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

關燈
載,人事忽焉【一作“有”】殊。

     歸來見京師,心老貌已癯。

     但驚何其衰,豈意今也無。

    【《論語·雍也》: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

    孔子對曰:“有顔回者,好學。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 才高不少下,闊若與世疏。

     骅骝當少時,其志萬裡塗, 一旦老伏枥,猶思玉山刍④。

     天兵宿西北,狂兒尚稽誅⑤。

     而今壯士死,痛惜無賢愚。

     歸魂渦上田,露草荒春蕪⑥。

     ① 曼卿,名延年,宋州宋城人。

    仁宗康定二年(1041)卒,年四十八。

    歐《集》二十四有《石曼卿墓表》。

    據歐《集》目錄,此詩作于慶曆元年(1041),永叔年三十五。

     《六一詩話》:石曼卿自少以詩酒豪放自得。

    其氣貌偉然,詩格奇峭。

    又工于書,筆畫遒勁,體兼顔、柳,為世所珍。

    餘家嘗得南唐後主澄心堂紙。

    曼卿為餘以此紙書其《籌筆驿》詩。

     ② 陶淵明《語山海經十三首》之三:西南望昆墟。

     ③ 歐《石曼卿墓表》:通判海州,即朐山也。

     ④ 曹操《步出夏門行》之四:老骥伏枥,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晉王敦每酒後,詠“老骥”四語,以如意打唾壺為節,壺邊盡缺。

    見《晉書》本傳。

    玉山,西王母所居。

    此用《穆天子傳》。

     ⑤ 《宋史·仁宗紀》:是年,趙元昊屢寇邊。

     《墓表》:自契丹通中國,内外弛武,三十餘年。

    曼卿上書言十事,不報。

    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

    召見,稍用其說。

    籍河北、河東、陝西之民,得鄉兵數十萬。

    曼卿奉使籍兵河東。

    還,稱旨。

    賜绯衣銀魚,天子方思盡其才,而且病矣。

    既而聞邊将有欲以鄉兵扞賊者。

    笑曰:“此得吾粗也。

    夫不教之兵,勇怯相雜。

    若怯者見敵而動,則勇者亦牽而潰矣。

    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敢行者,則人人皆勝兵也。

    ” ⑥ 渦河經河南入安徽。

     杜甫《送孔巢父謝病歸遊江東兼呈李白》詩:富貴何如草頭露。

     《墓表》:嗚呼!曼卿甯自混以為高,不少屈以合世,可謂自重之士矣。

    若曼卿者,非徒與世難合,而不克所施,亦其不幸,不得至乎中壽,其命也夫!其可哀也夫! 水谷夜行寄子美、聖俞 水谷【水谷口,今河北定縣。

    】夜行寄子美、聖俞① 【影元刊本雲:“一本題上有‘補成’字”。

    】 寒【一作“晨”】雞号荒林,山壁月倒挂。

    【仾,挂也】 披衣起視夜,【蘇武詩:“征夫懷往路,起視夜何其。

    ”】攬辔【《世說·德行篇》:“陳仲舉(藩)……登車攬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念行邁。

