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

關燈
樂,自郐以下無譏焉。

    ”注曰:“季子聞郐、曹二國歌,不複譏之,以其微也。

    ”《周禮·大宗伯注》雲:“子男不執圭者,未成國。

    ”《詩·衡門》注曰:“言淺陋也。

    ” ③ 《周禮·職方氏》:揚州,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左太沖《吳都賦》曰:“或吞江而納漢。

    ” ④ 謂東坡無窮達之異也。

    東坡谪黃州凡五年,嘗遊赤壁,有前後賦。

    按鄂州蒲圻縣有赤壁山,黃州亦有之。

    杜牧之詩:“何人教我吹長笛,與倚春風弄月明。

    ”元祐元年東坡自中書舍人遷翰林學士。

    東坡集《武昌西山》詩序雲:“元祐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與翰林承旨鄧聖求會宿玉堂,偶話舊事,因為此詩。

    ”太白詩:“歸來桃花岩,得憩雲窗眠。

    ”退之詩(《華山女》):雲窗霧閣事恍惚。

    ”山谷題東坡贊曰:“東坡之酒,赤壁之笛。

    ”又東坡《赤壁賦》曰:“客有吹洞箫者。

    ”赤壁之笛,意取此乎? ⑤ 老杜詩:“覓句新知律。

    ”退之《樊宗師銘》曰:“由漢迄今用一律。

    此借用其字,言自提一家之軍律也。

    ”《漢書》曰:“武帝遣公孫敖築塞外受降城。

    ” ⑥ 枯松以自況。

    太白《蜀道難》曰:“枯松倒挂倚絕壁。

    ”退之詩:“洪濤舂撞禹穴幽。

    ”按《禮論·學記注》曰:“舂容,謂重撞擊也。

    ” ⑦ 老杜《古柏行》曰:“大廈如傾要梁棟,萬牛回首丘山重。

    ”退之詩(《病中贈張十八》):龍文百斛鼎,筆力可獨扛。

    ” ⑧ 老杜戲為絕句曰:“今人嗤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後生。

    ”按幹寶《晉紀總論》曰:“蓋共嗤點以為灰塵。

    ”晁無咎、張文潛皆蘇公門下士。

     ⑨ 《選》詩:“一心抱區區,懼君不識察。

    ”《蜀志·龐統傳注》引《襄陽記》曰:“諸葛孔明為卧龍,龐士元為鳳雛,司馬德操為水鏡,蓋皆龐德公題品之語也。

    德公,襄陽人,孔明每至其家,獨拜于床下。

    ” ⑩ 終上句相知之意,且欲為其子求婚于蘇氏,抑東坡或嘗以此許之也。

    山谷在黔中與王泸州帖雲:“小子相今年十四,骨氣差龐厚。

    以此帖觀之,在京師時三四歲矣。

    ”(黃《譜》二十六:相小名小德,小字四十。

    《内集》十有《嘲小德》詩,末雲:“解著《潛夫論》,不妨無外家。

    ”《左氏》成十六年傳曰:“民生敦龐。

    ” ⑾ 阿巽蓋蘇邁伯達之女,東坡之孫。

    山谷雖有此言,其後契闊,竟不成婚,嫁範子功之孫潩。

    潩字箕叟,敷文學士。

    蘇符仲虎,伯達之子也,其言雲爾。

    《說文》曰:“缸,瓶也。

    ”今人定婚者多以紅彩纏酒壺雲。

     《宋詩菁華錄》:起四句論者謂有微詞,理或然也。

