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圓正無斜角。
《莊子》曰:‘蛣蜣之智,在于轉丸。
’《抱樸子》曰:‘元蟬潔,饑不羨蜣螂穢飽。
’然世或言蜣螂能化為蟬,所謂轉丸者,借以變化也。
” 羽化 見二卷《蟬始鳴》詩。
兩腋風生 盧仝《走筆謝孟谏議寄新茶》詩:“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 冷露 見二卷《蟬始鳴》詩。
斜陽 王沂孫《詠蟬齊天樂》詞:“病葉難留,纖柯易老,空憶斜陽身世。
” 策策 韓愈《秋懷詩·第一首》:“秋風一拂披,策策鳴不已。
” 叩頭名 晉傅鹹《叩頭蟲賦序》:“叩頭蟲,蟲之微細者。
然教之,辄叩頭。
人以其叩頭傷,不祥,故莫之害也。
”劉敬叔《異苑》:“有小蟲,形色如大豆,咒令叩頭,又咒令吐血,皆從所教。
如似請放稽颡,辄七十而有聲,故俗呼為‘叩頭蟲’也。
” 風泉清道心 阿肅 劉長卿《龍門八詠石樓》詩:“夜靜群動息,風泉清道心。
” 何處夜琤然?丁東響佩環。
幽人驚獨夢,明月滿空山。
秋入千岩裡,聲來萬壑間。
涼添風飒飒,清帶水潺潺。
虛籁喧彌靜,高情澹轉間。
此心真似洗,餘事讵相關。
松韻相酬答,琴聲與往還。
渺焉遺世意,身在列仙班。
前八句揮斥自如,異常超妙。
後八句亦寫得清道心出,不泛泛作聽泉詩。
丁東 詳後《夜雨滴空階》詩。
佩環 《禮·經解》:“行步則有環佩之聲。
”王丘《詠史》詩:“松風鳴佩環。
”杜牧《題池州弄水亭》詩:“塍泉落環佩。
” 千岩 萬壑 《晉書·文苑傳》:“人問以會稽山川之狀,恺之雲:‘千岩競秀,萬壑争流。
’” 飒飒 《楚詞·九歌·山鬼》:“風飒飒兮木蕭蕭。
” 潺潺 魏文帝《丹霞蔽日行》:“谷水潺潺。
” 虛籁 杜甫《遊龍門奉先寺》詩:“陰壑生虛籁。
” 高情 見二卷《雲卧八極》詩。
列仙 詳後《海日照三神山》詩。
絡緯鳴 平聖台 崔豹《古今注·魚蟲第五》:“莎雞,一名促織,一名絡緯,一名蟋蟀。
促織,謂鳴聲如急織絡緯,謂其鳴聲如紡績也。
”陸遊《老學庵筆記》:“《詩正義》雲:‘絡緯鳴,懶婦驚。
’”按:《詩正義》無此二語,殆誤記陸元恪疏。
絡角星河轉,秋蟲始作聲。
未成床下入,已近戶間鳴。
凄切音何急?清寒氣漸生。
似催機劄劄,不畏露盈盈。
屢破愁人夢,憑教懶婦驚。
天涼偏入耳,夜永最關情。
草際風微咽,籬根月自明。
一般天地德,布谷報春耕。
一結婉而多風,詩人之筆。
絡角 羅隐《七夕》詩:“絡角星河菡萏天。
” 床下 戶間 《詩·豳風·七月》篇:“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懶婦驚 陸玑《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蟋蟀似蝗而小,正黑有光澤如漆,有角翅;一名蛩,一名蜻蛚。
楚人謂之王孫,幽州人謂之趨織,督促之言也。
俚語曰:‘趨織鳴,懶婦驚。
’是也。
” 草際 陳傅良《寄題陳同甫抱膝亭》詩:“愁吟草際蛩,兒女淚盈臆。
” 籬根 邾經《詠絡緯》詩:“牽牛風露滿籬根。
” 布谷 《爾雅·釋鳥》:“鳴鸠鴶鵴。
”郭璞注:“今之布谷也,江東呼為獲谷。
” 報春耕 師曠《禽經》:“鳴鸠,戴勝,布谷也。
亦曰鴶鵴,亦曰獲谷。
春耕候也。
