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
關燈
小
中
大
《年譜》:皇祐元年正月,自揚州移知颍州。
樂西湖之勝,将蔔居焉。
四月,轉禮部郎中。
八月,複龍圖閣直學士。
二年七月,改知應天府,兼南京留守司事。
是歲,約梅聖俞買田于颍。
永叔《集賢院學士劉公墓志銘》:公舉慶曆六年(1046)進士。
中甲科。
以大理評事通判蔡州。
公于學博,自六經百氏,古今傳記,下至天文地理,蔔醫數術,浮圖、老莊之說,無所不通。
其為文章,尤敏贍。
熙甯元年(1068),卒,享年五十。
有文集六十卷。
其為《春秋》之說,曰《傳》,曰《權衡》,曰《說例》,曰《文權》,(一無三字)曰《意林》,合四十一(一無此字)卷。
又有《七經小傳》五卷。
而《七經小傳》今盛行于學者。
(《集》三十五) 《宋史·劉敞傳》:歐陽修每于書有疑,折簡來問,對其使揮筆答之,不停手。
修服其博。
長于《春秋》,為書四十卷行于時。
原作不見《三劉文集》。
梅《寄滁州歐陽永叔》:仲尼著《春秋》,貶骨嘗苦笞;後世各有史,善惡亦不遺。
君能切體類,鏡照嫫與施。
直辭鬼膽懼,微文奸魄悲。
不書兒女書,不作風月詩,唯存先王法,好醜無使疑。
安求一時謄?當期千載知。
(《宋詩鈔》) 《叢書集成》本《公是集》九《觀永叔五代史》:大均運元和,萬物分一氣;相雜以成文,自然故為貴。
道衰三王末,議出百家沸。
仲尼日月也,薄食為之既。
《春秋》曰筆削,天地複經緯。
大法初粲然,亂臣以為畏。
微言迨秦漢,變雅從晉魏,逐末競錐刀,澆淳玩花卉。
安知述作本,庸識文章意?中間馬與班,二子稱仿佛。
猶雲崇貨力,尚或排剛毅。
才難乃其然,可以長歔欷。
退之不為史,于道其猶未。
胡為體明哲?曾是回怨诽?國典竟蕪雜,唐風亦隐厞。
陵夷九易姓,禍亂森如蝟。
儒術駭中絕,斯民遲攸塈。
紛纭混朱紫,清濁誰泾渭!龍飛真人出,虎變斯文蔚。
天意晚有屬,先生拔乎彙。
是非原正始,簡古斥辭費。
哀善傷獲麟,疾邪記有蜚。
處心必至公,撥亂豈多諱。
何必藏名山,端如避羅蔚?曰餘仰爐冶,有意自剠荊;踵門投耒耜,假蔭親蔽芾。
所望窺冊府,無甯辱賙饩。
狂者實進取,日中固必熭。
飲河雖非量,滿腹尚自慰。
演孔幸受經,居齋竊忘味。
盤車圖 一作《和聖俞〈盤車圖〉呈楊直講》 【《唐書·藝文志》:董萼,字重照,開元人,畫盤車圖。
】 淺山嶙嶙,亂石矗矗,山石硗聱同磝車碌碌。
山勢盤斜随澗谷,側轍傾轅如欲複。
出乎兩崖之隘口,忽見百裡之平陸。
坡長坂峻牛力疲,天寒日暮人心速。
楊褒一作“生”忍饑官太學,得錢買此才盈幅。
愛其樹老石硬,山回路轉,高下曲直,橫斜隐見,妍媸向背各有态,遠近分毫皆可辨。
自言昔一作“古”有數家筆,畫古一作“久”傳多名姓失。
後來見者知謂誰,乞詩梅老聊稱述。
古畫畫意不畫形,梅詩詠物無隐情。
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見詩如見畫。
乃知楊生真好奇,此畫此詩兼有之。
樂能自足乃為富,豈必金玉名高貲。
朝看畫,暮讀詩,楊生得此可不饑。
此雜言也。
須留意詩中散文句。
① 目錄:詩作于嘉祐元年(1056)。
永叔年五十。
是年在京師。
梅《觀楊之美盤車圖》:谷口長松葉老瘦,澗畔古樹身枯高。
土山慘淡遠複遠,坡路曲折盤車勞。
二車回正轅接轸,繼下三車來嶾嶙。
過橋已有一乘歇,解牛離轭童可曬。
黃衫烏巾驅舉鞭,經險就易将及前。
毂輪傍側輻可數,蹄角攙錯卷箱聯。
古絲昏晦三尺絹,畫此當是展子虔。
(展子虔,曆仕北齊北周,入隋為朝散大夫,帳内都督。
善畫,尤長人物山水。
人物描法甚細,山水咫尺千裡;畫馬亦入神。
唐張彥遠謂“展則車馬為勝”。
)坐中識别有公子,意思往往疑魏賢。
(南唐時,京兆衛賢擅樓觀殿宇、盤車水磨。
