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山詩話 全文

關燈
優劣論〉曰:「論文正不當如此。

    」餘以為知言。

     禮部員外郎裴說〈寄邊衣詩〉曰:「深閨乍冷開香箧,玉微微濕紅頰。

    一陣霜風殺柳條,濃煙半夜成黃葉。

    重重白練明如雪,獨下閑階轉凄切。

    祇知抱杵搗秋砧,不覺高樓已無月。

    時聞塞雁聲相喚,紗窗隻有燈相伴。

    幾展齊纨又懶裁,離腸恐逐金刀斷。

    細想儀形執牙尺,回刀剪破澄江色。

    愁撚金針信手縫,惆怅無人試寬窄。

    時時舉手勻殘淚,紅箋漫有千行字。

    書中不盡心中事,一半殷勤托邊使。

    」裴說詩句甚麗。

    《零陵總記》載說詩一篇,尤诙詭也。

     世語雲:「蘇明允不能詩,歐陽永叔不能賦。

    曾子固短于韻語,黃魯直短于散語。

    蘇子瞻詞如詩,秦少遊詩如詞。

    」 韓詩如〈秋懷〉、〈别元協律〉、〈南溪始泛〉,皆佳作也。

     鮑照之詩,華而不弱。

    陶淵明之詩,切于事情,但不文耳。

     子厚謂屈氏《楚詞》,知《離騷》乃效《頌》,其次效《雅》,最後效《風》。

     右丞、蘇州,皆學于陶、王,得其自在。

     眉山長公守徐,嘗與客登項氏戲馬台,賦詩雲:「路失玉鈎芳草合,林亡白鶴野泉清。

    」廣陵亦有戲馬台,其下有路号「玉鈎斜」。

    唐高宗東封,有鶴下焉,乃诏諸州為老氏築宮,名以白鶴。

    公蓋誤用,而後所取信,故不得不辯也。

     裕陵常謂杜子美詩雲:「勳業頻看鏡,行藏獨倚樓。

    」謂甫之詩,皆不迨此。

     呂某公歸老于洛,嘗遊龍門還,阍者執筆曆請官稱,公題以詩雲:「思山乘興看山回,烏帽綸巾入帝台。

    門吏不須詢姓氏,也曾三到鳳池來。

    」 曹南院為秦帥,唃氏舉國入冠,公自出禦之。

    戰于三都谷,大敗之,唃氏遂衰。

    其幕府獻詩雲:「賢守新成蓋代功,臨危方始見英雄。

    三都谷路全師入,十萬胡塵一戰空。

    殺氣尚疑橫塞外,捷音相繼遍寰中。

    君王看降如綸命,旌節前驅馬首紅。

    」 太祖夜幸後池,對新月置酒,問:「當直學士為誰?」曰:「盧多遜。

    」召使賦詩。

    請韻,曰:「些子兒。

    」其詩雲:「太液池邊看月時,好風吹動萬年枝。

    誰家玉匣開新鏡?露出清光些子兒。

    」太祖大喜,盡以坐間飲食器賜之。

     韓魏公為陝西安撫,開府長安。

    李待制師中過之。

    李有詩名,席間使為官妓賈愛卿賦詩,雲:「願得貔貅十萬兵,太戎巢穴一時平。

    歸來不用封侯印,隻問君王乞愛卿。

    」 某守與客行林下,曰:「柏花十字裂。

    」願客對。

    其倅晚食菱,方得對雲:「菱角兩頭尖。

    」皆俗諺全語也。

     杭妓胡楚龍靓,皆有詩名。

    胡雲:「不見當時丁令威,年來處處是相思。

    若将此恨同芳草,卻恐青青有盡時」。

    張子野老于杭,多為官妓作詞,與胡而不及靓。

    靓獻詩雲:「天與群芳十樣葩,獨分顔色不堪誇。

    牡丹芍藥人題遍,自分身如鼓子花。

    」子野于是為作詞也。

     王岐公詩喜用金玉珠璧,以為富貴,而其兄謂之至寶丹。

     閩士有好詩者,不用陳語常談。

    寫投梅聖俞,答書曰:「子詩誠工,但未能以故為新,以俗為雅爾。

    」 蘇公居颍,春夜對月。

    王夫人曰:「春月可喜,秋月使人愁耳。

    」公謂前未及也。

    遂作詞曰:「不似秋光,隻與離人照斷腸。

    」老杜雲:「秋月解傷神。

    」語簡而益工也。

     餘登多景樓,南望丹徒,有大白鳥飛近青林,而得句雲:「白鳥過林分外明。

    」謝朓亦雲:「黃鳥度青枝。

    」語巧而弱。

    老杜雲:「白鳥去邊明。

    」語少而意廣。

    餘每還裡,而每覺老,複得句雲「坐下漸人多」,而杜雲「坐深鄉裡敬」,而語益工。

    乃知杜詩無不有也。

     周盤龍以武功為散騎常侍,齊武帝戲之曰:「貂蟬何如兜鍪?」對曰:「貂蟬生于兜鍪。

    」外大父颍公罷相建節,出帥太原,其詩曰:「兜鍪卻自貂蟬出,敢用前言戲武夫!」李待制師中以相業自任,嘗帥秦,以事去,其詩曰:「兜鍪不勝任,猶可冠貂蟬。

    」 東坡居惠,廣守月饋酒六壺,吏嘗跌而亡之。

    坡以詩謝曰:「不謂青州六從事,翻成烏有一先生。

    」 王斿,平甫之子,嘗雲:「今語例襲陳言,但能轉移爾。

    」世稱秦詞「愁如海」為新奇,不知李國主已雲:「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但以江為海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