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轼
關燈
小
中
大
,詩才與郊齊名。
”次公曰:“或雲鬥九僧之徒,亦是。
” 施注:《唐書》雲:“韓愈一見孟郊,為忘形交。
賈島亦韓門弟子。
” ⑦ 又《漢書·董仲舒傳》:積惡在身,猶火之銷膏而人不見也。
⑧ 查注:《本草》:“易旦一名寒号蟲。
” ⑨ 孟郊《送淡公》十二首之三:銅鬥飲江酒,手拍銅鬥歌。
侬是拍浪兒,飲則拜浪婆。
腳踏小船頭,獨速舞短簑。
笑伊《漁陽操》,空恃文章多。
閑倚青竹竿,白日奈我何! 其四:短簑不怕雨,白鹭相争飛。
短楫畫菰蒲,鬥作豪橫歸。
笑伊水健兒,浪戰求光輝。
不如竹枝弓,射鴨無是非。
其五:射鴨複射鴨,鴨驚菰蒲頭。
鴛鴦亦零落,彩色難相求。
侬是清浪兒,每踏清浪遊。
笑伊鄉貢郎,踏土稱風流。
如何丱角翁,至死不裹頭。
其六:師得天文章,所以相知懷。
數年伊洛同,一旦江湖乖。
江湖有故莊,小女啼喈喈。
我憂未相識,乳養難和諧。
幸以片佛衣,誘之令看齋。
齋中百福言,催促西歸來。
其七:伊洛氣味薄,江湖文章多。
坐緣江湖岸,意識(一作“織”)鮮明波。
銅鬥短簑行,新章其奈何!茲焉激切句,非是等閑歌。
制(一作“掣”)之附驿回,勿使餘風訛。
賀裳《載酒園詩話》上:宋人多不喜孟詩。
嚴滄浪曰:“孟郊之詞刻苦,讀之使人不歡。
”又曰:“憔悴枯槁,其氣局促不伸。
退之許之如此,何耶?”《青箱雜記》曰:白樂天“無事日月長,不羁天地闊”,此達者之詞也。
東野“出門即有礙,誰謂天地寬!”(《贈崔純亮》雲:食荠腸亦苦,強歌聲無歡。
)此偏狹者之詞也。
蘇颍濱亦指此為唐人工于為詩,陋于聞道。
東坡亦有讀孟詩曰:“何苦……卮醪。
”愚意東野實亦訴窮歎屈之詞太多;讀其集頻聞呻吟之聲,使人不歡。
但“跼天”“蹐地”《雅》亦有之;“終窭且貧”,《邶風》先有此歎。
且尤不可與樂天比拟。
樂天二十八而中春官,屢典名郡,分司東都,刑部侍郎,領河南尹,改少傅,以尚書終。
其于遇合可謂榮矣。
東野窮餓,不得安養其親;五十始得一第,才尉溧陽,又困于秃令。
此其身世何如而與白較!旁觀者但聞人嘻笑而遂責向隅者耶!二蘇皆年少成名,雖有谪遷之悲,未曆饑寒之厄,宜有此不知痛癢之言。
且韓詩雖氣魄勝之,而深處不及。
黃生評:詩以言志。
故觀其詩而其人之襟趣可知。
苟戚戚于貧踐,則必汲汲于富貴。
人品如此,詩品便為之不高。
雖聲金石而詞錦繡,何足取哉! 東野詩餘亦不甚喜,以為陋于聞道,誠然。
賀君曲為回護,似若以其悲苦愁歎為當然者。
可知賀亦褊猶之士矣。
王文诰曰:郊《聞角》詩:“似開孤月口,能說落星心”,(《集》九《曉鶴》詩有此二語)公極賞之。
是所謂“佳處時一遭”也。
(《全集》六十七) 又:魯直為公所壓,故變此矯崛之體。
而郊之避韓亦然。
是所謂“得失寸心知”者。
又:公愛魯直而不諒孟郊,無怪紛然學魯直者多也。
不知所避何人,可發一笑。
又:或以“我憎……郊語”為谑者。
答曰:是所謂惡而知其美也。
著此二句,郊之地位固在,因詩筆之妙也。
鄭孝胥錄貞曜先生詩,其五雲:畢生獨吟詩,得此物外身。
中有感懷篇,恻怆難具陳。
玉堂悲玄鳥,故國忘星辰。
素日忽經天,鸱鴞不可因。
憂時匪吾事,遠念何酸辛!位卑懼為罪,言孫遇益屯。
春晖一終曲,忠孝兩齗齗。
咄哉眉山叟,銅鬥豈足論!(《石遺室詩話》一) 中秋見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萬丈生白亳②。
一杯未盡銀阙湧,亂雲脫壞如崩濤。
誰為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斛水③。
遂令冷看世間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蟠④。
今宵注眼看不見,更許螢火争清寒⑤。
何人舣舟臨古汴,千燈夜作魚龍變⑥。
曲折無心逐浪花,低昂赴節随歌闆⑦。
青螢滅沒轉山前,浪飐風回豈複堅⑧。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螿鳴露草⑨。
卷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惟楚老⑩。
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夢瑤台客。
① 《總案》十七:元豐元年戊午八月十一日,黃樓成。
十二日,長孫箪生。
本集《與李公擇書》雲:“某辄有一孫,體甚碩重,決可以扶犁荷鋤。
想公亦為我喜也。
八月十二日生,名楚老。
邁往南京。
”(王文诰按:本集墓志作“簟”,《栾城集》墓志作“箪”,必有一誤。
)和子由中秋見月所寄詩。
又十五:熙甯十年丁巳(1077)八月十六日,子由赴南京留守簽判任。
② 王文诰曰:《唐書》:“景星慶雲為大瑞,其名物六十四。
”此言月未出時光無所不備也。
凡日月未出,皆有此光。
③ 施注:盧仝《月蝕詩》:“念此日月者,太陰太陽精;皇天要識物,日月乃化生。