)子虔與賢皆妙筆,觀玩磨滅窮歲年。
塗丹抹青尚欺俗,旱龍雨日猶賣錢。
是亦可以秘,疑亦不可捐。
為君題卷尾,願君世世傳。
(《集》五十) 沈括《夢溪筆談》十七:書畫之妙,當以神會,難可以形器求也。
謝赫雲:“衛協之畫,雖不該備形妙,而有氣韻,淩跨群雄,曠代絕筆。
”(南齊謝赫有《古畫品錄》。
謂畫有六法,以“氣韻生動”居首。
晉衛協作道釋人物,冠絕當代。
世目為畫聖。
)又歐文忠《盤車圖》詩雲:“古畫……見畫。
”此真為識畫也。
《王直方詩話》:文忠公《盤車圖》詩雲:“古畫……見畫。
”東坡作《韓幹畫馬圖》詩雲:“韓生畫馬真是馬,蘇子作詩如見畫。
世無伯樂亦無韓,此詩此畫當誰看!”又雲:“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
賦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
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
”又雲:“少陵翰墨無形畫,韓幹丹青不語詩,此畫此詩今已矣,人間驽骥謾争馳。
”餘每誦數過,殆欲常以為法也。
(《宋詩話輯佚》上) 葛常之《韻語陽秋》十四:歐陽文忠公詩雲:“古畫……見畫。
”東坡詩雲:“論畫……詩人。
”或謂二公所論,不以形似,當畫何物。
曰,非謂畫牛作馬也,但以氣韻為主爾。
謝赫雲:“衛協之畫,雖不該備形妙,而有氣韻,淩跨雄傑。
”其此之謂乎!陳去非《墨梅》詩雲:“含章檐下春風面,造化工成秋兔毫;意得不求顔色似,前身相馬九方臯。
”後之鑒畫者,如得九方臯相馬法,則善矣。
梅《和楊直講夾竹花圖》:從初李氏國破亡,圖書散入公侯族。
公侯三世多衰微,窺貿檐(擔)頭由婢仆。
太學楊君固甚貧,直緣識别争來鬻。
朝質绨袍暮質琴,不憂明白铛無粥。
(《宋詩鈔》) 《昭昧詹言》十二:先寫逆卷,題畫老法。
“愛其樹老”五句删。
大弦聲遲小聲促 于劉功曹家,見楊直講褒女奴彈琵琶,戲作呈聖俞① 【直講,唐置,掌佐博士助教,以經術講授。
】 大弦聲遲小聲促,《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十歲嬌兒彈啄木。
啄木不啄新生枝,惟啄槎牙一作“牙槎”枯樹腹。
花繁蔽日鎖空園,樹老參天杳深谷。
不見啄木鳥,但聞啄木聲。
春風和暖百鳥語,山路硗确行人行。
啄木飛從何處來,花間葉底時丁丁。
林空山靜啄愈響,行人舉頭飛鳥驚。
一作“衆鳥啁啾飛且驚”,行韻亦寫聲情,驚韻比中出比,故安石稱之。
嬌兒身小指撥硬,功曹廳冷弦索鳴。
繁聲急節傾四坐,為爾飲盡黃金觥。
楊君好雅心不俗,太學官卑飯脫粟。
粗米僅脫麸殼。
不精鑿者。
嬌兒兩幅青布裙,三腳木床坐調曲。
奇書古畫不論價,盛以錦囊一作“古錦裁囊”裝玉軸。
披圖掩卷有時倦,卧聽琵琶仰看屋。
富弼上神宗手疏論王安石新政有“老臣無所告訴,但仰屋竊歎”語,見《宋史》本傳。
客來呼兒旋梳洗,滿額花钿貼黃菊。
雖然可愛眉目秀,無奈長饑頭頸縮。
宛陵詩翁勿诮渠,人生自足乃為娛,此兒此曲翁家無。
① 目錄:詩作于嘉祐二年(1057)。
永叔年五十一,在京師。
劉功曹,敝也。
永叔為敞墓志,稱其嘗判尚書考功。
(有和作,見《三劉文集》 《韻語陽秋》十五:歐陽永叔《見楊直講女奴彈琵琶》雲:“嬌兒兩幅青布)裙……無奈長饑頭項縮。
”梅聖俞和篇亦雲:“不肯那錢買珠翠,……他日求觀龜殼縮。
”亦可以想見風采矣。
韓愈《聽颍師彈琴》: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
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随飛揚。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嗟餘有兩耳,未省聽絲篁。