”張華注:“揚雄曰:‘鳴鸠,戴勝,生樹穴中,不巢生。
’《爾雅》曰:‘戴。
’,即首上勝也。
頭上尾起,故曰戴勝。
而農事方起,此鳥飛鳴于桑間,雲五谷可布種也,故曰布谷。
《月令》曰:‘戴勝降于桑,一名桑鸠,仲春鷹所化也。
’”按:布谷,即《月令》之鳴鸠,此以為即戴勝,誤;《月令疏》又以鳴鸠為鸠,亦誤。
當以郭璞說為正。
《爾雅》亦用郭說。
軒廣月容開 曹學闵 謝朓《奉和随王殿下詩·第十首》:“雲生樹陰遠,軒廣月容開。
” 信道層軒廣,都教皎月鋪。
一奁懸水鏡,半夜浸冰壺。
不隔窗三面,全窺室四隅。
空明遮未得,澄徹翳都無。
斜影飛檐落,微痕曲檻纡。
滿簾篩碧筱,匝地映紅毹。
寥廓光先得,高寒境迥殊。
遙知璇閣外,揚彩徹天衢。
“廣”字、“開”字,一一寫到。
“不隔”四句用渾寫,“斜影”四句用細寫,亦極有次第。
層軒 劉孝标《金華山樓志》:“層軒引景。
” 月鋪 白居易《東南行一百韻》詩:“沙白月平鋪。
” 水鏡 按:“水鏡”字出謝莊《月賦》。
然賦以“柔祗雪凝”對“圓靈水鏡”,言如雪之聚,如水之照,非以鏡為實字也。
唐人《圓靈水鏡》詩,始實賦“鏡”字,至今沿之。
冰壺 袁桷《澄懷錄》:“眉州象耳山,上有李白留題雲:‘夜來月下卧醒,花影零亂,滿人襟袖,疑如濯魄于冰壺也。
’” 三面 段成式《閑中好》詞:“坐對當窗木,看移三面陰。
” 四隅 《爾雅·釋言》:“西南隅謂之奧,西北隅謂之屋漏,東北隅謂之宧,東南隅謂之。
” 澄徹 謝靈運《怨曉月賦》:“房栊兮澄徹。
” 飛檐 張衡《西京賦》:“飛檐”。
薛綜注:“檐闆承落也。
” 曲檻 薛道衡《老氏碑》:“曲檻叢楹。
” 碧筱 見三卷《入簾殘月影》詩。
紅毹 《三輔黃圖》:“設火齊屏風,鴻羽帳。
規地以罽賓氍毹。
”陳旅《次韻陳景忠見寄》詩:“花雨落紅毹。
” 寥廓 《楚詞·遠遊》:“下峥嵘而無底兮,上寥廓而無天。
” 光先得 見一卷《秋澄萬景清》詩。
高寒 阮籍《詠懷詩·第二首》:“月明星稀,天高氣寒。
” 揚彩 謝莊《月賦》:“揚彩軒宮。
” 天衢 見二卷《江涵秋影雁初飛》詩。
荷喧雨到時 蘇 溫庭筠《盧氏池上遇雨贈同遊》詩:“萍皺風來後,荷喧雨到時。
” 何處簾纖響,紅亭萬柄荷。
塘邊風影動,葉上雨聲多。
錯落明珠濺,回旋翠蓋摩。
乍聞催羯鼓,遠聽雜菱歌。
清簟驚蝴蝶,方池亂鹳鵝。
虛衷原不擾,偶觸本無他。
倏爾收殘暑,依然靜碧波。
餘芳留未歇,涼影弄婆娑。
前四句寫“到”字,精神;後六句撒手遊行,卻是從背面烘出“到”字,蹊徑絕高。
簾纖 見前《莺聲細雨中》詩。
紅亭 岑參《早春陪崔中丞同泛浣花溪宴》詩:“紅亭移酒席。
” 明珠 見一卷《荷淨納涼時》詩“如拭露珠羅”句。
翠蓋 見一卷《荷淨納涼時》詩“翠蓋影婆娑”句。
羯鼓 南卓《羯鼓錄》:“頭如青山峰,手如白雨點。
此即羯鼓之能事也。
山峰取不動,雨點取碎急。
” 菱歌 《楚詞·招魂》:“陣鐘按鼓,造新歌些。
涉江采菱,發陽阿些。
”王逸注:“楚人歌曲也。
”羅願《爾雅·翼·釋草六》:“古者,洲澤之利,與民共之。
吳楚之風俗,當菱熟時,士女相與采之。
故有采菱之歌以相和,為繁華流蕩之極。
《招魂》雲:‘涉江采菱,發陽阿。
’陽阿者,采茭之曲也。
《淮南子》曰:‘欲學讴者,必先徵羽樂風;欲美和者,必先始于陽阿采菱。
’許叔重曰:‘陽阿,采菱樂曲之和。
’” 清簟 江淹《别賦》:“夏簟清兮晝不暮。
