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

關燈
之什》,白公《秦中吟》、《樂遊園》、《紫閣村詩》,則幾于罵矣,失詩之本質矣。

     《?溪詩話》:山谷雲:詩者,人之性情也;非強谏争于庭,怨詈于道,怒鄰罵座之所為也。

     《誠齋詩話》;初學詩者須學古人好語,或兩字,或三字。

    入口便成詩句,不至生硬。

    要誦詩之多,擇字之精;始乎摘用,久而自出肺腑,縱橫出沒,用亦可,不用亦可。

    (如山谷《猩猩毛筆》:“平生幾兩屐,身後五車書。

    ”“平生”出《論語》,“身後”出張翰“使我有身後名”;“幾兩屐”,阮孚語;“五車書”,莊子言惠施。

    此兩句乃四處合來。

    ) 《詩話總龜》(卷九):山谷謂龜父雲:“甥最愛老舅詩中何等篇?”龜父舉“蟻穴或夢封侯王,蜂房各自開戶牖。

    ”(《題落星寺》三首之一)及“黃塵不解涴明月,碧樹為我生涼秋。

    ”以為絕類工部。

    山谷雲:“得之。

    ”(《王直方詩話》) 《艇齋詩話》:山谷詩雲:“十度欲言九度休,萬人叢中一人曉。

    ”(《贈陳師道》)曾吉父雲:“此正山谷詩法也。

    ”其說盡之。

     《庚溪詩話》:山谷之詩,清新奇峭,頗造前人未嘗到處,自為一家。

    此其妙也。

    至古體詩,不拘聲律,間有歇後語,亦清新奇峭之極也。

    然近時學其詩者,或未得其妙處。

    每有所作,必使聲韻拗戾,詞語艱澀,曰,江西格也。

    此何為哉?呂居仁作《江西詩社宗派圖》,以山谷為祖,宜其規行矩步,必踵其迹;今觀東萊詩,多渾厚平夷,時出雄偉,不見斧鑿痕。

    社中如謝無逸之徒亦然。

    正如魯國男子善學柳下惠者也。

     《玉屑》十二:晦庵雲:蘇、黃隻是今人詩,蘇才豪,黃費安排。

     又:陳無己雲:荊公晚年詩傷工,魯直晚年詩傷奇。

    (《王直方詩話》) 《辨疑》:或謂山谷詩一以生硬為主。

    何所見之褊也!公詩祖陶宗杜,體無不備;而早年亦從事于玉溪生。

    故集中所登,慷慨沉雄者固多,而流麗芊綿者亦複不少。

    公有雲:“甯律不諧而不使句弱,用字不工而不使語俗。

    ”此則公之力追老杜者也。

    至晚年則又洗盡鉛華,獨标隽旨。

    凡風雲月露與夫體近香奁者,洗剝殆盡。

    觀其“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之句,文潛力稱奇特。

    而公以為此猶砌合,不如“石吾甚愛之,勿使牛砺角。

    牛砺角尚可,牛鬥殘我竹”數語乃可雲至。

    是其境詣實有快閣“江澄木落”之妙,而其襟懷殆與淵明同其夷猶沖淡。

    夫豈牛鬼蛇神如李賀輩之佶倔聱牙也邪?公詩雖時作硬語,而老樸中自饒豐緻。

     《昭昧詹言》十:山谷之不如韓、杜者,無巨刃摩天,乾坤擺蕩,雄直揮斥,渾茫飛動,沛然浩然之氣。

    而沉頓郁勃,深曲奇兀之緻,亦所獨得,非意淺筆懦調弱者所可到也。

     又:詩文句意忌巧。

    東坡時失之此,遂開俗人。

    故作者甯樸無巧。

    至于凡近、習俗、庸熟,不足議矣。

    要之,惟學山谷,能已諸病。

     又十二:山谷之妙,起無端,接無端,大筆如椽,轉折如龍虎,掃棄一切,獨提精要之語。

    每每承接處,中亘萬裡,不相聯屬,非尋常意計所及。

    長吉亦如是,但嫌節促,無舒博氣,政與《公羊》、《穀梁》同病。

     又:大抵山谷所能,在句法上遠。

    凡起一句,不知其所從何來。

