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滑稽聯話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書“亥三斤”。
蘅舫又作聯曰:“大中丞遇事包容,見面未碰丁一個;内監試多方挑剔,關心惟在亥三斤。
”一時傳為笑柄雲。
吳清卿開府湖南,講求武備,嘗系近視鏡演放洋槍,能命中于百步之外,沾沾自喜,以為雖古名将不如也。
中東事起,請纓北上,統軍至朝鮮界,一戰而潰。
時常熟當國,以鄉誼故竭力周旋,得免嚴譴,仍回湖南本任。
湘人作聯雲:“一去本無奇,多少頭顱抛塞北;再來真不值,有何面目見江東。
”湘軍素有威名,是役無尺寸之功,而生還者殊少,宜湘人之怨之也。
有妓女欲取堂名,某君為題“介福”二字,并系以聯曰:“甚麼人家,全靠兩條大腿;有何衣祿,隻憑一口低田。
”“介福”二字本無惡義,而一經诠釋,令人捧腹矣。
聯有暗嵌字面,似褒實貶者,粗心人往往忽之。
安徽宋某,官于浙,某巨公贈聯雲:“大宋文章,小宋經濟;之江循吏,皖江名儒。
”扁額曰“公生明”。
宋得之大喜,常誦于人,識者皆忍俊不禁。
蓋聯中兩嵌“宋江”字,而額又申明之,宋竟不察,反以為榮,真莽夫矣。
清季,粵西朱紹霞為南昌令,中丞藩臬皆信任之,凡委州縣缺,必由紹霞先為拟議,而後院司見諸施行。
群指南昌縣署為下議院,于是植黨營私,擅作威福。
同官曾某,因公事少與龃龉,即設法使離去之。
有石某者,因趨附紹霞,得委優缺。
時人為作聯曰:“曾忽見憎,隻為良心猶未昧;石将成跖,居然捷足許先登。
” 某中丞初以微員筮仕直隸,官西路廳司獄,洊保知縣,升昌平州、天津府、登萊青道,遂跻兩司,撫湖北,監臨文闱。
時人作聯嘲之曰:“監生作監臨,斯文掃地;巡檢升巡撫,脈理通天。
”蓋君善醫理,嘗召入甯壽宮,為西太後診脈,以是受知,故官階特順雲。
紀上則竟,憶某書載,乾隆時萍鄉劉金門宮保代辦某科監臨,以細故親坐堂,笞責号軍;又諸生交卷時,宮保索閱其文,有未妥處,親為指正,饬令更改。
時人亦有一聯語,頗相類上則,或即從此脫胎也。
聯雲:“監臨打監軍,小題大做;文宗改文字,矮屋長槍。
”按宮保以探花及第,嘗視學吾浙。
按試台州時,阮文達為巡撫,亦以巡閱至台,相約同遊天台山,題“劉阮重來”字于石壁。
韻人韻事,今浙人猶豔稱之也。
丁戊生《小聯話》載:某君贈滬濱冶葉小腳阿毛一聯,寥寥十四字,形容其美,切合其名。
而一般登徒子之消魂真個,亦躍躍如見,可風可警,洵佳構也。
聯雲:“萬古雲霄珍片羽;幾人性命等輕鴻。
” 雲間吳太史某,少年登第,其封翁尚困于小試。
泥金報至,賀客盈堂,封翁戲題一聯雲:“誰謂進士難,小兒取之如拾芥;莫道秀才易,老夫望之若登天。
” 前清泉唐朱太史某,未第時,為叔婢多多寫團扇,錄宮詞于上,為叔所見,謂太史曰:“汝愛多多,待汝登第後當以為媵。
”既而采芹攀桂,連捷南宮,乞假歸,懇叔踐約。
叔曰:“汝以多多二字作一聯為聘,可乎?”太史立成“一心隻念波羅蜜;三祝難忘福壽男。
”十四字。
叔大喜,即日命多多歸之。
事見某君筆記。
明思宗時,一謝姓侍郎請假省親,上問:“卿家中有幾口?”對曰:“父母妻子共四口。
”上出對曰:“四口心思,思父思母思妻子。
”侍郎即應聲對曰:“寸身言謝,謝天謝地謝君王。
” 樂生惡死,人之常情也,故諺曰“好死不如惡活”。
清季一諸生,以困于場屋,授徒終老,作聯自挽雲:“這回吃虧受苦,都因入孔氏牢門,坐冷闆凳,作老猢狲,枉說頂上加高,竟挨到頭童齒豁,兩袖空空,書呆子毫無生趣;此去喜地歡天,必須走孟婆村道,看尖刀山,浴血污池,也算眼前樂境,再和些酒鬼詩魔,一堂叙叙,陰秀才着實開心。