”杜甫《七月一日題終明府水樓詩·第二首》:“清簟疏簾看弈棋。
” 蝴蝶 詳後《莊周夢蝶》詩。
方池 見一卷《華月照方池》詩。
鹳鵝 《左傳·昭公二十一年》:“鄭翩願為鹳,其禦願為鵝。
”杜預注:“鹳、鵝,皆陳名。
”按:此借用。
紫玉見南山 周升桓 按:唐李觐有《紫玉見南山賦》。
何處彩斓斑?光騰霄漢間。
星垣連北鬥,壽域啟南山。
方折潆藍水,晴虹映翠鬟。
德孚君子貴,瑞自聖人頒。
光并黃銀吐,精含朱鳥殷。
封泥輝漢玺,望氣訝秦關。
價定逾蒼璧,珍應比白環。
不貪原是寶,三五共追攀。
“紫”字、“南”字,一一精到。
星垣 《晉書·天文志》:“紫宮垣十五星,其西蕃七,東蕃八。
在北鬥北,一曰紫微,大帝之坐也,天子之常居也。
” 壽域 《漢書·禮樂志》:“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禮。
’非空言也。
願與大臣延及儒生,述舊禮,明王制,驅一世之民,跻之仁壽之域。
”注:“師古曰:‘言以仁道治之,皆得其性,則壽考也。
域,界也。
’”薛道衡《老氏碑》:“納蒸民于壽域。
” 南山 《詩·小雅·天保》篇:“如南山之壽。
” 方折 見一卷《華月照方池》詩。
藍水 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詩:“藍水遠從千澗落。
”錢謙益注:“《長安志》:‘霸谷,古滋水也,亦名藍田谷水,即秦嶺水之下流也。
’《漢書》:‘霸水出藍田谷入渭。
’又:‘藍谷水自秦嶺西流,經藍關、藍橋,過王順山,水下出藍谷,西北流入霸水。
’” 晴虹 李峤《玉》詩:“方水晴虹媚。
”按:此用氣如白虹意。
翠鬟 見一卷《月銜樓間峰》詩。
君子貴 聖人頒并見一卷《追琢其章》詩。
黃銀 《宋書·符瑞志》:“王者不藏金玉,則黃銀紫玉見于深山。
” 朱鳥 《史記·天官書》:“南宮朱鳥。
”司馬貞《索隐》:“《文耀鈎》雲:‘南宮赤鳥,其精為朱鳥也。
’” 殷 《左傳·成公二年》:“左輪朱殷。
”杜預注:“朱,血色。
血色久則殷。
殷,音近煙。
今人謂赤黑為殷色。
”陸德明《經典釋文》:“殷,于閑反。
” 封泥 葛洪《西京雜記》:“中書以武都紫泥為玺室,加錄绨其上。
” 望氣 《史記·老莊申韓列傳》司馬貞《索隐》:“又按《列異傳》:‘老子西遊,關令尹喜望見其有紫氣浮關,而老子果乘青牛而過。
’” 蒼璧 《周禮·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
”鄭玄注:“禮神者必象其類,璧圓象天,琮八方象地。
”賈公彥疏:“《易》雲:‘天玄而地黃。
’今地用黃琮,依地色;而天用蒼者,蒼、玄皆是天色,故用蒼也。
” 白環 見一卷《西王母獻益地圖》詩。
不貪 《左傳·襄公十五年》:“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
子罕弗受。
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
’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
若以與我,皆喪寶也。
不若人有其寶。