     《臞翁詩評》:山谷如陶弘景祗诏入宮,析理談玄,而松風之夢故在。

     《江西詩派小序》:國初詩人,如潘阆、魏野,規規晚唐格調,寸步不敢走作。

    楊、劉則又專為“昆體”,故優人有“尋扯義山”之诮。

    蘇、梅二子,稍變以平淡豪俊,而和之者尚寡。

    至六一、坡公,巍然為大家數,學者宗焉。

    然二公亦各極其天才筆力之所至而已,非必鍛煉勤苦而成也。

    豫章稍後出,會粹百家句律之長,究極曆代體制之變,蒐獵奇書,穿穴異聞,作為古律,自成一家,雖隻字半句不輕出。

    遂為本朝詩家宗祖。

    在禅學中比得達摩,不易之論也。

    其《内集》詩尤善,信乎其自編者。

     宋調元《重刻黃文節公全書序》:嘗讀《大雅堂記》而知先生所得力已。

    其言曰:“妙處乃在無意于文”,又曰:“廣之以《國風》、《雅》、《頌》,深之以《離騷》、《九歌》。

    ”紫陽謂其“并不蹈古人町畦”。

    東坡以為“如見……鄙事”。

    陸鵝湖比之優缽昙花。

    羅鶴林以“不向如來行處行”稱之。

    “學老杜而不為”,後山之瓣香也。

    “争精微于一字”,虛谷之法眼也。

    在宋諸賢論之審矣。

    西江作《宗派圖》,配飨杜陵,轉非先生意也。

     清馮詠《江西詩派論》:西江詩闢自淵明。

    今人不宗淵明而宗山谷者,山谷可派而淵明不可派也。

    且夫水之勢盛則衆流并納,詩之派盛則百家同歸。

    圖中所載人不産于江西而以江西派之,學不出于山谷而以山谷派之。

    故曰出異歸同。

    然則詩固莫盛于江西乎?非也。

    詩三百篇,海也,所謂測之莫量其深,望之不見其廣,無遠不集,靡幽不通者也。

    其他漢、魏、六朝、唐、宋之詩,萬壑争流,而不以派名。

    非發源者不弘,以楊波者不衆也。

     每篇之中,每句逆接,句句遠來。

    山谷于變化中甚少講究,由未嘗知古文也。

     又:山谷死力造句,專在句上弄遠。

    成篇之後,意境皆不甚遠。

     元好問《論詩》絕句:古雅難将子美親,精純全失義山真。

    論詩甯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裡人。

     張之洞《摩圍閣詩》:黃詩多槎牙,吐語無平直。

    三反信難曉,讀之鲠胸臆。

    如佩玉瓊琚,舍車行荊棘。

    又如佳茶荈,可啜不可食。

    子瞻與齊名,坦蕩殊雕飾。

    (《石遺室詩話》十一) 《全書》評黃:東坡跋山谷小書雲:魯直以平等觀作欹側字,以真實相出遊戲法,以磊落人書細碎事,可謂三反。

     《誠齋詩話》:高崇初作黃字,天下翕然學黃字。

     《本傳》:東坡雲:“堅楷法研媚,自成一家。

    ”遊荊州,得石本蘭亭,愛玩之不去手。

    因悟古人用筆意,作小楷日進,曰:“他日當有知我者。

    ”草書尤奇偉。

    堅沒後人争購其字,一紙千金雲。

     《獨醒雜志》:東坡嘗與山谷論書。

    東坡曰:“魯直近字雖清勁,而筆勢有時太瘦,幾如樹梢挂蛇。

    ”山谷曰:“公之字固不敢輕議,然間覺褊淺,亦甚似石壓蝦蟆。

    ”二公大笑。

     《避暑錄話》:魯直詩中歲焚去三之二,自名《帚尾集》。

    其後稍自喜,以為可傳,故複名《敝帚集》。

     《王直方詩話》:山谷舊所作詩文,名以《焦尾》、《弊帚》。

    少遊雲:每覽此編,辄怅然終日,殆忘食事,邈然有二漢之風。

    今交遊中以文墨稱者,未見其比。

    所謂珠玉在傍,覺我形穢也。