走天汲汲勞四體,與天作眼行光明。
” 又:宋之問《明河篇》:“明河可望不可親。
” ④ 王注:盧仝《月蝕詩》:“東方蒼龍,角插戟,尾曳風。
” 施注:《文選》謝惠連詩:“皎皎天河明,奕奕星宿爛。
” ⑤ 合注:杜子美詩:“欹傾煩注眼。
” 施注:《維摩經》:“無以日光等彼螢火。
” ⑥ 又《史記·項羽本紀》:“烏江亭長艤船待。
”孟康曰:“附船著岸也。
” 又《漢書·西域傳贊》:“曼衍魚龍角抵之戲。
” ⑦ 自注:是夜賈客舟中放水燈。
施注:陸機《文賦》:“舞者赴節而投袂。
”杜牧之《霅溪館》詩:“萬家相慶喜秋成,處處樓台歌闆聲。
” ⑧ 合注:《說文》:“颭,風吹浪動也。
”李洞詩:“浪颭南山影入檐。
” ⑨ 又:馬戴詩:“咽咽陰蟲叫。
” ⑩ 自注:近有一孫名楚老。
⑾ 施注:韓退之集(答劉正夫詩):“事随日生(日出事生)。
” 王注:李公垂《莺莺歌》:“恍然夢作瑤台客。
” 王文诰曰:紀昀曰:“(西南二句)就‘月明星稀’語演開,脫盡體物窠白。
”又:“(明朝句)用武元衡語,無迹。
”(武《夏夜作》:夜久喧暫息,池台惟月明。
無因駐清景,日出事還生。
) 蘇轍《中秋見月寄子贍》: 西風吹暑天益高,明月耿耿分秋毫。
彭城閉門青蟑合,卧聽百步鳴飛濤。
使君攜客登燕子,月色著人冷如水; 筵前不設鼓與鐘,處處笛聲相應起。
浮雲卷盡流金丸,戲馬台西山郁蟠; 杯中綠酒一時盡,衣上白露三更寒。
扁舟明月浮古汴,回首逡巡陵谷變。
河吞巨野入長淮,城沒黃流隻三版; 明年築城城似山,伐木為堤堤更堅。
黃樓未成河已退,空留遺迹令人看。
城頭見月應更好,河流深處今生草。
子孫幸免魚鼈食,歌舞聊寬使君老。
南都從事老更貧,羞見青天月照人。
飛鶴投籠不能出,曾是彭城座中客。
(《栾城集》) 東風未肯入東門 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① 東風未肯入東門,走馬還尋去歲村。
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②。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蒼顔一笑溫。
已約年年為此會,故人不用賦招魂③。
① 《總案》十九:元豐二年己未(1079),公年四十四。
八月十八日赴台獄。
十二月二十九日,準敕,責授檢校尚書水部員外郎,充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
又二十:元豐三年庚申(1080)二月一日,到黃州貶所,寓定惠院。
五月二十九日,家累到黃,遷居臨臯亭。
亭在回車院中;院即監司行館,為三司按臨所居。
又二十一:元豐四年辛酉(1081)正月二十日,往歧亭(本集《與楊元素書》雲:“陳季常在州界百四十裡。
”)潘丙、古耕道、郭遘送至女王城東禅莊院。
元豐五年壬戌(1082),公年四十七。
正月二十日與潘丙、郭遘(郭字興宗,汾陽人,僑居黃州。
)出郭尋春,和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詩。
王文诰曰:公與朱康叔書雲:“某與潘丙解元至熟,最有文行。
” 又祭任師中文雲:“進士潘丙。
”考丙字彥明,大臨之叔也。
家近東坡。
公因是求得其地,并營雪堂。
古耕道椎魯無他長,家南陂之下,有修竹十畝。
古能審音。
郭遘字興宗,僑居于黃者也。
喜為挽歌辭,好義。
以上三人皆朝夕相從者也。
查注:《名勝志》:“去黃州十裡有永安城,俗謂之‘女王城’。
初,春申君相楚,受淮北十二縣之封;蓋‘楚王城’之訛耳。
在唐為禅莊院。
” ② 施注:《禮記》:“季秋之月,鴻雁來賓。
”又:白樂天詩:“來如春夢幾多時。
” ③ 王注:次公曰:“《楚辭》,宋玉憐哀屈原忠而斥棄,愁懑山澤,魂魄放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
” 王文诰曰:紀昀曰:“三四新警。
” 《正月二十日往歧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餘于女王城東禅莊院》:十日春寒不出門,不知江柳已搖村。
稍聞決決流冰谷,盡放青青沒燒痕。
數畝荒園留我住,半瓶濁酒待君溫。
去年今日關山路,細雨梅花正斷魂。
《六年正月二十日複出東門,仍用前韻》:豈惟見慣沙鷗熟,已覺來多釣石溫。
趙彥傳《今體詩鈔》注略二:公答秦太虛書,有潘生者,作酒店樊口。
棹小舟徑至店下,村酒亦醇酽。
二月三日點燈會客 【王文诰曰:據詩乃正月作。
】 江上東風浪接天,苦寒無賴破春妍。
試開雲夢羔兒酒②,快瀉錢塘藥玉船③。
蠶市光陰非故國④,馬行燈火記當年⑤。
冷煙濕雪梅花在,留得新春作上元。
① 《總案》二十二:元豐六年癸亥(1083),公年四十八。
正月三日,臨臯亭點燈會客作詩。
② 王注:次公曰:“(羔兒酒)即今之羊羔酒。
” ③ 又:子仁曰:“藥玉船蓋以藥煮石而似玉者也,可作酒杯。