自聞颍師彈,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
颍(師)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昭昧詹言》十二:閑談可愛。
起句點,次句冒寫,以下隻寫此句。
“嬌兒身小”句束,橫截作章法。
收,入議。
吳評雲:歐詩時有詞多之病。
劉敞奉同永叔《于劉功曹家聽楊直講女奴彈啄木見寄》之作:空林多風霜霰零,啄木朝饑悲長鳴,口雖能呼心不平。
誰彈琵琶象其聲,雌雄切直相丁甯,欲飛未飛皆有情。
琵琶八十有四調,此曲獨得傳玄妙。
翠鬟小女自絕殊,能承主歡供客娛。
轉關揮撥意淡如,坐人雖多旁若無。
醉翁引觞不汝餘,詩老彈铗歸來乎。
兩君韻高尚如此,何況枥上之馬淵中魚。
我生不曉世俗樂,傾卧江城更寂寞。
中園有時聞啄木,雖有高下無宮角。
木聲犁然當人心,焱氏之風殆可學。
淵明無弦非無意,白發秋來自少樂。
得公新詩濯我愁,因問楊子更借不,我欲醉聽江城樓。
(《宋百家詩存·公是集》) 黃溪夜泊 楚人自古登臨恨②,暫到愁腸已九回。
萬樹蒼煙三峽暗,杜甫《秋興》之一:“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滿川明月一猿哀。
第四句翻用袁山松所記:“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語意。
非鄉況複驚殘歲,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見江山一作“山河”。
《唐書》:張說谪嶽州,詩益凄惋。
人謂得江山之助。
且吟詠,不因遷谪豈能來。
元稹《以州宅誇于樂天》結雲:“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猶得住蓬萊。
”李紳《新樓詩序》謂本是題壁詩,原作“我是玉京天上客。
” ① 目錄:詩作于仁宗景祐四年(1037)。
永叔年三十一。
去年降為峽州夷陵縣令,十月到官。
此《夷陵九詠》之六。
柳宗元有《遊黃溪記》:謂是村名。
② 《楚辭·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登山臨水送将歸。
坎廪兮,貧士失職而志不平。
廓落兮,羁旅而無友生。
惆怅兮而私自憐。
初至夷陵,答蘇子美見寄 三峽倚岹嶢,同一作“南”遷地最遙。
物華雖可愛,鄉思獨無聊。
江水流青嶂,猿聲在碧霄。
野篁抽夏筍,叢橘長春條。
未臘梅先發,經霜葉不凋。
江雲愁一作“懸”蔽日,山霧晦連朝。
斫谷争收漆,梯林鬥摘椒。
花椒,落葉灌木,高丈許,山野自生。
巴賨《風俗通》:“巴有賨人,剽勇。
”《晉書音義》:“巴人呼賦為賨,因謂之賨人。
”又賨布,麻質。
船賈集,一作“巴江船賈至”蠻市酒旗招。
時節同荊俗,民風載楚謠。
俚歌一作“祠歌”成調笑,摖一作“祭”,一作“攃”。
鬼聚喧嚣。
夷陵之俗多淫奔,又好祠祭。
每遇祠時,裡民數百,共馂其餘。
裡語謂之摖鬼。
因此多成鬥訟。
得罪宜投裔,包羞分折腰。
光陰催晏歲,牢落慘驚飙。
白發新年出,朱顔異域銷。
縣樓朝見虎,官舍夜聞鸮。
寄信無秋雁,思歸望鬥杓。
句本杜《秋興》:“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鬥望京華。
”須知千裡夢,長繞洛川橋。
末四語甚緊湊。
乍讀似冗,實不然。
① 目錄:詩作于仁宗景祐三年(1036)。
《年譜》:是歲,永叔年三十。
天章閣待制,權知開封府。
範仲淹言事,忤宰相,落職,知饒州。
