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帖雲:“且食蛤蜊,安問狐狸。

    ”門旁四字:“揚州方家。

    ”詢之,知為地山寓也。

    五年以來,常為詩酒之聚,交誼日親。

    君境況殊窘,而興緻不衰。

    近頃逝世,同人鹹哀悼之。

    嘯麓挽之雲:“色身非壯,甘貧氣漸頹。

    微間臨箦歎,不見叩門來。

    多樂中年過,無家末路哀。

    彌天輕自擲,終惜此狂才。

    人謂劉公幹,吾知謝幼輿。

    文名悭貢舉,俠骨殉裙裾。

    (一作‘飛騰為夢了,豪宕入官初。

    ’)玩世存孤狷,戕身坐百疏。

    曰歸如旱決,猶足守田廬。

    ”誦洛挽之雲:“骨頭支離突兀,雖窮愁從不牢騷,或诮狂生,我憐狷者;心地磊落光明,即绮障亦關慧業,自稱情種,人羨仙才。

    ”予不能為聯語,亦挽之雲:“襟懷灑落,生事蕭條,玩世不恭,古之狂也;酒食酣嬉,文章遊戲,乘化歸盡,大哉死乎。

    ”不足形容其人也。

     芷升監督雲:地山前腐北京時,自書門聯雲:“捐四品官,無地皮可鏟;租三間屋,以天足自娛。

    ”狂态可想。

    記李越缦先生北京春帖雲:“保安寺街,藏書十萬卷;戶部郎中,補缺一千年。

    ”調侃之詞,如出一轍。

     前日陳君病樹以《生日示客詩》見寄,清隽不俗。

    詩雲:“客久渾忘歲月深,逢辰對酒一沉吟。

    忄漸減如玄發,嘉客無多況素心。

    可得磨菱似圓芡,莫從散木乞春陰。

    龍锺态度支離骨,強說能狂恐不禁。

    ”予步韻和一首,不如也。

     前年冬楊昀谷先生病死天津,詩學失一導師。

    同人無不悼惜,記數挽聯如下。

    吳達诠雲:“來哭在家頭陀,從此不聞雪窦語;夢回問字門下,那堪重唱野人歌。

    ”誦洛雲:“永懷寂寞人,有憐其窮與不朽;意出筆墨外,但使一氣轉洪鈞。

    ”上二句後山,下二句山谷。

    予集張文襄詩挽之雲:“直會南北宗,舊德巍然資顧問;久作江湖客,大招何日入修門。

    ” 第六子藏嚴範老所臨《缙雲縣城隍廟碑》字,裝成頁冊,徵名人題詠,一山太史題雲:“詞館諸臣楷法工,先朝小篆說孫洪。

    清卿繼起摹籀古,直到蟑香國運窮。

    ”可謂大處落墨。

     伊墨卿先生官揚州知府,故後士民思之,附祀于歐陽文忠、蘇文忠、王文簡祠,稱四賢焉。

    墨卿書法出諸城之門,而别辟蹊徑,偉岸自喜,結構波磔,時露荒怪,故何子貞題之雲:“丈人八分出二篆,使墨如漆楮如簡。

    行草亦無唐後法,懸壓溜雨馳荒藓。

    不将俗書薄文清,觑破天真辟道眼。

    ”蓋真道得出也。

     吳昌碩晚年耳聾足病,自撰聯雲:“龍兩耳,夔一足;缶無咎,石敢當。

    ”又自營生圹聯雲:“山水佳處有三官谷,子孫守之為萬石家。

    ”均為人傳誦。

     雲南羅岷山山頂有江定寺,王德甫先生日記雲:“予入寺遊覽,見兩僧方畫佛,意态蕭寂,見客了不相關。

    曲折而下,鑿坡開道,曲折如“之”字。

    俯瞰蘭滄江水,色如碧玉。

    霁虹橋亘其上,橋東山壁有諸葛武侯祠,幅巾深衣,甯靜淡泊之意,然如見。

    孫葉飛編修(見龍)撰聯雲:‘江色照須眉,公獨有大儒氣象;山光明幾席,我還瞻名士風流。

    ’橋長三十餘丈,下視浪花噴薄,如雷如雪,石壁上題雲:‘西南第一橋’。

    ” 劉景文《贈東坡詩》:“四海共知霜鬓滿,重陽曾插菊花無?”坡極賞之。

