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
關燈
小
中
大
為君明。
”“故人相見尚青眼,新貴如今多白頭。
”“江山萬裡将頭白,骨肉十年終眼青。
”“白頭逢國士,青眼酒尊開。
”此坡、谷所作也。
其用“青眼”對“白頭”者非一,而工拙亦各有差。
老杜亦雲:“别來頭并白,相見眼終青。
” 歐陽修《奉送原甫侍讀出守永興》:酌君以荊州魚枕之蕉,贈君以宣城鼠須之管。
酒如長虹飲滄海,筆若駿馬馳平坂;愛君尚少力方豪,嗟我久衰歡漸鮮。
文章驚世知名早,意氣論交相得晚。
魚枕蕉,一舉十分當複盞。
鼠須管,為物雖微情不淺。
新詩醉墨時一揮,别後寄我無辭遠。
(集八) 《叢話》:永叔送原甫出守永興詩雲:“酌君……平坂。
”黃魯直送王郎詩雲:“酌君……之情。
”近時學者以謂此格獨魯直為之,殊不知永叔已先有也。
(《玉屑》八) 《留王郎》:生涯得如此,舊學更光新。
郢人懷妙質,聊欲運吾斤。
(《内集》一) 寄黃幾複 【原注雲:乙醜年德平縣作。
】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②。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③。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④。
想得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① 山谷嘗有跋雲:(黃《譜》十八,按成都續帖,先生草書此詩跋雲雲。
)幾複在廣州四會,予在德州德平鎮,皆海濱也。
山谷古詩《謝公定和二範秋懷五首邀予同作》(《内集》四)亦雲:“四會有黃令。
” ② 《左傳·僖公四年》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劉禹錫詩:“谪在三湘最遠州,邊鴻不到水南流。
”按《楚辭·招魂》:巫陽曰:“謝不能”,王逸注頗失其義。
若《漢書·項籍傳》,陳嬰謝不能,則此詩所用之意。
③ 兩句皆記憶往時遊居之樂,今既十年矣。
《晉書·張翰傳》曰:“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
” ④ 《漢書·司馬相如傳》曰:“家徒四壁立。
”《左傳·定公十三年》:“齊高強曰:‘三折肱知為良醫。
’”此借用,言其谙練世故,不待困而知也。
東坡詩:“讀書頭欲白,相對眼終青。
”老杜詩《九日》:“殊方日落玄猿哭,故國霜前白雁來。
”四會在廣東,故雲瘴溪。
《王直方詩話》:張文潛嘗謂餘曰:黃九似“桃李春風一懷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真是奇語。
若溪漁隐曰:汪彥章有“千裡江山漁笛晚,十年燈火客氈寒”之句,效山谷體也。
餘亦嘗效此體,作一聯雲:“釣艇江湖千裡夢,客氈風雪十年寒。
”(《玉屑》十八) 《普聞詩論補》:初二句為破題,第三第四句為颔聯。
大凡颔聯皆宜意對。
春風桃李但一杯,而想象無聊,屢空為甚;飄蓬寒雨十年燈之下,未見青雲得路之便,其羁孤未遇之歎具見矣。
其意句亦就境中宣出。
桃李春風,江湖夜雨,皆境也。
昧者不知,直謂境句,謬矣。
(《說郛》六十七) 《次韻幾複和答所寄》,山谷舊跋此詩雲:丁卯歲幾複至吏部改官,追和予乙醜在德平所寄詩也。
(目錄)海南海北夢不到,會合乃非人力能。
地褊未堪長袖舞,夜寒空對短檠燈。
相看鬓發時窺鏡,曾共詩書更曲肱。
作個生涯終未是,故山松長到天藤。
(《内集》八) 黃《譜》一:幾複名介,豫章西山人。
先生作幾複墓志,(集三十一)載幾複年甚少則有意于六經。
方士大夫未知讀《莊》《老》時,幾複為餘言雲雲。
則是幾複與先生少年交遊。
蓋幾複自熙甯九年(1076)同學究出身,為長樂尉,廣州教授,楚州推官,知四會縣。
仕于嶺南者十年。
元祐三年(1088)沒于京師。
《環溪詩話》:山谷桃李雲雲言四件事。
(《今體詩鈔》注略) 《詹言》二十:一起浩然,一氣湧出,五六一頓。
結構與前一樣筆法。
《舉要》:吳(闿生)曰:“黃詩起處每飄然而來,亦奇氣也。
” 《宋詩菁華錄》:次句語妙,化臭腐為神奇也。
三四為此老最合時宜語;五六則狂奴故态矣。
《贈送張叔和》:我提養生之四印,君家所有更贈君:百戰百勝,不如一忍,萬言萬當,不如一默;無可簡擇眼界平,不藏秋毫心地直。
我肱三折得此醫,自覺兩踵生光輝。
(内集四) 《普聞詩論補》:論曰:“詩家雲:煉字莫如煉句,煉句莫若得格,格高本乎琢句,句高則勝矣。
天下之詩莫出于二句:一曰意句,二曰境句。
境句則易琢,意句難制。
境句人皆得之,獨意不得其妙者,蓋不知其旨也。
所以魯直、荊公之詩出于流輩者,以其得意句之妙也,何則?蓋意從境中宣出。
魯直寄黃詩雲雲。
” 次韻楊君全送酒 扶衰卻老世無方,唯有君家酒未嘗②。
秋入園林花老眼,茗搜文字響枯腸③。
醡頭夜雨排檐滴④。
杯面春風繞鼻香⑤。
不待澄清遣分送,定知佳客對空觞。
① 《目錄》第十三卷:元符三年庚辰(1100,山谷五十六歲),是歲山谷在戎州。
五月,徽宗即位。
五月複宣德郎(黃《譜》二十七:據山谷公道微使君手書真迹作宣義郎)。
監鄂州在城鹽稅。
山谷既得放還,以江漲未能下峽。
七月自戎舟行,省其姑于青神。
十月改奉議郎,簽書甯國軍節度判官。
十一月自青神複還戎。
十二月發戎州,過江安,為石信道挽留,遂作歲于此。
又:君全名琳,青神人。
山谷有中岩題字雲:元符三年九月己巳,王元直攜酒,帥楊君全景山酌張子謙介卿、黃魯直于慈姥之東堂。
此詩蓋是時所作,故有“秋入園林花老眼”之句。
(介卿名祉,父誾,娶山谷之姑。
