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山詩話 全文
關燈
小
中
大
和聖德詩〉,于韓文為下,與〈淮西碑〉如出兩手,蓋其少作也。
王夫人,晁載之母也。
謂庶子功名貴富,有如韓魏公,而未有文事也。
退之作記,記其事爾;今之記乃論也。
少遊謂〈醉翁亭記〉亦用賦體。
莊、荀皆文士而有學者,其〈說劍〉、〈成相〉、〈賦篇〉,與屈《騷》何異。
揚子雲之文,好奇而卒不能奇也,故思苦而詞艱。
善為文者,因事以出奇,江河之行,順下而已。
至其觸山赴谷,風抟物激,然後盡天下之變。
子雲惟好奇,故不能奇也。
歐陽公謂退之為樊宗師志,便似樊文,其始出于司馬子長為〈長卿傳〉如其文,惟其過之,故兼之也。
退之以文為詩,子瞻以詩為詞,如教坊雷大使之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今代詞手,惟秦七、黃九爾,唐諸人不迨也。
韓退之〈上尊号表〉曰:「析木天街,星宿清潤,北嶽醫闾,神鬼受職。
」曾子固〈賀赦表〉曰:「鈎陳太微,星緯鹹若,昆侖、渤澥,波濤不驚。
」世莫能輕重之也。
後當有知之者。
國初士大夫例能四六,然用散語與故事爾。
楊文公刀筆豪贍,體亦多變,而不脫唐末與五代之氣。
又喜用古語,以切對為工,乃進士賦體爾。
歐陽少師始以文體為對屬,又善叙事,不用故事陳言而文益高,次退之雲。
王特進暮年表奏亦工,但傷巧爾。
元佑初,起範蜀公于家,固辭。
其表雲:「六十三而緻仕,固不待年;七十九而造朝,豈雲知禮!」是時文潞公八十餘,一召而來,人各有所志也。
昔之黠者,滑稽以玩世。
曰彭祖八百歲而死,其婦哭之恸。
其鄰裡共解之曰:「人生八十不可得,而翁八百矣,尚何尤!」婦謝曰:「汝輩自不谕爾,八百死矣,九百猶在也。
」世以癡為九百,謂其精神不足也。
又曰,令新視事而不習吏道,召胥魁問之,魁具道笞十至五十,及折杖數。
令遽止之曰:「我解矣,笞六十為杖十四邪?」魁笑曰:「五十尚可,六十猶癡邪!」長公取為偶對曰:「九百不死,六十猶癡。
」 唐語曰:「二十四考中書令。
」謂汾陽王也,而無其對。
或以問平甫,平甫應聲曰:「萬八千戶冠軍侯。
」不惟對偶精切,其貴亦相當也。
範文正公為〈嶽陽樓記〉,用對語說時景,世以為奇。
尹師魯讀之曰:「傳奇體爾。
」《傳奇》,唐裴铏所着小說也。
柳三變遊東都南、北二巷,作新樂府,骫骳從俗,天下詠之,遂傳禁中。
仁宗頗好其詞,每對酒,必使侍從歌之再三。
三變聞之,作宮詞号〈醉蓬萊〉,因内官達後宮,且求其助。
仁宗聞而覺之,自是不複歌其詞矣。
會改京官,乃以無行黜之,後改名永,仕至屯田員外郎。
甯拙毋巧,甯樸毋華,甯粗毋弱,甯僻毋俗,詩文皆然。
魏文帝曰:「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詞為衛。
」子桓不足以及此,其能有所傳乎? 魯直與方蒙書:「頃洪甥送令嗣二詩,風緻灑落,才思高秀,展讀賞愛,恨未識面也。
然近世少年,多不肯治經術及精讀史書,乃縱酒以助詩,故詩人緻遠則泥。
想達源自能追琢之,必皆離此諸病,漫及之爾。
」與洪朋書雲:「龜父所寄詩,語益老健,甚慰相期之意。
方君詩,如鳳雛出鷇,雖未能翔于千仞,竟是真鳳凰爾。
」與潘邠老書曰:「大受今安在?其詩甚有理緻,語又工也。
」又曰:「但詠五言,覺翰墨之氣如虹,猶足貫日爾。
」 老杜雲:「長镵長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為命。
黃獨無苗山雪盛,短衣數挽不掩胫。
」往時儒者不解黃獨義,改為黃精,學者承之。
以餘考之,蓋黃獨是也。
《本草》赭魁注:「黃獨,肉白皮黃,巴、漢人蒸食之,江東謂之土芋。
」餘求之江西,謂之土卵,煮食之類芋魁雲。
餘讀《周官.月令》雲:「反舌有聲,佞人在側。
」乃解老杜〈百舌〉「過時如發口,君側有讒人」之句。
韋蘇州詩雲:「憐君卧病思新橘,試摘才酸亦未黃。
書後欲題三百顆,洞庭須待滿林霜。
」餘往以為蓋用右軍帖中「贈子黃甘三百」者,比見右軍一帖雲:「奉橘三百枚。
霜未降,未可多得。
」蘇州蓋取諸此。
餘評李白詩,如張樂于洞庭之野,無首無尾,不主故常,非墨工椠人所可拟議。