    【一作“遐”。

    《詩·王風·黍離》:“行邁靡靡。

    ”】 我來夏雲初,素節今已屆。

     高河瀉長空,勢落九州外。

     微風動涼襟,曉氣清餘睡。

    【一作“色清餘暧”】 緬懷京師友,文一作“有”酒邈一作“邀”高會。

     其間蘇與梅,二子可畏愛。

    用趙盾“夏日可畏,冬日可愛”語。

     篇章富縱橫,聲價相磨一作“摩”蓋。

     子美氣尤雄,萬竅号一噫。

    《齊物論》:“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

    是唯無作,作則萬竅怒号。

    ” 有時肆颠狂,醉墨灑霶霈。

     譬一作“勢”如千裡馬,一作“足”已發不可殺。

     盈前盡珠玑,一一難柬通“揀”汰。

     梅翁事清切,石齒漱寒濑。

     作詩三十年,視我猶後一作“後猶無”輩。

     文詞愈清新,心意雖一作“難”老大。

     譬如妖韶女,老自有餘态。

     近詩尤古硬,一作“淡”咀嚼苦難嘬。

     齧也初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

     蘇豪以氣轹,一作“爍”,一作“铄”。

    舉世徒驚一作“盡”駭。

     梅窮獨我知,一作“我獨奇”古貨今難賣。

    一作“今誰買” 二子雙鳳凰,百鳥之嘉瑞。

     雲煙“雲煙”句謂子美一翺翔,羽翮一摧铩。

     安得相從遊,終日鳴哕哕。

    馬鈴聲。

    《詩·小雅·采菽》:“鸾聲哕哕”。

     問胡一作“相問”苦思之,對酒把一作“把酒對”新蟹。

     ① 據目錄,詩作于仁宗慶曆四年(1044),永叔年三十八。

     《年譜》:是年“四月……命公使河東,計度廢麟州,及盜鑄鐵錢,并礬課虧額利害。

    七月,還京師。

    ” 此論詩詩。

    以譬喻作品目,蓋始于漢末之月旦評。

    爾後論詩評書論文,多用此體,今所謂印象批評也。

     永叔有《蘇氏文集序》,作于仁宗皇祐三年(1051),見《集》四十一。

    又有《湖州長史蘇君舜欽墓志銘》,作于仁宗嘉祐元年(1056),見《集》三十一。

     《六一詩話》:聖俞、子美,齊名于一時,而二家詩體特異。

    子美筆力豪隽,以超邁橫絕為奇。

    聖俞覃思精微,以深遠閑淡為意,各極其長。

    雖善論者,不能優劣也。

    餘嘗于《水谷夜行詩》略道其一二雲:“子美氣尤雄……古貨今難賣。

    ”語雖非工,謂粗得其仿佛。

    然不能優劣之也。

     讀《蟠桃詩》寄子美 讀【一本有“聖俞”字】《蟠桃詩》寄子美① 韓孟于文詞,兩雄力相當。

    一本有“偶以怪自戲,作詩驚有唐”兩句。

    篇章綴談笑,雷電擊幽荒。

    衆鳥誰一作“不”敢和,鳴鳳呼其凰。

    孟窮苦累累,《史記》:“(孔子)累累然如喪家之狗。

    ”累累,衰悴貌。

    又揚雄《反騷》稱屈原為“湘累。

    ”韓富浩穰穰。

    《史記·淳于髡傳》:五谷蕃熟,穰穰滿家。

    ”韓《進學解》:“作為文章,其書滿家。

    ”窮者啄其精,富者爛文章。

    發生一為宮,掀聚也,束也。

    《後漢書》:“揪斂九薮之動物。

    ”斂一為商。

    二律雖不同,合奏乃锵锵。

    天之産奇怪,希世不可常。

    寂寥一作“寞”二百年,至寶埋無光。

    郊死不為島,聖俞發其藏。

    患世愈不出,孤吟夜号一作“号清”霜。

    霜寒入毛骨,清響哀一作“乃”愈長。

    玉山禾《太平禦覽》三十六引《山海經》:“(昆侖)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

    ”鮑照詩:“誠不及青鳥,遠食玉山禾。

    ”難熟,終歲苦饑腸。

    我不能飽之,更欲不自量。

    引吭和其音,力盡猶勉強。

    一本有“嗟我于韓徒,足未及其牆,而子得孟骨,英靈空北邙”四句。

    “孤吟”句以下八語,皆從上文“鳳凰”一喻來。

    誠知非所敵,但欲繼前芳。

    近者蟠桃詩,有傳來北方。

    發我哀病思,藹如得春陽。

    從“冬日可愛”斷章取義,兼用“皆如挾纩”語意。

    欣然便欲和,洗硯坐中堂。

    墨筆不能下,怳怳一作“恍恍”若有亡。

    老雞嘴爪硬,未易犯其場。

    不戰先一本作“辄”自卻,雖奔一作“然”未甘降。