”是樂死而惡生矣,較之西國人之“不自由,毋甯死”,為更進一籌也
蘅舫又作聯曰:“大中丞遇事包容,見面未碰丁一個;内監試多方挑剔,關心惟在亥三斤。
”一時傳為笑柄雲。
吳清卿開府湖南,講求武備,嘗系近視鏡演放洋槍,能命中于百步之外,沾沾自喜,以為雖古名将不如也。
中東事起,請纓北上,統軍至朝鮮界,一戰而潰。
時常熟當國,以鄉誼故竭力周旋,得免嚴譴,仍回湖南本任。
湘人作聯雲:“一去本無奇,多少頭顱抛塞北;再來真不值,有何面目見江東。
”湘軍素有威名,是役無尺寸之功,而生還者殊少,宜湘人之怨之也。
有妓女欲取堂名,某君為題“介福”二字,并系以聯曰:“甚麼人家,全靠兩條大腿;有何衣祿,隻憑一口低田。
”“介福”二字本無惡義,而一經诠釋,令人捧腹矣。
聯有暗嵌字面,似褒實貶者,粗心人往往忽之。
安徽宋某,官于浙,某巨公贈聯雲:“大宋文章,小宋經濟;之江循吏,皖江名儒。
”扁額曰“公生明”。
宋得之大喜,常誦于人,識者皆忍俊不禁。
蓋聯中兩嵌“宋江”字,而額又申明之,宋竟不察,反以為榮,真莽夫矣。
清季,粵西朱紹霞為南昌令,中丞藩臬皆信任之,凡委州縣缺,必由紹霞先為拟議,而後院司見諸施行。
群指南昌縣署為下議院,于是植黨營私,擅作威福。
同官曾某,因公事少與龃龉,即設法使離去之。
有石某者,因趨附紹霞,得委優缺。
時人為作聯曰:“曾忽見憎,隻為良心猶未昧;石将成跖,居然捷足許先登。
” 某中丞初以微員筮仕直隸,官西路廳司獄,洊保知縣,升昌平州、天津府、登萊青道,遂跻兩司,撫湖北,監臨文闱。
時人作聯嘲之曰:“監生作監臨,斯文掃地;巡檢升巡撫,脈理通天。
”蓋君善醫理,嘗召入甯壽宮,為西太後診脈,以是受知,故官階特順雲。
紀上則竟,憶某書載,乾隆時萍鄉劉金門宮保代辦某科監臨,以細故親坐堂,笞責号軍;又諸生交卷時,宮保索閱其文,有未妥處,親為指正,饬令更改。
時人亦有一聯語,頗相類上則,或即從此脫胎也。
聯雲:“監臨打監軍,小題大做;文宗改文字,矮屋長槍。
”按宮保以探花及第,嘗視學吾浙。
按試台州時,阮文達為巡撫,亦以巡閱至台,相約同遊天台山,題“劉阮重來”字于石壁。
韻人韻事,今浙人猶豔稱之也。
丁戊生《小聯話》載:某君贈滬濱冶葉小腳阿毛一聯,寥寥十四字,形容其美,切合其名。
而一般登徒子之消魂真個,亦躍躍如見,可風可警,洵佳構也。
聯雲:“萬古雲霄珍片羽;幾人性命等輕鴻。
” 雲間吳太史某,少年登第,其封翁尚困于小試。
泥金報至,賀客盈堂,封翁戲題一聯雲:“誰謂進士難,小兒取之如拾芥;莫道秀才易,老夫望之若登天。
” 前清泉唐朱太史某,未第時,為叔婢多多寫團扇,錄宮詞于上,為叔所見,謂太史曰:“汝愛多多,待汝登第後當以為媵。
”既而采芹攀桂,連捷南宮,乞假歸,懇叔踐約。
叔曰:“汝以多多二字作一聯為聘,可乎?”太史立成“一心隻念波羅蜜;三祝難忘福壽男。
”十四字。
叔大喜,即日命多多歸之。
事見某君筆記。
明思宗時,一謝姓侍郎請假省親,上問:“卿家中有幾口?”對曰:“父母妻子共四口。
”上出對曰:“四口心思,思父思母思妻子。
”侍郎即應聲對曰:“寸身言謝,謝天謝地謝君王。
” 樂生惡死,人之常情也,故諺曰“好死不如惡活”。
清季一諸生,以困于場屋,授徒終老,作聯自挽雲:“這回吃虧受苦,都因入孔氏牢門,坐冷闆凳,作老猢狲,枉說頂上加高,竟挨到頭童齒豁,兩袖空空,書呆子毫無生趣;此去喜地歡天,必須走孟婆村道,看尖刀山,浴血污池,也算眼前樂境,再和些酒鬼詩魔,一堂叙叙,陰秀才着實開心。
”是樂死而惡生矣,較之西國人之“不自由,毋甯死”,為更進一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