先生又有獨酌試藥玉船詩。
”(詩見《集》三十四,題為《獨酌試藥玉滑盞》雲雲。
王注,次公曰:“藥玉之法,以錫及石末和合為之也。
”) ④ 又:次公曰:“蜀中春月,村市聚為歡樂,謂之蠶市。
” 施注:《成都記》:“蠶叢氏每春勸民農桑,但鬻蠶具,謂之蠶市雲。
” ⑤ 王注:次公曰:“馬行者,東京繁華之處,夜市燈火最盛。
” 施注:馬行在汴京舊城之東北隅,蓋鬻馬之區,百賈之所會也。
王文诰曰:首二句皆正月江上氣象,二三月(合注作三月)非“苦寒無賴破春妍”時也。
亦不得如合注以追憶論也。
今首定為正月作。
又《栾城集》題為《記歲首鄉俗寄子贍》二首,其一《蠶市》。
《九域志》雲:梓州有蠶絲山。
每歲上春七日,仕女遊此以祈蠶絲。
據此,則蜀中風俗,皆以人日作蠶市也。
此詩作于正月三日,故雲“蠶市光陰”,無可疑矣。
又:結二句顯系正月初三日所作。
合注謂追憶當年景事。
此詩并無本年當年界限。
若如其說,則前四句皆屬追憶,而次聯乃指會客,情事與題不類。
《蘇海識餘》一:近閱《癸辛雜識》載高炳如語雲:“銀花以初九日來,時元宵将近,點燈會客。
”而後知公以“點燈會客”為題,乃用當時熟習之語,所點信元宵燈也。
其“馬行燈火記當年”句乃記馬行元宵之燈火。
王注載馬行夜市燈火最盛,脫卻元宵,即失題旨。
韓稚圭謂向馬行頭吹笛,若非妙手,不敢向馬行頭吹。
亦見東京馬行繁麗與樊樓一轍也。
書李世南所畫秋景二首 野水參差落漲痕,疏林欹倒出霜根②。
扁舟一棹歸何處,家在江南黃葉村。
人間斤斧日創夷③,誰見龍蛇百尺姿。
不是溪山成獨往,何人解作挂猿枝④。
① 《總案》二十七:哲宗元祐元年丙寅(1086),公年五十一。
七月,诏差供奉官宣召入學士院。
二十九:元祐二年丁卯(1087),公年五十二。
七月,告下,兼侍讀。
查注:《畫繼》:“李世南,字唐臣,安肅人。
明經及第,終大理寺丞。
長于山水。
東坡題其秋景平遠。
餘嘗見其孫皓雲,此圖本寒林障,分作兩軸。
前三幅盡寒林,東坡所以有‘龍蛇姿’之句。
後三幅盡平遠,所以有‘家在江南黃葉村’之句。
其實一景,而坡作兩意。
” 合注:《續通鑒長編》:“元祐三年二月宣德郎李世南遷一官,以詳定元祐敕令式成書,推恩也。
”先生二年作詩,正世南在京修書時矣。
《舉要》八:《畫繼》載此詩,“扁舟”作“浩歌”,曰:“‘浩歌’雕本皆以為‘扁舟’。
其實畫一舟子張頤鼓枻,作浩歌之态。
今作‘扁舟’,甚無謂也。
”步瀛案:“扁舟”字勝,鄧公壽說似泥。
查注:李端叔《姑溪集》:故人李世南畫秋山、林木、平遠三首和韻,第一首雲:“晚煙拂拂聚無痕,瘦骨稜稜已徹根。
細路萦纡饑馬疾,舉頭新月是前村。
”第二首雲:“曾經歲月幾華夷,雨貌風顔茂晚姿。
自是雪霜心共老,筆頭聊複戲孫枝。
”第三首雲:“霜清木落見沙洲,洲上人家半在舟。
射雁歸來魚滿笱,甕中先與問扶頭。
”又按先生原作當有洲字韻一首,今缺。
② 合注:杜子美詩:“欹倒衰年廢。
” ③ 邵注:創夷、瘡痍同。
《後漢書》:“命軍吏察夷傷。
”注:“金瘡曰夷。
” ④ 王注:李太白詩:“山光搖積雪,猴影挂寒枝。
” 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 仙山靈草濕行雲,洗遍香肌粉未勻②。
明月來投玉川子③,清風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④。
戲作小詩君一笑,從來佳茗似佳人。
① 《總案》三十一:元祐四年己巳(1089),公年五十四。
三月十六日告下,除龍圖閣學士,充浙西路兵馬鈴轄,知杭州軍州事。
七月三日到杭州任。
三十二:元祐五年庚午(1090),公年五十五。
施注:輔時為閩漕(福建轉運判官)。
查注:黃儒《品茶要錄》:“壑源在建溪。
”《夢溪筆談》:“建茶勝處曰郝源曾坑。
又坌根山頂二品尤勝。
李氏時号為北苑,置使領之。
” 《茗溪叢話》:“北苑茶入貢之後,市無貨者。
惟壑源諸處私焙茶,其絕品可敵官焙。
蓋壑源與北苑為鄰,山阜相接,才二裡餘。
其茶香甘在私焙之上。
” ② 施注:《文選》宋玉《高唐賦》:“旦為朝雲,暮為行雨。
” 合注:崔珏詩:“粉落香肌汗未幹。
” ③ 王注:韓退之《李花詩》:“日光赤色照來好,明月暫入都交加。
夜領張徹投盧仝,乘雲共至玉皇家。
”又盧仝《茶詩》:“手閱月團三百斤。
” 盧仝詩:一碗喉吻潤。
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
四碗發輕汗。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惟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④ 《潛确類書》:曆代貢茶皆碾末作餅,國朝始用芽茶。
(劉禹錫:“添爐烹雀舌”,芽茶也。
) 王注:堯卿曰:“造茶者以膏油塗之,以欺不知茶者。
”共父曰:“《品茶要錄》雲:沙溪之園民雜以松黃飾其首面,試時雖鮮白而不能久。
”子翬曰:“《茶錄》:茶色貴白,而餅茶多以珍膏油其面。