) ② 《漢書·食貨志》曰:“酒所以扶衰養疾。
”《史記·漢武帝紀》:“李少君以卻老方見上。
”退之詩:“斷送一生唯有酒。
”《左傳》:“穎谷封人曰:‘未嘗君之羹。
’” ③ 盧仝《茶歌》雲:“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 ④ 《玉篇》:“醡與酢同,側射反。
”《切韻》雲:“壓酒具也。
”歐公詩:“寒醅美新醡。
” ⑤ 盧仝詩:“一片新茶破鼻香。
”樂天詩:“獨有病眼花,春風吹不落。
” 贈李輔聖 交蓋相逢水急流②,八年今複會荊州。
已回青眼追鴻翼,肯使黃塵沒馬頭③。
舊管新收幾妝鏡,流行坎止一虛舟④。
相看絕歎女博士,筆研管弦成古丘⑤。
原注雲:“女博士謂輔聖後房孔君也,于文藝無所不能,皆妙絕。
” ① 《目錄》第十四卷:建中靖國元年辛巳(1101,山谷年五十七歲),是歲正月解舟江安。
三月至峽州。
改知舒州。
四月至荊南,泊家沙市。
又召以為吏部員外郎。
時病癰初愈,辭免恩命,乞知太平州。
留荊南待命,遂逾冬焉。
② 言卒然相遇,不容少停,如流波之急也。
《文選·樂府詩》:“車馬若川流。
” ③ 上句用嵇康詩“目送歸鴻”之意。
《文選》陸士衡詩:“願假歸鴻翼,翻飛曲江汜。
”下句謂不複浮沉京洛風塵間也。
④ 舊管,新收,本吏文書中語,山谷取用,所謂以俗為雅也。
賈誼《鵩賦》曰:“乘流則逝,得坎則止。
”《莊子》曰:“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遊者也。
”《易》曰:“乘木舟虛。
”《劉子》:“虛舟觸人,人不知怨。
” ⑤ 《世說》:“殷中軍問劉尹雲雲,一時絕歎以為名通。
”又雲:“袁虎作露布,手不辍筆。
王東亭絕歎其才。
” 《甄後傳》曰:“後年九歲,喜書,辄用諸兄筆硯。
兄言:‘當作女博士耶?’”太白詩:“晉代衣冠成古丘。
” 《全書》别集十五《與輔聖書》:想能夙夜文章,以銷往日好武之心。
授官既無吏責,頗得一意于文字。
題伯時(畫)頓塵馬 竹頭槍地風不舉,文書堆案睡自語②。
忽看高馬頓風塵,亦思歸家洗袍袴③。
① 元祐三年春禮部試院作。
② 《戰國策》:“秦王謂唐且曰:‘布衣之怒,免冠徒跣,以頭槍地爾。
’”司馬遷書亦曰:“見獄吏則頭槍地。
”元稹詩:“滿眼文書堆案邊,眼昏偷得暫時眠。
” ③ 老杜詩:“高馬勿捶面。
”韋應物詩:“亂發思一栉,垢衣思一換。
”時山谷在試卷中,故有思歸之語。
黃《譜》二十三:先生有此詩真迹,題作輾馬。
今觀詩句乃雲:“忽思馬欲頓風塵,則是輾馬無疑。
” 竹枝詞二首并跋 撐崖挂谷蝮蛇愁,入箐攀天猿掉頭②。
鬼門關外莫言遠,五十三驿是皇州③。
浮雲一百八盤萦,落日四十八渡明④。
鬼門關外莫言遠,四海一家皆弟兄⑤。
《古樂府》有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淚沾裳。
但以抑怨之音和為數疊。
惜其聲今不傳。
餘自荊州上峽入黔中,備嘗山川險阻,因作二疊與巴娘,令以《竹枝》歌之。
前一疊可和雲:“鬼門關外莫言遠,五十三驿是皇州。
”後一疊可和雲:“鬼門關外莫言遠,四海一家皆弟兄。
”或各用四句入《陽關》、《小秦王》,亦可歌也。
(紹聖二年四月〔十九〕甲申) ① 《目錄》第十二卷:紹聖二年乙亥(1095,山谷年五十一歲)。
是歲山谷谪黔州。
正月受命,與其兄元明出尉氏,許昌,由漢沔趨江陵,上夔峽。
三月辛亥至下牢關。
四月二十三日到黔州,寓開元寺。
劉禹錫《竹枝詞引》曰:“餘來建平,裡中兒聯歌《竹枝》,吹笛擊鼓以赴節,含思宛轉,有淇、濮之豔。
昔屈原居沅、湘,其民迎神,辭多鄙陋,乃為作《九歌》。
故餘亦作《竹枝詞》九篇。
(内集九) ② 言山路險絕如此,即詩所謂“蛇倒退”、“胡孫愁”也。
郭璞注《爾雅》雲:“蝮蛇細頸大頭焦尾,一名反鼻。
”《楚辭》曰:“攀天階而下視。
”元稹《樂府》有夢上天詩曰:“攀天上天攀未得。
”太白《蜀道難》曰:“猿猱欲度愁攀緣。
” ③ 鬼門關在峽州路。
《寰宇記》雲:“黔州東北至東京三千八百六十五裡。
”謝玄晖詩:“春色滿皇州。
” ④ 一百八盤及四十八渡皆自峽州往黔中路名。
山谷書萍鄉縣廳亦曰:“略江陵,上夔峽,過一百八盤,涉四十八渡。
” ⑤ 子夏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荀子》:“四海之内若一家。
” 元明《題歌羅驿竹枝詞》:尺五攀天天慘顔,鹽煙溪瘴鎖諸蠻。
平生夢亦未嘗處,聞有鴉飛不到山。
風黑馬跪(跑)驢瘦嶺,日黃人度鬼門關。
黔南去此無多遠,想在夕陽猿嘯間。
(《全書》外集十) 翁刻别集補有《竹枝》二首詠夔州事,亦作于是年。
六月十七日晝寝 紅塵席帽烏靴裡,想見滄州白鳥雙②。
馬齕枯萁喧午枕,夢成風雨浪翻江③。
① 《目錄》第十一卷:元祐四年己巳(1089,山谷年四十五歲)至八年癸酉(1093,山谷年四十九歲)夏,四年至六年皆在史局。
六年六月特封母壽康縣太君為安康郡太君,乞以轉官恩回授也。
山谷在京師,多與東坡唱和。
四年夏東坡出知杭州,遂無詩伴。
而山谷常苦眩冒,多在史局,又多侍母夫人醫藥。
至六年六月,遂丁家艱。
故此數年之間作詩絕少。
諸詩多不可考,姑寄寓于此。
② 《選》詩曰:“複協滄州趣。
”又老杜詩:“河間雙白鷗。
”馬缟《中華古今注》中:“席帽本古之圍帽也,男女通服之。
以韋為之,四周垂絲網之,施以珠翠。
丈夫去飾。
”吳處厚《青箱雜記》二:“國初猶襲唐風,士子皆曳袍重戴,出則以席帽自随。
” ③ 聞馬齕草聲遂成此夢也。
《楞嚴經》曰:“如重睡人眠熟床枕,其家有人于彼睡時搗練舂米。
其人夢中聞舂搗聲,别作他物,或為擊鼓,或為撞鐘。
