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

關燈
多長者車轍。

    ” ⒆ 《逐貧賦》見(《揚雄傳》。

     過家 絡緯聲轉急②,田車寒不運。

     兒時手種柳,上與雲雨近。

     舍旁舊傭保③,少換老欲盡。

     宰木郁蒼蒼,田園變畦畛④。

     招延屈父黨,勞問走婚親⑤。

     歸來翻作客⑥,顧影良自哂。

     一生萍托水⑦,萬事雪侵鬓。

     夜闌風隕霜⑧,幹葉落成陣。

     燈花何故喜⑨,大是報書信。

     親年當喜懼,兒齒欲毀龀⑩。

     系船三百裡,去夢無一寸。

     ① 《外集·目錄》卷十二:元豐六年癸亥(1083,山谷三十九歲),是歲在太和,十二月移監德平鎮。

     ② 《炙毂子雜錄》雲:“莎雞。

    ”《古今注》:“一名促織,一名絡緯,一名蟋蟀。

    絡緯謂其鳴如紡績織緯也。

    ” ③ 《司馬相如傳》:“與庸保雜作。

    ”(顔注:“庸即謂賃作者,保謂庸之可信任者也。

    ”) ④ 宰木,謂墓木也。

    《公羊傳·僖公三十三年》:“宰上之木拱矣。

    ”注:“宰,冢也。

    ”《舉要》一:曹子建《贈白馬王彪詩》曰:“山樹郁蒼蒼。

    ”《周禮·遂人》:“溝上有畛。

    ”又《說文》曰:“畛,井田間陌也。

    ” ⑤ 《舉要》一:《廣韻》二十一震曰:“親,親家,七遴切。

    ” ⑥ 唐劉長卿詩:“舊業今已無,還鄉反為客。

    ” ⑦ 劉伶《酒德頌》:“俯觀萬物,擾擾焉如江海之載浮萍。

    ” 《舉要》:《楚辭·九懷·尊嘉》曰:“竊哀兮浮萍,泛淫兮無根。

    ”王逸注曰:“自比如萍生水瀕,随水浮遊,乍東西也。

    ” ⑧ 《春秋》:定公元年冬十月:“隕霜殺菽。

    ”《國語》:“驷見而隕霜,隕霜而冬裘具。

    ” ⑨ 杜詩:“燈花何太喜,酒醁正相親。

    ” ⑩ 《論語·裡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周禮·秋官·司厲》:“未龀者不為奴。

    ”注:“毀齒也,男八歲,女七歲。

    ” 《舉要》:字字矜煉,佳處如食甘榄,味美于回。

     贈别李端叔 我觀江南山,如目不受垢。

     憶食江南薇,子獨于我厚。

     在北思江山,如懷冰雪顔②。

     千峰上雲雨③,岑絕何由攀。

     當時喜文章,各有兒子氣④。

     爾來颔須白,有兒能拜起⑤。

     讀書浩湖海,解意開春冰⑥。

     成山更崇崛,顧我醜丘陵⑦。

     白玉著石中,與物太落落⑧。

     泾渭相将流,世不名清濁⑨。

     乞言既不易,贈言良獨難⑩。

     古來得道人,挂舌屋壁間。

     牧羊金華道,載酒太玄宅⑾。

     支頤聽晤語,願君喙三尺⑿。

     我行風雨夜,船窗聞遠雞。

     故人不可見,故人心可知⒀。

     ① 《外集·目錄》卷七:元豐三年庚申(1080,山谷三十六歲),是歲山谷入京,改官,授吉州太和縣。

     黃《譜》十一:是秋自汴京歸江南。

     李之儀字端叔,姑孰人,舉進士。

    元祐中為樞密院編修官。

    東坡帥定武,辟置幕下。

    之儀時寓居蕪湖。

     ② 杜詩:“試看他時冰雪容。

