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呼用事為比。

    如陸機詩:‘鄙哉牛山歎,未及至人情。

    爽鸠茍已徂,吾子安得停?'此規谏之意[28],是用事,非比也。

    如康樂公詩:‘偶與張、邴合,久欲歸東山。

    '此叙志之意[29],是比,非用事也。

    詳味可知[30]。

     語似用事義非用事 評曰:此二門未始有之,而弱手不能知也。

    如康樂公詩[31]:‘彭、薛才知恥,貢公未遺榮。

    或可優貪競,未足稱達生。

    '此商榷三賢[32],雖許其退身,不免遺議。

    蓋康樂欲借此成我詩意,非用事也。

    如古詩:‘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

    '曹植詩:‘虛無求列仙,松子久吾欺。

    '又古詩:‘師涓久不奏,誰能宣我心?'上句言仙道不可階,次句讓求之無效[33];下句略似指人,如魏武呼‘杜康'為酒[34]。

    蓋作者存其毛粉[35],不欲委曲傷乎天真,并非用事也。

     取境 評曰:或雲,詩不假修飾,任其醜樸;但風韻正、天真全,即名上等。

    予曰:不然。

    無鹽阙容而有德,曷若文王太姒有容而有德乎?又雲,不要苦思,苦思則喪自然之質。

    此亦不然。

    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取境之時,須至難至險,始見奇句。

    成篇之後,觀其氣貌[36],有似等閑,不思而得,此高手也。

    有時意靜神王,佳句縱橫,若不可遏,宛如神助。

    不然,蓋由先積精思,因神王而得乎? 重意詩例 評曰:兩重意已上,皆文外之旨。

    若遇高手如康樂公,覽而察之,但見情性,不睹文字,蓋詩道之極也[37]。

    向使此道尊之于儒,則冠六經之首;貴之于道,則居衆妙之門;精之于釋[38],則徹空王之奧。

    但恐徒揮其斤而無其質,故伯牙所以歎息也。

    疇昔國朝協律郎元兢[39]與越僧元鑒集秀句[40],二子天機素少,選又不精,多采浮淺之言,以誘蒙俗。

    特入瞽夫偷語之便,何異借賊兵而資盜糧,無益于詩教矣。

    一重意[41];如宋玉雲:‘晰兮若姣姬,揚袂鄣日而望所思。

    '二重意;曹子建雲:‘高台多悲風,朝日照北林。

    '王維雲:‘秋風正蕭索,客散孟嘗門。

    '王昌齡雲:‘别意猨鳴外,天寒桂水長。

    '三重意;古詩雲:‘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四重意;古詩雲:‘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别離。

    '宋玉《九辯》雲:‘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将歸[42]。

    ' 跌宕格二品 越俗 評曰:其道如黃鶴臨風,貌逸神王,杳不可羁。

    郭景純《遊仙詩》:‘左挹浮丘袂[43],右拍洪崖肩。

    '鮑明遠《拟行路難》[44]:‘舉頭四顧望,但見松柏園[45],荊棘郁蹲蹲[46]。

    中有一鳥名杜鵑,言是古時蜀帝魂。

    聲音哀苦鳴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

    飛走樹間啄蟲螘,豈憶往日天子尊。

    念茲死生變化非常理[47],中心恻怆不能言。

    ' 駭俗 評曰:其道如楚有接輿,魯有原壤,外示驚俗之貌,内藏達人之度。

    郭景純《遊仙詩》:‘姮娥揚妙音,洪崖颔其頤。

    '王梵志《道情詩》[48]:‘我昔未生時,冥冥無所知。

    天公強生我,生我複何為?無衣使我寒,無食使我饑。

    還你天公我,還我未生時。

    '賀知章《放達詩》:‘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颠。

    '盧照鄰[49]《勞作》雲[50]:‘城狐尾??[51],山鬼面參軍[52]。

    ' 淈沒格一品 淡俗 評曰:此道如夏姬當垆[53],似蕩而貞;采吳楚之風,雖俗而正。

    古歌曰:‘華陰山頭百尺井,下有流泉徹骨冷。

    可憐女子來照影,不照其餘照斜領。

    ' 調笑格一品 戲俗 評曰:《漢書》雲:‘匡鼎來音梨,解人頤。

    '蓋說詩也。

    此一品非雅作,足以為談笑之資矣。

    李白《上雲樂》[54]:‘女娲弄黃土,抟作愚下人。

    散在六合間,蒙蒙若沙塵。

    ' 對句不對句 評曰:上句偶然孤發,其意未全,更資下句引之,方了其對語。

    一句便顯,不假下句,此□□□少相敵,功夫稍殊。

    請試論之:夫對者,如天尊地卑、君臣父子,蓋天地自然之數。

    若斤斧迹存,不合自然,則非作者之意。

    又詩家對語,二句相須,如鳥有翅[55],若惟擅工一句,雖奇且麗,何異乎鴛鴦五色,隻翼而飛者哉? 三不同:語、意、勢[56] 評曰:不同可知矣,此則有三同。

    三同之中,偷語最為鈍賊。

    如漢定律令[57],厥罪不書?應為酂侯務在匡佐,不暇采詩。

    緻使弱手蕪才[58],公行劫掠[59]。

    若許貧道片言可折,此輩無處逃刑。

    其次偷意,事雖可罔,情不可原,若欲一例平反,詩教何設?其次偷勢,才巧意精,若無朕迹,蓋詩人阃域之中偷狐白裘之手,吾亦賞俊,從其漏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