    更一作“便”欲呼子美,子美隔濤江。

    其人雖憔悴,其志獨軒一作“昂”昂。

    氣力誠當對,勝敗可交相。

    安得二子接,揮鋒兩交鋩。

    從上文“不戰”來我亦願助勇,鼓旗噪其旁。

    快哉天下樂,一釂飲酒盡也宜百觞。

    乖離難會合,此志何由償。

     ① 目錄:詩作于慶曆五年(1045),永叔年三十九。

    是年八月,降知制诰,知滁州。

    十月,至郡。

     今梅《集》無《蟠桃詩》,疑當時亦以新題為世所重,與《河豚》之作略同。

    永叔此詩,又見梅《集》二十四,蓋誤編也。

     《邵氏聞見後錄》:聖俞謂蘇子美雲:“永叔要作韓退之,強差我作孟郊。

    ”雖戲語,亦似不平也。

     梅《别後寄永叔》詩:荷公知我詩,數數形美述。

    茲道日未湮,可與古為匹。

    孟、盧、張、賈流,其言不相昵;或多窮苦語,或特事豪逸。

    而于韓公門,取之不一律。

    乃欲存此心,欲使名譽溢。

    竊比于老郊,深愧言過實。

    然于世道中,固且異謗嫉。

    交情有若此,始可論膠漆。

    (《宋詩鈔》) 歐《太白戲聖俞》:(一作《讀李白集效其體》)。

    下看(一作“視”,一作“堪笑”)區區郊與島,螢飛露濕吟秋草。

    (《宋詩鈔》) 《王直方詩話》:劉壯輿雲:歐陽公自謂“吾畏慕不可及者,聖俞、子美。

    ”及贈詩雲:“文會忝予盟,詩壇推子将。

    ”又曰:“維詩于文章,泰山一浮塵。

    ”既曰:“郊死不為島,聖俞發其藏。

    ”又曰:“堪笑區區郊與島,螢飛露濕凝秋草。

    ”是其自謂不如者,乃所以過之也。

    (《宋詩話輯佚》上) 啼鳥 窮山候至陽氣生,百物如與時節争。

    官居荒涼草樹密,撩亂紅一作“亂紅殷”紫開繁英。

    花深葉暗耀《詩鈔》作“輝”,此從《集》本。

    朝日,日一作“一”暖衆鳥皆嘤鳴。

    見《詩·小雅·伐木》鳥言我豈解爾意,綿蠻但愛聲可聽。

    寫鳥聲皆就其聲之效用言之南窗睡多春正美,百舌未曉催天明。

    黃鹂顔色已可愛,舌端啞咤如嬌嬰。

    竹林靜啼一作“啼盡”青竹筍,深處不見惟聞聲。

    陂田繞郭白水滿,戴勝布谷也谷谷催春耕。

    誰謂鳴鸠拙無用,雄雌各自知陰晴。

    雨聲蕭蕭泥滑滑,草深苔綠無人行。

    獨有花上提葫蘆,勸我沽酒花前傾。

    其餘百種各嘲哳,嘲晣見《琵琶行》異鄉殊俗難知名。

    我遭讒口《詩·小雅·十月之交》:“讒口嚣嚣。

    ”“我遭讒口”句以下,翻用《琵琶行》“我從去年辭帝京,……如聽仙樂耳暫明”一節意境。

    身落此,每聞巧舌宜可憎。

    春到山城苦寂寞,把盞常恨無娉婷。

    花開一作“間”鳥語辄自醉,醉與花鳥為交一作“友”朋。

    花能嫣然顧我笑,鳥勸我飲非無情。

    身間酒美惜光景,惟恐鳥散花飄零。

    可笑靈均楚澤畔,離騷憔悴愁獨醒。

     ① 目錄:詩作于仁宗慶曆六年(1046),是年永叔年四十,自号醉翁。

     《韻語陽秋》十六:人之悲喜,雖本于心,然亦生于境。

    心無系累,則對境不變,悲喜何從而入乎。

    歐陽永叔先在滁陽,有《啼鳥》一篇。

    意謂緣巧舌之人谪官,而今反愛其聲。

    後考試崇政殿,又有《啼鳥》一篇,似反滁陽之詠。

    其曰:“提葫蘆,不用沾美酒,宮壺日賜新撥醅,老病足以扶衰朽。

    百舌子,莫道泥滑滑。

    宮花正好愁雨來,暧日方催花亂發。

    ”末章雲:“可憐枕上五更聽,不似滁州山裡聞。

    ”蓋心有中外枯菀之不同,則對境之際,悲喜随之爾。

    啼鳥之聲,夫豈有二哉。

     梅有《和歐陽永叔啼鳥十八韻》雲:南方窮山多野鳥,百種巧口乘春鳴。

    深林參天不見日,滿壑呼嘯誰識名;但依音響得其字,因與《爾雅》殊形聲。

    我昔曾有《禽言詩》,粗究一二啼嚎情。

    苦竹岡頭泥滑滑,君時最賞趣向精。

    餘篇亦各有思緻,恨未與盡衆鳥評。

    君今山郡日無事,靜聽鳥語如交争。

    提壺相與來勸飲,戴勝亦助能勸耕。

    我念此鳥頗有益,如欲使君勤以行。

    勸耕幸且強職事,勸飲亦冀無獨醒。

    杜鵑蜀魄哭歸去,小人懷土慎勿聽。

    城頭春鸠自謂拙,鵲巢辄處安得平!高窠喬木美毛羽,哢吭葉底無如莺。

    口中調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