善别茶者以肉理潤者為重。
” 查注:熊蕃《北苑貢茶錄》:“南唐初造研膏,繼造蠟面。
” 《詩評》中:結句由“膏油首面”四字來。
聚星堂雪并叙 元祐六年十一月一日禱雨張龍公,得小雪,與客會飲聚星堂。
忽憶歐陽文忠公作守時,雪中約客賦詩,禁體物語,于艱難中特出奇麗。
爾來四十餘年莫有繼者。
仆以老門生繼公後,雖不足追配先生,而賓客之美殆不減當時。
公之二子又适在郡。
故辄舉前令,各賦一篇。
窗前暗響鳴枯葉,龍公試手行初雪。
暎空先集疑有無,作态斜飛正愁絕②。
衆賓起舞風竹亂,老守先醉霜松折③。
恨無翠袖點橫斜,隻有微燈照明滅④。
歸來尚喜更鼓永,晨起不待鈴索掣⑤。
未嫌長夜作衣稜,卻怕初陽生眼缬⑥。
欲浮大白追餘賞,幸有回飙驚落屑。
模糊桧頂獨多時,曆亂瓦溝裁一瞥⑦。
汝南先賢有故事,醉翁詩話誰續說⑧。
當時号令君聽取,白戰不許持寸鐵⑨。
① 《總案》三十三:元祐六年辛未(1091),公年五十六。
八月告下,除龍圖閣學士,知颍州軍州事。
三十四:八月二十二日到颍州任。
十月二十五日遣陳師道迨往迎張龍公,作祈雨文。
(《全集》六十八,有《書颍州禱雨詩》一文。
)十一月一日禱雨張龍公得小雪。
與趙令畤、陳師道、歐陽棐、辯兄弟會飲聚星堂,和歐陽修禁體韻。
施注:歐陽文忠公《集古跋尾》,《張龍公碑》,唐趙耕撰,雲:“君諱路斯,為宣城令,罷歸。
每夕出,常體冷且濕。
夫人石氏異而詢之。
公曰:‘吾龍也。
’後與九子複為龍。
”(《集》三十四《禱雨張龍公詩》) 查注:王明清《揮麈後錄》:“東坡撰《昭靈侯廟碑》:‘南陽張公,諱路斯,颍上人也。
’”(同上) 《總案》三十四:本集《書颍州禱雨詩》雲:“元祐六年十月,颍州久旱。
聞颍上有張龍公神祠極靈異,乃齋戒,遣男迨與州學教授陳履常往禱之。
” 又:子由所作《歐陽文忠公神道碑》,合考本集詩文,修之子成立者四人:發,承議郎。
奕,光祿丞。
棐字叔弼,朝奉大夫。
辯字季默,承議郎。
公守颍時,發、奕已下世;棐、辯居薛夫人之喪,猶未禫除。
故公至皆在家也。
查注:《名勝志》:“歐陽文忠公守颍時,于州治起聚星堂。
與侯官王回深父、臨江劉攽貢父、州人常秩夷甫、六安焦千之伯強,為日夕燕遊之所。
歐陽文忠公原作詩雲:‘新陽力微初破萼,客陰用壯猶相薄。
朝寒稜稜風莫犯,暮雲緌緌止還作。
驅馳風雲初慘淡,炫晃山川漸開廓。
光芒可愛初日照,潤澤終為和氣爍。
美人高堂晨起驚,幽士虛窗靜聞落。
酒爐成徑集瓶罂,獵騎尋蹤得狐貉。
龍蛇掃處斷複續,猊虎團成呀且攫。
共貪終歲飽麰麥,豈恤空林饑鳥雀。
沙墀朝賀迷象笏,桑野行歌沒芒屩。
乃知一雪萬人喜,顧我不飲胡為樂?坐看天地絕氛埃,使我胸襟如洗瀹。
脫遺前言笑塵雜,搜索萬象窺冥漠。
颍雖陋邦文士衆,巨筆人人把矛槊。
自非我為發其端,凍口何由開一噱?’” 王注:《廬陵集》載《雪詩》注雲:“時在颍州作。
”其序曰:“玉、月、梨、梅、練、絮、白、舞、鵝、鶴、銀等字,皆請勿用。
” ② 施注:白樂天《送兄弟回雪夜詩》:“頃刻堪愁絕。
” ③ 合注:何焯曰:“杜子美詩:‘雪裡江船渡,風前徑竹斜。
’”王注:韓退之詩:“張君名聲坐所屬,起舞先醉長松摧。
” ④ 施注:白樂天《雪夜詩》:“對雪畫寒灰,殘燈明複滅。
” ⑤ 王注:水公曰:“鈴索掣,太守有鈴閣也。
”(鈴閣,将帥治事之所,官府亦稱之。
)李太白《猛虎行》:“掣鈴交通二千石。
” ⑥ 施注:庾信《搗衣詩》:“花須醉眼纈。
” 查注:《苕溪漁隐叢話》:“東坡詩:‘卻怕初陽生眼纈’,觀此則不獨醉眼可也。
”按《說文》:“纈,結也。
”《增韻》:“文繒也。
” ⑦ 王注:白樂天《雪中即事詩》:“平時山雪白模糊。
” 又:韓退之《詠雪詩》:“飄颻還自弄,曆亂竟誰催?” 合注:白樂天詩:“繁聲注瓦溝。
”《莊子·徐無鬼篇》:“譬之猶一覕也。
” 《釋文》又作“瞥”。
《世說》:“道壹道人從都下還東山,經吳中。
會雪下,曰:‘郊邑正自飄瞥,林岫便已皓然。
’” ⑧ 王注:次公曰:“《三國志》多引《汝南先賢傳》。
今颍州,汝南之地也,故用‘汝南先賢’字。
” 又:次公曰:“《廬陵集》中有《詩話》上、下一卷。
詩話自醉翁始。
今舉文忠公前令,故雲爾。
” ⑨ 施注:《文選》李少卿《答蘇武書》:“兵盡矢窮,人無尺鐵,猶複徒首奮呼,争為先登。
” 賀裳《載酒園詩話》:歐公在颍州作《雪詩》,戒不得用玉、月、鶴、銀等字。
後四十年,子贍繼守颍州,複舉前事,請客各賦一篇。
客詩不傳;兩公之什具在,殊不足觀。
固知釣奇立異,設苛法以困人,究亦自困耳。
《詩評》中:(“衆賓”二句)向非禁體物語,此等妙句亦未必出。
紀昀曰:(首四語)句句恰是小雪,體物神妙,不愧名篇。
” 《昭昧詹言》十二:本色正鋒。
起八句橅寫細景如畫。
“歸來”四句,虛字語病。
“奇麗”,公自雲。
《漁隐叢話》:自二公賦詩之後,未有繼之者,豈非難措筆乎? 神屠不目全 新渡寺席上次趙景贶、陳履常韻送歐陽叔弼,比來諸君唱和,叔弼但袖手旁睨而已,臨别忽出一篇,頗有淵明風緻,坐皆驚歎① 神屠不目全②,妙頰惟妝半③。
更刀乃族庖④,倚市必醜悍⑤。