    (《玉屑》十八) 許尹《黃陳詩集注序》:二公之詩其用事深密,雜以儒佛、虞初稗官之說,《隽永》、《鴻寶》之書,牢籠漁獵,取諸左右。

     錢文子《芗室史氏注山谷外集詩序》:山谷之詩與蘇同律,而語尤雅健,所援引者乃多于蘇。

     《詹言》十:(姚姜塢先生)又曰:“《宋史·藝文志》有陳逢寅注二十卷,而不及任淵、史容。

    ”樹按,任注甚疏漏,史更劣。

     建炎本洪炎承洪師胡直儒(少汲)命編《豫章集》,三十卷,佚。

    (《全書》有與胡少汲書) 《外集》:山房李彤編(《目錄》:彤蓋山谷伯舅之子。

    )三十六卷。

     《别集》:公諸孫黃輯。

    紫陽弟子。

    《宋史》四二三有傳。

     嘉靖本 甯州周季麟于邱瓊山得所藏之三十六卷,周季鳳又得友人潘南屏于内閣中抄宋蜀人所獻正、外、别三集,外加以簡尺年譜諸集,凡九十七卷。

    内有簡尺二卷,年譜三十卷。

    名《山谷全書》,刻于甯州。

     萬曆本 重刻三集于甯州。

    以簡尺即書劄類,不宜另立卷帙。

    于是擇其文之有關系者編入書中;并采公向有《刀筆集》行世,其書劄内之有遺者,悉為補入。

     緝香堂本 清乾隆元和宋調元刻于甯州。

    (光緒本陳右銘序,謂嘉慶锓版。

    )除簡尺、年譜、校勘外,總計正集三十二卷,外集二十四卷,别集十九卷,公父所著《伐檀集》二卷,序傳目次等四卷,凡八十一卷。

    題《黃文節公全集》。

    (删節年譜附注詩篇) 以上據光緒黃菊秋(壽英)刻《山谷全書》所載緝香堂凡例。

    黃,善化人,刺甯州。

    光緒本有《刀筆》十卷。

     翁刻本 清翁方綱校上内府本。

     山谷内集詩,任淵注。

    外集詩,史容注。

    别集詩,史溫注。

    陳三立刻本。

     内集詩二十卷,任淵注,日本古時翻雕宋本。

     外集詩十七卷,史容注;别集詩二卷,史溫注。

    朝鮮活字本,遇宋帝皆空格,亦原于宋本。

    楊守敬跋雲:“通校三集,注中翁本誤字不可勝舉。

    良由覃溪所得是傳鈔本,雖較勝明刊,而與宋本固不可同日語也。

    ”此本有世界書局影印本。

     《年譜》,黃追作,三十卷。

    詩注本(附目錄)全書本(删補)《适園叢書》本(度宗鹹淳進士。

    年譜自序作于甯宗慶元五年(1199)。

    《适園叢書》本張鈞衡跋,謂萬曆甲寅(1614),陳以志改并為十四卷,以慶元己未為鹹淳己未。

    翁覃溪刻于南昌,止為辨鹹淳己未為慶元己未,餘一仍周譜之舊。

    )楊希闵《豫章十二家年譜》。

     《紀河間詩話》一:涪翁五言古體大抵有四病,曰腐,曰率,曰雜,曰澀;求其完篇,十不得一。

    要之,力開窔奧,亦實有洞心而駴目者;别擇觀之,未嘗無益也。

    涪翁七言古詩大抵離奇孤矯,骨瘦而韻逸,格高而力壯。

    印以少陵家法,所謂具體而微者。

    至于苦澀鹵莽,則涪翁處處有此病,在善抉擇耳。

    涪翁七言絕佳者往往斷絕孤迥,骨韻天拔,如側徑峭崖,風泉泠泠。

    然粗莽支離,十居七八;又作平調率無味。

    人固有能有不能耳。

    涪翁五言古詩皆多不成語,殆長吉所謂“強回筆端作短調”耶?五六言絕大抵皆粗莽不成詩。

     《昭昧詹言》十一:詩道性情,隻貴說本分語。

    如右丞、東川、嘉州、常侍,何必深于義理,動關忠孝?然其言自足有味,說自家話也。

    不似放翁、山谷,矜持虛驕也。

    四大家絕無此病。

     又:學詩從山谷入,則造句深而不襲。