    其為忻州守時,自知死期,後一日複蘇,起作三詩,乃複就暝。

    其詩雲:“中宮在天半,其上乃吾家。

    紛紛鸾風舞,往往芝木華。

    揮手謝世人,聳身入雲霞。

    公暇詠天海,我非世人嘩。

    ”又“仙都非世間,天神繞樓殿。

    高低霞霧勻,左右龍蛇。

    雲車山嶽聳,風颦天地擅。

    從茲得舊渥,萬動毫端變”。

    又“從來英傑自銷磨,好哭人天事更多。

    艮上巽中為進發,千車安穩渡銀河”。

    詩成,謂其家人曰:“吾今掌事雷部中,不複為世間人矣。

    ” 吳天章《題雲林秋山圖》雲:“經營慘淡意如何,渺渺秋山遠遠波。

    豈但華謝桃李,空林黃葉亦無多。

    ”又《過真定》雲:“鎮州荷花一萬柄,正對城門是酒家。

    下馬當門更斟酌,醉臨明鏡看吳娃。

    ”風格不減楊廉夫。

     宋文康公過蒲州谒關侯廟,見一聯雲:“怒同文武,道即聖賢。

    ”以對句不工,思有以易之。

    午睡時夢侯告之曰:“何不雲:‘志在春秋’?”憬然而寤,遂書而送之廟中。

     學書之法,非口傳心受,不得其精。

    然臨摩古人墨迹,須下深功夫,方能入妙。

    古張芝學書,池水盡墨。

    锺丞相入抱犢山十年,水石盡黑。

    趙子昂十年不下樓。

    夔子山每日坐衙罷,寫字一千才進。

    唐太宗或夜半起,秉燭學《蘭亭帖》不寝。

    見《春雨雜述》。

     通行本陶淵明《桃花源記》收處:“及郡詣太守,說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所往,尋向所志,遂迷,不複得路。

    南陽劉子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親往,未果。

    尋病終,後遂無間津者”雲雲。

    予近讀《搜神後記》,乃迥乎不同,收處雲:“乃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劉歆即遣人随之往,尋向所志,不複得焉。

    ”至此而止。

    此篇後另有一則曰:“南陽劉ら之,字子骥,好遊山水。

    嘗采藥至衡山,深入忘返,見一澗水,南有二石,一閉一開,深廣不得渡,欲還失道,遇伐薪人,問徑,僅得還。

    或雲中皆仙方靈藥,ら之欲更尋索,不複知處”雲雲。

    此則與《桃花源記》不相涉,不知何時附入記後為一篇也。

     曾忠襄《題林至山先生鑒園聯》雲:“天爵在身,無官自貴;異書滿室,其富莫京。

    ”又先生自撰園中各齋館聯雲:“微雨新晴,協風應律;貞筠抽箭,秋蘭被壓。

    ”又“機象外融,升高有屬。

    恬淡自适,養物作春”,又“四壁梅花孤塔影;半城晴雪萬家煙”,又“壁繞藤苗,窗含竹影;鳳依桐樹,鶴聽琴聲”,又“緻石成山,蓄溪得水;安門對月,就閣臨風”,皆佳。

    忠襄叙先生《自編年譜》,有雲:“不必盡謝世網而遺榮利,自具修然物外之概,性既定而逃诶全。

    此其所以難能而可貴也。

    ”又“世固未有厚于其親,而不推其仁愛以及于人者也,亦未有薄于其親,而厚于他人者也。

    ”語極警切。

     東坡先生一日在學士院閑坐,忽取紙筆寫“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兩句,大書、小楷、行、草書凡七八紙,擲筆太息曰:“好!好!”遂散之于左右給事者。