平生魏公籌⑥
”次公曰:“或雲鬥九僧之徒,亦是。
” 施注:《唐書》雲:“韓愈一見孟郊,為忘形交。
賈島亦韓門弟子。
” ⑦ 又《漢書·董仲舒傳》:積惡在身,猶火之銷膏而人不見也。
⑧ 查注:《本草》:“易旦一名寒号蟲。
” ⑨ 孟郊《送淡公》十二首之三:銅鬥飲江酒,手拍銅鬥歌。
侬是拍浪兒,飲則拜浪婆。
腳踏小船頭,獨速舞短簑。
笑伊《漁陽操》,空恃文章多。
閑倚青竹竿,白日奈我何! 其四:短簑不怕雨,白鹭相争飛。
短楫畫菰蒲,鬥作豪橫歸。
笑伊水健兒,浪戰求光輝。
不如竹枝弓,射鴨無是非。
其五:射鴨複射鴨,鴨驚菰蒲頭。
鴛鴦亦零落,彩色難相求。
侬是清浪兒,每踏清浪遊。
笑伊鄉貢郎,踏土稱風流。
如何丱角翁,至死不裹頭。
其六:師得天文章,所以相知懷。
數年伊洛同,一旦江湖乖。
江湖有故莊,小女啼喈喈。
我憂未相識,乳養難和諧。
幸以片佛衣,誘之令看齋。
齋中百福言,催促西歸來。
其七:伊洛氣味薄,江湖文章多。
坐緣江湖岸,意識(一作“織”)鮮明波。
銅鬥短簑行,新章其奈何!茲焉激切句,非是等閑歌。
制(一作“掣”)之附驿回,勿使餘風訛。
賀裳《載酒園詩話》上:宋人多不喜孟詩。
嚴滄浪曰:“孟郊之詞刻苦,讀之使人不歡。
”又曰:“憔悴枯槁,其氣局促不伸。
退之許之如此,何耶?”《青箱雜記》曰:白樂天“無事日月長,不羁天地闊”,此達者之詞也。
東野“出門即有礙,誰謂天地寬!”(《贈崔純亮》雲:食荠腸亦苦,強歌聲無歡。
)此偏狹者之詞也。
蘇颍濱亦指此為唐人工于為詩,陋于聞道。
東坡亦有讀孟詩曰:“何苦……卮醪。
”愚意東野實亦訴窮歎屈之詞太多;讀其集頻聞呻吟之聲,使人不歡。
但“跼天”“蹐地”《雅》亦有之;“終窭且貧”,《邶風》先有此歎。
且尤不可與樂天比拟。
樂天二十八而中春官,屢典名郡,分司東都,刑部侍郎,領河南尹,改少傅,以尚書終。
其于遇合可謂榮矣。
東野窮餓,不得安養其親;五十始得一第,才尉溧陽,又困于秃令。
此其身世何如而與白較!旁觀者但聞人嘻笑而遂責向隅者耶!二蘇皆年少成名,雖有谪遷之悲,未曆饑寒之厄,宜有此不知痛癢之言。
且韓詩雖氣魄勝之,而深處不及。
黃生評:詩以言志。
故觀其詩而其人之襟趣可知。
苟戚戚于貧踐,則必汲汲于富貴。
人品如此,詩品便為之不高。
雖聲金石而詞錦繡,何足取哉! 東野詩餘亦不甚喜,以為陋于聞道,誠然。
賀君曲為回護,似若以其悲苦愁歎為當然者。
可知賀亦褊猶之士矣。
王文诰曰:郊《聞角》詩:“似開孤月口,能說落星心”,(《集》九《曉鶴》詩有此二語)公極賞之。
是所謂“佳處時一遭”也。
(《全集》六十七) 又:魯直為公所壓,故變此矯崛之體。
而郊之避韓亦然。
是所謂“得失寸心知”者。
又:公愛魯直而不諒孟郊,無怪紛然學魯直者多也。
不知所避何人,可發一笑。
又:或以“我憎……郊語”為谑者。
答曰:是所謂惡而知其美也。
著此二句,郊之地位固在,因詩筆之妙也。
鄭孝胥錄貞曜先生詩,其五雲:畢生獨吟詩,得此物外身。
中有感懷篇,恻怆難具陳。
玉堂悲玄鳥,故國忘星辰。
素日忽經天,鸱鴞不可因。
憂時匪吾事,遠念何酸辛!位卑懼為罪,言孫遇益屯。
春晖一終曲,忠孝兩齗齗。
咄哉眉山叟,銅鬥豈足論!(《石遺室詩話》一) 中秋見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萬丈生白亳②。
一杯未盡銀阙湧,亂雲脫壞如崩濤。
誰為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斛水③。
遂令冷看世間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蟠④。
今宵注眼看不見,更許螢火争清寒⑤。
何人舣舟臨古汴,千燈夜作魚龍變⑥。
曲折無心逐浪花,低昂赴節随歌闆⑦。
青螢滅沒轉山前,浪飐風回豈複堅⑧。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螿鳴露草⑨。
卷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惟楚老⑩。
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夢瑤台客。
① 《總案》十七:元豐元年戊午八月十一日,黃樓成。
十二日,長孫箪生。
本集《與李公擇書》雲:“某辄有一孫,體甚碩重,決可以扶犁荷鋤。
想公亦為我喜也。
八月十二日生,名楚老。
邁往南京。
”(王文诰按:本集墓志作“簟”,《栾城集》墓志作“箪”,必有一誤。
)和子由中秋見月所寄詩。
又十五:熙甯十年丁巳(1077)八月十六日,子由赴南京留守簽判任。
② 王文诰曰:《唐書》:“景星慶雲為大瑞,其名物六十四。
”此言月未出時光無所不備也。
凡日月未出,皆有此光。
③ 施注:盧仝《月蝕詩》:“念此日月者,太陰太陽精;皇天要識物,日月乃化生。
走天汲汲勞四體,與天作眼行光明。
” 又:宋之問《明河篇》:“明河可望不可親。