永叔切責司谏高若讷。
若讷以其書聞
樂西湖之勝,将蔔居焉。
四月,轉禮部郎中。
八月,複龍圖閣直學士。
二年七月,改知應天府,兼南京留守司事。
是歲,約梅聖俞買田于颍。
永叔《集賢院學士劉公墓志銘》:公舉慶曆六年(1046)進士。
中甲科。
以大理評事通判蔡州。
公于學博,自六經百氏,古今傳記,下至天文地理,蔔醫數術,浮圖、老莊之說,無所不通。
其為文章,尤敏贍。
熙甯元年(1068),卒,享年五十。
有文集六十卷。
其為《春秋》之說,曰《傳》,曰《權衡》,曰《說例》,曰《文權》,(一無三字)曰《意林》,合四十一(一無此字)卷。
又有《七經小傳》五卷。
而《七經小傳》今盛行于學者。
(《集》三十五) 《宋史·劉敞傳》:歐陽修每于書有疑,折簡來問,對其使揮筆答之,不停手。
修服其博。
長于《春秋》,為書四十卷行于時。
原作不見《三劉文集》。
梅《寄滁州歐陽永叔》:仲尼著《春秋》,貶骨嘗苦笞;後世各有史,善惡亦不遺。
君能切體類,鏡照嫫與施。
直辭鬼膽懼,微文奸魄悲。
不書兒女書,不作風月詩,唯存先王法,好醜無使疑。
安求一時謄?當期千載知。
(《宋詩鈔》) 《叢書集成》本《公是集》九《觀永叔五代史》:大均運元和,萬物分一氣;相雜以成文,自然故為貴。
道衰三王末,議出百家沸。
仲尼日月也,薄食為之既。
《春秋》曰筆削,天地複經緯。
大法初粲然,亂臣以為畏。
微言迨秦漢,變雅從晉魏,逐末競錐刀,澆淳玩花卉。
安知述作本,庸識文章意?中間馬與班,二子稱仿佛。
猶雲崇貨力,尚或排剛毅。
才難乃其然,可以長歔欷。
退之不為史,于道其猶未。
胡為體明哲?曾是回怨诽?國典竟蕪雜,唐風亦隐厞。
陵夷九易姓,禍亂森如蝟。
儒術駭中絕,斯民遲攸塈。
紛纭混朱紫,清濁誰泾渭!龍飛真人出,虎變斯文蔚。
天意晚有屬,先生拔乎彙。
是非原正始,簡古斥辭費。
哀善傷獲麟,疾邪記有蜚。
處心必至公,撥亂豈多諱。
何必藏名山,端如避羅蔚?曰餘仰爐冶,有意自剠荊;踵門投耒耜,假蔭親蔽芾。
所望窺冊府,無甯辱賙饩。
狂者實進取,日中固必熭。
飲河雖非量,滿腹尚自慰。
演孔幸受經,居齋竊忘味。
盤車圖 一作《和聖俞〈盤車圖〉呈楊直講》 【《唐書·藝文志》:董萼,字重照,開元人,畫盤車圖。
】 淺山嶙嶙,亂石矗矗,山石硗聱同磝車碌碌。
山勢盤斜随澗谷,側轍傾轅如欲複。
出乎兩崖之隘口,忽見百裡之平陸。
坡長坂峻牛力疲,天寒日暮人心速。
楊褒一作“生”忍饑官太學,得錢買此才盈幅。
愛其樹老石硬,山回路轉,高下曲直,橫斜隐見,妍媸向背各有态,遠近分毫皆可辨。
自言昔一作“古”有數家筆,畫古一作“久”傳多名姓失。
後來見者知謂誰,乞詩梅老聊稱述。
古畫畫意不畫形,梅詩詠物無隐情。
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見詩如見畫。
乃知楊生真好奇,此畫此詩兼有之。
樂能自足乃為富,豈必金玉名高貲。
朝看畫,暮讀詩,楊生得此可不饑。
此雜言也。
須留意詩中散文句。
① 目錄:詩作于嘉祐元年(1056)。
永叔年五十。
是年在京師。
梅《觀楊之美盤車圖》:谷口長松葉老瘦,澗畔古樹身枯高。
土山慘淡遠複遠,坡路曲折盤車勞。
二車回正轅接轸,繼下三車來嶾嶙。
過橋已有一乘歇,解牛離轭童可曬。
黃衫烏巾驅舉鞭,經險就易将及前。
毂輪傍側輻可數,蹄角攙錯卷箱聯。
古絲昏晦三尺絹,畫此當是展子虔。
(展子虔,曆仕北齊北周,入隋為朝散大夫,帳内都督。
善畫,尤長人物山水。
人物描法甚細,山水咫尺千裡;畫馬亦入神。
唐張彥遠謂“展則車馬為勝”。
)坐中識别有公子,意思往往疑魏賢。
(南唐時,京兆衛賢擅樓觀殿宇、盤車水磨。
)子虔與賢皆妙筆,觀玩磨滅窮歲年。
塗丹抹青尚欺俗,旱龍雨日猶賣錢。
是亦可以秘,疑亦不可捐。
為君題卷尾,願君世世傳。