    又東坡愛杜牧之《華清宮詩》,自言已為人寫過三四十本,其精勤如此。

     劉後村詩:“黃童白叟往來忙,負鼓盲翁正作場。

    死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

    ”陸放翁詩:“斜陽古柳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

    死後是非誰管得,滿村争說蔡中郎。

    ”兩詩隻首句不同,豈放翁剿襲後村之句耶? 瞿宗吉先生謂:“元朝諸人詩,雖以範、楊、虞、揭并稱,然光芒變化、諸體鹹備,當推道園,如宋之有坡公也。

    ”潘彥複先生則謂:“道園詩乍觀無可喜,細讀之,氣蒼格迥,其妙總由一‘質’字生出。

    ‘質’字之妙,胚胎于漢人,涵泳于老杜。

    其長篇鋪叙處,雖時仿東坡,而無其疏快無餘之弊。

    ”吾以為瞿評道園“光芒變化”似不甚切,不如潘評之為“氣蒼格迥”也。

     光緒戊子李越缦夫人病故,先生作悼亡詩十四首,有“四十七年前合卺,三杯冷奠了平生”。

    又“而今雞骨支杖,恸告靈床總不膺”。

    又“從頭細數平生事,那有歡懷一響同”。

    末首收兩句:“隻須收拾殘年淚,鐘動雞鳴各自休。

    ”皆極沉痛。

    是年臘月,先生六十歲,缪仲英觀察祝聯雲:“著書十餘萬言,此後更增幾許;上壽百有廿歲,至今才得半雲。

    ”先生極賞之。

     黃谷原山水畫冊十幅内,一幅題雲:“坐久談深天漸曉,紅霞冷露滿蒼苔。

    ”十四字極清深幽峭之觀。

     鈔舊作數首,托瑾存轉呈陳散願先生。

    昨奉評回雲:“抒寫胸臆,格淡氣逸,不假雕飾而自臻渾灏流轉之勝境。

    丁醜初春散原老人三立題記。

    ”老人獎勵後學有褒無貶也。

     楊誠齋《至後入城道中雜興》雲:“大熟仍教得大晴,今年又是一升平。

    升平不在箫韶裡,隻在村村打稻聲。

    ”“畦蔬甘似卧沙羊,正為新經幾夜霜。

    蘆菔過拳菘過膝,北風一路菜羹香。

    ”越缦老人極賞之。

     廉南湖先生悼亡聯:“流水夕陽,到此方知真夢幻;孤兒弱女,可堪相對述遺言。

    ”又:“我實負君,回頭事事應追悔;生不如死,此恨綿綿那得知。

    ”不假雕飾,直摅胸臆,真摯之作也。

     門人東莞張次溪自題《燕歸來移圖卷》詩多首,或隐有所指,或羌無故實,不可知也。

    茲記其兩首雲:“彩雲半壁隔蓬山,夢斷潇湘洛浦間。

    怕聽深宵添絮語,銅千無奈譯郎擐。

    ”“一龛璎珞委橫塘,冷篆何堪自引香。

    卻為蕉欄破岑寂,輕寒未忍怯空房。

    ”惝恍迷離,奇懷幽怒,《騷》《雅》之遺也。

     日前李木齋先生逝世,鄧孝先、傅沅叔兩太史各有挽聯,鄧雲:“問學如錢潛研、盧抱經,闡導宗風為今代人師之冠;藏書比楊海源、黃士禮,校仇史義非吾侪小子所能。

    ”傅雲:“公為光宣人物之冠,宇内大名垂,雖晚膺疆節,頻賦黃華,經世闳才終未竟;我受文字恩知最舊,暮年風義笃,舉典籍鑒藏,丹鉛校錄,平生遺緒幸能承。

    ”均極推崇也。

     虞伯生《家兄孟修父輸賦南還》,前半首雲:“大兄五月來作客,八年不見頭總白。

    五人兄弟四人在,每憶中郎淚沾臆。

    我家蜀西忠孝門,無田無宅惟書存。