    ” ③ 《列子·周穆王篇》:“化人之宮出雲雨之上。

    ” ④ 《漢書·高帝五王傳》:“朱虛侯章嘗入侍燕飲,高後兒子畜之。

    ” ⑤ 《史記·三王世家》:“皇子賴天能勝衣趨拜。

    ” ⑥ 《老子》雲:“渙若冰将釋。

    ”《春秋序》:“若江河之浸,膏澤之潤,渙然冰釋,怡然理順。

    ” ⑦ 《論語》:“譬如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醜,類也。

     ⑧ 《老子》:“不欲琭琭如玉,落落如石。

    ” ⑨ 《文選》:“曹子建詩:‘山峰高無極,泾渭揚濁清。

    ’”注引毛萇詩雲:“泾渭相入而清濁異。

    ” ⑩ 《晉書·桓伊傳》: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難。

     ⑾ 《列仙傳》:“黃初平牧羊,遇道士引至金華山石室中。

    其兄初起尋見,問‘羊安在?’曰:‘在山東。

    ’往視之,但見白石磊磊。

    初平叱之,石皆成羊。

    ”揚雄,字子雲,其贊雲:“雄三世不徙官。

    及王莽篡位,雄複不侯。

    人希至其門。

    時有好事者載酒肴從遊,學四科。

    ”。

     ⑿ 《詩·陳風》雲:“可與晤語。

    ”《傳燈錄》:“《天台豐幹禅師傳》:‘居國清寺,廚中有二苦行寒山、拾得。

    二人執爨,終日晤語,潛聽者都不解,獨與師相親。

    ’”《莊子·徐無鬼》:“丘願有喙三尺。

    ” ⒀ 李陵《與蘇武書》:“人之相知,貴知心。

    ” 和張沙河招飲 張侯耕稼不逢年,過午未炊兒女煎②。

     腹裡難盈五車讀,囊中能有幾錢穿③。

     況聞緼素尚黃葛,可怕雪花鋪白氈④。

     誰料丹徒布衣得,今朝忽有酒如川⑤。

     ① 《外集·目錄》卷五:元豐二年己未(1079,山谷三十五歲),是歲在北京。

     黃《譜》九:沙河縣屬刑州,乃河北西路,去北京為不遠。

     ② 《史記·佞幸傳》:“諺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

    ’”退之詩:“有時未朝飧,得米日已晏。

    隔牆聞歡呼,衆口極鵝雁。

    ” ③ 杜詩:“男兒須讀五車書。

    ”《後漢書·趙壹傳》:“為詩曰:‘文籍雖滿腹,不如一囊錢。

    ’”杜詩:“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

    ” ④ 太白《北風行》:“燕山雪花大如席。

    ”老杜詩:“糁徑楊花鋪白氈。

    ” ⑤ 《晉書·諸葛長民傳》:“貧賤常思富貴,富貴必履危機。

    今日欲為丹徒布衣,豈可得耶?”《左傳·昭公十二年》:“穆子曰:‘有酒如淮。

    ’齊侯曰:‘有酒如渑’。

    ”杜詩:“不有小舟能蕩槳,百壺那得酒如川。

    (一作泉)” 《送張沙河遊齊魯諸邦》:張侯去沙河,三食邺下麥。

    布衣未可量,蒼髯身八尺。

     次韻外舅三首 次韻外舅(謝師厚)《喜王正仲三丈奉诏相南兵,回至襄陽,舍驿馬就舟見過》三首① 漢上思見龐德公,别來悲歎事無窮②。

     聲名籍甚漫前日,須鬓索然成老翁③。

     家釀已随刻漏下④,園花更開三四紅。

     相逢不飲未為得⑤,聽取百鳥啼匆匆。

     能來問疾好音傳⑥,蹇步昏花當日痊⑦。