(《集》五十) 沈括《夢溪筆談》十七:書畫之妙,當以神會,難可以形器求也。
謝赫雲:“衛協之畫,雖不該備形妙,而有氣韻,淩跨群雄,曠代絕筆。
”(南齊謝赫有《古畫品錄》。
謂畫有六法,以“氣韻生動”居首。
晉衛協作道釋人物,冠絕當代。
世目為畫聖。
)又歐文忠《盤車圖》詩雲:“古畫……見畫。
”此真為識畫也。
《王直方詩話》:文忠公《盤車圖》詩雲:“古畫……見畫。
”東坡作《韓幹畫馬圖》詩雲:“韓生畫馬真是馬,蘇子作詩如見畫。
世無伯樂亦無韓,此詩此畫當誰看!”又雲:“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
賦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
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
”又雲:“少陵翰墨無形畫,韓幹丹青不語詩,此畫此詩今已矣,人間驽骥謾争馳。
”餘每誦數過,殆欲常以為法也。
(《宋詩話輯佚》上) 葛常之《韻語陽秋》十四:歐陽文忠公詩雲:“古畫……見畫。
”東坡詩雲:“論畫……詩人。
”或謂二公所論,不以形似,當畫何物。
曰,非謂畫牛作馬也,但以氣韻為主爾。
謝赫雲:“衛協之畫,雖不該備形妙,而有氣韻,淩跨雄傑。
”其此之謂乎!陳去非《墨梅》詩雲:“含章檐下春風面,造化工成秋兔毫;意得不求顔色似,前身相馬九方臯。
”後之鑒畫者,如得九方臯相馬法,則善矣。
梅《和楊直講夾竹花圖》:從初李氏國破亡,圖書散入公侯族。
公侯三世多衰微,窺貿檐(擔)頭由婢仆。
太學楊君固甚貧,直緣識别争來鬻。
朝質绨袍暮質琴,不憂明白铛無粥。
(《宋詩鈔》) 《昭昧詹言》十二:先寫逆卷,題畫老法。
“愛其樹老”五句删。
大弦聲遲小聲促 于劉功曹家,見楊直講褒女奴彈琵琶,戲作呈聖俞① 【直講,唐置,掌佐博士助教,以經術講授。
】 大弦聲遲小聲促,《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十歲嬌兒彈啄木。
啄木不啄新生枝,惟啄槎牙一作“牙槎”枯樹腹。
花繁蔽日鎖空園,樹老參天杳深谷。
不見啄木鳥,但聞啄木聲。
春風和暖百鳥語,山路硗确行人行。
啄木飛從何處來,花間葉底時丁丁。
林空山靜啄愈響,行人舉頭飛鳥驚。
一作“衆鳥啁啾飛且驚”,行韻亦寫聲情,驚韻比中出比,故安石稱之。
嬌兒身小指撥硬,功曹廳冷弦索鳴。
繁聲急節傾四坐,為爾飲盡黃金觥。
楊君好雅心不俗,太學官卑飯脫粟。
粗米僅脫麸殼。
不精鑿者。
嬌兒兩幅青布裙,三腳木床坐調曲。
奇書古畫不論價,盛以錦囊一作“古錦裁囊”裝玉軸。
披圖掩卷有時倦,卧聽琵琶仰看屋。
富弼上神宗手疏論王安石新政有“老臣無所告訴,但仰屋竊歎”語,見《宋史》本傳。
客來呼兒旋梳洗,滿額花钿貼黃菊。
雖然可愛眉目秀,無奈長饑頭頸縮。
宛陵詩翁勿诮渠,人生自足乃為娛,此兒此曲翁家無。
① 目錄:詩作于嘉祐二年(1057)。
永叔年五十一,在京師。
劉功曹,敝也。
永叔為敞墓志,稱其嘗判尚書考功。
(有和作,見《三劉文集》 《韻語陽秋》十五:歐陽永叔《見楊直講女奴彈琵琶》雲:“嬌兒兩幅青布)裙……無奈長饑頭項縮。
”梅聖俞和篇亦雲:“不肯那錢買珠翠,……他日求觀龜殼縮。
”亦可以想見風采矣。
韓愈《聽颍師彈琴》: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
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随飛揚。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嗟餘有兩耳,未省聽絲篁。