    諸人四句言本不足附蘇門,而蘇乃降格納交。

     蘇轼《送楊孟容》:我家峨眉陰,與子同一邦。

    相望六十裡,共飲玻璃江。

    江山不違人,遍滿千家窗。

    但苦窗中人,寸心不自降。

    子歸治小國,洪鐘噎微撞。

    我留侍玉座,弱步欹豐扛。

    後生多高才,名與黃童雙。

    不肯入州府,故人餘老龐;殷勤與問訊,愛惜雙眉龐。

    何以待我歸?寒醅發春缸。

    (紀昀曰:以窄韻見長。

    ) 《舉要》一:韓退之有答孟郊詩,洪善慶曰:“規模背時利,文字觑天巧,此效東野。

    酬樊宗師雲:梁惟西南屏,山厲水刻屈,此效宗師。

    ”查注謂《送楊孟容詩》在元祐元二年(1087,四十三歲),馮星實、王見大皆從之。

    魯直此詩亦當在二年。

    子瞻《李委吹笛詩序》曰:“東坡生日(1080,元豐五年),置酒赤壁矶下”雲雲,赤壁笛當指此。

    揚子雲《解嘲》曰:“曆金門上玉堂有日矣。

    ” 贛上食蓮有感 蓮食大如指,分甘念母慈②。

     共房頭(左角右咠)(左角右咠)③,更深兄弟思。

     實中有幺荷,拳如小兒手④。

     令我念衆雛,迎門索梨棗⑤。

     蓮心政自苦⑥,食苦何能甘。

     甘餐恐臘毒,素食則懷慚⑦。

     蓮生于【一作“淤”】泥中,不與泥同調⑧。

     食蓮誰不甘,知味良獨少⑨。

     吾家雙井塘⑩,十裡秋風香。

     安得同袍子,歸制芙蓉裳⑾。

     ① 《目錄》第一卷:元豐四年辛酉(1081,山谷三十七歲。

    )至六年癸亥(1083)山谷在太和凡三年。

    至元豐癸亥移監德州德平鎮。

    贛上即虔州,與吉鄰郡,江西外台所在。

    山谷或以白事至此。

     ② 《爾雅》:“荷,芙蕖,其華菡萏,其實蓮,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

    ”注曰:“蓮謂房也,的,蓮中實也。

    ”《南山有台詩疏》引陸玑《草木疏》雲:“枸樹似白楊,有子著樹端大如指。

    ”此借用其字。

    詩意謂拇指也。

    《晉書·王羲之傳》曰:“率諸子,抱弱孫,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娛目前。

    ”“念母”字見《詩·渭陽》序。

     ③ 《王子年拾遺記》曰:“西王母見穆天子,進素蓮,一房百子。

    ”《詩》曰:“其角&#162116&#162116。

    ”此借用。

    &#162116&#162116,角多貌。

    通作濈。

    《詩·小雅》:“爾羊來思,其角濈濈。

    ”《傳》:“濈濈,和也。

    羊以善觸為患,故言其和,謂聚而不相觸也。

    ”《箋》:“又作&#162116,亦作戢。

    ” ④ 幺荷謂小葉。

    太白詩曰:“初拳幾枝蕨。

    ”《圖經本草》曰:“菰根歲久者中心生白台如小兒臂,謂之菰手。

    ”此句頗采其意。

     ⑤ 祢正平《鹦鹉賦》曰:“憫衆雛之無知。

    ”淵明《歸去來》曰:“稚子候門。