     烹鯉得書增目力⑧,呼兒扶立候門前⑨。

     遊談取重慚犀首⑩,居物多赢昧計然⑾。

     惟有交親等金石,白頭忘義複忘年⑿。

     語言少味無阿堵⒀,冰雪相看有此君。

     燈火詩書如夢寐,麒麟圖畫屬浮雲⒁。

     平章息女能為婦,歡喜兒曹解綴文⒂。

     憂樂同科唯石友,别離空複數朝曛⒃。

     ① 《外集·目錄》卷二:熙甯十年丁巳(1077,山谷三十三歲),是歲在北京。

    《外集》三:《次韻謝外舅病不能拜複官夏雨眠起之什》,又《次韻師厚病間十首》,皆元豐元年作。

    元豐二年山谷繼室謝氏殁于官所。

     正仲三丈謂王存,字正仲。

    元豐間修起居注。

    元祐初自右丞遷左丞。

    按《實錄》:熙甯九年十一月诏,安南行營将士病疾者衆,遣同知太常禮院王存禱南嶽。

    自京師十一月被命,至衡山,回程必在次年。

    按陳無己《詩話》雲:謝師厚廢居于鄧。

    王右丞存其妹婿也,奉使荊湖,枉道過之,夜至其家。

    師厚有詩雲:“倒着衣裳迎戶外,盡呼兒女拜燈前。

    ”黃《譜》七:相南兵恐是禱南嶽。

     ② 龐德公,襄陽人。

    以況師厚。

    《垂虹詩話》雲:“别來悲歎事無窮,張孝先光祖雲:‘曾見親劄作“歡”字。

    ’政如山谷改杜詩‘少年合開萬卷餘’,不可拘平側也。

    ” ③ 《漢書·陸賈傳》:“賈遊漢庭公卿問,聲名籍甚。

    ”《文選》:“文帝書:‘已成成翁,但未白頭耳。

    ’” ④ 晉何充字次道。

    劉惔雲:見次道飲,令人欲傾家釀。

     ⑤ 唐李敬方詩:“相逢不飲空歸去,洞口桃花也笑人。

    ”(《複齋謾錄》引) ⑥ 《維摩經》曰:“佛告文殊師利,汝行詣維摩問疾。

    ” ⑦ 《圓覺經》:“譬彼病眼見空中花。

    ” ⑧ 《孟子》:“既竭目力焉。

    ” ⑨ 《歸去來兮》雲:“稚子候門。

    ” ⑩ 犀首,公孫衍也,《史記》有傳。

     ⑾ 《史記·貨殖傳》:“越王勾踐困于會稽,乃用範蠡、計然。

    ”注:“計然,範蠡師也。

    ”《漢書·張湯傳》:“居物緻富,與湯分之。

    ” ⑿ 金石交見《韓信傳》。

    阮籍詩:“如何金石交。

    ”“忘年”、“忘義”見《莊子·齊物篇》。

     ⒀ 韓愈《送窮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語言無味者,皆子之志也。

    ”晉王衍妻郭氏貪鄙。

    衍嫉之,口未嘗言錢。

    見錢稱阿堵物。

     ⒁ 《漢書》:“單于入朝,上思股肱之美,圖畫其人于麒麟閣。

    ” ⒂ 息女見《漢書·高帝紀》。

    老杜送封主簿詩序:“餘與主簿平章鄭氏女子,垂欲納采。

    書至,女子已許他族。

    ”《漢書·劉韻傳贊》:“綴文之士。

    ”杜詩:“汝更小年能綴文。

    ” ⒃ 潘安仁詩:“投分寄石友。

    ”韓詩:“吾徒幸無事,庶以窮朝曛。

    ”李白詩:“舉迹倚松石,談笑迷朝曛。

    ” 登快閣 癡兒了卻公家事②,快閣東西倚晚晴③。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④。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⑤。