”此詩略采其意,以言江湖之念深;兼想與因,遂成此夢。
《石林詩話》:外祖晁君誠善詩,蘇子瞻所謂“溫厚靜深如其為人”者也。
黃魯直嘗誦其“小雨愔愔人不寐,卧聽羸馬齕殘蒭。
”愛賞不已。
他日得句雲:“馬齕枯萁喧午枕,夢驚風雨浪翻江。
”自以為工,以語舅氏無咎曰:“吾詩實發于乃翁前聯,餘始聞舅氏言,不解風雨翻江之意。
一日,憩于逆旅,聞旁舍有澎湃鞺鞳之聲,如風浪之曆船者,起視之,乃馬食于槽,水與草龃龉于槽間而為此聲,方悟魯直之好奇。
然此亦非可以意索,殆适相遇而得之也。
”(《叢話》前集四十九引) 《白頭吟》:&#173552(或雲“”字之訛;音宜,露齒貌)如馬噉萁,川上高士嬉。
臨河道中 村南村北禾黍黃②,穿林入塢歧路長③。
據鞍夢歸在親側,弟妹婦女笑兩廂④。
甥侄跳梁暮堂下,惟我小女始扶床⑤。
屋頭撲棗爛盈&#15031,嬉戲歡争挽衣裳⑥。
覺來去家三百裡,一園兔絲花氣香。
可憐此物無根本,依草着木浪自芳⑦。
風煙雨露非無力⑧,年年結子飄路傍。
不如歸種秋柏實,他日随我到冰霜⑨。
① 黃《譜》八:元豐二年己未(1079,山谷年三十五歲),先生是歲在北京已六年。
《譜》十列此詩。
臨河屬開德,路由河堤。
《外集》中有《曹村道中》詩雲:“瓜田餘蔓有荒壟,梨子壓枝鋪短牆。
明月風煙如夢寐。
平生親舊隔湖湘。
”是也。
蓋經行先曹村,後臨河,故此詩有覺來去家三百裡之句,指大名也。
② 蘇詞:“蔌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
”白樂天《折臂翁詩》:“村南村北哭聲哀。
” ③ 《列子》:楊子之鄰人亡羊。
楊子曰:“何追者之衆?”鄰人曰:“多歧。
”既反。
問“獲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謝元晖詩:“歧路多徘徊。
” ④ 老杜詩:“蘇侯據鞍喜。
”《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夢見在我旁,忽覺在他鄉。
”“兩廂”字見《毛詩》;兩廂,庑也。
韓詩:“兩廂輔氍毹。
” ⑤ 白樂天詩:“惟弄扶床女,時時強展眉。
”杜牧之詩:“扶床乳女午啼饑。
”賀方回詩:“何物系人心?三歲扶床女。
”韓退之《盧君夫人墓銘》:“扶床坐膝,嬉戲歡争。
” ⑥ 《詩·豳風》:“八月剝棗。
”河東人以杖擊棗謂之撲。
太白詩:“兒女歌笑牽人衣。
”杜少陵詩:“短衣數挽不掩胫。
” ⑦ 《淮南子·說山訓》曰:“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兔絲。
”注雲:“茯苓,千歲松脂也。
兔絲生其上而無根,一名女蘿。
”《毛詩·鳷弁》:“茑與女蘿,施于松柏。
”注雲:“女蘿,兔絲松蘿也。
”韓昌黎詩:“浮雲柳絮無根本。
” ⑧ 白樂天詩雲:“等閑裁樹木,随兮占風煙。
” ⑨ 《莊子》:“阖胡嘗視其良,既為秋柏之實矣。
”東坡《歲寒知松柏》詩:“永無秋實悲。
”王介甫詩:“曾與蒿藜同雨露,終随松柏到冰霜。
”山谷意謂如草木之依附,随即飄零,不若慕秋柏之梗介以閱冰霜也。
對酒歌答謝公靜 我為北海飲,君作東武吟②。
看君平生用意處,蕭灑定自知人心③。
南陽城邊雪三日,愁陰不能分皂白④。
摧輪涴蹄泥數尺⑤,城門晝閉眠賈客。
移人僵屍在旦夕,誰能忍饑待食麥⑥。
身憂天下自有人⑦,寒士何者愁填臆。
民生正自不願材,可乘以車可鞭策⑧。
君不見海南水沉紫旃檀,碎身百煉金博山⑨。
豈如不蓬斧斤賞,老大絕崖霜雪間。
投身有用禍所集,何況四達之衢井先汲⑩。
昨日青童天上回,手捧玉帝除書來⑾。
一番通籍清都阙,百身書名赤城台⑿。
飛升度世無虛日,怪我短褐趨塵埃。
顧謂彼童子,此何預人事⒀;但對清樽即眼開,一杯引人着勝地⒁。
傳聞官酒亦自清,徑須沽酒續吾瓶。
南山朝來似有意⒂,今夜傥放春月明。
① 黃《譜》七:元豐元年戊午(1078,山谷年三十四歲),先生是歲在北京。
謝師厚居南陽。
先生告假或因他故至南陽,在冬春間。
公靜名愔,師厚之子。
② 《後漢書》:“孔北海雲:‘坐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
’”鮑明遠《樂府》有《東武吟》。
③ 定自,晉人語也。
《世說》:“謝太傅曰:‘定自佳,定自佳。
’” ④ 《晉·天文志》:“庾翼書雲:‘此天公愦愦無皂白之征也。
’” ⑤ 魏武《苦寒行》曰:“車輪為之摧。
” ⑥ 《左傳·成公十年》:“晉侯夢大厲。
覺,召桑田巫,巫言如夢。
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
’又曰:‘晉侯欲麥,使甸人獻麥。
将食,張;如廁,陷而卒。
’”此借使。
⑦ 白樂天詩:“退身江海應無用,憂國朝廷自有賢。
” ⑧ 《晉書·謝安傳》:“正自不能不爾。
”退之《祭子厚文》:“凡木之生,不願為材。
”《列女傳》:“老萊子妻雲:‘可食以酒肉者,可随以鞭捶。
可授以官祿者,可随以斧钺。
’” ⑨ 《本草》:“沈香門,白檀樹出海南。
”又雲:“真紫檀舊在下品。
”又雲:“扶南國人言,衆香共是一本,根是旃檀,節是沈水,葉是藿香,膠是薰陸。
”《選》詩:“昔為百煉剛。
”李白詩:“博山爐中沈香火。
” ⑩ 《莊子》:“匠石歸,栎社見夢曰:……。
且子求無所可用久矣,幾死乃今得之,為予大用。
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
”《爾雅》:“四達謂之衢。
”《莊子》:“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 ⑾ 《列仙傳》有青童君。