    ”又《責子詩》曰:“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

    ”公詩有“蕨芽已作小兒拳”之句,張閣見之雲:“此忍人也。

    ”時閣蔬食誦經,故有此語。

    王直方雲:“今此亦雲幺荷拳如小兒手,兩用皆有妙處。

     ⑥ 《爾雅》:“的中薏”注曰:“中心苦。

    ”《晉書·謝安傳》曰:“正自不能不爾耳。

    ” ⑦ 《國語·周語》下曰:“厚味實臘毒。

    ”韋注:“厚味,喻重祿也。

    臘,亟也。

    厚味者,其毒亟也。

    ”《詩·伐檐》曰:“不素餐兮。

    ” ⑧ 《維摩經》曰:“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乃生此花。

    ”《選》詩曰:“異伐可同調。

    ” ⑨ 《中庸》曰:“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晉書》桓伊歌曰:“為臣良獨難。

    ” ⑩ 雙井在洪州分甯縣。

     ⑾ 《詩》曰:“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此借用。

    王介甫《次俞秀老韻》亦曰:“解我蔥珩脫‘孟勞’(刀名),暮年甘與子同袍。

    ”《離騷》曰:“制芰荷以為衣,集芙蓉以為裳。

    ” 《全書》正集一據黃《譜》十二。

    贛上即今贛州。

    元豐四年公自吉安往南安試舉人,過此而作。

    其孝友慈愛之意,藹然可思。

    篇中“甘餐恐臘毒,素食則懷慚”二句,作“投劾去未能,竊祿以懷慚”,又“安得同袍子”句,作“安得免簪袚”,見公真迹,與集中十數字不同。

    黃《譜》作“冠绂”。

    “誰不甘”作“誰雲多”。

     《艇齋詩話》:山谷《贛上食蓮詩》,讀之知其孝弟人也。

    東湖每喜誦此詩。

     以小團龍及半挺贈無咎,并詩,用前韻為戲 我持玄圭與蒼璧,以暗投人渠不識②。

     城南窮巷有佳人,不索賓郎常晏食③。

     赤銅茗碗雨斑斑,銀粟翻光解破顔④。

     上有龍文下棋局,探囊贈君諾已宿⑤。

     此物已是元豐春,先皇聖功調玉燭⑥。

     晁子胸中開典禮,平生自期莘與渭⑦。

     故用澆君磊隗胸,莫令鬓毛雪相似⑧。

     曲幾團蒲聽煮湯,煎成車聲繞羊腸⑨。

     雞蘇胡麻留渴羌,不應亂我官焙香⑩。

     肥如匏壺鼻雷吼⑾,幸君飲此勿飲酒! ① 《目錄》第二卷:元豐八年乙醜(1085,山谷四十一歲),春夏山谷在德平。

    按《實錄》:是歲三月哲宗即位。

    四月丁醜(十六日)以秘書省校書郎召到京師,時當在六七月。

     本詩前有《謝(李清臣)送碾壑源揀牙》詩,即此韻。

     《談苑》曰:“建州茶李氏别令取其乳作片,或号曰金挺。

    ” ② 《書》曰:“禹錫玄圭。

    ”《周禮》曰:“以蒼璧禮天。

    ”柳子厚《新茶詩》:“圓方麗奇色,圭璧無纖瑕。

    ”《漢書·鄒陽傳》曰:“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衆莫不按劍相盼者,何則?無因而至前也。