     萬裡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⑥。

     ① 《外集·目錄》卷十:元豐五年壬戌(1082,山谷三十八歲),是歲山谷在太和。

     快閣在太和。

    山谷《送呂知常赴太和丞》雲:我去太和欲期矣。

    《呂君初得太和官》又雲:快閣六月江風寒。

    《今體詩鈔注略》二:程實之紀,閣最一郡之勝,在太和東南城上。

    邑令沈遵名曰快閣。

    《豫章詩話》:快閣在太和縣治東澄江上。

     ② 《晉書·傅鹹傳》:“夏侯駿弟濟素與鹹喜,與鹹書曰:‘江海之流混混,故能成其深廣也。

    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觀每事欲了。

    生子癡,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

    了事正作癡,複為快耳。

    ’” ③ 唐李涉《感興》:随氏造宮阙,峨峨倚雲煙。

     ④ 老杜《天河詩》:“常時任顯晦,秋至辄分明。

    ”李白詩:“水寒夕波急,木落秋山空。

    ”柳子厚詩:“木落寒山靜,江空秋月明。

    ”杜甫《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

    ”李白《金陵城西樓月下吟》:“月下沈吟久不歸,古今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淨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晖。

    ” ⑤ 《禮記·樂記》:“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歎,有遺音農矣。

    ”《呂氏春秋·本味篇》:“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鐘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複鼓琴,以為世無足複為鼓琴者。

    ”用子期伯牙事,不知謂誰。

    漢武帝《秋風辭》:“懷佳人兮不能忘。

    ”《文選》六臣注:“佳人,謂群臣也。

    ”《今體詩鈔注略》:“按公懷李德素詩:‘古來絕朱弦,蓋為知音者。

    ’”《晉·阮籍傳》:“籍又能為青白眼。

    嵇喜來吊,籍作白眼喜弟康聞之,乃赍酒挾琴造焉。

    籍大悅,乃見青眼。

    ” ⑥ 馬融《長笛賦》:“可以寫神喻意,溉盥污穢,澡雪垢滓矣。

    ”伏滔《長笛賦》:“近可以寫情暢神,窮足以怡志保身。

    ”《列子·黃帝篇》:“海上之人有好鷗鳥者,每旦之海上,從鷗鳥遊。

    鷗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

    其父曰:‘吾聞鷗鳥皆從汝遊,汝取來吾玩之。

    ’明日之海上,鷗鳥舞而不下也。

    ”夏文莊(竦)詩:“忘機不管人知否,自有沙鷗信此心。

    ” 《呂氏童蒙訓》:或稱魯直“桃李”雲雲為極至,魯直以猶砌合。

    如《快閣》詩已見成就。

     吳曾《能改齋漫錄》:呂居仁愛豫章少年時作太和縣樓詩“落木”雲雲。

     《歲寒堂詩話》:杜子美登慈恩寺塔雲:“回首叫虞舜,蒼梧雲正愁。

    惜哉瑤池飲,日晏昆侖丘。

    ”此但言其窮高極遠之趣爾。

    南及蒼梧,西及昆侖。

    然而叫虞舜,惜瑤池,不為無意也。

    《白帝城最高樓》雲:“扶桑西枝對斷石,弱水東影随長流。

    ”使後來作者如何措手!山谷《登快閣》詩雲:“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此但以遠大、分明之語為新奇,而究其實,乃小兒語也。