’” 三五 《史記·孔子世家》:“楚令尹子西曰:‘今孔子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業。
’”班固《東都賦》:“勳建乎在昔,事勤乎三五。
”李善注:“《春秋元命苞》曰:‘伏羲,女娲、神農為三皇。
’《史記·五帝本紀》曰:‘黃帝、颛顼、帝喾、帝堯、帝舜也。
’”李商隐《韓碑》詩:“公之斯文不示後,曷與三五相攀追。
” 池草暗生春 朱棻元 李白《宮中行樂詞·第五首》:“宮花争笑日,池草暗生春。
” 春意生何處,依稀在玉池。
風來花信過,氣動草心知。
漏洩何曾覺,微茫若有期。
欣欣随物化,隐隐識天時。
破臘輸梅早,垂絲傲柳遲。
聖恩多雨露,蕃庑慶華滋。
一寫草色,便不是“暗生”意矣。
總在無形處着筆,方得題神。
何處 見一卷《春從何處來》詩。
玉池 傅玄《秋蘭》篇:“秋蘭蔭玉池。
” 花信 見二卷《含薰待清風》詩。
草心 見二卷《風軟遊絲重》詩。
漏洩 杜甫《臘日》詩:“漏洩春光有柳條。
” 微茫 林逋《山村冬暮》詩:“春氣已微茫。
” 破臘 杜甫《江梅》詩:“梅蕊臘前破。
”釋惠洪《臨川康樂亭碾茶觀女優撥琵琶坐客索詩》:“雪梅一枝初破臘。
” 垂絲 盧思道《贈劉儀同西聘》詩:“垂絲被柳陌。
” 蕃庑 詳五卷《五者來備》詩。
華滋 漢無名氏《古詩·第九首》:“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 夜雨滴空階 陳聖時 何遜《從鎮江州與故遊别》詩:“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
” 涼雨零深夜,蕭條館舍空。
拂檐珠錯落,繞砌玉丁東。
秋老猿聲裡,寒生蝶夢中。
濕雲三徑黑,老屋一燈紅。
切切聽逾急,潇潇響未終。
伴人惟絡緯,隔牖是梧桐。
側耳迷清漏,披衣待曉風。
明朝會開霁,天淨日曈昽。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工部詠春雨詩也。
七、八句從此脫胎而寫來,确是秋雨,确是空階,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伴人”句結足“空階”,“隔牖”句結足“滴”字。
收裹完密,措語亦微妙可思。
題太蕭索,作試帖難于收束。
後四句翻轉結之,最為得法。
丁東 李商隐《上杜仆射詩·第二首》:“王佩玉丁東。
”黃公紹《韻會舉要·平聲下》:“丁當,玉聲。
《詩緝》雲:‘佩聲或謂丁當,或謂丁東。
東即當也。
’” 猿聲 吳融《雨夜帝裡聞猿聲》詩:“雨滴秦山夜,猿聞峽外聲。
” 蝶夢 詳後《莊周夢蝴蝶》詩。
濕雲 見前《野含時雨潤》詩“翠嶺濕雲過”句。
老屋 趙抃《書院》詩:“風高老屋斜。
” 絡緯 《漢樂府·古八變歌》:“絡緯響空階。
” 梧桐 溫庭筠《更漏子詞·第六首》:“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 清漏 謝朓《酬德賦》:“忘清漏之不緩。
”喻凫《夜雨滴空階》詩:“清将玉漏偕。
” 開霁 《南史·宋本紀中》:“自冬至春,常東北風,連陰不霁。
其日牙立之後,風轉而西南,景色開霁。
” 天淨 崔曙《奉試明堂火珠》詩:“天淨光難滅。
” 曈昽 見一卷《日浴鹹池》詩。
二月黃鹂飛上林 秦泰鈞 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宮苑曉蒼蒼,宮莺一點黃。