    從歐、王入,則用意深而不襲,章法明辨。

     張戒《歲寒堂詩話》上:王介甫隻知巧語之為詩,而不知拙語亦詩也。

    山谷隻知奇語之為詩,而不知常語亦詩也。

    (歐陽公詩專以快意為主,蘇端明詩專以刻意為工。

    ) 奉和文潛贈無咎 篇末多見及,以既見君子雲胡不喜為韻① 龜以靈故焦,雉以文故翳②。

    本心如日月,利欲食之既③。

    後生玩華藻,照影終沒世④。

    安得八紘罝,以道獵衆智⑤。

     談經用燕說,束棄諸儒傳⑥。

    濫觞雖有罪,末派彌九縣⑦。

    張侯真理窟,堅壁勿與戰⑧。

    難以口舌争,水清石自見⑨。

     野性友麋鹿,君非我同群⑩。

    文明近日月⑾,我亦不如君。

    十載長相望,逝川水沄沄⑿。

    何言談絕倒,茗碗對爐薰⒀。

     北寺鎖齋房,塵鑰時一啟⒁。

    晁張跫然來,連璧照書幾⒂。

    庭柏郁蔥蔥,紅榴罅多子⒃。

    時蒙吐佳句,幽處萬籁起⒄。

     先皇元豐末,極厭士淺聞⒅。

    隻今舉秀孝,天未喪斯文⒆。

    晁張班馬手,崔蔡不足雲⒇。

    當今橫筆陣,一戰靜楚氛1。

     張侯窘炊玉,僦屋得空垆2。

    但見索酒郎,不見酒家胡3。

    雖肥如瓠壺,胸中殊不粗4。

    何用知如此,文采似於菟5。

     荊公六藝學,妙處端不朽6。

    諸生用其短,頗複鑿戶牖7。

    譬如學捧心,初不悟己醜8。

    玉石恐俱焚,公為區别不9。

     吾友陳師道,抱獨門掃軌0。

    晁張作薦書,射雉用一矢11。

    吾聞舉逸民,故得天下喜12。

    兩公陣堂堂,此士可摩壘13。

     ① 《目錄》第二卷:元豐八年乙醜(1085),山谷四十一歲。

    按《實錄》:是歲三月哲廟即位。

    四月丁醜(十六)以秘書省校書郎召到京師。

    時當在六七月。

    元祐元年丙寅(1086),是歲山谷在館中。

    (按《實錄》:十月丙戌除《神宗實錄》檢讨官,集賢校理。

    ) 《目錄》第三卷:《次韻答張文潛惠寄》:文潛名耒。

    按《實錄》:是歲十二月試太學,錄張耒為秘書省正字。

    此詩蓋夏初方到太學供職所作。

    (《内集》六:《以團茶洮州綠石硯贈無咎文潛》雲:晁子志囊可以括四海,張子筆端可以回萬牛自我得二士,意氣傾九州。

    ) 《目錄》第四卷:本詩,按《實錄》:元祐二年四月乙巳(1087,四十三歲),徐州布衣陳師道充徐州州學教授。

    觀此詩陳師道之篇,以為逸民,蓋猶未得官也。

    而詩又有“紅榴罅多子”之句。

    宜以為元年秋所作。

     ② 老杜詩:“漆有用而割,膏以明自煎。

    ”此用其意。

    (《莊子》:“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詠懷詩》:“膏火自煎熬,多财為患害。

    ”)《周禮》:“天龜曰靈屬。

    ”《左傳》曰:衛侯将如五氏,蔔“過之?”龜焦。

    《爾雅》:“素質五采皆皆備成章曰翬。

    ”注雲:“翬亦雉屬。

    ”潘安仁《射雉賦序》曰:“習媒翳之事。

    ”李善注曰:“翳者,所隐以射者也。

    ” ③ 《孟子》曰:“此之謂失其本心。

    ”退之《送高閑序》曰:“利欲鬥進,有得有喪。

    ”《春秋》桓公四年、襄公二十四年皆書:“日有食之,既。

    ”杜預注雲:“既,盡也。

    ”劉原父《請觀歐陽永叔五代史詩》曰:“仲尼日月也,薄食為之既。

