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破紙以大草書之,《題抱青園》有句雲:“滿地綠蕪酣石氣,半林黃葉攪秋聲。

    ”逼近唐音。

     周玉山尚書有《過膠州》一律雲:“朔風雨雪海天寒,眼底蒼茫不忍看。

    諸國共稱周版籍,斯民猶重漢衣冠。

    何人持算盤盤錯,當局枯蓁着着難。

    挽日回天容有力,可憐筋骨已衰殘。

    ”有幽燕老将氣韻沉雄之概。

    聞此詩曾由日本公使高平君譯成英文,函達美總統,以示東方文藝優美之一斑。

    日本除其本國之呗外,詩則全為漢詩,故高平君譯此律以為代表。

    美總統極為欣賞,并索得漢文原稿藏之。

     灤縣蔣香農先生(蘭畲),沉酣經史,尤長于詩古文詞,予記先生有《扶蘇石》一詩雲:“白骨築長城,猶照秦時月。

    一窟紫燕支,中有扶蘇血”四句。

    其後先生刊詩,改為“萬裡築長城,白骨填冰雪。

    誰知片石中,紅紫扶蘇血。

    ”予以為不如原作之渾成浏亮也。

     香農先生《挽李文忠詩》雲:“缁時術大人才少,謀國心孤世變多。

    ”又《吊張文襄》詩雲:“作督封疆八州内,調停門戶兩朝中。

    ”又雲:“殘局勉支公尚在,大星忽隕國旋亡。

    ”包掃一切,濡染大筆何淋漓。

     直隸新城王晉卿先生(樹柟)為近代一大詩家,蓋繼梅村、漁洋而起者,集中佳句美不勝收,餘尤愛其《牧羊詞》,茲錄其第二首雲:“秋霜肅肅百草痱,冬雪深深小麥肥。

    羊肉一斤麥一畝,努力且待春風歸。

    ”詩能俚質,最為上乘。

    如李崆峒之《豆花行》雲:“昨當大風吹雪過,湖船無數冰打破。

    冰骧{山}山嶽立,行人駭觀淚交堕。

    ”通體非不俚質,然終嫌生硬少味,晉卿之詩則渾穆如古謠諺,而用筆極潇灑,質樸風華蓋兼而有之矣。

     桐城徐宗亮(晦甫),光緒中當事者嘗延修《長盧鹽法志》。

    晦甫與張廉卿、吳贽甫交最善,嘗見其《夏日苦熱答廉卿以文集見示》七律一首雲:“高門炎火耀通衢,天末涼風不可呼。

    一曲清音嚼冰雪,長身雜佩拾瑤瑜。

    蒼茫獨立憂何限,寂寞千秋事莫慮。

    茅屋滄江容僥仰,興酣風雨看成圖。

    ”又《廉卿扇頭見吳中書費甫詩甚似山谷,向未聞也,因戲題短句》雲:“舍人作文深泉活,對席奪毫驚腕脫。

    眼明三十六骊珠,搖動涼風起天末。

    西江舊社傳開宗,千秋長恨曾南豐。

    海棠國裡覓香骨,心苦分明儀衛翁。

    ”世傳曾子固不能詩,而方植之所著《昭昧詹言》極推之,謂足比美韓黃,故晦甫引之。

    晦甫在近世桐城諸子中名不甚顯,然此詠頗隽永有緻。

     浙江俞恪土先生,光緒甲午在天津,寓肯堂先生所。

    先生詩弟子以詩呈恪士,少許可者,嘗有句雲:“落日無根大地懸。

    ”又雲:“不向深山坐秋草,人間誰識夕陽深。

    ”沉至清深,不可端倪。

    謂吾鄉王仁安曰:“君欲為詩,流俗人能為之詩,吐棄之可也。

    ” 明季詩凡庸蕪□,故漁洋救之以清新。

    清季詩荒寒纖戾,尤蹈锺、譚之習,惟蕪州章式之進士钰有漁洋之風。

    嘗見其《題族弟生甫扇上》七律一首雲:“西風消息又寒鴉,自剔殘燈注《夢華》。