翩翾清禁裡,掩映好時光。
遷早辭幽谷,流應下建章。
禦園捎繡羽,遲日弄圓吭。
迎跸花間出,穿梭柳底藏。
萬年枝許借,下上及春芳。
“二月”“上林”,分配到底,細膩絕倫。
曉蒼蒼 賈至《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詩:“禁城春色曉蒼蒼。
” 宮莺 沈佺期《晦日浐水應制》詩:“宮莺啭不疏。
” 一點黃 南唐後主《秋莺》詩:“深黃一點入煙流。
” 清禁 傅鹹《申懷賦》:“穆穆清禁。
” 好時光 唐明皇帝《好時光》詞:“莫負好時光。
” 幽谷 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建章 亦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按,王楙《野客叢書》曰:“章茂深常得其婦翁所書《賀新郎》詞,首曰:‘睡起啼莺語。
’章疑其誤,頗诘之。
石林曰:‘老夫嘗得之矣。
流莺不解語,啼莺解語,見《禽經》。
’”據此,則“流莺”自是一種莺名,不得折用“流”字。
然賈至以流莺百啭為言,則“流莺”非不解語,當是取來往如流之意。
禦園 陸贽《禦園芳草》詩:“陰陰禦園裡。
” 繡羽 賀朝《賦得春莺送友人詩·第二首》:“流莺拂繡羽,二月上林期。
” 遲日 見三卷《春日遲遲》詩。
圓吭 蘇轼《西齋》詩:“黃鳥亦自喜,新音變圓吭。
”《爾雅·釋鳥》:“亢,鳥嚨。
”郭璞注:“嚨,謂喉嚨。
亢,即咽。
”按:李善注《蜀都賦》“哢吭清渠”引此文,則“吭”即“亢”字;鮑照《舞鶴賦》“引員吭之纖婉”,亦作“吭”。
萬年枝 見三卷《風軟遊絲重》詩。
許借 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下上 《詩·邶風·燕燕》篇:“燕燕于飛,下上其音。
”毛苌《傳》:“飛而上曰上音,飛而下曰下音。
” 籉笠聚東菑 蔡以台 平疇春正及,禹甸盡南東。
繡陌随溪轉,黃冠入望同。
一犁新雨足,萬井曉煙空。
半亸斜障日,微欹不礙風。
田歌紅樹外,人影綠雲中。
驅犢前山濕,分秧細溜通。
豳詩圖可上,謝朓句能工。
遙祝青旗外,恩膏異歲豐。
“半亸”四句,寫景如畫。
平疇 詳五卷《風不鳴條》詩“平疇遠自交”句。
春 及 陶潛《歸去來辭》:“農人告餘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疇。
” 禹甸 《詩·小雅·信南山》篇:“信彼南山,維禹甸之。
”毛苌《傳》:“甸,治也。
”鄭玄箋:“信乎南山之野,禹治而丘甸之。
”又:“六十四井為甸,甸方八裡。
” 南東 《詩·小雅·信南山》篇:“我疆我裡,南東其畝。
”毛苌《傳》:“或東或南。
”孔穎達疏:“足于土物之宜,須縱須橫,故或東或南也。
” 繡陌 見一卷《農事遍東臯》詩。
黃冠 《禮·郊特牲》:“黃衣黃冠而祭,息田夫也。
野夫黃冠。
黃冠,草服也。
”鄭玄注:“言祭以息民,服象其時,物之色季秋而草木黃落。
”孔穎達疏:“此解上息田夫用黃衣黃冠之意。
田夫,則野夫也。
野夫着黃冠。
黃冠是季秋之後草色之服,故息田夫而服之也。
”按:黃冠為借祭之服,此乃借用。
然鮑照《園葵賦》曰:“主人拂黃冠,拭藜杖,布蔬種,平圻壤。
