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維崧

關燈
,骨韻都高,幾合蘇、辛、周、姜為一手。

    (《白雨齋詞話》卷三) ○賀新郎 〔秋夜呈芝麓先生〕 擲帽悲歌發。

    正倚幌孤秋獨眺,鳳城雙阙。

    一片玉河橋下水,宛轉玲珑如雪。

    其上有秦時明月。

    我在京華淪落久,恨吳鹽隻點離人發。

    家何在?在天末。

    憑高對景心俱折。

    關情處燕昭樂毅,一時人物。

    白雁橫天如箭叫,叫盡古今豪傑。

    都隻被江山磨滅。

    明到無終山下去,拓弓弦渴飲黃獐血。

    長楊賦,竟何益? ○又 〔贈蘇昆生(蘇,固始人,南曲為當今第一。

    曾與說書叟柳敬亭同客左甯南幕下,梅村先生為賦《楚兩生行》。

    )〕 吳苑春如繡。

    笑野老花颠酒惱,百無不有。

    淪落半生知己少,除卻吹箫屠狗。

    算此外誰與吾友?勿聽一聲河滿子,也非關淚濕青衫透,是鵑血,凝羅袖。

    武昌萬疊戈船吼。

    記當日征帆一片,亂遮樊口,隐隐柁樓歌吹響,月下六軍搔首。

    正烏鵲南飛時候。

    今日華清風景換,剩凄涼鶴發開元叟。

    我亦是,中年後! ○又 〔冬夜不寐寫懷,用稼軒、同父倡和韻。

    〕 已矣何須說!笑樂安彥升兒子,寒天衣葛。

    百結千絲穿已破,磨盡炎風臘雪。

    看種種是餘之發。

    半世琵琶知者少,枉教人斜抱胸前月。

    羞再挾,王門瑟。

    黃皮袴習軍裝别。

    出蕭關邊笳夜起,黃雲四合。

    直向李陵台畔望,多少如霜戰骨。

    隴頭水助人愁絕。

    此意盡豪那易遂?學龍吟屈煞床頭鐵。

    風正吼,燭花裂。

     ○又 〔伯成先生席上贈韓修齡(韓,關中人,聖秋舍人小阮,流浪東吳,善說平話。

    )〕 月上梨花午。

    恰重逢江潭舊識,喁喁爾汝。

    绛燭兩行渾不夜,添上三通畫鼓。

    說不盡殘唐西楚。

    話到英雄兒女恨,綠牙屏驚醒紅鹦鹉。

    雕籠内,淚如雨!一般懷抱君尤苦。

    家本在扶風盩厔,五陵佳處。

    漢阙唐陵回首望,渭水無情束去。

    剩短蠟聲聲訴與。

    繡嶺宮前花似血,正秦川公子迷歸路。

    重酌酒,盡君語。

     ○又 〔纖夫詞〕 戰艦排江口。

    正天邊真王拜印,蛟螭蟠鈕。

    徵發棹船郎十萬,列郡風馳雨驟。

    歎闾左騷然雞狗。

    裡正前團催後保,盡累累鎖系空倉後。

    捽頭去,敢搖手?稻花恰稱霜天秀。

    有丁男臨歧訣絕,草間病婦。

    此去三江牽百丈,雪浪排樯夜吼。

    背耐得土牛鞭否?好倚後園楓樹下,向叢祠亟倩巫澆酒。

    神祐我,歸田畝。

     ○又 〔贈何生鐵(鐵,小字阿黑,鎮江人,流寓泰州,精詩畫,工篆刻。

    )〕 鐵汝前來者!易不學雀刀龍笛,騰空而化?底事六州都鑄錯,孤負陰陽爐冶?氣上燭鬥牛分野。

    小字又聞呼阿黑,距王家處仲卿其亞?休放誕,人笞罵。

    蕭疏粉墨營丘畫。

    更雕鑱漸台威鬥,邺宮銅瓦。

    不值一錢疇惜汝?醉倚江樓獨夜。

    月照到寄奴山下。

    故國十年歸不得,舊田園總被寒潮打。

    思鄉淚,浩盈把。

     【評】陳廷焯曰:飛揚跋扈,不可羁縛,一味橫霸,亦足雄跨一時。

    (《白雨齋詞話》卷三) ○摸魚兒 〔家善伯自崇川來,小飲冒巢民先生堂中。

    聞白生璧雙亦在河下,喜甚,數使趣之。

    須臾,白生抱琵琶至,撥弦按拍,宛轉作陳、隋數弄,頓爾至緻。

    餘也悲從中來,并不自知其何以故也。

    别後寒燈孤館,雨聲蕭槭,漫賦此詞,時漏已下四鼓矣。

    〕 是誰家本師絕藝?檀槽搖得如許!半彎邏沙無情物,惹我傷今吊古。

    君何苦!君不見青衫已是人遲暮。

    江東煙樹。

    縱不聽琵琶,也應難覓,珠淚曾乾處。

    凄然也!似秋宵掩泣,燈前一對兒女。

    忽然涼瓦瘋然飛,千歲老狐人語。

    渾無據!君不見澄心結绮皆塵土。

    兩家後主,為一兩三聲,也曾聽得,撇卻家山去。

     【評】譚獻曰:拔奇本師長歌之外。

    (《箧中詞》二) 右陳維崧詞三十四首,錄自《湖海樓詞》。

     【集評】蔣景祁曰:讀先生之詞,以為蘇、辛可,以為周、秦可,以為溫、韋可,以為左、國、史、漢、唐、宋諸家之文亦可。

    蓋既具什伯衆人之才,而又為志好古,取裁非一體,造就非一詣,豪情豔趍,觸緒紛起,而耍皆含咀醢釀而後出,以故履其阈,賞心洞目,接應不暇;探其奧,乃不覺晦明風雨之真移我情;噫其至矣!(《陳檢讨詞鈔序》)譚獻曰:錫鬯、其年出,而本朝詞派始成。

    雇朱傷於碎,陳厭其率,流弊亦百年而漸變。

    錫鬯情深,其年筆重,固後人所難到。

    嘉慶以前,為二家牢籠者十居七八。

    (《箧中詞》二))陳廷焯曰:國初詞家,斷以迦陵為巨擘。

    後人每好揚朱而抑陳,以為竹坨獨得南宋真胍。

    嗚呼!彼豈真知有南宋哉?迦陵詞氣魄絕大,骨力絕迹,填詞之富,古今無兩。

    隻是一發無馀,不及稼軒之渾厚沈郁。

    然在或初諸老中,不得不推為大手筆。

    迦陵詞沈雄後爽,論其氣魄,古今無敵手。

    若能加以渾厚沈郁,便可突過蘇、辛,獨步千古,惜哉!蹈揚湖海,一發無馀,是其年短處;然其長處亦在此。

    蓋偏至之詣,至於絕後空前,亦令人望而卻走,其年亦人傑矣哉!其年諸短調,波瀾壯闊,氣象萬千,是何神勇!(《白雨齋詞話》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