” ④ 王注:盧仝《月蝕詩》:“東方蒼龍,角插戟,尾曳風。
” 施注:《文選》謝惠連詩:“皎皎天河明,奕奕星宿爛。
” ⑤ 合注:杜子美詩:“欹傾煩注眼。
” 施注:《維摩經》:“無以日光等彼螢火。
” ⑥ 又《史記·項羽本紀》:“烏江亭長艤船待。
”孟康曰:“附船著岸也。
” 又《漢書·西域傳贊》:“曼衍魚龍角抵之戲。
” ⑦ 自注:是夜賈客舟中放水燈。
施注:陸機《文賦》:“舞者赴節而投袂。
”杜牧之《霅溪館》詩:“萬家相慶喜秋成,處處樓台歌闆聲。
” ⑧ 合注:《說文》:“颭,風吹浪動也。
”李洞詩:“浪颭南山影入檐。
” ⑨ 又:馬戴詩:“咽咽陰蟲叫。
” ⑩ 自注:近有一孫名楚老。
⑾ 施注:韓退之集(答劉正夫詩):“事随日生(日出事生)。
” 王注:李公垂《莺莺歌》:“恍然夢作瑤台客。
” 王文诰曰:紀昀曰:“(西南二句)就‘月明星稀’語演開,脫盡體物窠白。
”又:“(明朝句)用武元衡語,無迹。
”(武《夏夜作》:夜久喧暫息,池台惟月明。
無因駐清景,日出事還生。
) 蘇轍《中秋見月寄子贍》: 西風吹暑天益高,明月耿耿分秋毫。
彭城閉門青蟑合,卧聽百步鳴飛濤。
使君攜客登燕子,月色著人冷如水; 筵前不設鼓與鐘,處處笛聲相應起。
浮雲卷盡流金丸,戲馬台西山郁蟠; 杯中綠酒一時盡,衣上白露三更寒。
扁舟明月浮古汴,回首逡巡陵谷變。
河吞巨野入長淮,城沒黃流隻三版; 明年築城城似山,伐木為堤堤更堅。
黃樓未成河已退,空留遺迹令人看。
城頭見月應更好,河流深處今生草。
子孫幸免魚鼈食,歌舞聊寬使君老。
南都從事老更貧,羞見青天月照人。
飛鶴投籠不能出,曾是彭城座中客。
(《栾城集》) 東風未肯入東門 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① 東風未肯入東門,走馬還尋去歲村。
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②。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蒼顔一笑溫。
已約年年為此會,故人不用賦招魂③。
① 《總案》十九:元豐二年己未(1079),公年四十四。
八月十八日赴台獄。
十二月二十九日,準敕,責授檢校尚書水部員外郎,充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
又二十:元豐三年庚申(1080)二月一日,到黃州貶所,寓定惠院。
五月二十九日,家累到黃,遷居臨臯亭。
亭在回車院中;院即監司行館,為三司按臨所居。
又二十一:元豐四年辛酉(1081)正月二十日,往歧亭(本集《與楊元素書》雲:“陳季常在州界百四十裡。
”)潘丙、古耕道、郭遘送至女王城東禅莊院。
元豐五年壬戌(1082),公年四十七。
正月二十日與潘丙、郭遘(郭字興宗,汾陽人,僑居黃州。
)出郭尋春,和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詩。
王文诰曰:公與朱康叔書雲:“某與潘丙解元至熟,最有文行。
” 又祭任師中文雲:“進士潘丙。
”考丙字彥明,大臨之叔也。
家近東坡。
公因是求得其地,并營雪堂。
古耕道椎魯無他長,家南陂之下,有修竹十畝。
古能審音。
郭遘字興宗,僑居于黃者也。
喜為挽歌辭,好義。
以上三人皆朝夕相從者也。
查注:《名勝志》:“去黃州十裡有永安城,俗謂之‘女王城’。
初,春申君相楚,受淮北十二縣之封;蓋‘楚王城’之訛耳。
在唐為禅莊院。
” ② 施注:《禮記》:“季秋之月,鴻雁來賓。
”又:白樂天詩:“來如春夢幾多時。
” ③ 王注:次公曰:“《楚辭》,宋玉憐哀屈原忠而斥棄,愁懑山澤,魂魄放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
” 王文诰曰:紀昀曰:“三四新警。
” 《正月二十日往歧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餘于女王城東禅莊院》:十日春寒不出門,不知江柳已搖村。
稍聞決決流冰谷,盡放青青沒燒痕。
數畝荒園留我住,半瓶濁酒待君溫。
去年今日關山路,細雨梅花正斷魂。
《六年正月二十日複出東門,仍用前韻》:豈惟見慣沙鷗熟,已覺來多釣石溫。
趙彥傳《今體詩鈔》注略二:公答秦太虛書,有潘生者,作酒店樊口。
棹小舟徑至店下,村酒亦醇酽。
二月三日點燈會客 【王文诰曰:據詩乃正月作。
】 江上東風浪接天,苦寒無賴破春妍。
試開雲夢羔兒酒②,快瀉錢塘藥玉船③。
蠶市光陰非故國④,馬行燈火記當年⑤。
冷煙濕雪梅花在,留得新春作上元。
① 《總案》二十二:元豐六年癸亥(1083),公年四十八。
正月三日,臨臯亭點燈會客作詩。
② 王注:次公曰:“(羔兒酒)即今之羊羔酒。
” ③ 又:子仁曰:“藥玉船蓋以藥煮石而似玉者也,可作酒杯。
先生又有獨酌試藥玉船詩。
”(詩見《集》三十四,題為《獨酌試藥玉滑盞》雲雲。
王注,次公曰:“藥玉之法,以錫及石末和合為之也。