《王莽傳》:“是時争為符命封侯,其不為者相戲曰:‘獨無天帝除書乎?’”此借用。
⑿ 《列子》:“穆王以為清都紫微,帝王之居。
”劉禹錫詩:“金門通籍真多士,黃紙除書每日開。
”《毛詩》:“人百其身。
”《續仙傳》:“司馬承祯身居赤城,名在丹台。
”《茆君傳》雲:“治赤城山。
” ⒀ 退之《秋懷詩》:“顧謂汝童子,置書且安眠。
”《晉書·謝玄傳》:“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
” ⒁ 《世說新語》曰:“王衛軍雲:酒正自引人着勝地。
” ⒂ 王徽之雲:“朝來西山有爽氣。
” 戲贈彥深 【原注雲:李源字彥深,厚之弟,居南陽。
】 李髯家徒壁立四,未嘗一飯能留客②。
春寒茅屋交相風,【相風鳥以木或銅為之】 倚牆扪虱讀書策③。
老妻甘貧能養姑,甯剪髻鬟不典書④。
大兒得飡不索魚,小兒得褌不索襦⑤。
庾郎鲑菜二十七,太常齋日三百餘⑥。
上丁分膰一飽飯,藏神夢訴羊蹴蔬⑦。
世傳寒士有食籍,一生當飯百甕菹⑧。
冥冥主張審如此,附郭小圃宜勤鉏⑨。
蔥秧青青葵甲綠,早韭晚菘羹糁熟⑩。
充虛解戰賴湯餅,芼以蓱齑與甘菊⑾。
【《外集》十有《自采菊苗薦湯餅二首》】 幾日憐槐已着花,一心咒筍莫成竹⑿。
【杜有《槐葉冷淘詩》,《唐書·食貨志》:“貧者以蓬子為面,槐葉為齑。
”】 群兒笑髯窮百巧,我謂勝人飯重肉⒀。
群兒笑髯不若人,我獨愛髯無事貧。
君不見—— 猛虎即人厭麋鹿,人還寝皮食其肉⒁。
濡需終與豕俱焦⒂,饫肥擇甘果非福。
蟲蟻無知不足驚,橫目之民萬物靈⒃。
請食熊蹯楚千乘,立死山壁漢公卿⒄。
李髯作人有佳處,李髯作詩有佳句。
雖無厚祿故人書,門外猶多長者車⒅。
我讀揚雄逐貧賦⒆,斯人用意未全疏。
① 《外集·目錄》卷三:元豐元年戊午(1078,山谷三十四歲),是歲在北京。
② 《蜀志·關羽傳》:“馬超來降,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
亮答之曰:“孟起當與益德并驅争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
”羽美須髯,故亮謂之髯。
”(卷三)老杜雲:“一飯未曾留俗客。
” ③ 淵明《飲酒詩》:“弊廬交悲風。
”《晉書·王猛傳》:“桓溫入關,猛被竭詣之,扪虱而言,旁若無人。
”《曲禮》曰:“先生書策琴瑟在前。
” ④ 《晉書·陶侃傳》:“侃早孤,貧,為縣吏鄱陽。
孝廉範逵嘗過侃。
時倉卒無以待賓,其母乃截發得雙髲,以易酒肴,樂飲極歡。
”杜詩:“長者來在門,荒年自糊口。
家貧無供給,客位但箕帚。
俄頃羞頗珍,寂寥人散後,入怪鬓發空,籲嗟為之久。
自陳翦髻鬟,鬻市充杯酒。
” ⑤ 《晉書·韓康伯傳》:“伯數歲,母為作襦。
令捉熨鬥而謂之曰:‘且着襦,尋當作複禈。
’伯曰:‘不複須。
火在鬥中而柄尚熱,今既着襦,下亦當暧。
’” ⑥ 《後漢書·周澤傳》:“為太常,嘗卧疾齋宮。
其妻哀澤老病,窺問所苦。
澤大怒。
以妻幹犯齋禁,遂收送诏獄謝罪。
時人為之語曰:‘生世不諧,作太常妻。
一歲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齋,一日不齋醉如泥。
’” ⑦ 《周禮·大宗伯》:以脤膰之禮,親兄弟之國。
此言釋奠分胙也。
《啟顔錄》雲:“有人常食蔬,忽食羊肉。
夢五藏神曰:‘羊踏破萊園。
’” ⑧ 《詩》:“疆埸有瓜,是剝是菹。
”菹,若今齑甕也。
(鹽菜細切曰齑,全物曰菹)又摘《禮記》“醯醢百甕”字,以相谑也。
又,《南史·庾杲之傳》:“清貧自業,食唯有韭菹、□韭、生韭雜菜。
任昉嘗戲之曰:‘誰謂庾郎貧?食鲑嘗有二十七種。
’”《侯鲭錄》:東坡曰:世傳王狀元未第時,醉墜汴河。
河神扶出曰:“公有三百千料錢,若死,何處消散?”士有效之,佯醉落水,神亦扶出。
士喜曰:“我料錢幾何?”神曰:“有三甕翁黃齑無處消散耳。
” ⑨ 《莊子》:“孰主張是。
”摘《蘇秦傳》:“附郭田二頃”字。
⑩ 《南史》:“齊周顒隐鐘山。
文思太子問菜食何味最勝?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莊子》:“藜羹不糁。
”(以米合羹曰糁) ⑾ 晉束晰《餅賦》曰:“玄冬猛寒,清晨之會,涕凍鼻中,霜凝口外,充虛解戰,湯餅為最。
”《内則》雲:“雉兔皆有芼。
”注雲:“菜釀也。
”《晉書·石崇傳》雲:“韭蓱齑,是搗韭根雜以麥苗耳。
” ⑿ 自樂天《食筍詩》:“且食勿踟蹰,南風吹作竹。
” 《從斌老乞苦筍》:“煩君便緻蒼玉束,明日風雨皆成竹。
”(《内集》十二) ⒀ 《漢書·朱家傳》:“食不重味。
”《公孫弘傳》:“弘曰:晏嬰相景公,食不重肉。
弘身食一肉脫粟飯。
” ⒁ 《左傳·襄公二十一年》:“州綽曰:‘二子者譬于禽獸,臣食其肉而寝處其皮矣。
’” ⒂ 《莊子·徐無鬼篇》:“濡需者,豕虱是也。
擇疏鬣自以為廣宮大囿,奎蹄曲隈,乳間股腳,自以為安室利處。
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煙火,而己與豕俱焦也。
” ⒃ 《莊子·天地篇》:“夫子無意于橫目之民乎?”《書》:“惟人萬物之靈。
” ⒄ 《左傳·文公元年》:“楚太子商臣以宮甲圍成王。
王請食熊蹯而死,弗聽。
”《後漢書·獻帝紀》:“建安元年,車駕至洛陽。
是時宮室燒盡,百官披荊棘,依牆壁間。
州郡各擁強兵,而委輸不至。
郡僚饑乏,尚書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饑死牆壁間。
” ⒅ 杜詩:“厚祿故人書斷絕,長饑稚子色凄涼。