自聞颍師彈,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
颍(師)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昭昧詹言》十二:閑談可愛。
起句點,次句冒寫,以下隻寫此句。
“嬌兒身小”句束,橫截作章法。
收,入議。
吳評雲:歐詩時有詞多之病。
劉敞奉同永叔《于劉功曹家聽楊直講女奴彈啄木見寄》之作:空林多風霜霰零,啄木朝饑悲長鳴,口雖能呼心不平。
誰彈琵琶象其聲,雌雄切直相丁甯,欲飛未飛皆有情。
琵琶八十有四調,此曲獨得傳玄妙。
翠鬟小女自絕殊,能承主歡供客娛。
轉關揮撥意淡如,坐人雖多旁若無。
醉翁引觞不汝餘,詩老彈铗歸來乎。
兩君韻高尚如此,何況枥上之馬淵中魚。
我生不曉世俗樂,傾卧江城更寂寞。
中園有時聞啄木,雖有高下無宮角。
木聲犁然當人心,焱氏之風殆可學。
淵明無弦非無意,白發秋來自少樂。
得公新詩濯我愁,因問楊子更借不,我欲醉聽江城樓。
(《宋百家詩存·公是集》) 黃溪夜泊 楚人自古登臨恨②,暫到愁腸已九回。
萬樹蒼煙三峽暗,杜甫《秋興》之一:“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滿川明月一猿哀。
第四句翻用袁山松所記:“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語意。
非鄉況複驚殘歲,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見江山一作“山河”。
《唐書》:張說谪嶽州,詩益凄惋。
人謂得江山之助。
且吟詠,不因遷谪豈能來。
元稹《以州宅誇于樂天》結雲:“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猶得住蓬萊。
”李紳《新樓詩序》謂本是題壁詩,原作“我是玉京天上客。
” ① 目錄:詩作于仁宗景祐四年(1037)。
永叔年三十一。
去年降為峽州夷陵縣令,十月到官。
此《夷陵九詠》之六。
柳宗元有《遊黃溪記》:謂是村名。
② 《楚辭·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登山臨水送将歸。
坎廪兮,貧士失職而志不平。
廓落兮,羁旅而無友生。
惆怅兮而私自憐。
初至夷陵,答蘇子美見寄 三峽倚岹嶢,同一作“南”遷地最遙。
物華雖可愛,鄉思獨無聊。
江水流青嶂,猿聲在碧霄。
野篁抽夏筍,叢橘長春條。
未臘梅先發,經霜葉不凋。
江雲愁一作“懸”蔽日,山霧晦連朝。
斫谷争收漆,梯林鬥摘椒。
花椒,落葉灌木,高丈許,山野自生。
巴賨《風俗通》:“巴有賨人,剽勇。
”《晉書音義》:“巴人呼賦為賨,因謂之賨人。
”又賨布,麻質。
船賈集,一作“巴江船賈至”蠻市酒旗招。
時節同荊俗,民風載楚謠。
俚歌一作“祠歌”成調笑,摖一作“祭”,一作“攃”。
鬼聚喧嚣。
夷陵之俗多淫奔,又好祠祭。
每遇祠時,裡民數百,共馂其餘。
裡語謂之摖鬼。
因此多成鬥訟。
得罪宜投裔,包羞分折腰。
光陰催晏歲,牢落慘驚飙。
白發新年出,朱顔異域銷。
縣樓朝見虎,官舍夜聞鸮。
寄信無秋雁,思歸望鬥杓。
句本杜《秋興》:“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鬥望京華。
”須知千裡夢,長繞洛川橋。
末四語甚緊湊。
乍讀似冗,實不然。
① 目錄:詩作于仁宗景祐三年(1036)。
《年譜》:是歲,永叔年三十。
天章閣待制,權知開封府。
範仲淹言事,忤宰相,落職,知饒州。
永叔切責司谏高若讷。
若讷以其書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