”江淹《建平王太妃周氏行狀》曰:“竊聞侯服之譽,非黃冠能敷。
”則用為野人之服有自矣。
一犁 詹敦仁《清隐堂記》:“春而耕一犁雨足。
” 萬井 《漢書·刑法志》:“一同百裡,提封萬井。
”李郢《江亭春霁》詩:“曉色凄涼萬井煙。
” 驅犢 王績《野望》詩:“牧人驅犢返。
” 前山 庾肩吾《餞張孝總應令》詩:“前山黃葉起。
” 分秧 蘇轼《東坡詩·第四首》:“分秧及初夏,漸喜風葉舉。
” 細溜 鄭谷《題莊嚴寺休公院》詩:“疏鐘和細溜。
” 豳詩圖 《元史·高實傳》:“英宗居東宮,塔失不花撰集前代嘉言善行,名曰《承華事略》,并畫《豳風圖》以進。
” 青旗 《禮·月令》:“孟春之月,天子居青陽左個。
乘鸾路,駕蒼龍,載青旗,衣青衣。
”孔穎達疏:“旗與衣雲青者,欲見人功所為,故以近色言也。
” 刻桐為魚扣石鼓 彭元瑞 《晉書·張華傳》:“吳郡臨平岸崩,出一石鼓,槌之無聲,帝以問華。
華曰:‘可取蜀中桐材,刻為魚形,扣之則鳴矣。
’于是如其言,果聲聞數裡。
” 物類原相感,從知博識功。
如何吳郡石?偏應蜀中桐。
寂寞音能叩,铿訇響未終。
本為琴瑟質,乃與鼓鼙通。
乍躍琴高鯉,如聞馬援銅。
魚遊看戢戢,鼍吼訝逢逢。
獵碣形将泐,鳴球戛竟同。
張華留轶事,妙理定誰窮? 桐、魚何以能鳴石鼓?其理未聞,無從闡發。
起結以不解解之,最為得法。
中間刻畫點綴,亦精警絕倫。
二“琴”字各自為義,不妨疊見。
馬援,“援”字讀去聲,今人多以為平聲,誤。
“援”字自有平聲,非伏波名也。
物類 相感 《楚詞·七谏·謬谏》:“音聲之相和兮,言物類之相感也。
”《宋史·藝文志·小說類》:“釋贊甯《物類相感志》五卷。
” 博識 《晉書·張華傳》:“華學業優博,辭藻溫麗,朗贍多通,圖緯方伎之書,莫不詳覽。
”又:“秘書監摯虞撰定官書,皆資華之本以取正焉。
天下奇秘,世所希有者,悉在華所。
由是博物洽聞,世無與比。
” 寂寞 見三卷《風過箫》詩。
铿訇 魏文帝《滄海賦》:“铿訇隐潾。
”唐無名氏《刻桐為魚扣石鼓賦》:“叩寂寞而大音斯發,中铿訇而餘韻不殚。
” 琴瑟 陸玑《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桐,有青桐、白桐、赤桐。
白桐宜琴瑟。
” 鼓鼙 《禮·樂記》:“君子聞鼓鼙之聲,則思将帥之臣。
” 琴高鯉 劉向《列仙傳》:“琴高者,趙人也。
以鼓琴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術,浮遊冀州涿郡之間二百餘年。
後辭入涿水中取龍子,與諸弟子期曰:‘皆潔齋待于水旁,設祠。
’果乘赤鯉魚來,出坐祠中,旦有萬人觀之。
留一月餘,複入水去。
” 馬援銅 範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器》:“銅鼓,古蠻人所用。
南邊土中時有掘得者,相傳為馬伏波所遺。
其制如坐墩而空其下,滿鼓皆細花紋,極工緻。
四角有小蟾蜍,兩人舁行。
以手拊之,聲全似鞞鼓。
” 戢戢 杜甫《又觀打魚》詩:“小魚脫漏不可記,半死半生猶戢戢。
” 鼍吼 杜甫《暫如臨邑至山湖,奉懷李員外率爾成興》詩:“鼍吼風奔浪。
” 逢逢 《詩·大雅·靈台》篇:“鼍鼓逢逢。
”毛苌《傳》:“鼍,魚屬;逢逢,和也。