    ”《論語》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蝕焉。

    ”東坡謂本心者,道心也。

     ④ 《魯論》曰:“後生可畏。

    ”《揚子》曰:“今之學者非獨為之華藻也,又從而繡其鞶帨。

    ”《文選·潘正叔詩》雲:“玩爾清藻,味爾芳風。

    ”《博物志》曰:“山雞有美毛,自愛其色,終日映水,目眩則溺死。

    ”《漢書·司馬遷傳》曰:“鄙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後。

    ”“沒世”字本出《魯論》。

     ⑤ 《文選》張平子《思玄賦》曰:“結典籍而為罟兮,歐儒墨以為禽。

    ”此用其意。

    曹子建《與楊德祖書》曰:“吾王設天網以該之,頓八絃以掩之。

    ”《揚子》曰:“獵德而得德。

    ”蓋學道者惡衆智之為害,故欲獵而去之。

     ⑥ 此句指熙甯經學穿鑿之弊。

    《韓非子》曰:“先王有郢書而後世多燕說。

    ”又曰:“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

    當是時,夜書,火不明。

    因謂持燭者曰‘舉燭’雲;而過書‘舉燭’,‘舉燭’非書意也。

    燕相受書而說之,曰:‘舉燭者,尚明也;尚明者,舉賢而用之。

    ’燕相白王,大說。

    國以治。

    治則治矣,非書意也。

    今世學者多此類。

    ”退之詩:“《春秋》《五傳》束高閣。

    ” ⑦ 言非荊公之罪,諸儒穿鑿,遂至失其本源。

    《家語》曰:“夫江始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濫觞。

    及其至江津,不舫舟,不避風,不可以涉,非惟下流多故耶?”退之詩:“東都漸彌漫,派别百川導。

    ”《後漢書·光武贊》曰:“九縣飙回,三精霧塞。

    ” ⑧ 《晉書·劉惔傳》:“簡文帝曰:‘張憑勃宰為理窟。

    ’”《漢書·項羽傳》:“漢王堅壁不與戰。

    ” ⑨ 《漢書·張良傳》曰:“此難以口舌争也。

    ”《古樂府·豔歌行》曰:“夫婿從門來,斜倚西北眄。

    語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見’。

    ” ⑩ 潘嶽《關中記》曰:“辛孟年七十,與麋鹿同群遊,世謂之鹿仙。

    ”劉孝标《絕交論》:“歡與麋鹿同群。

    ”《論語》:“鳥獸不可與同群。

    ” ⑾ 言張侯文采可以入侍。

    《易》曰:“文明以止,人文也。

    ”《漢書·蕭曹贊》曰:“依日月之末光。

    ” ⑿ 逝川見《魯論》。

    沄沄,沸流貌。

    《楚辭·九思·哀歲》:“流水兮沄沄。

    ”退之詩:“浪波沄沄去,松柏在高崗。

    ” ⒀ 《選》詩:“何言相遇易?此歡信可珍。

    ”《晉書·衛玠傳》:“王澄每聞玠言,辄歎息絕倒。

    語曰:‘衛玠談道,平子絕倒。

    ’”韓、孟聯句曰:“茗碗纖纖捧。

    ” ⒁ 北寺謂汴京酺池寺(酺池,梁孝王作。

    )山谷寓幾研于此。

    《金縢》曰:“啟鑰見書。

    ” ⒂ 《莊子·徐無鬼》曰:“夫逃虛空者藜藋柱于鼪鼬之徑,跟位其空,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又況乎昆弟親戚之謦欬其側者者乎?”《晉書·夏侯湛傳》:湛與潘嶽同輿接茵,時謂連璧。