     《養一齋詩話》:“落木”二句奇語。

    姚鼐雲:“豪而有韻。

    此能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内者。

    ”方東樹曰:“起四句且叙且寫,一往浩然。

    五六對意流行,收尤豪放。

    此所謂寓單行之氣于排律之中者。

    ”吳闿生曰:“意态兀傲。

    ” 奕棋二首呈任公漸 【選其二】 偶無公事客休時,席上談兵校【一作“角”】兩棋。

     心似蛛絲遊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②。

     湘東一目誠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③。

     誰謂吾徒猶愛日,參橫月落不曾知④。

     ① 《外集·目錄》卷一:熙甯四年辛亥(1071,山谷二十七歲),是歲在葉縣。

     ② 樂天《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

    ”退之聯句:“化盅枯梮枝。

    ”言蟬也。

    蟬亦曰蜩,《詩》:“五月鳴蜩”也。

     ③ 《南史》:“王偉為侯景謀生。

    偉作檄雲:項羽重瞳,尚有烏江之敗;湘東一目,甯為赤縣所歸?” 《史記·高祖本紀》:“項羽與漢王約,中分天下,割鴻溝。

    謂持棋白黑皆不可動也。

    ” ④ 《後漢書·王符傳》:“聖人深知力者民之本,國之基也,故務省徭役,使之愛日。

    ”“月落參橫”,見柳子厚《龍城錄》。

     翁刻《外集補》四有《行役縣西喜雨寄任公漸大夫》一首,末雲:“令尹眉頭想豁開。

    ”山谷時為縣尉,疑任為令。

     其一:偶無公事負朝喧,三百枯棋共一樽。

    坐隐不知岩穴樂,手談勝與俗人言。

    簿書堆積塵生案,車馬淹留客在門。

    戰勝将驕疑必敗,果然終取敵兵翻。

     〔注〕:評詩者謂山谷此二句則苦思忘形,較勝負于一着,與王荊公措意異矣。

    荊公詩雲:“莫将戲事擾真情,且可随緣道我赢。

    戰罷兩奁收黑白,一枰何處有虧成?”(《和葉緻遠直講》) 戲贈陳季張 氣清語不凡,郭與陳季優。

     季子有美質,明月懸高秋。

     詞談貫百家,炙毂出膏油②。

     放聲寄大塊,肆情無去留。

     方圓付自爾,規矩為瘡疣。

     當其說荒唐,衆口莫能咻③。

     書案鼠篆塵,銜蔬滿床頭。

     居不省家舍,那問犬馬牛④。

     吾嘗觀聖人,與世為獻酬。

     道通衆人行,智欲萬物周。

     微言觀季子,頗亦有意不。

     季子捧腹笑,吾豈搢紳囚⑤。

     吾将乘扶搖,南與大鵬遊。

     相羊九萬裡,厭則下滄洲⑥。

     黃子失所答,如耕不能耰⑦。

     井蛙延海鼈,樂事擅一丘⑧。

     束牲盟伯夷,固自取揶揄⑨。

     無心以觸物,愛子如虛舟。

     維楫苟不存,傾覆當誰尤。

     尚思濟來者,非但自為謀。

     ① 黃《譜》三:熙甯四年辛亥(1071,山谷二十七歲),先生是歲在葉縣。

    有《寄季張》、《賦陳季張北軒杏花》、《從陳季張求竹竿引水入廚》、《題季張竹林村》、《陳氏園詠竹》及《呈王明複陳季張》諸詩,雲:“并原載《外集》”。

     天朗氣清,見《蘭亭集叙》。

    《外集》二有《郭明甫作西齋于颍尾請予賦詩二首》,《目錄》及黃《譜》五均列于熙甯四年。

