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滑稽聯話二
關燈
小
中
大
有壽,兩三代骨肉團圓。
”有無二字凡九重,壘壘貫珠,愈覺可愛。
寇萊公在中書與同列戲雲:“水底日為天上日。
”衆未有對。
會楊大年至,乃對曰:“眼中人是面前人。
” 劉貢父善屬對,王安石曰:“三代夏商周,可對乎?”貢父曰:“四始風雅頌。
”荊公拊髀曰:“天造地設也。
” 古時各省皆有地諱,莫知所始。
如畿輔曰響馬,陝西曰豹,山西曰瓜,山東曰胯,河南曰驢,江南曰水蟹,浙及徽州曰鹽豆,浙又曰獸,江西曰臘雞,元時江南亦号臘雞,福建曰癞,四川曰鼠,湖廣曰幹魚,兩廣曰蛇,雲貴曰象。
苟不知而誤犯之,必為土人所厭惡矣。
然亦有明知故犯,特以此為嘲戲者。
成化中司馬陝西楊鼎,與司寇福建林聰會坐,林以楊多須且年少,戲曰:“胡兒十歲能窺豹。
”楊曰:“癞子三年不似人。
”又河南焦芳過李西涯邸,見檐曝幹魚,戲曰:“曉日斜穿學士頭。
”西涯曰:“秋風正灌先生耳。
”以諺有“秋風灌驢耳”之句也。
又廖鳴吾戲倫白山曰:“人心不足蛇吞象。
”倫曰:“天理難忘獺祭魚。
”又蜀中張士俨與廣東王某善,每見辄曰:“委蛇委蛇。
”王應聲曰:“碩鼠碩鼠。
”又李時嘗以“臘雞獨擅江南味”戲夏言,言亦以“響馬能空冀北群”七字報之。
諸如此類,不勝枚舉,要皆明知而故犯者,今則不聞有此矣。
一清客書門對雲:“心中無半點事;眼前有十二孫。
”有人續其下曰:“心中無半點事,兩年不曾完糧;眼前有十二孫,六個未經出痘。
”見者絕倒,真滑稽之尤矣。
萬曆中,湖廣張孝廉某悅李屠兒之妻,方執手調笑,屠兒适歸,乃扃戶操杖擊傷其胫。
哀求得脫,告屠于官,稱往渠家買鹽被毆。
縣令已悉前情,因署一聯于狀尾而擲還之。
聯雲:“張孝廉買鹽,自牖執其手;李屠兒吃醋,以杖叩其胫。
” 西湖花神廟旁月老祠,有金書舊聯雲:“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是前生注定事莫錯過姻緣。
”蓋集《西廂》、《琵琶》兩院本成句也。
江蘇某處有一廟,正殿奉關帝,左右祀火神龍神。
彭文勤公過之,題句雲:“心之光明猶火也;神而變化其龍乎。
”就地起義,移他處不得。
廣東省城真武廟有一聯雲:“逞被發仗劍威風,仙佛焉耳矣;有降龍伏虎手段,龜蛇雲乎哉。
”語氣岸異,相傳為蘇文忠公手筆。
安徽育嬰堂落成,陶雲汀宮保題聯雲:“父兮生,母兮鞠,俾無父母有父母,此之謂民父母;子言似,孫言續,視猶子孫即子孫,所以保我子孫。
”又各省育嬰堂有舊傳通用一聯雲:“子不子,亦各言其子,委而棄之,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先王斯有不忍人之政;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此而同之,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大人不失其赤子之心。
”集語頗能渾成,不知作者何人也。
滇南趙某仕楚中為郡守,好出對句。
一日見坊役用命紙糊燈,得句雲:“命紙糊燈籠,火星照命。
”思對未得。
至歲暮,有老人高捧曆日叩頭獻上,猛然觸機,拍案大叫,對前句雲:“頭中頂曆日,太歲當頭。
”老人大駭,誤為怒己,叩頭乞哀不止。
守語其故,厚賞令出,然已飽受虛驚矣。
豈真如俗語所雲太歲當頭欤?一笑。
泰興令胡瑤昵一門子。
坐堂時,見一吏挑之與偶語,令怒,欲責治之。
吏漫雲:“渠是小人表弟,叙家常耳。
”令乃出對雲:“‘表弟非表兄表子’,汝能對免責。
”吏曰:“丈人是丈母丈夫。
”令笑而釋之。
唐原休受朱泚僞官,自比蕭何,入長安日,首收圖籍,時人目之曰“火迫酂侯”。
宋南渡,有郭某為将,自比諸葛,酒後辄詠“三顧頻煩”、“兩朝開濟”之句,屏風便面,一一書此。
未幾敗于江上,倉皇涕泣而逃,時謂之“尿汁諸葛”。
遙遙數百年,一将一相,正堪作對。
《代醉編》載:宋陳繹好為敦樸之狀,時号“爇熟顔回”。
熙甯中,台州推官孔文仲舉制科,對策言事,有“痛哭太息”語,執政惡而斥之。
時陳繹為翰林學士,語同官曰:“文仲狂躁,真杜園賈誼也。
”王平甫笑曰:“‘杜園賈誼’,可對‘爇熟顔回’。
”同官皆大笑,繹面赤而退。