”陸佃《埤雅·釋魚》:“《詩》曰‘鼍鼓逢逢’。
先儒以為鼍皮堅厚,取以冒鼓,故曰‘鼍鼓’。
蓋鼍鼓非特有取于皮,亦其鼓聲‘逢逢’然,象鼍之鳴,故謂之‘鼍鼓’也。
《晉安海物記》曰:‘鼉宵鳴如桴鼓,今江淮之間謂鼍鳴為鼍鼓。
’” 獵碣 張彥遠《法書要錄》,唐窦臮《述書賦上》窦蒙注:“岐州雍城南,有周宣王獵碣十枚,并作鼓形,上有篆文。
” 泐 《考工記》:“石有時以泐。
”鄭玄注:“鄭司農雲:‘泐,讀如再扐而後卦之扐;泐,謂石解散也。
夏時盛暑,大熱則然。
’” 鳴球 見二卷《泗濱浮磬》詩。
轶事 《史記·管晏列傳》:“其書世多有之,是以不論,論其轶事。
” 停琴伫涼月 李翊 謝朓《移病還園示親友》詩:“停琴伫涼月,滅燭聽歸鴻。
” 乘涼橫綠绮,待月上青林。
别有飄然思,誰知靜者心。
一鈎光欲吐,三疊響微沉。
寂寂朱弦歌,遲遲素魄臨。
樓台依水近,松石寄情深。
露濕中庭白,秋澄萬木陰。
所懷真淡泊,此夕最蕭森。
若問絲桐意,飛鴻自遠音。
題有“琴”字。
然雲“停琴”,是缺琴也;題有“月”字,然雲“伫月”,是無月也。
“琴”“月”字,概不刻畫,惟以“停”字、“伫”字,寫蕭然自遠之神,最為得解。
末以嵇叔夜語還到本詩下句作收,亦麗灑而自然。
乘涼 潘嶽《上客舍議》:“乘涼競進,發楅寫鞍。
” 綠绮 傅玄《琴賦序》:“神農氏造琴,所以協和天下人性,為至和之主。
齊王有鳴琴曰‘号鐘’,楚王有琴曰‘繞梁’,司馬相如有‘焦尾’,蔡邕有‘綠绮’,皆名器也。
”王應麟《困學紀聞》:“《宋書·樂志》曰:‘焦尾,伯
《莊子》曰:‘蛣蜣之智,在于轉丸。
’《抱樸子》曰:‘元蟬潔,饑不羨蜣螂穢飽。
’然世或言蜣螂能化為蟬,所謂轉丸者,借以變化也。
” 羽化 見二卷《蟬始鳴》詩。
兩腋風生 盧仝《走筆謝孟谏議寄新茶》詩:“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 冷露 見二卷《蟬始鳴》詩。
斜陽 王沂孫《詠蟬齊天樂》詞:“病葉難留,纖柯易老,空憶斜陽身世。
” 策策 韓愈《秋懷詩·第一首》:“秋風一拂披,策策鳴不已。
” 叩頭名 晉傅鹹《叩頭蟲賦序》:“叩頭蟲,蟲之微細者。
然教之,辄叩頭。
人以其叩頭傷,不祥,故莫之害也。
”劉敬叔《異苑》:“有小蟲,形色如大豆,咒令叩頭,又咒令吐血,皆從所教。
如似請放稽颡,辄七十而有聲,故俗呼為‘叩頭蟲’也。
” 風泉清道心 阿肅 劉長卿《龍門八詠石樓》詩:“夜靜群動息,風泉清道心。
” 何處夜琤然?丁東響佩環。
幽人驚獨夢,明月滿空山。
秋入千岩裡,聲來萬壑間。
涼添風飒飒,清帶水潺潺。
虛籁喧彌靜,高情澹轉間。
此心真似洗,餘事讵相關。
松韻相酬答,琴聲與往還。
渺焉遺世意,身在列仙班。
前八句揮斥自如,異常超妙。
後八句亦寫得清道心出,不泛泛作聽泉詩。
丁東 詳後《夜雨滴空階》詩。
佩環 《禮·經解》:“行步則有環佩之聲。
”王丘《詠史》詩:“松風鳴佩環。
”杜牧《題池州弄水亭》詩:“塍泉落環佩。
” 千岩 萬壑 《晉書·文苑傳》:“人問以會稽山川之狀,恺之雲:‘千岩競秀,萬壑争流。
’” 飒飒 《楚詞·九歌·山鬼》:“風飒飒兮木蕭蕭。
” 潺潺 魏文帝《丹霞蔽日行》:“谷水潺潺。
” 虛籁 杜甫《遊龍門奉先寺》詩:“陰壑生虛籁。
” 高情 見二卷《雲卧八極》詩。
列仙 詳後《海日照三神山》詩。