    第二首雲:東京望重兩并州,遂有汾陽整綴旒。

    翁伯入關傾意氣,林宗異世想風流。

    君家舊事皆青史,今日高材未白頭;莫倚西齋好風月,長随三徑古人遊。

    (《宋詩鈔》八) ② 《史記·荀卿傳》:“齊人頌曰:‘炙毂過髡。

    ’”《集解》:《别錄》曰:“過字作‘輠’,輠者,車之盛膏器也。

    炙之雖盡,猶有餘流者。

    言淳于髡智不盡,如炙輠也。

    ”《索隐》:“過是器名,音如字,謂盛脂之器名。

    ‘過’與‘鍋’字相近,蓋即指器也。

    ” ③ 《孟子·滕文公》:“一齊人傅之,衆楚人咻之。

    ”趙注:“咻之者,讙也。

    ” ④ 《左傳》:“風馬牛不相及也。

    ” ⑤ 《莊子·天下篇》:“其在于《詩》、《書》、《禮》、《樂》者,鄒、魯之士,搢紳先生,多能明之。

    ” ⑥ 《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鵬之徙于南冥也,抟扶搖而上者九萬裡。

    ” ⑦ 耰,覆種也。

     ⑧ 《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

    ”又:“坎井之蛙謂東海之鼈曰: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峙坎井之樂,此亦至矣。

    夫子奚不時來入觀乎?東海之鼈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

    ”《漢書·叙傳》:“漁釣于一壑,則萬物不奸其志;栖遲于一丘,則天下不易其樂。

    ”《晉書·謝安傳贊》:“太保沈浮,曠若虛舟;任高百辟,惟情一丘。

    ” ⑨ 《呂氏春秋·介立篇》:“武王使叔旦就膠鬲于次四内,而與之盟曰:加富三等,就官一列。

    又使保召公就微子開于共頭之下,而與之盟曰:世為長侯,守殷常祀;相奉桑林,宜私孟諸。

    伯夷、叔齊聞之,相視而笑曰:嘻!異乎哉!此非吾所謂道也。

    今周割牲而盟以為信,殺伐以要利。

    以此紹殷,是以亂易暴也。

    不若避之以潔吾行。

    二子北行,至首陽之下而餓焉。

    ” 秋懷二首 秋陰細細壓茅堂,吟蟲啾啾昨夜涼。

     雨開芭蕉新間舊,風撼篔筜宮應商②。

     砧聲已急不可緩,檐影既短難為長。

     狐裘斷縫棄牆角,豈念晏歲多繁霜。

     茅堂索索秋風發,行繞空庭紫苔滑。

     蛙号池上晚來雨,鵲轉南枝夜深月③。

     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絕④。

     湖水無端浸白雲,故人書斷孤鴻沒⑤。

     ① 黃《譜》六:熙甯八年乙卯(1075,山谷三十一歲),先生是歲在北京。

     ② 《文選·吳都賦》:“其竹則篔筜。

    ”注引《異物志》曰:“篔筜生水邊,長數丈,圍一尺五六寸,一節相去六七尺或一丈。

    ” ③ 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④ 杜詩:“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漢書》:“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态;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 ⑤ 杜詩:“江東日暮雲。