    蠟屐猶憐猩嗜酒,玳梁未見燕還家。

    奇肱有策譚飛口,隸首無才算散沙。

    我已閉門成久計,蒯缑唱罷出無車。

    ”式之盛年不仕,隐居津上,日讨金石,詩之清新如此,可以想見其風韻也。

     經生家詩多苦澀,惟阮芸台先生為詩空靈秀倩,無格格不吐之談。

    其《春盡日阻風和張子白原韻》雲:“又放瓯江黃篾船,餘寒料峭透輕棉。

    山來一一重相見,春去堂堂不受憐。

    括嶺清流千百轉,秣墜秋雨十三年。

    今宵涼話應無夢,泊近西堂對榻眠。

    恐是芙蓉海上城,仙都坐見月初生。

    宵來料有胎仙過,春去應無杜宇聲。

    屐齒溪山閑後想,燈花詩句客中情。

    請聽一夜船頭浪,巳覺東風暗裡更。

    ”先生研精覃思,可謂夢見孔、郭、賈、許,而又不失顔、謝山水懷抱也。

     山左泰安汪進士東渠(寶樹),嘗主講天津問津書院。

    後令直隸饒陽,接鄉人書,因答以七律一首,中有雲:“千裡音書勞怅望,十年魂夢繞山河。

    ”薄宦終身不歸,斯蓋深可想也。

     少陵七絕寓奇于正,藏拙于巧,後人罕有能及之者。

    陸放翁崛起南末,能深得其用意。

    近世惟新城王晉卿先生能與放翁并駕齊驅,其《都中贈蔣藝圃侍禦》雲:“十年幾見烏頭白,萬裡相逢客眼青。

    一曲胡歌燕市土,座中哀怨不堪聽。

    ”又《過函谷關》雲:“一關深鎖桃林塞,萬嶺遙連華嶽雲。

    牛背偶然逢李耳,雞聲何處覓田文。

    ”不著議論,又宛然少陵矣。

     “晚樹寒鴉元緯路,秋風黃葉李公祠”,此近人詩,頗隽逸有緻,又另一律,其末句雲:“欲著十年民國史,寒燈下筆淚如絲。

    ”亦佳,惜皆不憶其全首,其人忘之。

    又蘇州項孝廉薇垣名增壽,光緒庚子官京師南城指揮使,死聯軍之難。

    其《潞河夜歸》有句雲:“夾岸叢蘆搖月白,夜村孤犬吠燈紅。

    ”亦為當時人所傳誦。

     有用顔色字入妙者,如苤人詩:“萬綠叢中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之類是也。

    又揚升庵《丹鉛總錄》謂“唐白樂天《琵琶行》中句雲:‘楓葉蘆花秋瑟瑟’,解者以為風景蕭瑟,不知非也”,升庵直謂“楓葉色紅,蘆花色白,又映以秋江瑟瑟之碧耳,乃逾見句法之妙”。

    晉卿《安西道》中亦有句雲:“白楊河畔白楊秋,も馬城邊水自流。

    綠樹蔥龍山一角,夕陽如火照河頭。

    ”亦正堪與前人比美也。

     古今人自拟齋名,泰半皆寓斂退之意。

    如曾文正則求缺齋,徐東海則齋,張楚寶則樓,蔣伯偉則庸庵,周緝之兄弟曰止庵、息庵,不勝枚舉。

    江安傅沅叔則藏園,予則藏齋,不相謀不相襲也。

    一山(味雲)誤以藏園稱予,戲答二詩曰:“藏齋忽寫作藏園,一字無心誤筆端。

    我愧江安傅沅叔,圖書萬卷卧長安。

    ”“笑我無園隻有齋,小庭風月自徘徊。

    癡心亦作東坡語,一壑能專萬事灰。

    ”其事頗有趣。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此是何等境界;“一溪初入千花明,萬壑度盡松風聲。