吾友黃介讀〈李杜
王夫人,晁載之母也。
謂庶子功名貴富,有如韓魏公,而未有文事也。
退之作記,記其事爾;今之記乃論也。
少遊謂〈醉翁亭記〉亦用賦體。
莊、荀皆文士而有學者,其〈說劍〉、〈成相〉、〈賦篇〉,與屈《騷》何異。
揚子雲之文,好奇而卒不能奇也,故思苦而詞艱。
善為文者,因事以出奇,江河之行,順下而已。
至其觸山赴谷,風抟物激,然後盡天下之變。
子雲惟好奇,故不能奇也。
歐陽公謂退之為樊宗師志,便似樊文,其始出于司馬子長為〈長卿傳〉如其文,惟其過之,故兼之也。
退之以文為詩,子瞻以詩為詞,如教坊雷大使之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今代詞手,惟秦七、黃九爾,唐諸人不迨也。
韓退之〈上尊号表〉曰:「析木天街,星宿清潤,北嶽醫闾,神鬼受職。
」曾子固〈賀赦表〉曰:「鈎陳太微,星緯鹹若,昆侖、渤澥,波濤不驚。
」世莫能輕重之也。
後當有知之者。
國初士大夫例能四六,然用散語與故事爾。
楊文公刀筆豪贍,體亦多變,而不脫唐末與五代之氣。
又喜用古語,以切對為工,乃進士賦體爾。
歐陽少師始以文體為對屬,又善叙事,不用故事陳言而文益高,次退之雲。
王特進暮年表奏亦工,但傷巧爾。
元佑初,起範蜀公于家,固辭。
其表雲:「六十三而緻仕,固不待年;七十九而造朝,豈雲知禮!」是時文潞公八十餘,一召而來,人各有所志也。
昔之黠者,滑稽以玩世。
曰彭祖八百歲而死,其婦哭之恸。
其鄰裡共解之曰:「人生八十不可得,而翁八百矣,尚何尤!」婦謝曰:「汝輩自不谕爾,八百死矣,九百猶在也。
」世以癡為九百,謂其精神不足也。
又曰,令新視事而不習吏道,召胥魁問之,魁具道笞十至五十,及折杖數。
令遽止之曰:「我解矣,笞六十為杖十四邪?」魁笑曰:「五十尚可,六十猶癡邪!」長公取為偶對曰:「九百不死,六十猶癡。
」 唐語曰:「二十四考中書令。
」謂汾陽王也,而無其對。
或以問平甫,平甫應聲曰:「萬八千戶冠軍侯。
」不惟對偶精切,其貴亦相當也。
範文正公為〈嶽陽樓記〉,用對語說時景,世以為奇。
尹師魯讀之曰:「傳奇體爾。
」《傳奇》,唐裴铏所着小說也。
柳三變遊東都南、北二巷,作新樂府,骫骳從俗,天下詠之,遂傳禁中。
仁宗頗好其詞,每對酒,必使侍從歌之再三。
三變聞之,作宮詞号〈醉蓬萊〉,因内官達後宮,且求其助。
仁宗聞而覺之,自是不複歌其詞矣。
會改京官,乃以無行黜之,後改名永,仕至屯田員外郎。
甯拙毋巧,甯樸毋華,甯粗毋弱,甯僻毋俗,詩文皆然。
魏文帝曰:「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詞為衛。
」子桓不足以及此,其能有所傳乎? 魯直與方蒙書:「頃洪甥送令嗣二詩,風緻灑落,才思高秀,展讀賞愛,恨未識面也。
然近世少年,多不肯治經術及精讀史書,乃縱酒以助詩,故詩人緻遠則泥。
想達源自能追琢之,必皆離此諸病,漫及之爾。
」與洪朋書雲:「龜父所寄詩,語益老健,甚慰相期之意。
方君詩,如鳳雛出鷇,雖未能翔于千仞,竟是真鳳凰爾。
」與潘邠老書曰:「大受今安在?其詩甚有理緻,語又工也。
」又曰:「但詠五言,覺翰墨之氣如虹,猶足貫日爾。
」 老杜雲:「長镵長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為命。
黃獨無苗山雪盛,短衣數挽不掩胫。
」往時儒者不解黃獨義,改為黃精,學者承之。
以餘考之,蓋黃獨是也。
《本草》赭魁注:「黃獨,肉白皮黃,巴、漢人蒸食之,江東謂之土芋。
」餘求之江西,謂之土卵,煮食之類芋魁雲。
餘讀《周官.月令》雲:「反舌有聲,佞人在側。
」乃解老杜〈百舌〉「過時如發口,君側有讒人」之句。
韋蘇州詩雲:「憐君卧病思新橘,試摘才酸亦未黃。
書後欲題三百顆,洞庭須待滿林霜。
」餘往以為蓋用右軍帖中「贈子黃甘三百」者,比見右軍一帖雲:「奉橘三百枚。
霜未降,未可多得。
」蘇州蓋取諸此。
餘評李白詩,如張樂于洞庭之野,無首無尾,不主故常,非墨工椠人所可拟議。
吾友黃介讀〈李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