”《漢書·陳平傳》曰:“門
”“故人相見尚青眼,新貴如今多白頭。
”“江山萬裡将頭白,骨肉十年終眼青。
”“白頭逢國士,青眼酒尊開。
”此坡、谷所作也。
其用“青眼”對“白頭”者非一,而工拙亦各有差。
老杜亦雲:“别來頭并白,相見眼終青。
” 歐陽修《奉送原甫侍讀出守永興》:酌君以荊州魚枕之蕉,贈君以宣城鼠須之管。
酒如長虹飲滄海,筆若駿馬馳平坂;愛君尚少力方豪,嗟我久衰歡漸鮮。
文章驚世知名早,意氣論交相得晚。
魚枕蕉,一舉十分當複盞。
鼠須管,為物雖微情不淺。
新詩醉墨時一揮,别後寄我無辭遠。
(集八) 《叢話》:永叔送原甫出守永興詩雲:“酌君……平坂。
”黃魯直送王郎詩雲:“酌君……之情。
”近時學者以謂此格獨魯直為之,殊不知永叔已先有也。
(《玉屑》八) 《留王郎》:生涯得如此,舊學更光新。
郢人懷妙質,聊欲運吾斤。
(《内集》一) 寄黃幾複 【原注雲:乙醜年德平縣作。
】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②。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③。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④。
想得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① 山谷嘗有跋雲:(黃《譜》十八,按成都續帖,先生草書此詩跋雲雲。
)幾複在廣州四會,予在德州德平鎮,皆海濱也。
山谷古詩《謝公定和二範秋懷五首邀予同作》(《内集》四)亦雲:“四會有黃令。
” ② 《左傳·僖公四年》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劉禹錫詩:“谪在三湘最遠州,邊鴻不到水南流。
”按《楚辭·招魂》:巫陽曰:“謝不能”,王逸注頗失其義。
若《漢書·項籍傳》,陳嬰謝不能,則此詩所用之意。
③ 兩句皆記憶往時遊居之樂,今既十年矣。
《晉書·張翰傳》曰:“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
” ④ 《漢書·司馬相如傳》曰:“家徒四壁立。
”《左傳·定公十三年》:“齊高強曰:‘三折肱知為良醫。
’”此借用,言其谙練世故,不待困而知也。
東坡詩:“讀書頭欲白,相對眼終青。
”老杜詩《九日》:“殊方日落玄猿哭,故國霜前白雁來。
”四會在廣東,故雲瘴溪。
《王直方詩話》:張文潛嘗謂餘曰:黃九似“桃李春風一懷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真是奇語。
若溪漁隐曰:汪彥章有“千裡江山漁笛晚,十年燈火客氈寒”之句,效山谷體也。
餘亦嘗效此體,作一聯雲:“釣艇江湖千裡夢,客氈風雪十年寒。
”(《玉屑》十八) 《普聞詩論補》:初二句為破題,第三第四句為颔聯。
大凡颔聯皆宜意對。
春風桃李但一杯,而想象無聊,屢空為甚;飄蓬寒雨十年燈之下,未見青雲得路之便,其羁孤未遇之歎具見矣。
其意句亦就境中宣出。
桃李春風,江湖夜雨,皆境也。
昧者不知,直謂境句,謬矣。
(《說郛》六十七) 《次韻幾複和答所寄》,山谷舊跋此詩雲:丁卯歲幾複至吏部改官,追和予乙醜在德平所寄詩也。
(目錄)海南海北夢不到,會合乃非人力能。
地褊未堪長袖舞,夜寒空對短檠燈。
相看鬓發時窺鏡,曾共詩書更曲肱。
作個生涯終未是,故山松長到天藤。
(《内集》八) 黃《譜》一:幾複名介,豫章西山人。
先生作幾複墓志,(集三十一)載幾複年甚少則有意于六經。
方士大夫未知讀《莊》《老》時,幾複為餘言雲雲。
則是幾複與先生少年交遊。
蓋幾複自熙甯九年(1076)同學究出身,為長樂尉,廣州教授,楚州推官,知四會縣。
仕于嶺南者十年。
元祐三年(1088)沒于京師。
《環溪詩話》:山谷桃李雲雲言四件事。
(《今體詩鈔》注略) 《詹言》二十:一起浩然,一氣湧出,五六一頓。
結構與前一樣筆法。
《舉要》:吳(闿生)曰:“黃詩起處每飄然而來,亦奇氣也。
” 《宋詩菁華錄》:次句語妙,化臭腐為神奇也。
三四為此老最合時宜語;五六則狂奴故态矣。
《贈送張叔和》:我提養生之四印,君家所有更贈君:百戰百勝,不如一忍,萬言萬當,不如一默;無可簡擇眼界平,不藏秋毫心地直。
我肱三折得此醫,自覺兩踵生光輝。
(内集四) 《普聞詩論補》:論曰:“詩家雲:煉字莫如煉句,煉句莫若得格,格高本乎琢句,句高則勝矣。
天下之詩莫出于二句:一曰意句,二曰境句。
境句則易琢,意句難制。
境句人皆得之,獨意不得其妙者,蓋不知其旨也。
所以魯直、荊公之詩出于流輩者,以其得意句之妙也,何則?蓋意從境中宣出。
魯直寄黃詩雲雲。
” 次韻楊君全送酒 扶衰卻老世無方,唯有君家酒未嘗②。
秋入園林花老眼,茗搜文字響枯腸③。
醡頭夜雨排檐滴④。
杯面春風繞鼻香⑤。
不待澄清遣分送,定知佳客對空觞。
① 《目錄》第十三卷:元符三年庚辰(1100,山谷五十六歲),是歲山谷在戎州。
五月,徽宗即位。
五月複宣德郎(黃《譜》二十七:據山谷公道微使君手書真迹作宣義郎)。
監鄂州在城鹽稅。
山谷既得放還,以江漲未能下峽。
七月自戎舟行,省其姑于青神。
十月改奉議郎,簽書甯國軍節度判官。
十一月自青神複還戎。
十二月發戎州,過江安,為石信道挽留,遂作歲于此。
又:君全名琳,青神人。
山谷有中岩題字雲:元符三年九月己巳,王元直攜酒,帥楊君全景山酌張子謙介卿、黃魯直于慈姥之東堂。
此詩蓋是時所作,故有“秋入園林花老眼”之句。
(介卿名祉,父誾,娶山谷之姑。
) ② 《漢書·食貨志》曰:“酒所以扶衰養疾。
”《史記·漢武帝紀》:“李少君以卻老方見上。