    ”此又是何等境界。

    畫也畫不到,我以為世間無仙境,此即仙境也。

    置身塵土中,那得不起青鞋布襪思想。

     親串郭君,家小康,年将六十矣。

    友人劉某為其了債務,乾沒二十元。

    郭偵知怒極,奮髯抵幾,難須臾忍。

    予勸之曰:“債已了,君未吃虧,渠之力也。

    損款可勿問。

    ”郭仍怏怏,甫兩月以病死。

    又友人劉君家貧而好虛榮,賒借度日,不計還償,勸之不聽,死時幾無以為殓,負債無算,至今留話柄也。

    盧仝詩曰:“有錢無錢皆可憐,百年驟過如流川。

    ”哀哉! “便與先生應永訣,九重泉路盡交期。

    ”令人增交契之重。

    “與君世世為兄弟,又結他生未了因。

    ”令人增手足之感。

    至少陵《夢太白》詩:“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昌黎《答東野》詩:“人皆餘酒肉,子獨不得飽。

    ”則真有交情乃能為諄摯之語也。

     東坡詩“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

    ”又“貧無隙地栽桃李,日日門前看賣花。

    ”胸襟浩大灑落,真天人也。

    而其《獄中詩》曰:“夢繞雲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

    ”恐懼情詞讀之令人心悸,獄吏之尊古今同慨,文忠且然,何況世人。

     湖南齊白石翁寓北平,賣畫得大名,春間蜀友迎其往遊,兼售畫,謂可得巨資。

    且預購一鬟,以給伸紙磨墨之役。

    翁以年老辭,寄二百金囑速遣嫁,媵以詩曰:“衣裳作嫁為君縫,青鳥殷勤蜀道通。

    向後從夫休忘記,羅敷曾許借山翁。

    ”“桃根一諾即為恩,舊恨新愁總斷魂。

    又把赤繩甘割斷,永豐園裡屬何人。

    ”予佩其高義,和作雲:“嫁衣珍重與裁縫,千裡迢遙一紙通。

    最是深情最高義,世人誰及此詩翁。

    ”“無言已覺有慈恩,遠道空教托夢魂。

    兩首新詩一端绮,黃金合鑄白頭人。

    ”借山翁,白石别署也。

     杜少陵《夢李白》詩:“水深波浪澗,無使蛟龍得。

    ”蘇東坡《贈劉莘老》詩:“歲晚多霜露,歸耕當及辰。

    ”古人交誼最重,鑒于仕途之險,人情之詭詐,勉其友謹身遠禍,不敢質言而以蛟龍霜露喻之,真溫柔敦厚之旨也。

     神仙鬼怪之說,予素不迷信,然亦未必絕無,但若焚香畫符,招之即來,麾之即去,亦無此容易之事。

    至示人休咎,為人治病,亦多半附會之談。

    呂洞賓之詩,世多傳之,《東坡詩集》中附見二詩,一曰:“西鄰已富憂不足,東老雖貧樂有餘。

    白酒釀來因好客,黃金散盡為收書。

    ”一曰:“肘傳丹篆千年術,口誦《黃庭》兩卷經。

    鶴觀天壇槐影裡,悄無人迹戶常扃。

    ”予謂此兩詩似非僞托,第二首尤有仙氣。

     世傳東坡作字用偃筆,又曰如石壓蝦蟆,大約即字體扁蹇、不用中鋒之謂。

    坡《論書詩》曰:“吾聞古書法,守駿莫如跛。

    ”以跛喻書,是自得語,及讀趙子固之論,則謂“徐會稽之濁在跛偃,李北海之濁在欹斜,跛偃之弊流而誤吾坡公,欹斜之弊流而為元章父子。

    ”是跛字、斜字皆非書法元燈也。

     “凡事皆有奉原,六經、子、史,大家之本原也;文則兩司馬、班、揚、韓、柳、歐、蘇、曾,詩則曹(植)、阮、陶、謝、李、杜、韓、小李、杜、李長吉、蘇、黃、陸、元而已。

    彼其根隻,亦皆植于六經、子、史,而發揮其才力,蔚然為一代之宗。

    吾人于各家之精神、意氣、淵源、宗派肆力研求,必有所得矣。

    ”此吳辟疆先生示其門入學詩文之門徑,言簡義赅,循此求之,庶不誤入歧途也。

     “詩貴有品,無名利心則詩境必超,無娼嫉心則詩境必廣,無取悅流俗心則詩格必高,無自欺欺人心則詩語必人人能解;有性情則詩必真,有才力則詩必健,有福澤則詩必腴,有風趣則詩必隽。