    ”“渠”,猶晉人言伊,蓋梁、陳以來語。

     ③ “佳人”,謂無咎,山谷後詩(卧陶軒)有雲:“城南晁正字。

    ”《南史》:“劉穆之少貧,好往妻兄江氏家乞食,食畢,求槟榔。

    江氏戲之曰:“槟榔消食,君乃常饑,何忽須此?”《戰國策》顔斶曰:“晚食以當肉。

    ”《新序·刺奢篇》曰:“晏進粝粢之食,瓜瓠之羹。

    ” ④ 韓、孟聯句曰:“茗碗纖纖捧。

    ”歐公詩:“小雨斑斑作燕泥。

    ”“銀粟”,謂茗花。

    老杜詩:“将軍且莫破愁顔。

    ”樂天詩:“一放狂歌一破顔。

    ” ⑤ “棋局”,謂團茶下隐隐有此文,蓋蔑痕。

    《莊子》曰:“胠箧探囊。

    ”《魯論》曰:“子路無宿諾。

    ” ⑥ 《易·蒙卦》曰:“蒙以養正,聖功也。

    ”《爾雅》曰:“四氣和謂之玉燭。

    ”注雲:“道光照。

    ” ⑦ 《易·系辭》曰:“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

    ”此借用。

    言典章文物開陳于胸次也。

    《孟子》曰:“伊尹耕于有莘之野。

    ”《史記·齊世家》:“西伯遇太公于渭之陽。

    ”老杜詩:“自比稷與契。

    ” ⑧ 《世說》卷一:“王遜問王忱:‘阮籍何如司馬相如?’忱曰:‘阮籍胸中磊隗,故須澆之;言同相如,惟有酒異。

    ’”退之詩:“兩鬓雪白趨埃塵。

    ”劉禹錫詩:“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

    ” ⑨ 柳子厚有《斬曲幾》文。

    王介甫詩:“獨坐隐團蒲。

    ”魏武《苦寒行》曰:“羊腸阪诘曲,車輪為之摧。

    ”注引《呂氏春秋》:“九山曰太行羊腸,其山盤纡如羊腸,在太原晉陽北。

    ”樂天詩:“夢尋來路繞羊腸。

    ” ⑩ 俗人煮茶,多以此二物雜之。

    《拾遺記》曰:“晉有羌人姚馥,但言渴于酒,群輩呼為渴羌。

    ”“官焙”即建溪北焙。

     ⑾ 退之《石鼎聯句序》曰:“道士倚牆,鼻息如雷鳴。

    ”元稹詩:“鼻息吼春雷。

    ” 《王立之詩話》:東坡見山谷此句雲:“黃九恁地,怎得不窮!”故晁無咎複和雲:“車聲出鼎繞九盤,如此佳句誰能識?” 《詹言》十二:先皇句不歸,擲。

    開典禮三字擲。

     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二十五:水蘇即雞蘇,澤地多有之。

    昔人煎雞蘇為飲,今則紫蘇盛行,而菜與飲皆不複用雞蘇矣。

    《雩婁農》曰:“東坡詩:‘道人解作雞蘇水,稚子能煎莺粟湯。

    ’” 又《長編》十二:《草木經》:“水蘇味辛微溫,主下氣,辟口臭,去毒,辟惡氣。

    久服通神明,輕身耐老。

    ” 《廣雅疏證·釋草》:匏,瓠也。

    今按瓠自有甘苦二種。

    瓠通作壺。

    匏之轉聲為瓢。

    瓠之疊韻為瓠蘆。

    匏也,瓢也,瓠也,瓠蘆也,實一物也。

    瓠蘆或作壺盧,或作瓠蒌。

    至陸佃則直以《詩傳》匏謂之瓠為誤,而雲“長而瘦上曰瓠,短頸大腹為匏”,真不通之論矣。

     鮑照《梅花落》:中庭雜樹多,偏為梅咨嗟。

    何君何獨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搖蕩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

     《古詩箋》:《畫慢錄》:“丁晉公始制為鳳團。

    後為龍團,天聖中又為小團,其品迥嘉于大團。

    ” 葉廷勳曰:《東溪試茶錄》:“茶受水則光澤,其面渙散如粟,謂之冷粥面。

    ” 《韻語陽秋》五:世言團茶始于丁晉公,前此未有也。

    慶曆中蔡君谟為福建漕,更制小團以充歲貢;元豐初下建州,又制密雲龍以獻,其品高于小團,而其制益精矣。

     戲答趙伯充勸莫學書及為席子澤解嘲 叔盎延賞 平生飲酒不盡味,五鼎饋肉如嚼蠟②。

     我醉欲眠便遣客,三年窺牆亦面壁③。

     空餘小來翰墨場,松煙免穎傍門窗④。

     偶随兒戲灑墨汁,衆人許在崔杜行⑤。

     晚學長沙小三昧,幻出萬物真成狂⑥。

     龍蛇起陸雷破柱,自喜奇觀繞繩床⑦。

     家人罵笑甯有道,污染黃素敗粉牆⑧。

     誠不如南鄰席明府,珠網鎖硯蝸書梁⑨。

     懷中探丸起九死,才術頗似漢太倉⑩。

     感君詩句喚夢覺,邯鄲初未熟黃粱⑾。

     身如朝露無牢強,玩此白駒過隙光⑿。

     從此永明書百卷,自公退食一爐香⒀。

     ① 《目錄》第六卷:元祐二年丁卯(1087,山谷四十三歲),是歲山谷在史局。

    按《實錄》:正月辛未,山谷為著作佐郎。

     ② 《孟子》曰:“缪公之于子思也,亟問,亟饋鼎肉。

    ”《楞嚴》曰:“當橫陳時,味如嚼蠟。

    ”《漢書·主父偃傳》曰:“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則五鼎烹耳。

    ”注謂牛羊豕魚麋。

     ③ 《南史·陶潛傳》曰:“潛若先醉,便語客雲:‘我醉欲眠卿可去。

    ’”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此女登牆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