”退之詩:“斷送一生唯有酒。
”《左傳》:“穎谷封人曰:‘未嘗君之羹。
’” ③ 盧仝《茶歌》雲:“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 ④ 《玉篇》:“醡與酢同,側射反。
”《切韻》雲:“壓酒具也。
”歐公詩:“寒醅美新醡。
” ⑤ 盧仝詩:“一片新茶破鼻香。
”樂天詩:“獨有病眼花,春風吹不落。
” 贈李輔聖 交蓋相逢水急流②,八年今複會荊州。
已回青眼追鴻翼,肯使黃塵沒馬頭③。
舊管新收幾妝鏡,流行坎止一虛舟④。
相看絕歎女博士,筆研管弦成古丘⑤。
原注雲:“女博士謂輔聖後房孔君也,于文藝無所不能,皆妙絕。
” ① 《目錄》第十四卷:建中靖國元年辛巳(1101,山谷年五十七歲),是歲正月解舟江安。
三月至峽州。
改知舒州。
四月至荊南,泊家沙市。
又召以為吏部員外郎。
時病癰初愈,辭免恩命,乞知太平州。
留荊南待命,遂逾冬焉。
② 言卒然相遇,不容少停,如流波之急也。
《文選·樂府詩》:“車馬若川流。
” ③ 上句用嵇康詩“目送歸鴻”之意。
《文選》陸士衡詩:“願假歸鴻翼,翻飛曲江汜。
”下句謂不複浮沉京洛風塵間也。
④ 舊管,新收,本吏文書中語,山谷取用,所謂以俗為雅也。
賈誼《鵩賦》曰:“乘流則逝,得坎則止。
”《莊子》曰:“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遊者也。
”《易》曰:“乘木舟虛。
”《劉子》:“虛舟觸人,人不知怨。
” ⑤ 《世說》:“殷中軍問劉尹雲雲,一時絕歎以為名通。
”又雲:“袁虎作露布,手不辍筆。
王東亭絕歎其才。
” 《甄後傳》曰:“後年九歲,喜書,辄用諸兄筆硯。
兄言:‘當作女博士耶?’”太白詩:“晉代衣冠成古丘。
” 《全書》别集十五《與輔聖書》:想能夙夜文章,以銷往日好武之心。
授官既無吏責,頗得一意于文字。
題伯時(畫)頓塵馬 竹頭槍地風不舉,文書堆案睡自語②。
忽看高馬頓風塵,亦思歸家洗袍袴③。
① 元祐三年春禮部試院作。
② 《戰國策》:“秦王謂唐且曰:‘布衣之怒,免冠徒跣,以頭槍地爾。
’”司馬遷書亦曰:“見獄吏則頭槍地。
”元稹詩:“滿眼文書堆案邊,眼昏偷得暫時眠。
” ③ 老杜詩:“高馬勿捶面。
”韋應物詩:“亂發思一栉,垢衣思一換。
”時山谷在試卷中,故有思歸之語。
黃《譜》二十三:先生有此詩真迹,題作輾馬。
今觀詩句乃雲:“忽思馬欲頓風塵,則是輾馬無疑。
” 竹枝詞二首并跋 撐崖挂谷蝮蛇愁,入箐攀天猿掉頭②。
鬼門關外莫言遠,五十三驿是皇州③。
浮雲一百八盤萦,落日四十八渡明④。
鬼門關外莫言遠,四海一家皆弟兄⑤。
《古樂府》有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淚沾裳。
但以抑怨之音和為數疊。
惜其聲今不傳。
餘自荊州上峽入黔中,備嘗山川險阻,因作二疊與巴娘,令以《竹枝》歌之。
前一疊可和雲:“鬼門關外莫言遠,五十三驿是皇州。
”後一疊可和雲:“鬼門關外莫言遠,四海一家皆弟兄。
”或各用四句入《陽關》、《小秦王》,亦可歌也。
(紹聖二年四月〔十九〕甲申) ① 《目錄》第十二卷:紹聖二年乙亥(1095,山谷年五十一歲)。
是歲山谷谪黔州。
正月受命,與其兄元明出尉氏,許昌,由漢沔趨江陵,上夔峽。
三月辛亥至下牢關。
四月二十三日到黔州,寓開元寺。
劉禹錫《竹枝詞引》曰:“餘來建平,裡中兒聯歌《竹枝》,吹笛擊鼓以赴節,含思宛轉,有淇、濮之豔。
昔屈原居沅、湘,其民迎神,辭多鄙陋,乃為作《九歌》。
故餘亦作《竹枝詞》九篇。
(内集九) ② 言山路險絕如此,即詩所謂“蛇倒退”、“胡孫愁”也。
郭璞注《爾雅》雲:“蝮蛇細頸大頭焦尾,一名反鼻。
”《楚辭》曰:“攀天階而下視。
”元稹《樂府》有夢上天詩曰:“攀天上天攀未得。
”太白《蜀道難》曰:“猿猱欲度愁攀緣。
” ③ 鬼門關在峽州路。
《寰宇記》雲:“黔州東北至東京三千八百六十五裡。
”謝玄晖詩:“春色滿皇州。
” ④ 一百八盤及四十八渡皆自峽州往黔中路名。
山谷書萍鄉縣廳亦曰:“略江陵,上夔峽,過一百八盤,涉四十八渡。
” ⑤ 子夏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荀子》:“四海之内若一家。
” 元明《題歌羅驿竹枝詞》:尺五攀天天慘顔,鹽煙溪瘴鎖諸蠻。
平生夢亦未嘗處,聞有鴉飛不到山。
風黑馬跪(跑)驢瘦嶺,日黃人度鬼門關。
黔南去此無多遠,想在夕陽猿嘯間。
(《全書》外集十) 翁刻别集補有《竹枝》二首詠夔州事,亦作于是年。
六月十七日晝寝 紅塵席帽烏靴裡,想見滄州白鳥雙②。
馬齕枯萁喧午枕,夢成風雨浪翻江③。
① 《目錄》第十一卷:元祐四年己巳(1089,山谷年四十五歲)至八年癸酉(1093,山谷年四十九歲)夏,四年至六年皆在史局。
六年六月特封母壽康縣太君為安康郡太君,乞以轉官恩回授也。
山谷在京師,多與東坡唱和。
四年夏東坡出知杭州,遂無詩伴。
而山谷常苦眩冒,多在史局,又多侍母夫人醫藥。
至六年六月,遂丁家艱。
故此數年之間作詩絕少。
諸詩多不可考,姑寄寓于此。
② 《選》詩曰:“複協滄州趣。
”又老杜詩:“河間雙白鷗。
”馬缟《中華古今注》中:“席帽本古之圍帽也,男女通服之。
以韋為之,四周垂絲網之,施以珠翠。
丈夫去飾。
”吳處厚《青箱雜記》二:“國初猶襲唐風,士子皆曳袍重戴,出則以席帽自随。
” ③ 聞馬齕草聲遂成此夢也。
《楞嚴經》曰:“如重睡人眠熟床枕,其家有人于彼睡時搗練舂米。
其人夢中聞舂搗聲,别作他物,或為擊鼓,或為撞鐘。
”此詩略采其意,以言江湖之念深;兼想與因,遂成此夢。
《石林詩話》:外祖晁君誠善詩,蘇子瞻所謂“溫厚靜深如其為人”者也。