     ⒃ 《後漢書·光武帝紀》曰:“氣佳哉!郁郁蔥蔥。

    ”《蜀都賦》曰:“榛栗罅發。

    ”(《文選》作樼栗罅發)此借用其字。

     ⒄ 《晉書·胡毋輔之傳》:“王澄曰:‘彥國吐佳言如鋸木屑。

    ’”又《孫綽傳》:“作《天台山賦》,示範榮期。

    每至佳句,辄雲:‘應是我輩語。

    ’”唐人常建詩:“曲徑通幽處。

    ”《莊子·齊物論》:“子遊曰:‘敢問天簌?’子綦曰:‘夫吹,萬不同。

    ’”老杜詩:“萬簌真笙竽。

    ” ⒅ 《實錄》:《呂公著傳》曰:“時科舉專用王安石經義,士無自得學。

    而朝庭文詞之官漸艱其選。

    神宗以答高麗書不稱旨,蓋嘗以為言。

    ”又東坡答張文潛書亦曰:“近見張子厚,言先帝晚年甚患文字之陋,欲稍變取士法,特未暇爾。

    ”《漢書·儒林傳序》曰:“小史淺聞,莫能究宣。

    ” ⒆ 元祐元年四月诏執政大臣各舉文學,政事,行誼之臣可充館閣之選者三人。

    于是畢仲遊及晁補之、張耒等皆召試學士院。

    《晉書·孔坦傳》曰:“秀孝到,不策試,普加除署。

    ”秀孝謂秀才、孝廉也。

    此借用。

    《魯論》曰:“無之未喪斯文也。

    ” ⒇ 崔、蔡謂瑗、邕。

    劉禹錫作《柳子厚集序》雲:“韓退之曰:‘雄深雅健,似司馬子長,崔、蔡不足多也。

    ’”《文選》沈休文《恩幸傳論》曰:“西京許、史蓋不足雲。

    ” 1 《法書》:衛夫人有《筆陣圖》。

    老杜詩:“筆陣獨掃千人軍。

    ” 2 《左傳》曰:“一戰而霸。

    ”又曰:“楚氛甚惡。

    ” 《戰國策》曰:“蘇秦之楚,三日乃得見王。

    曰:‘楚國之食貴于玉,薪貴于桂。

    今使臣食玉炊桂。

    ’”《漢書·司馬相如傳注》曰:“賣酒之處,累土為垆以居酒氣,形如鍛垆。

    ”據張文潛集,有《初到都下供職寄黃九》詩曰:“僦舍酒家樓,推垆卷其旗,鼠壤敗晨炊,守翁噪群兒。

    ” 3 此句以戲文潛。

    老杜詩:“馬上誰家白面郎?臨階下馬坐人床。

    不通姓字粗豪甚,指點銀瓶索酒嘗。

    ”《玉台新詠》載辛延年《羽林詩》曰:“昔有霍家姝,姓馮名子都。

    依倚将軍勢,調笑酒家胡。

    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垆。

    ” 4 《漢書·張蒼傳》曰:“身長大肥白如瓠。

    ”《蜀志·張裔傳》:“雍闿假鬼教曰:‘張府君如瓠壺,外雖澤而内實粗,不足殺,令縛與吳。

    ’” 5 《谷梁》曰:“何用見其是齊侯也?”又《後漢書·鄧晨傳》:“光武曰:‘何用知非仆耶?’”《左傳》曰:“楚人謂虎于菟。

    ” 6 王安石,元豐三年(1080)封荊國公。

    初熙甯六年(1073)三月命知制诰呂惠卿修撰經義,以安石提舉。

    子雱同修撰。

    八年所撰《詩》、《書》、《周禮》義成,送國子監镂闆頒行之。

    元豐三年八月,安石又上改定誤字焉。

    《左傳》:“叔孫豹曰:‘其次立言,雖久而不廢,此之謂不朽。

    ’” 7 《世說》曰:“周弘叔巧于用短,杜方叔拙于用長。

    ”此借用其字。

    孔安國注《魯論》曰:“吾黨之小子,于大道妄作穿鑿,以成文章。

    ”唐玄宗《孝經序》曰:“希升堂者必自開戶牖。

    ”注雲:“言穿鑿也。

    ” 8 《莊子》:“師金曰:‘西施病心而矉其裡。

    其裡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裡。

    ’” 9 《書》曰:“火炎昆崗,玉石俱焚。

    ”《魯論》曰:“譬諸草木,區以别矣。

    ” 10 陳師道,字履常,一字無己,徐州人,文行甚高。

    來京師,樞密章惇欲一見之而不可。

    退之詩曰:“吾友柳子原,其人藝且賢。

    ”淵明詩曰:“顧我抱茲獨,僶俛四十年。