”) ④ 又:次公曰:“蜀中春月,村市聚為歡樂,謂之蠶市。
” 施注:《成都記》:“蠶叢氏每春勸民農桑,但鬻蠶具,謂之蠶市雲。
” ⑤ 王注:次公曰:“馬行者,東京繁華之處,夜市燈火最盛。
” 施注:馬行在汴京舊城之東北隅,蓋鬻馬之區,百賈之所會也。
王文诰曰:首二句皆正月江上氣象,二三月(合注作三月)非“苦寒無賴破春妍”時也。
亦不得如合注以追憶論也。
今首定為正月作。
又《栾城集》題為《記歲首鄉俗寄子贍》二首,其一《蠶市》。
《九域志》雲:梓州有蠶絲山。
每歲上春七日,仕女遊此以祈蠶絲。
據此,則蜀中風俗,皆以人日作蠶市也。
此詩作于正月三日,故雲“蠶市光陰”,無可疑矣。
又:結二句顯系正月初三日所作。
合注謂追憶當年景事。
此詩并無本年當年界限。
若如其說,則前四句皆屬追憶,而次聯乃指會客,情事與題不類。
《蘇海識餘》一:近閱《癸辛雜識》載高炳如語雲:“銀花以初九日來,時元宵将近,點燈會客。
”而後知公以“點燈會客”為題,乃用當時熟習之語,所點信元宵燈也。
其“馬行燈火記當年”句乃記馬行元宵之燈火。
王注載馬行夜市燈火最盛,脫卻元宵,即失題旨。
韓稚圭謂向馬行頭吹笛,若非妙手,不敢向馬行頭吹。
亦見東京馬行繁麗與樊樓一轍也。
書李世南所畫秋景二首 野水參差落漲痕,疏林欹倒出霜根②。
扁舟一棹歸何處,家在江南黃葉村。
人間斤斧日創夷③,誰見龍蛇百尺姿。
不是溪山成獨往,何人解作挂猿枝④。
① 《總案》二十七:哲宗元祐元年丙寅(1086),公年五十一。
七月,诏差供奉官宣召入學士院。
二十九:元祐二年丁卯(1087),公年五十二。
七月,告下,兼侍讀。
查注:《畫繼》:“李世南,字唐臣,安肅人。
明經及第,終大理寺丞。
長于山水。
東坡題其秋景平遠。
餘嘗見其孫皓雲,此圖本寒林障,分作兩軸。
前三幅盡寒林,東坡所以有‘龍蛇姿’之句。
後三幅盡平遠,所以有‘家在江南黃葉村’之句。
其實一景,而坡作兩意。
” 合注:《續通鑒長編》:“元祐三年二月宣德郎李世南遷一官,以詳定元祐敕令式成書,推恩也。
”先生二年作詩,正世南在京修書時矣。
《舉要》八:《畫繼》載此詩,“扁舟”作“浩歌”,曰:“‘浩歌’雕本皆以為‘扁舟’。
其實畫一舟子張頤鼓枻,作浩歌之态。
今作‘扁舟’,甚無謂也。
”步瀛案:“扁舟”字勝,鄧公壽說似泥。
查注:李端叔《姑溪集》:故人李世南畫秋山、林木、平遠三首和韻,第一首雲:“晚煙拂拂聚無痕,瘦骨稜稜已徹根。
細路萦纡饑馬疾,舉頭新月是前村。
”第二首雲:“曾經歲月幾華夷,雨貌風顔茂晚姿。
自是雪霜心共老,筆頭聊複戲孫枝。
”第三首雲:“霜清木落見沙洲,洲上人家半在舟。
射雁歸來魚滿笱,甕中先與問扶頭。
”又按先生原作當有洲字韻一首,今缺。
② 合注:杜子美詩:“欹倒衰年廢。
” ③ 邵注:創夷、瘡痍同。
《後漢書》:“命軍吏察夷傷。
”注:“金瘡曰夷。
” ④ 王注:李太白詩:“山光搖積雪,猴影挂寒枝。
” 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 仙山靈草濕行雲,洗遍香肌粉未勻②。
明月來投玉川子③,清風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④。
戲作小詩君一笑,從來佳茗似佳人。
① 《總案》三十一:元祐四年己巳(1089),公年五十四。
三月十六日告下,除龍圖閣學士,充浙西路兵馬鈴轄,知杭州軍州事。
七月三日到杭州任。
三十二:元祐五年庚午(1090),公年五十五。
施注:輔時為閩漕(福建轉運判官)。
查注:黃儒《品茶要錄》:“壑源在建溪。
”《夢溪筆談》:“建茶勝處曰郝源曾坑。
又坌根山頂二品尤勝。
李氏時号為北苑,置使領之。
” 《茗溪叢話》:“北苑茶入貢之後,市無貨者。
惟壑源諸處私焙茶,其絕品可敵官焙。
蓋壑源與北苑為鄰,山阜相接,才二裡餘。
其茶香甘在私焙之上。
” ② 施注:《文選》宋玉《高唐賦》:“旦為朝雲,暮為行雨。
” 合注:崔珏詩:“粉落香肌汗未幹。
” ③ 王注:韓退之《李花詩》:“日光赤色照來好,明月暫入都交加。
夜領張徹投盧仝,乘雲共至玉皇家。
”又盧仝《茶詩》:“手閱月團三百斤。
” 盧仝詩:一碗喉吻潤。
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
四碗發輕汗。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惟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④ 《潛确類書》:曆代貢茶皆碾末作餅,國朝始用芽茶。
(劉禹錫:“添爐烹雀舌”,芽茶也。
) 王注:堯卿曰:“造茶者以膏油塗之,以欺不知茶者。
”共父曰:“《品茶要錄》雲:沙溪之園民雜以松黃飾其首面,試時雖鮮白而不能久。
”子翬曰:“《茶錄》:茶色貴白,而餅茶多以珍膏油其面。
善别茶者以肉理潤者為重。
” 查注:熊蕃《北苑貢茶錄》:“南唐初造研膏,繼造蠟面。
” 《詩評》中:結句由“膏油首面”四字來。