    ”《傳燈錄》:“達摩寓止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

    ” ④ 《選》詩:“粲粲翰墨場。

    ”鮑照《飛白書銘》曰:“沾此瑤液,染彼松煙。

    ”“免穎”,見退之《毛穎傳》。

     ⑤ 《漢書·周亞夫傳》:“文帝曰:‘向者霸上、棘門如兒戲耳。

    ’”盧仝《示添丁》雲:“忽來案上翻汁,塗抹詩書如老鴉。

    ”按《王子年拾遺記》雲:“浮提國獻神通善書二人,出肘間金壺,壺中有墨汁如淳漆。

    酒地及石,皆成篆隸科鬥之字。

    羅叔景、趙元嗣者,與伯英并時見稱于西州,而矜巧自與,衆頗惑之。

    故伯英自稱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羅、趙有餘。

    ”崔謂崔瑗,杜謂杜度。

     ⑥ 《國史補》曰:“長沙僧懷素自言得草聖三昧。

    ”《傳燈錄》:“毗婆屍佛偈曰:‘身從無相中受生,猶如幻出諸形象。

    ’” ⑦ 《陰符經》曰:“地發殺機,龍蛇起陸。

    ”《世說》曰:“夏侯玄常倚柱讀書,時暴雨霹靂破所倚柱,衣服焦然。

    玄色不變,讀書如故。

    ”此并借用,以言草書之變态。

    《墨薮》雲:“蔡邕得用筆法,大叫歡喜。

    ”《晉書·劉毅傳》:“嘗聚樗蒲,擲雉,大喜,褰衣繞床叫。

    ”太白作《懷索草書歌》曰:“吾師醉後倚繩床,須叟掃盡數千行。

    ” ⑧ 《書斷》曰:“張芝字伯英,性好書。

    凡家之衣帛,皆書而後練。

    ”《北史》:“盧詢祖于黃素楷書勳簿。

    ”東坡詩:“書窗涴壁常遭罵。

    ”任華《懷素草書歌》曰:“粉壁搖晴光,素屏凝曉霜,待師揮灑兮不可忘。

    ” ⑨ 席君蓋京師醫者,與山谷寓舍相鄰。

    山谷書帖中所謂席三,即其人也《文選》左太沖詩:“南鄰擊鐘磬。

    ”《漢書·龔遂傳》曰:“明府且止。

    ”杜牧之詩:“蝸涎蠹畫梁。

    ”老杜詩雲:“蟲書玉佩藓。

    ” ⑩ 《漢書·尹賞傳》曰:“相與探丸為彈。

    ”《史記·扁鵲傳》曰:“臣非能生人也;此當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楚辭》曰:“雖九死其猶未悔。

    ”《史記》:“太倉公淳于意受公乘陽慶禁方,為人治病決死生,多驗。

    ” ⑾ 《異聞集》卷一:道者呂翁經邯鄲道上。

    邸舍中有少年盧生自歎其貧困,言訖思寐。

    時主人方炊黃粱為馔。

    翁乃探懷中枕以授生。

    枕兩端有竅。

    生夢中自竅入其家,見其身富貴五十年老病而卒。

    欠伸而悟,顧呂翁在傍,主人炊黃粱尚未熟。

     ⑿ 《漢書·蘇武傳》曰:“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維摩經》曰:“是身如芭蕉,中無有堅。