    兄雖箋庫實父蔭,弟竊微祿承君恩。

    文章不如仲氏好,叔氏最少今亦老。

    五郎十歲未知學,嗟我何為長遠道。

    諸兒讀書俱不多,又不力耕知奈何。

    憂來每得二三友,看花把酒臨風哦。

    ”又《題柯博士畫》:“矶頭風急潮水長,蒹葭蒼蒼系魚榜。

    青山一發是江南,白頭不歸神獨往。

    幽篁繞屋茅覆檐,木葉脫落秋滿簾。

    買魚沽酒待明月,定是黃州蘇子瞻。

    ”兩詩雖超渾不如李、杜,豪宕不如蘇、黃,而情韻優美,使人誦之不厭,不愧為大家也。

     李越缦先生之先人家訓楹聯雲:“多積德,多讀書,多吃虧,以多為貴;寡意氣、寡言語、寡嗜好,欲寡未能。

    ”此确是老先生語。

    若今之所謂智者,對于“多吃虧”三字,必有是非之辨,不以徒吃虧為是也。

     越缦先生《先德天山公京邸冬夜夢亡内》四絕句之一雲:“梅花奧裡一株松,泉路他年與子同。

    笑看兒孫澆麥飯,滿山寒雪紙錢風。

    ”極凄清之緻。

     蔡松坡将軍故後,楊子挽聯:“魂魄異鄉歸,于今豪傑為神,萬裡江山皆雨泣;東南民力盡,太息瘡痍滿目,當時成敗已滄江。

    ”郭霞紫雲:“不才曾作《美新》文,倘罵父寇賊仇仇,苦難下筆;英雄本是尋常物,能舍得高官厚祿,乃足成名。

    ”彭少衡雲:“萬方多難此登臨,把酒話滄桑,試看莽莽風雲色;三年奔走空皮骨,哀時問詞客,誰識悠悠天地心。

    ”石廣權雲:“子為柱國元勳,倘早薨二十年前,八座榮哀動朝野;家有回天偉業,乃貧居八百裡外,一門衰盛系鄉邦。

    ” 曾忠襄平江南後家居。

    時有朱暝庵者,流寓長沙。

    歲暮貧甚,榜詩于門曰:“申椒零落菊英殘,從古潇湘作客難。

    連日市門三尺雪,更無人記問袁安。

    ”忠襄聞之,歎曰:“此我輩之責也。

    ”急造訪,贈錢十萬。

     章太炎先生挽蔣觀雲雲:“卅年與世相浮沉,朝市山林卷舒由己;千古論才無準的,黃锺瓦缶際遇為之。

    ”挽祖安雲:“治大國如烹小鮮,何曾食萬錢,胡廣理萬事;樂與餌而止過客,負羁舍其室,康成保其鄉。

    ”免胡展堂雲:“君真是介甫後身,舉世誰知新法便;我但學茂弘彈指,九泉應笑老儒迂。

    ” 江亢虎和《金息侯先生六十自壽詩》二律雲:“俊遊回首卅餘年,志業如君自可傳。

    野史亭成焚谏草,故侯瓜熟賣文錢。

    眼中桑海通三世,夢裡觚棱隔一天。

    曆盡劫灰身健在,瓦偏先碎玉能全。

    ”“編詩猶記義熙年,一卷新騷萬口傳。

    沽上煙波容泛宅,湖濱風月不論錢。

    霸才無主閑知命,靈感如神傥格天。

    周甲婆娑長散秩,轉從投置得安全。

    ”音節高亮,和韻中傑作也。

     康南海病故後,門生等設祭于畿輔先哲祠。

    梁任公挽聯雲:“祝宗祈死,老眼久枯,翻幸生也有涯,免卒睹全國魚爛陸沉之慘;西狩獲麟,微言遽絕,正恐天之将喪,不僅動吾黨山頹木壞之悲。

    ”何其沈痛也。

     苗沛霖以諸生辦團練,剿寇有功,保至川東道,其後叛清歸匪。

    聞其将叛時,題《畫石》兩絕雲:“星河耿耿明玉台,谪堕人間事可哀。

    知己縱邀颠米拜,摩抄終屈補天才。

    ”“位置豪家白玉門,終嫌格調太孤寒。

    何如飛去投榛莽,留與将軍作虎看。

    ”真怪傑語也。