    ”此樊山先生論詩語也,予益以兩語曰:“有書卷則詩必雅,能煅煉則詩有味;書卷不是堆砌,煅煉不是晦澀。

    ” 唐鄭啟好為歇後詩,非正軌也。

    後拜相,鄭自語曰:“歇後鄭五為宰相,時事可知矣”雲雲。

    昨讀黃菊裳學士日記,學士晚年無子,自為一聯雲:“天之生是使,離人而立于。

    ”藏兩獨字,以老而無子曰獨也。

    友人方君地山為歌妓來福撰一聯曰:“人皆惠然肯,我亦自求多。

    ”上下聯分藏兩字,巧不可階。

    予為範老偶誦之,範老大欣賞,謂他人無此聰隽也。

     東坡詩:“憂時雖自白,駐世有還丹。

    ”不醒出“須發”字,不能以一“白”字概之。

    又:“福中常服俨不動,孤臣入門涕自滂。

    ”應用“滂沱”,不能以一“滂”字概之。

    又:“太守歸國龍歸泉,至今人詠淇園綠。

    ”應有“竹”字,不能以一“綠”字概之。

    東坡此等處極多,由其天資超逸,落筆率易,故欠檢點。

    吾人于古人不敢妄下雌黃,而其語病,則不可不知也。

     東坡詩:“歲晏風日暖,人牛相對閑。

    ”真寫出鄉村冬日閑适之景。

    又“猿吟鶴唳本無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空階夜雨自清絕,誰使掩抑啼孤懷。

    ”何其清冷幽渺也。

    又:“秋月堕城角,春風搖酒杯。

    遲君為座客,新詩出瓊瑰。

    樓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

    他年君倦遊,白首賦《歸來》。

    登樓一長嘯,使君安在哉。

    ”開阖動蕩,清豁如話,一種空靈噴薄之氣,尤為人所不及。

     予老病衰頹,俗事冗雜,風塵勞苦,擾擾一生,而性好讀書,痼癖不釋。

    稍得閑暇,則一卷自持,傾然意遠,别有天地。

    蓋樂其所樂,所謂“蓼蟲不知苦”也。

    故案頭榻上堆疊書冊,不自覺其狼藉焉。

    殷仲堪雲:“三日不讀《道德論》,便覺舌本間強。

    ”黃魯直雲:“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

    ”予謂此等語猶着迹象也。

     作詩論政治,易涉迂腐,惟大家不然。

    少陵詩:“舜舉十六相,身尊道益高。

    秦時用商鞅,法律如牛毛。

    ”東坡詩:“斯民如魚耳,見網則驚奔。

    皎皎千丈清,不如尺水渾。

    ”皆洞達治體之言,他人所不能道也。

     姜白石《詩說》謂:“詩有四種高妙: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

    ”予謂此等議論與前記某君之“神圓、意圓、筆圓”之說同一窠臼,迹近禅悟,引人入魔,絕非說詩正軌。

    但讀書多,積理富,機軸熟,無論作詩作文,亦無論自動被動,一題到手,自有佳詠,仍不外“文成法立”四字,不必故為虛無缥缈,使人可解不可解也。

    試問以共見共聞李、杜普通之詩,是某種高妙,恐亦瞠目不能答也。

     東坡《題文與可畫竹》詩起句雲:“與可畫竹時,見竹不見人。

    豈獨不見人,嗒然遺其身。

    其身與竹化,無窮出清新。

    ”《題畫雁》詩雲:“野雁見人時,未起意先改。

    君從何處看,得此無人态。

    ”何其空靈超妙乃爾,是畫是詩,渾合無迹,後有作者弗能及也矣。

     久早得雨謂之“喜雨”,或曰“甘霖”,久雨未晴謂之“苦雨”,或曰“霪雨”。

    雨之為物,招之不來,麾之不去,真神秘也。

    近人苦雨詩曰:“冷雨凄凄夜欲闌”,又曰:“空江積雨愁寒潦。

    ”喜雨詩,姜白石:“人生難得秋前雨,乞我虛堂自在眠。

    ”陸放翁:“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春雨、秋雨各有佳趣,近人之“平生聽雨愛虛堂”,“得雨徹宵聽”,“要留此雨在山聽”,亦皆有味。

    予最喜東坡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