    ”《遺教經》曰:“世實危脆,無牢強者。

    ”《莊子》曰:“人生天地之間,如白駒之過郤,忽然而已。

    ” ⒀ 《傳燈錄》:“杭州永明寺智覺禅師延壽著《宗鏡錄》一百卷。

    ”其《序》曰,“舉一心為宗,照萬法如鏡。

    編聯古制之深義,撮略寶藏之圓诠。

    ”雲雲。

    《羔羊詩》曰:“自公退食。

    ”《傳燈錄》:“守安禅師頌曰:‘南台靜坐一爐香,互日凝然萬慮忘。

    ’” 《同子贍韻和趙伯充團練》注:伯充宗室子。

    武衛大将軍康州團練使,善畫馬。

     《戲答陳元輿(軒)》:官饔同盤厭腥膩,茶瓯破睡秋堂空。

    自言不複蛾眉夢,枯淡頗與小人同。

     《發願文》:我從昔來,因癡有愛。

    飲酒食肉,增長愛渴。

    入邪見林,不得解脫。

    今者對佛發大誓願,願從今日盡未來世不複淫欲,願從今日盡未來世不複飲酒,願從今日盡未來世不複食肉。

    (《全書·内集》二十九) 觀伯時畫馬禮部試院作 儀鸾供帳饕虱行,翰林濕薪爆竹聲,風簾官燭淚縱模②。

     木穿石槃未渠透,坐窗不遨令人瘦,貧馬百藖逢一豆③。

     眼明見此玉花驄,徑思着鞭随詩翁,城西野桃尋小紅④。

     ① 《目錄》第九卷:元祐三年戊辰(1088,山谷四十四歲),是歲山谷在史局。

    其春東坡知貢舉,山谷與李公麟等皆為其屬。

     黃《譜》二十三 元祐三年戊辰 正月東坡知貢舉,先生為參詳。

     按題大學試院雲:元祐二(?)年正月乙醜(十七日)鎖太學,試禮部進士四千七百三十二人。

    三月戊申(初一日)奏号進士五百人,宗室二人。

    子瞻、莘老知貢舉,熙叔、魯直(五人)參詳,君贶、無咎(十四人)點檢試卷。

    是日侍禦吏日晏不來,為子發書。

     ② 上三句言供拟之寒陋也。

    供張弊壞,卒徒以為卧具,故有貪饕之虱行于其間。

    《國朝會要》曰:“儀鸾司在拱宸門外嘉平坊,掌奉供帳之事。

    翰林司在大甯門内,掌供禦酒茗湯果,及遊幸宴會,内外延設。

    ”《神異經》曰:“山臊畏爆竹聲。

    後漢巴祗與客暗坐,不燃官燭。

    ”李商隐詩曰:“風簾殘燭隔霜清。

    ”老杜詩曰:“四座淚縱橫。

    ” ③ 言鎖宿甚久,出院未有期,郁郁自苦,如貧馬之得瘦。

    《真诰》曰:“太極老君與傅先生木鑽,使穿一石槃,厚五尺許。

    積四十七年而石穿,遂得神丹。

    ”《庭燎詩》注曰:“夜未央,猶言夜未渠央也。

    ”《音義》曰:“渠,音其遽反。

    ”元次山詩曰:“豈欲皂枥中,争食籺與藖?”自注雲:“藖,糠中可食者,下沒反。

    牛馬食餘草節曰藖,下谏反。

    ”按《集韻》:“藖音何間反,莝餘草也,又侯裥反。

    ” ④ 老杜詩:“吾與汝曹俱眼明。

    ”又《丹青引》曰:“先帝天馬玉花驄。

    ”(一本作“五花驄”)《晉書·劉琨傳》曰:“常恐祖生先吾着鞭。

    ”詩翁謂東坡。

    老杜詩:“點注桃花舒小紅。

    ” 《目錄》第七卷:伯時名公麟。

     《詠李伯時摹韓幹三馬次蘇子由韻簡伯時兼寄李德素》(《内集》七):李侯畫隐百僚底,初不自期人誤知。

    戲弄丹青聊卒歲,亦如閱世老禅詩。

     《次韻子瞻和子由觀韓幹馬因論伯時畫天馬》(《内集》七):曹霸弟子沙苑丞,喜作肥馬人笑之。

    李侯論幹獨不爾,妙畫骨相遺毛皮。

    況我平生賞神駿,僧中雲是道林詩。

     《叢話》前集四十八:《禁脔》謂之促句換韻。

    其法三句一換韻,三疊而止。

    此格甚新,人少用之。

     紀呁曰:此法本之嘉州《走馬川》詩。

    嘉州又本之《峄山碑》,但碑是四言耳。

    (《蘇詩編注集成》卷三十五按) 《詹言》十二:起三句極言供奉之陋,當一傳。

    收入題,神化,極言貧困。

    此是在試院作。

    坡和尤妙。

     蘇轼《次韻黃魯直畫馬試院中作》:“少年鞍馬勤遠行,卧聞齕草風雨聲,見此忽思短策橫。

    十年髀肉磨欲透,那更陪君作詩瘦!不如芋魁歸飯豆。

    門前欲嘶禦史驄,诏恩三日休老翁;羨君懷中雙桔紅。

    ”查注:“本集書試院詩後雲:‘元祐三年正月二十一日領貢舉事。

    辟李伯時為考校官。