     《書感用牛字韻》:“□段真輸馬少遊,車茵何意溷時流。

    本無橫議供扪虱,豈有狂歌出飯牛?誤說豺聲猶下上,空憐猿臂不封侯。

    讓他笠澤知幾早,才憶莼鲈遜一籌。

    ”“ㄡ梁園悔宦遊,排口幾歎厄清流。

    飛升有術慚雞犬,趨走殊風誤馬牛。

    乞米詛希彭澤宰,補篁長羨渭川侯。

    扁舟拟作盟鷗計,出處年來已熟籌。

    ”此湖北王君雲孫作也,第一首連用虱、牛、豺、猿四字。

     曹植《洛神賦》:“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陸機《前緩聲歌》:“太容揮高弦,洪崖發清歌。

    獻酬既已周,輕舉乘紫霞。

    ”謝琨《遊西池》:“迥阡被陵阙,高台眺飛霞。

    惠風蕩繁囿,白雲屯曾阿。

    ”三作皆讀“霞”為“何”,是古韻相通也。

    見《讀詩拙言》。

     駐日大使許世英氏,由日歸來,疊向中央呈辭,曾有一詩雲:“朝朝暮暮盼休期,待到休期未可知。

    正欲小眠聞客至,偶思散步報書遺。

    雲沉歇浦艨艟黯,雪滿陰山羽檄馳。

    還是五更人不寐,每懷時事曷勝悲。

    ”可見其旨趣也。

     華瑞安太史學瀾,辛醜年簡放貴州副主考所,記日記極詳細。

    擇錄數則:“何鐵生題光武廟聯雲:‘舊說本無稽,想四百年火德承家,福受王明,或應占井勿幕耳;中興今再見,看廿八将雲台畫像,生逢景運,可但作壁上觀乎。

    ’貴州試院劉蔭樞題衡監堂雲:‘此中有循吏名臣,況當側席求賢,夢萦岩野;何字非筆耕心織,記否攜朋觀榜,淚滿秋衫。

    ’浪穹縣有潛龍庵,為建文入滇所居,聯雲:‘祖以僧為帝,孫以帝為僧,彈指疊興亡,法席難追皇覺寺;君不死竟歸,臣不歸竟死,撫膺悲宇宙,梵鐘莫問景陽宮。

    ’臬署夢草亭林贊虞題聯雲:‘好邀佳客來題句,共趁春時一補花。

    ’”瑞安為故兒婦劉氏之舅父,坦平和暢,學問優長,惜僅中壽也。

     武漢名流王葆心諸君,定本月十二日假抱冰堂修楔,因雨改于二十三日舉行,參加者一百餘人,以資紀念。

    文人文酒之會,曩者北京多有所舉,在武漢則屬僅見焉。

    茲将啟事錄後,題為《展上巳啟》:“丁醜暮春之初,貫重三酒,飛六十箋,召同人楔飲抱冰堂。

    值朔則黃沙鋪地,白晝須燈;侵晨又黑雲遮天,青春如甕。

    午雨将歇,富興者囊琴而來;晚雨更濃,敗興者蠟屐而去。

    每逢佳節,欲伸好懷,不障天時,便困人事。

    《蘭亭》一叙,開萬古之牢騷;洛濱之詩,想當時之風雅。

    昔人展上巳有作,見于紀載者夥。

    美事類多曲折,實促其成雅人。

    漸感凋零,樂為之倡。

    況媚時桃柳,為誰綠,為誰紅;耐歲松筠,仍其蒼,仍其翠。

    江上藻缋,憑仗群賢;日月萍飄,低徊九有。

    斯文不作,後覽奚由;妙趣環生,古歡宜續。

    駒光荏苒,何者堪迨古人;燕語呢喃,因之未忘春事。

    望迷離林樹,隻桂以十傳;有參差樓台,問鶴胡孤往?再申前約,莫事遲疑;與子高觀,聊圖緩步。

    倘使不祥能祓,展十日亦何妨;還期此會長留,曆千秋而勿替。

    王葆心、錢葆青、餘晉芳、張翊六、程明超、胡大華、周景墀、鄧一鶴再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