    ”又:“厚祿故人書斷絕。

    ” 以右軍書數種贈丘十四 丘朗氣如春景晴,風暄百果草木生。

     眼如霜鹘齒玉冰,擁書環坐愛窗明。

     松花泛硯摹真行,字身藏穎秀勁清, 問誰學之果蘭亭。

    我昔頗複戲墨卿②, 銀鈎虿尾爛箱籯③,贈君鋪案粘曲屏。

     小字莫作癡凍蠅,樂毅論勝遺教經④。

     大字無過瘗鶴銘,官奴作草欺伯英⑤。

     随人作計終後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卿家小女名阿潛,眉目似翁有精神。

     試留比書他日學,往往不減衛夫人⑥。

     ① 黃《譜》十一:元豐三年庚申(1080,山谷年三十六歲),是歲入京改官,授知吉州太和縣。

     《外集》八有《從丘十四借韓文二首》。

    其一雲:“同安得見丘遲”,同安,舒州也。

    其二雲:“中有先君手澤,丹鉛點勘書詩。

    莫惜借行千裡,他日還君一鸱。

    ” ② 《長楊賦序》:“聊因筆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為主人,子墨為客卿以諷。

    ”孟浩然詩:“離群會墨卿。

    ” ③ 《書苑》:“晉索靖草書絕代,名銀鈎虿尾。

    ”籯,竹器,箱屬。

     ④ 《韻語陽秋》十四:“魯直雲:‘小字莫作癡凍蠅,《樂毅論》勝《遺教經》。

    ’”又嘗雲:“《遺教經》或雲羲之書,在楷法中小不及《樂毅論》;然清新方重,度越蕭子雲數等。

    則是小字中《樂毅論》為冠絕也。

    ”米氏《書畫史》雲:“(夏侯玄)《樂毅論》(陳)智永跋雲:‘梁世摹出,天下珍之。

    ’”蘇轼題跋:“嘗見歐陽文忠公雲:‘《遺教經》非逸少筆。

    ’以其言觀之,信若不妄。

    ” ⑤ 《廣川書跋》:“《瘗鶴銘》(梁天監十三年),華舊真逸撰,上皇山樵書,在潤州焦山下。

    世謂王逸少書。

    歐陽公疑華陽居士唐顧況道号。

    然逸少,逋翁書皆不與此類。

    陶弘景嘗居華陽觀,自号華陽隐君。

    ”《集古錄》:“《潤州圖經》以為王羲之書,然類顔魯公。

    右軍有《官奴帖》。

    後漢張芝字伯英,善草書。

    ” ⑥ 衛夫人名铄,晉衛恒從妹,李矩妻,王右軍嘗師之。

     春近四絕句 閏後陽和臘裡回,濛濛小雨暗樓台。

     柳條榆莢弄顔色,便恐入簾雙燕來。

     亭台經雨壓塵沙,春近登臨意氣佳。

     更喜輕寒勒成雪,未春先放一城花。

     小雪晴沙不作泥,疏簾紅日弄朝晖。

     年華已伴梅梢晚,春色先從草際歸。

     梅英欲盡香無賴,草色才蘇綠未勻。

     苦竹空将歲寒節②,又随官柳到青春。

     ① 黃《譜》二:熙甯二年己酉(1069,山谷二十五歲),是歲在葉縣。

    是歲閏十一月,故附此。

    原載《外集》。

     ② 苦竹,地下有粗根莖,橫卧蔓延,幹高五六丈,各節有二個平行之環狀隆起,筍初夏始生。

     迎醇甫夫婦 陳甥歸約柳青初,【一作“飲屠酥”】 麥隴纖纖忽可鋤。

     望子從來非一日, 因人略不寄雙魚。

     園中鳥語勸沽酒②, 窗下日長宜讀書。

     策馬得行休更秣,【一作“遠嫁蕭郎親發白”】 已令童稚割生刍③。

    【一作“平安行李莫徐徐”。

    】 ① 黃《譜》三:熙甯三年庚戌(1070,山谷二十六歲),是歲在葉縣。

    按别本題雲:“遣人迎陳六夫婦。

    ”而後篇又有《送醇甫歸蔡》,及《送陳氏女弟寄别陳氏妹》諸詩,必醇甫夫婦無疑,但先後歸耳。

    蓋先生之妹适陳塑,嘗寓于蔡,醇甫當是其字。

     ② 鳥語謂提葫蘆。

     ③ 《詩·白駒》:“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 雪中連日行役戲書簡同僚 簡書催出似驅雞②,聞道饑寒滿屋啼。

     炙背宵眠榾柮火③,嚼冰晨飯薩波齑。

     風如利劍穿狐腋,雪似流沙飲馬蹄。

     官小責輕聊自慰,猶勝擐甲去征西。

     ① 黃《譜》五:熙甯四年辛亥作。

     ② 《詩·小雅》:“豈不懷歸?畏此簡書。

    ” ③ 韋莊詩:“榾柮爐前擁布裘。

    ” 客自潭府來稱明因寺僧作靜照堂求予作 客從潭府渡河梁,藉甚傳誇靜照堂②。

     正苦窮年對塵土,坐令合眼夢湖湘。

     市門曉日魚蝦白,鄰舍秋風桔柚黃。

     去馬來舟争歲月,老僧原不下胡床。

     ① 黃《譜》四:熙甯四年作。

     ② 名聲藉甚,見《史記·陸賈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