聚星堂雪并叙 元祐六年十一月一日禱雨張龍公,得小雪,與客會飲聚星堂。
忽憶歐陽文忠公作守時,雪中約客賦詩,禁體物語,于艱難中特出奇麗。
爾來四十餘年莫有繼者。
仆以老門生繼公後,雖不足追配先生,而賓客之美殆不減當時。
公之二子又适在郡。
故辄舉前令,各賦一篇。
窗前暗響鳴枯葉,龍公試手行初雪。
暎空先集疑有無,作态斜飛正愁絕②。
衆賓起舞風竹亂,老守先醉霜松折③。
恨無翠袖點橫斜,隻有微燈照明滅④。
歸來尚喜更鼓永,晨起不待鈴索掣⑤。
未嫌長夜作衣稜,卻怕初陽生眼缬⑥。
欲浮大白追餘賞,幸有回飙驚落屑。
模糊桧頂獨多時,曆亂瓦溝裁一瞥⑦。
汝南先賢有故事,醉翁詩話誰續說⑧。
當時号令君聽取,白戰不許持寸鐵⑨。
① 《總案》三十三:元祐六年辛未(1091),公年五十六。
八月告下,除龍圖閣學士,知颍州軍州事。
三十四:八月二十二日到颍州任。
十月二十五日遣陳師道迨往迎張龍公,作祈雨文。
(《全集》六十八,有《書颍州禱雨詩》一文。
)十一月一日禱雨張龍公得小雪。
與趙令畤、陳師道、歐陽棐、辯兄弟會飲聚星堂,和歐陽修禁體韻。
施注:歐陽文忠公《集古跋尾》,《張龍公碑》,唐趙耕撰,雲:“君諱路斯,為宣城令,罷歸。
每夕出,常體冷且濕。
夫人石氏異而詢之。
公曰:‘吾龍也。
’後與九子複為龍。
”(《集》三十四《禱雨張龍公詩》) 查注:王明清《揮麈後錄》:“東坡撰《昭靈侯廟碑》:‘南陽張公,諱路斯,颍上人也。
’”(同上) 《總案》三十四:本集《書颍州禱雨詩》雲:“元祐六年十月,颍州久旱。
聞颍上有張龍公神祠極靈異,乃齋戒,遣男迨與州學教授陳履常往禱之。
” 又:子由所作《歐陽文忠公神道碑》,合考本集詩文,修之子成立者四人:發,承議郎。
奕,光祿丞。
棐字叔弼,朝奉大夫。
辯字季默,承議郎。
公守颍時,發、奕已下世;棐、辯居薛夫人之喪,猶未禫除。
故公至皆在家也。
查注:《名勝志》:“歐陽文忠公守颍時,于州治起聚星堂。
與侯官王回深父、臨江劉攽貢父、州人常秩夷甫、六安焦千之伯強,為日夕燕遊之所。
歐陽文忠公原作詩雲:‘新陽力微初破萼,客陰用壯猶相薄。
朝寒稜稜風莫犯,暮雲緌緌止還作。
驅馳風雲初慘淡,炫晃山川漸開廓。
光芒可愛初日照,潤澤終為和氣爍。
美人高堂晨起驚,幽士虛窗靜聞落。
酒爐成徑集瓶罂,獵騎尋蹤得狐貉。
龍蛇掃處斷複續,猊虎團成呀且攫。
共貪終歲飽麰麥,豈恤空林饑鳥雀。
沙墀朝賀迷象笏,桑野行歌沒芒屩。
乃知一雪萬人喜,顧我不飲胡為樂?坐看天地絕氛埃,使我胸襟如洗瀹。
脫遺前言笑塵雜,搜索萬象窺冥漠。
颍雖陋邦文士衆,巨筆人人把矛槊。
自非我為發其端,凍口何由開一噱?’” 王注:《廬陵集》載《雪詩》注雲:“時在颍州作。
”其序曰:“玉、月、梨、梅、練、絮、白、舞、鵝、鶴、銀等字,皆請勿用。
” ② 施注:白樂天《送兄弟回雪夜詩》:“頃刻堪愁絕。
” ③ 合注:何焯曰:“杜子美詩:‘雪裡江船渡,風前徑竹斜。
’”王注:韓退之詩:“張君名聲坐所屬,起舞先醉長松摧。
” ④ 施注:白樂天《雪夜詩》:“對雪畫寒灰,殘燈明複滅。
” ⑤ 王注:水公曰:“鈴索掣,太守有鈴閣也。
”(鈴閣,将帥治事之所,官府亦稱之。
)李太白《猛虎行》:“掣鈴交通二千石。
” ⑥ 施注:庾信《搗衣詩》:“花須醉眼纈。
” 查注:《苕溪漁隐叢話》:“東坡詩:‘卻怕初陽生眼纈’,觀此則不獨醉眼可也。
”按《說文》:“纈,結也。
”《增韻》:“文繒也。
” ⑦ 王注:白樂天《雪中即事詩》:“平時山雪白模糊。
” 又:韓退之《詠雪詩》:“飄颻還自弄,曆亂竟誰催?” 合注:白樂天詩:“繁聲注瓦溝。
”《莊子·徐無鬼篇》:“譬之猶一覕也。
” 《釋文》又作“瞥”。
《世說》:“道壹道人從都下還東山,經吳中。
會雪下,曰:‘郊邑正自飄瞥,林岫便已皓然。
’” ⑧ 王注:次公曰:“《三國志》多引《汝南先賢傳》。
今颍州,汝南之地也,故用‘汝南先賢’字。
” 又:次公曰:“《廬陵集》中有《詩話》上、下一卷。
詩話自醉翁始。
今舉文忠公前令,故雲爾。
” ⑨ 施注:《文選》李少卿《答蘇武書》:“兵盡矢窮,人無尺鐵,猶複徒首奮呼,争為先登。
” 賀裳《載酒園詩話》:歐公在颍州作《雪詩》,戒不得用玉、月、鶴、銀等字。
後四十年,子贍繼守颍州,複舉前事,請客各賦一篇。
客詩不傳;兩公之什具在,殊不足觀。
固知釣奇立異,設苛法以困人,究亦自困耳。
《詩評》中:(“衆賓”二句)向非禁體物語,此等妙句亦未必出。
紀昀曰:(首四語)句句恰是小雪,體物神妙,不愧名篇。
” 《昭昧詹言》十二:本色正鋒。
起八句橅寫細景如畫。
“歸來”四句,虛字語病。
“奇麗”,公自雲。
《漁隐叢話》:自二公賦詩之後,未有繼之者,豈非難措筆乎? 神屠不目全 新渡寺席上次趙景贶、陳履常韻送歐陽叔弼,比來諸君唱和,叔弼但袖手旁睨而已,臨别忽出一篇,頗有淵明風緻,坐皆驚歎① 神屠不目全②,妙頰惟妝半③。
更刀乃族庖④,倚市必醜悍⑤。
平生魏公籌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