風”,二章接“清陰”句下,三章“日夕氣清”,四章“寒條”,具四時意。
《歸田園居》第一首:“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颠。
”古《雞鳴行》:“雞鳴高樹颠,狗吠深巷中。
”陶公全用其語。
第二篇:“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本楊恽書意。
《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被褐欣自得,屢空常晏如。
”《五柳先生傳》:”短褐穿結,箪瓢屢空。
“自何晏注《論語》,以空為虛無,意本《莊子》,前儒多從之。
硃子以回賜屢空貨殖對言,故以空匮釋之。
今此以“被褐”對“屢空”。
又《飲酒》第十二首:案湯注第九首。
“顔生稱為仁,榮公言有道。
屢空不獲年,長饑至于老。
”以“屢空”對“長饑”,硃子之意,正與之合。
《還舊居》詩:“疇昔家上京。
”按上京在今南康郡城外十裡,栗裡原去郡一舍,則公嘗徙于此。
前者《移家》詩,居不一處也。
《拟古》第二首:“聞有田子泰,節義為士雄。
”湯注:“田疇字子泰,北平無終人。
”按始疇從劉虞,虞為公孫瓚所害,誓言報雠,卒不能踐,而從曹操讨烏桓,節義亦不足稱。
陶公亦是習聞世俗所尊慕爾。
第三首:“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
衆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
先巢故尚在,相将還舊居。
自從分别來,門庭日荒蕪。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托言不背棄之義。
《雜詩》第二首:“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
陶翁之志非它,忠憤而已。
念此還悲,終曉不能靜。
”此與《述酒》篇“流淚抱中歎,傾耳聽司晨”意同。
《讀山海經》第一首:“繞屋樹扶疏。
”湯注:“扶疏本《太玄》。
”愚按《燕剌王傳》劉向封事,皆有此語,在揚雄前。
第十首“刑天舞幹戚”,他
蓋已開魏晉曠達之習,玄虛之風,昌黎志辟異端,而漢三賢贊,統與焉,殆未之察也。
湯伯紀注陶淵明《述酒》詩,定為瘦辭隐語,蓋恭帝哀詩。
發千古之未發,諸否之韪之,其難解處,亦不敢決,得存疑之意,愚嘗有一二管見補之。
“重離照南陸,鳴鳥聲相聞。
秋草雖未黃,融風久已分。
素礫皛修渚,南嶽無餘雲。
”湯注:“司馬氏出重黎之後,此言晉室南渡,國雖未末,而勢之分崩久矣。
至于今,則典午之氣數遂盡也。
素礫未詳。
修渚疑指江陵。
”愚謂以“離”為“黎”,則是陶公故訛其字以相亂。
離,南也,午也。
重離,典午再造也。
止作晉南渡說,自通。
《書》“我則鳴,鳥不聞”,陶正用此。
鳥指鳳凰,此謂南渡之初,一時諸賢猶盛也。
礫,小石。
修渚,長江,指江左。
皛,顯也。
此承首句離照字言。
“素礫”顯于江渚,其微已甚;至“南嶽無餘雲”,則氣數全盡矣。
“豫章抗高門,重華固靈墳”,湯注:“裕始封豫章郡公。
‘重華’謂恭帝禅宋也。
”愚謂亦寓裕字,恭帝封零陵王,舜冢在零陵九疑,故雲爾。
裕實篡弑,陶翁豈肯以禅目之。
“日中翔河汾”,日中,午也。
裕以元熙二年六月廢帝,故詩序夏徂秋,亦寓意雲。
愚嘗讀《離騷》見屈子闵宗周之阽危,悲身命之将隕,而其賦《元遊》之篇曰:“仍羽人于丹丘,留不死之舊鄉。
”“超無為以至清,與泰初而為鄰。
”乃欲制形煉魄,排空禦風,浮遊八極,後天而終。
原雖死,猶不死也。
陶公此詩,憤其主弑國亡,而末言遊仙修煉之适,且以天容永固、彭殇非倫贊其君,極其尊愛之至,以見亂臣賊子,乍起倏滅于天地之間者,何足道哉。
陶公胸次沖淡和平,而忠憤激烈,時發其間,得無交戰之累乎?洪慶善之論屈子,有曰:“屈原之憂,憂國也;其樂,樂天也。
”吾于陶公亦雲。
湯公因釋《述酒》詩,遂及諸篇,直以暴其心曲,故不泛論,甚簡而精。
愚讀之,偶有所見,附著于後。
《贈長沙公族祖》雲:“同源分流,人易世疏。
慨然寤歎,念茲厥初。
禮服遂悠,歲月眇徂,感彼行路,眷然躊躇”雲雲。
蘇明允《族譜》引,一篇之意,不出此數語。
《命子詩》末句:“亦已焉哉。
”鄭康成《誡子書》末曰:“若忽忘不識,亦已焉哉。
”公正用此語,陸放翁《筆記》雲爾。
《歸鳥》四章。
一章“和風”,二章接“清陰”句下,三章“日夕氣清”,四章“寒條”,具四時意。
《歸田園居》第一首:“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颠。
”古《雞鳴行》:“雞鳴高樹颠,狗吠深巷中。
”陶公全用其語。
第二篇:“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本楊恽書意。
《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被褐欣自得,屢空常晏如。
”《五柳先生傳》:”短褐穿結,箪瓢屢空。
“自何晏注《論語》,以空為虛無,意本《莊子》,前儒多從之。
硃子以回賜屢空貨殖對言,故以空匮釋之。
今此以“被褐”對“屢空”。
又《飲酒》第十二首:案湯注第九首。
“顔生稱為仁,榮公言有道。
屢空不獲年,長饑至于老。
”以“屢空”對“長饑”,硃子之意,正與之合。
《還舊居》詩:“疇昔家上京。
”按上京在今南康郡城外十裡,栗裡原去郡一舍,則公嘗徙于此。
前者《移家》詩,居不一處也。
《拟古》第二首:“聞有田子泰,節義為士雄。
”湯注:“田疇字子泰,北平無終人。
”按始疇從劉虞,虞為公孫瓚所害,誓言報雠,卒不能踐,而從曹操讨烏桓,節義亦不足稱。
陶公亦是習聞世俗所尊慕爾。
第三首:“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
衆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
先巢故尚在,相将還舊居。
自從分别來,門庭日荒蕪。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托言不背棄之義。
《雜詩》第二首:“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
陶翁之志非它,忠憤而已。
念此還悲,終曉不能靜。
”此與《述酒》篇“流淚抱中歎,傾耳聽司晨”意同。
《讀山海經》第一首:“繞屋樹扶疏。
”湯注:“扶疏本《太玄》。
”愚按《燕剌王傳》劉向封事,皆有此語,在揚雄前。
第十首“刑天舞幹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