    ”《後漢書·杜密傳》曰:“劉勝閉門掃軌,無所于及。

    ” 11 《易》旅之六五曰:“射雉一矢亡,終以譽命。

    ”象曰:“終以譽命,上逮也。

    ”王弼注雲:“射雉以一矢而複亡之,明雖有雉終不可得矣。

    ”此雲“用一矢”,言為國之有人材,猶射雉之有矢也。

    《世說》注引虞預《晉書》:“陸機薦戴淵于趙王倫曰:‘蓋聞繁弱登禦,然後高墉之功顯。

    ’”按《易》:“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

    ”繁弱,弓名也。

    山谷蓋用此意,但改“射隼”為“射雉”,“繁弱”為“一矢”耳。

     12 《魯論》曰:“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

    ”《雲漢》詩:“天下喜于王化複行。

    ” 13 兩公謂晁、張。

    孫子曰:“勿擊堂堂之陣。

    ”《左傳》曰:“緻師者禦靡旌,摩壘而還。

    ”注雲:“摩,近也。

    ”老杜詩:“氣摩屈、賈壘,目短曹、劉牆。

    ” 《宋詩鈔》:張耒,字文潛,号柯山,人稱宛丘先生,楚州淮陰人。

    少善屬文,遊學于蘇轍,轍愛之。

    因得從轼遊,稱其汪洋沖澹,有一唱三歎之聲。

    第進士。

    屬陳時,二蘇及黃、晁諸人相繼殄殃,惟耒尚存,士人就學者衆,分日載酒肴事之,其名益甚。

    子瞻謂“秦得吾工,張得吾易。

    ”謾相壓也、要在秦、晁以上。

     又:晁補之,字無咎,濟州巨野人。

    年十七,從父官杭州,著《七述》,言錢塘山川風物之麗。

    時東坡為通判,正欲作賦,見之,稱歎曰:“吾可閣筆矣。

    ”由是知名。

    舉進士。

    (見張耒作晁墓志) 又:陳師道,初學于曾(南豐),後見黃魯直詩,格律一變。

    魯直謂其讀書如禹之治水,知天下之脈絡有開有塞,至于九川滌源,四海會同者。

    作文知古人關鍵,其詩深得老杜之法,今之詩人不能當也。

    (略見答王子飛書,全書正集十八。

    ) 張耒贈無咎以“既見君子,雲胡不喜”為韻八首,其五:詩壇李杜後,黃子擅奇勳。

    平生執羁靮(靮,馬缰也。

    ),開府與參軍。

    舉世秉筆徒,吟哦謾雲雲。

    安知《握奇》(《握奇(機)經》,談兵者所祖。

    )律,一字有風雲?其七:黃子少年時,風流勝春柳。

    中年一缽飯,萬事寒木朽。

    室有僧對談,房無妾侍帚。

    此道人人事,誰令餘獨不? 山谷嘗寫答邢居實詩及此詩與徐師川曰:“後八詩頗得意者,故謾錄往。

    或與潘、洪諸友讀之。

    ” 《漁隐叢話後集》三十二:後山謂魯直作詩過于出奇,誠哉是言也。

    如“本心如日月,利欲食之既。

    ”出奇之過也。

     《和邢惇夫秋懷十首》之九:吾友陳師道,抱瑟不吹竽。

    文章似楊、馬,欬唾落明珠。

    因窮有膽氣,風壑嘯于菟。

    秋來入詩律,陶謝不枝梧。

    (《内集四》) 我詩如曹郐 子瞻詩句妙一世,乃雲效庭堅體,蓋退之戲效孟郊、樊宗師之比,以文滑稽耳,恐後生不解,故次韻道之,子瞻《送楊孟容》詩雲,我家峨眉陰,與子同一邦,即此韻① 【王注蘇詩引次公曰:魯直雲:子瞻詩句妙一世,乃收斂光芒入此窘步以見效雲雲。

    】 我詩如曹郐,淺陋不成邦②。

     公如大國楚,吞五湖三江③。

     赤壁風月笛,玉堂雲霧窗④。

     句法提一律,堅城受我降⑤。

     枯松倒澗壑,波濤所舂撞⑥。

     萬牛挽不前,公乃獨力扛⑦。

     諸人方嗤點,渠非晁張雙⑧。

     袒懷相識察,床下拜老龐⑨。

     小兒未可知,客或許敦龐⑩。

     誠堪婿阿巽,買紅纏酒缸⑾。

     ① 《目錄》列本詩于元祐元年下(山谷四十二歲)。

     ② 《左傳》:“季子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