按爇熟、杜園皆當時之俗語也。
”有無二字凡九重,壘壘貫珠,愈覺可愛。
寇萊公在中書與同列戲雲:“水底日為天上日。
”衆未有對。
會楊大年至,乃對曰:“眼中人是面前人。
” 劉貢父善屬對,王安石曰:“三代夏商周,可對乎?”貢父曰:“四始風雅頌。
”荊公拊髀曰:“天造地設也。
” 古時各省皆有地諱,莫知所始。
如畿輔曰響馬,陝西曰豹,山西曰瓜,山東曰胯,河南曰驢,江南曰水蟹,浙及徽州曰鹽豆,浙又曰獸,江西曰臘雞,元時江南亦号臘雞,福建曰癞,四川曰鼠,湖廣曰幹魚,兩廣曰蛇,雲貴曰象。
苟不知而誤犯之,必為土人所厭惡矣。
然亦有明知故犯,特以此為嘲戲者。
成化中司馬陝西楊鼎,與司寇福建林聰會坐,林以楊多須且年少,戲曰:“胡兒十歲能窺豹。
”楊曰:“癞子三年不似人。
”又河南焦芳過李西涯邸,見檐曝幹魚,戲曰:“曉日斜穿學士頭。
”西涯曰:“秋風正灌先生耳。
”以諺有“秋風灌驢耳”之句也。
又廖鳴吾戲倫白山曰:“人心不足蛇吞象。
”倫曰:“天理難忘獺祭魚。
”又蜀中張士俨與廣東王某善,每見辄曰:“委蛇委蛇。
”王應聲曰:“碩鼠碩鼠。
”又李時嘗以“臘雞獨擅江南味”戲夏言,言亦以“響馬能空冀北群”七字報之。
諸如此類,不勝枚舉,要皆明知而故犯者,今則不聞有此矣。
一清客書門對雲:“心中無半點事;眼前有十二孫。
”有人續其下曰:“心中無半點事,兩年不曾完糧;眼前有十二孫,六個未經出痘。
”見者絕倒,真滑稽之尤矣。
萬曆中,湖廣張孝廉某悅李屠兒之妻,方執手調笑,屠兒适歸,乃扃戶操杖擊傷其胫。
哀求得脫,告屠于官,稱往渠家買鹽被毆。
縣令已悉前情,因署一聯于狀尾而擲還之。
聯雲:“張孝廉買鹽,自牖執其手;李屠兒吃醋,以杖叩其胫。
” 西湖花神廟旁月老祠,有金書舊聯雲:“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是前生注定事莫錯過姻緣。
”蓋集《西廂》、《琵琶》兩院本成句也。
江蘇某處有一廟,正殿奉關帝,左右祀火神龍神。
彭文勤公過之,題句雲:“心之光明猶火也;神而變化其龍乎。
”就地起義,移他處不得。
廣東省城真武廟有一聯雲:“逞被發仗劍威風,仙佛焉耳矣;有降龍伏虎手段,龜蛇雲乎哉。
”語氣岸異,相傳為蘇文忠公手筆。
安徽育嬰堂落成,陶雲汀宮保題聯雲:“父兮生,母兮鞠,俾無父母有父母,此之謂民父母;子言似,孫言續,視猶子孫即子孫,所以保我子孫。
”又各省育嬰堂有舊傳通用一聯雲:“子不子,亦各言其子,委而棄之,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先王斯有不忍人之政;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此而同之,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大人不失其赤子之心。
”集語頗能渾成,不知作者何人也。
滇南趙某仕楚中為郡守,好出對句。
一日見坊役用命紙糊燈,得句雲:“命紙糊燈籠,火星照命。
”思對未得。
至歲暮,有老人高捧曆日叩頭獻上,猛然觸機,拍案大叫,對前句雲:“頭中頂曆日,太歲當頭。
”老人大駭,誤為怒己,叩頭乞哀不止。
守語其故,厚賞令出,然已飽受虛驚矣。
豈真如俗語所雲太歲當頭欤?一笑。
泰興令胡瑤昵一門子。
坐堂時,見一吏挑之與偶語,令怒,欲責治之。
吏漫雲:“渠是小人表弟,叙家常耳。
”令乃出對雲:“‘表弟非表兄表子’,汝能對免責。
”吏曰:“丈人是丈母丈夫。
”令笑而釋之。
唐原休受朱泚僞官,自比蕭何,入長安日,首收圖籍,時人目之曰“火迫酂侯”。
宋南渡,有郭某為将,自比諸葛,酒後辄詠“三顧頻煩”、“兩朝開濟”之句,屏風便面,一一書此。
未幾敗于江上,倉皇涕泣而逃,時謂之“尿汁諸葛”。
遙遙數百年,一将一相,正堪作對。
《代醉編》載:宋陳繹好為敦樸之狀,時号“爇熟顔回”。
熙甯中,台州推官孔文仲舉制科,對策言事,有“痛哭太息”語,執政惡而斥之。
時陳繹為翰林學士,語同官曰:“文仲狂躁,真杜園賈誼也。
”王平甫笑曰:“‘杜園賈誼’,可對‘爇熟顔回’。
”同官皆大笑,繹面赤而退。
按爇熟、杜園皆當時之俗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