    三月初,考校既畢,待諸廳參會。

    伯時苦水悸,欲作&#170509馬以排悶。

    魯直詩先成,餘次韻;蔡天啟、晁無咎、舒堯文、廖明略皆繼。

    ’” 翁方綱曰:“貧馬”句比興,夾寫7入題無迹。

     送王郎 酌君以蒲城桑落之酒,泛君以湘累秋菊之英②。

     贈君以黟川點漆之墨,送君以陽關堕淚之聲③。

     酒澆胸次之磊隗,菊制短世之頹齡④。

     墨以傳萬古文章之印,歌以寫一家兄弟之情⑤。

     江山萬裡俱頭白,骨肉十年終眼青。

     連床夜語雞戒曉,書囊無底談未了⑥。

     有功翰墨乃如此,何恨遠别音書少。

     炒沙作糜終不飽,镂冰文章費工巧⑦。

     要須心地收汗馬,孔孟行世日杲杲⑧。

     有弟有弟力持家,婦能養姑供珍鲑⑨。

     兒大詩書女絲麻⑩,公但讀書煮春茶。

     ① 《目錄》第一卷:元豐七年甲子(1084,山谷四十歲),是歲山谷監德州德平鎮。

    有《發願文》,蓋七年三月過泗州僧伽塔所作。

    到官當在夏秋也。

     王純亮字世弼,山谷之妹婿,見于黃民世譜。

     ② 庾信詩:“蒲城桑落酒。

    ”按《續古今注》雲:“索郎酒桑落時美,故因以為名。

    ”《齊民要術》載釀桑落酒法,亦以九月。

    或雲:“桑落,河名,非也。

    ”杜詩:“坐開桑落酒。

    ”《漢書》揚雄作《反騷》曰:“欽吊楚之湘累。

    ”注謂屈原赴湘死,故曰湘累。

    《楚辭》曰:“夕飡秋菊之落英。

    ” ③ 黟音伊,漢舊縣,今屬歙州。

    《墨譜》雲:“江南黟、歙之地有李廷珪墨尤佳。

    廷珪本易水人,唐末渡江居歙,造墨有名。

    ”蕭子良《答王僧虔書》雲:“仲将之墨一點如漆。

    ”王維詩:“勸君更盡一懷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李商隐詩:“斷腸聲裡唱陽關。

    ”堕淚碑,見《晉書·羊祜傳》。

     ④ 《莊子》曰:“喜怒哀樂不入于胸次。

    ”淵明詩:“菊為制頹齡。

    ”班固《幽通賦》:“道修長而世短。

    ” ⑤ 印,如釋氏所謂傳佛心印。

    《詩》曰:“以寫我憂。

    ” ⑥ 《文選·趙景真答嵇茂齊書》曰:“鳴雞戒旦。

    ”顔師古注《急就章》曰:“有底曰囊,無底曰橐。

    ” ⑦ 《楞嚴經》曰:“若不斷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成其飯,經百千劫,隻名熱沙。

    何以故?此非飯,本砂石成故。

    ”佛書又雲:“譬如說食,終不能飽。

    ”《鹽鐵論》曰:“内無其質而外學其文,若畫脂镂冰,費日損功。

    ”《考工記》曰:“工有巧。

    ” ⑧ 謂道義戰勝,胸中開明,乃曉然見聖賢用心處。

    《史記·晉世家》:“文公曰:‘矢石之難,汗馬之勞,此複受次賞。

    ’”孟子曰:“子夏、子張、子遊以有若似聖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

    ”曾子曰:“不可。

    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矣。

    ”注曰:“秋陽,周之秋,夏之五月六月,盛陽也。

    皜皜,甚白也,皜音杲。

    ”《詩》曰:“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山谷《答王雩書》(《正集》十八《與王子予書》)曰:“想以道義敵紛華之兵戰勝久矣。

    古人雲:‘并敵一向,千裡殺将。

    要須心地收汗馬之功,讀書乃有味。

    ’” ⑨ 老杜《同谷歌》雲:“有弟有弟在遠方。

    ”《南史·庾杲之傳》:“誰謂庾郎貧?食鲑常有二十七種。

    ”鲑,戶佳反,《切韻》:“魚名,出《吳志》。

    ” ⑩ 《禮記》曰:“治其絲麻。

    ” 《王直方詩話》:“讀書頭欲白,相對眼終青。

    ”“身更萬事已頭白,相對百年終眼青。

    ”“看鏡白頭知我老,平生青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