黃魯直嘗誦其“小雨愔愔人不寐,卧聽羸馬齕殘蒭。
”愛賞不已。
他日得句雲:“馬齕枯萁喧午枕,夢驚風雨浪翻江。
”自以為工,以語舅氏無咎曰:“吾詩實發于乃翁前聯,餘始聞舅氏言,不解風雨翻江之意。
一日,憩于逆旅,聞旁舍有澎湃鞺鞳之聲,如風浪之曆船者,起視之,乃馬食于槽,水與草龃龉于槽間而為此聲,方悟魯直之好奇。
然此亦非可以意索,殆适相遇而得之也。
”(《叢話》前集四十九引) 《白頭吟》:&#173552(或雲“”字之訛;音宜,露齒貌)如馬噉萁,川上高士嬉。
臨河道中 村南村北禾黍黃②,穿林入塢歧路長③。
據鞍夢歸在親側,弟妹婦女笑兩廂④。
甥侄跳梁暮堂下,惟我小女始扶床⑤。
屋頭撲棗爛盈&#15031,嬉戲歡争挽衣裳⑥。
覺來去家三百裡,一園兔絲花氣香。
可憐此物無根本,依草着木浪自芳⑦。
風煙雨露非無力⑧,年年結子飄路傍。
不如歸種秋柏實,他日随我到冰霜⑨。
① 黃《譜》八:元豐二年己未(1079,山谷年三十五歲),先生是歲在北京已六年。
《譜》十列此詩。
臨河屬開德,路由河堤。
《外集》中有《曹村道中》詩雲:“瓜田餘蔓有荒壟,梨子壓枝鋪短牆。
明月風煙如夢寐。
平生親舊隔湖湘。
”是也。
蓋經行先曹村,後臨河,故此詩有覺來去家三百裡之句,指大名也。
② 蘇詞:“蔌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
”白樂天《折臂翁詩》:“村南村北哭聲哀。
” ③ 《列子》:楊子之鄰人亡羊。
楊子曰:“何追者之衆?”鄰人曰:“多歧。
”既反。
問“獲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謝元晖詩:“歧路多徘徊。
” ④ 老杜詩:“蘇侯據鞍喜。
”《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夢見在我旁,忽覺在他鄉。
”“兩廂”字見《毛詩》;兩廂,庑也。
韓詩:“兩廂輔氍毹。
” ⑤ 白樂天詩:“惟弄扶床女,時時強展眉。
”杜牧之詩:“扶床乳女午啼饑。
”賀方回詩:“何物系人心?三歲扶床女。
”韓退之《盧君夫人墓銘》:“扶床坐膝,嬉戲歡争。
” ⑥ 《詩·豳風》:“八月剝棗。
”河東人以杖擊棗謂之撲。
太白詩:“兒女歌笑牽人衣。
”杜少陵詩:“短衣數挽不掩胫。
” ⑦ 《淮南子·說山訓》曰:“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兔絲。
”注雲:“茯苓,千歲松脂也。
兔絲生其上而無根,一名女蘿。
”《毛詩·鳷弁》:“茑與女蘿,施于松柏。
”注雲:“女蘿,兔絲松蘿也。
”韓昌黎詩:“浮雲柳絮無根本。
” ⑧ 白樂天詩雲:“等閑裁樹木,随兮占風煙。
” ⑨ 《莊子》:“阖胡嘗視其良,既為秋柏之實矣。
”東坡《歲寒知松柏》詩:“永無秋實悲。
”王介甫詩:“曾與蒿藜同雨露,終随松柏到冰霜。
”山谷意謂如草木之依附,随即飄零,不若慕秋柏之梗介以閱冰霜也。
對酒歌答謝公靜 我為北海飲,君作東武吟②。
看君平生用意處,蕭灑定自知人心③。
南陽城邊雪三日,愁陰不能分皂白④。
摧輪涴蹄泥數尺⑤,城門晝閉眠賈客。
移人僵屍在旦夕,誰能忍饑待食麥⑥。
身憂天下自有人⑦,寒士何者愁填臆。
民生正自不願材,可乘以車可鞭策⑧。
君不見海南水沉紫旃檀,碎身百煉金博山⑨。
豈如不蓬斧斤賞,老大絕崖霜雪間。
投身有用禍所集,何況四達之衢井先汲⑩。
昨日青童天上回,手捧玉帝除書來⑾。
一番通籍清都阙,百身書名赤城台⑿。
飛升度世無虛日,怪我短褐趨塵埃。
顧謂彼童子,此何預人事⒀;但對清樽即眼開,一杯引人着勝地⒁。
傳聞官酒亦自清,徑須沽酒續吾瓶。
南山朝來似有意⒂,今夜傥放春月明。
① 黃《譜》七:元豐元年戊午(1078,山谷年三十四歲),先生是歲在北京。
謝師厚居南陽。
先生告假或因他故至南陽,在冬春間。
公靜名愔,師厚之子。
② 《後漢書》:“孔北海雲:‘坐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
’”鮑明遠《樂府》有《東武吟》。
③ 定自,晉人語也。
《世說》:“謝太傅曰:‘定自佳,定自佳。
’” ④ 《晉·天文志》:“庾翼書雲:‘此天公愦愦無皂白之征也。
’” ⑤ 魏武《苦寒行》曰:“車輪為之摧。
” ⑥ 《左傳·成公十年》:“晉侯夢大厲。
覺,召桑田巫,巫言如夢。
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
’又曰:‘晉侯欲麥,使甸人獻麥。
将食,張;如廁,陷而卒。
’”此借使。
⑦ 白樂天詩:“退身江海應無用,憂國朝廷自有賢。
” ⑧ 《晉書·謝安傳》:“正自不能不爾。
”退之《祭子厚文》:“凡木之生,不願為材。
”《列女傳》:“老萊子妻雲:‘可食以酒肉者,可随以鞭捶。
可授以官祿者,可随以斧钺。
’” ⑨ 《本草》:“沈香門,白檀樹出海南。
”又雲:“真紫檀舊在下品。
”又雲:“扶南國人言,衆香共是一本,根是旃檀,節是沈水,葉是藿香,膠是薰陸。
”《選》詩:“昔為百煉剛。
”李白詩:“博山爐中沈香火。
” ⑩ 《莊子》:“匠石歸,栎社見夢曰:……。
且子求無所可用久矣,幾死乃今得之,為予大用。
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
”《爾雅》:“四達謂之衢。
”《莊子》:“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 ⑾ 《列仙傳》有青童君。
《王莽傳》:“是時争為符命封侯,其不為者相戲曰:‘獨無天帝除書乎?’”此借用。
⑿ 《列子》:“穆王以為清都紫微,帝王之居。
”劉禹錫詩:“金門通籍真多士,黃紙除書每日開。
”《毛詩》:“人百其身。
”《續仙傳》:“司馬承祯身居赤城,名在丹台。
”《茆君傳》雲:“治赤城山。
” ⒀ 退之《秋懷詩》:“顧謂汝童子,置書且安眠。
”《晉書·謝玄傳》:“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
” ⒁ 《世說新語》曰:“王衛軍雲:酒正自引人着勝地。
” ⒂ 王徽之雲:“朝來西山有爽氣。
” 戲贈彥深 【原注雲:李源字彥深,厚之弟,居南陽。
】 李髯家徒壁立四,未嘗一飯能留客②。
春寒茅屋交相風,【相風鳥以木或銅為之】 倚牆扪虱讀書策③。
老妻甘貧能養姑,甯剪髻鬟不典書④。
大兒得飡不索魚,小兒得褌不索襦⑤。
庾郎鲑菜二十七,太常齋日三百餘⑥。
上丁分膰一飽飯,藏神夢訴羊蹴蔬⑦。
世傳寒士有食籍,一生當飯百甕菹⑧。
冥冥主張審如此,附郭小圃宜勤鉏⑨。
蔥秧青青葵甲綠,早韭晚菘羹糁熟⑩。
充虛解戰賴湯餅,芼以蓱齑與甘菊⑾。
【《外集》十有《自采菊苗薦湯餅二首》】 幾日憐槐已着花,一心咒筍莫成竹⑿。
【杜有《槐葉冷淘詩》,《唐書·食貨志》:“貧者以蓬子為面,槐葉為齑。
”】 群兒笑髯窮百巧,我謂勝人飯重肉⒀。
群兒笑髯不若人,我獨愛髯無事貧。
君不見—— 猛虎即人厭麋鹿,人還寝皮食其肉⒁。
濡需終與豕俱焦⒂,饫肥擇甘果非福。
蟲蟻無知不足驚,橫目之民萬物靈⒃。
請食熊蹯楚千乘,立死山壁漢公卿⒄。
李髯作人有佳處,李髯作詩有佳句。
雖無厚祿故人書,門外猶多長者車⒅。
我讀揚雄逐貧賦⒆,斯人用意未全疏。
① 《外集·目錄》卷三:元豐元年戊午(1078,山谷三十四歲),是歲在北京。
② 《蜀志·關羽傳》:“馬超來降,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
亮答之曰:“孟起當與益德并驅争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
”羽美須髯,故亮謂之髯。
”(卷三)老杜雲:“一飯未曾留俗客。
” ③ 淵明《飲酒詩》:“弊廬交悲風。
”《晉書·王猛傳》:“桓溫入關,猛被竭詣之,扪虱而言,旁若無人。
”《曲禮》曰:“先生書策琴瑟在前。
” ④ 《晉書·陶侃傳》:“侃早孤,貧,為縣吏鄱陽。
孝廉範逵嘗過侃。
時倉卒無以待賓,其母乃截發得雙髲,以易酒肴,樂飲極歡。
”杜詩:“長者來在門,荒年自糊口。
家貧無供給,客位但箕帚。
俄頃羞頗珍,寂寥人散後,入怪鬓發空,籲嗟為之久。
自陳翦髻鬟,鬻市充杯酒。
” ⑤ 《晉書·韓康伯傳》:“伯數歲,母為作襦。
令捉熨鬥而謂之曰:‘且着襦,尋當作複禈。
’伯曰:‘不複須。
火在鬥中而柄尚熱,今既着襦,下亦當暧。
’” ⑥ 《後漢書·周澤傳》:“為太常,嘗卧疾齋宮。
其妻哀澤老病,窺問所苦。
澤大怒。
以妻幹犯齋禁,遂收送诏獄謝罪。
時人為之語曰:‘生世不諧,作太常妻。
一歲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齋,一日不齋醉如泥。
’” ⑦ 《周禮·大宗伯》:以脤膰之禮,親兄弟之國。
此言釋奠分胙也。
《啟顔錄》雲:“有人常食蔬,忽食羊肉。
夢五藏神曰:‘羊踏破萊園。
’” ⑧ 《詩》:“疆埸有瓜,是剝是菹。
”菹,若今齑甕也。
(鹽菜細切曰齑,全物曰菹)又摘《禮記》“醯醢百甕”字,以相谑也。
又,《南史·庾杲之傳》:“清貧自業,食唯有韭菹、□韭、生韭雜菜。
任昉嘗戲之曰:‘誰謂庾郎貧?食鲑嘗有二十七種。
’”《侯鲭錄》:東坡曰:世傳王狀元未第時,醉墜汴河。
河神扶出曰:“公有三百千料錢,若死,何處消散?”士有效之,佯醉落水,神亦扶出。
士喜曰:“我料錢幾何?”神曰:“有三甕翁黃齑無處消散耳。
” ⑨ 《莊子》:“孰主張是。
”摘《蘇秦傳》:“附郭田二頃”字。
⑩ 《南史》:“齊周顒隐鐘山。
文思太子問菜食何味最勝?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莊子》:“藜羹不糁。
”(以米合羹曰糁) ⑾ 晉束晰《餅賦》曰:“玄冬猛寒,清晨之會,涕凍鼻中,霜凝口外,充虛解戰,湯餅為最。
”《内則》雲:“雉兔皆有芼。
”注雲:“菜釀也。
”《晉書·石崇傳》雲:“韭蓱齑,是搗韭根雜以麥苗耳。
” ⑿ 自樂天《食筍詩》:“且食勿踟蹰,南風吹作竹。
” 《從斌老乞苦筍》:“煩君便緻蒼玉束,明日風雨皆成竹。
”(《内集》十二) ⒀ 《漢書·朱家傳》:“食不重味。
”《公孫弘傳》:“弘曰:晏嬰相景公,食不重肉。
弘身食一肉脫粟飯。
” ⒁ 《左傳·襄公二十一年》:“州綽曰:‘二子者譬于禽獸,臣食其肉而寝處其皮矣。
’” ⒂ 《莊子·徐無鬼篇》:“濡需者,豕虱是也。
擇疏鬣自以為廣宮大囿,奎蹄曲隈,乳間股腳,自以為安室利處。
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煙火,而己與豕俱焦也。
” ⒃ 《莊子·天地篇》:“夫子無意于橫目之民乎?”《書》:“惟人萬物之靈。
” ⒄ 《左傳·文公元年》:“楚太子商臣以宮甲圍成王。
王請食熊蹯而死,弗聽。
”《後漢書·獻帝紀》:“建安元年,車駕至洛陽。
是時宮室燒盡,百官披荊棘,依牆壁間。
州郡各擁強兵,而委輸不至。
郡僚饑乏,尚書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饑死牆壁間。
” ⒅ 杜詩:“厚祿故人書斷絕,長饑稚子色凄涼。
”《漢書·陳平傳》曰:“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