絡緯鳴 平聖台 崔豹《古今注·魚蟲第五》:“莎雞,一名促織,一名絡緯,一名蟋蟀。
促織,謂鳴聲如急織絡緯,謂其鳴聲如紡績也。
”陸遊《老學庵筆記》:“《詩正義》雲:‘絡緯鳴,懶婦驚。
’”按:《詩正義》無此二語,殆誤記陸元恪疏。
絡角星河轉,秋蟲始作聲。
未成床下入,已近戶間鳴。
凄切音何急?清寒氣漸生。
似催機劄劄,不畏露盈盈。
屢破愁人夢,憑教懶婦驚。
天涼偏入耳,夜永最關情。
草際風微咽,籬根月自明。
一般天地德,布谷報春耕。
一結婉而多風,詩人之筆。
絡角 羅隐《七夕》詩:“絡角星河菡萏天。
” 床下 戶間 《詩·豳風·七月》篇:“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懶婦驚 陸玑《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蟋蟀似蝗而小,正黑有光澤如漆,有角翅;一名蛩,一名蜻蛚。
楚人謂之王孫,幽州人謂之趨織,督促之言也。
俚語曰:‘趨織鳴,懶婦驚。
’是也。
” 草際 陳傅良《寄題陳同甫抱膝亭》詩:“愁吟草際蛩,兒女淚盈臆。
” 籬根 邾經《詠絡緯》詩:“牽牛風露滿籬根。
” 布谷 《爾雅·釋鳥》:“鳴鸠鴶鵴。
”郭璞注:“今之布谷也,江東呼為獲谷。
” 報春耕 師曠《禽經》:“鳴鸠,戴勝,布谷也。
亦曰鴶鵴,亦曰獲谷。
春耕候也。
”張華注:“揚雄曰:‘鳴鸠,戴勝,生樹穴中,不巢生。
’《爾雅》曰:‘戴。
’,即首上勝也。
頭上尾起,故曰戴勝。
而農事方起,此鳥飛鳴于桑間,雲五谷可布種也,故曰布谷。
《月令》曰:‘戴勝降于桑,一名桑鸠,仲春鷹所化也。
’”按:布谷,即《月令》之鳴鸠,此以為即戴勝,誤;《月令疏》又以鳴鸠為鸠,亦誤。
當以郭璞說為正。
《爾雅》亦用郭說。
軒廣月容開 曹學闵 謝朓《奉和随王殿下詩·第十首》:“雲生樹陰遠,軒廣月容開。
” 信道層軒廣,都教皎月鋪。
一奁懸水鏡,半夜浸冰壺。
不隔窗三面,全窺室四隅。
空明遮未得,澄徹翳都無。
斜影飛檐落,微痕曲檻纡。
滿簾篩碧筱,匝地映紅毹。
寥廓光先得,高寒境迥殊。
遙知璇閣外,揚彩徹天衢。
“廣”字、“開”字,一一寫到。
“不隔”四句用渾寫,“斜影”四句用細寫,亦極有次第。
層軒 劉孝标《金華山樓志》:“層軒引景。
” 月鋪 白居易《東南行一百韻》詩:“沙白月平鋪。
” 水鏡 按:“水鏡”字出謝莊《月賦》。
然賦以“柔祗雪凝”對“圓靈水鏡”,言如雪之聚,如水之照,非以鏡為實字也。
唐人《圓靈水鏡》詩,始實賦“鏡”字,至今沿之。
冰壺 袁桷《澄懷錄》:“眉州象耳山,上有李白留題雲:‘夜來月下卧醒,花影零亂,滿人襟袖,疑如濯魄于冰壺也。
’” 三面 段成式《閑中好》詞:“坐對當窗木,看移三面陰。
” 四隅 《爾雅·釋言》:“西南隅謂之奧,西北隅謂之屋漏,東北隅謂之宧,東南隅謂之。
” 澄徹 謝靈運《怨曉月賦》:“房栊兮澄徹。
” 飛檐 張衡《西京賦》:“飛檐”。
薛綜注:“檐闆承落也。
” 曲檻 薛道衡《老氏碑》:“曲檻叢楹。
” 碧筱 見三卷《入簾殘月影》詩。
紅毹 《三輔黃圖》:“設火齊屏風,鴻羽帳。
規地以罽賓氍毹。
”陳旅《次韻陳景忠見寄》詩:“花雨落紅毹。
” 寥廓 《楚詞·遠遊》:“下峥嵘而無底兮,上寥廓而無天。
” 光先得 見一卷《秋澄萬景清》詩。
高寒 阮籍《詠懷詩·第二首》:“月明星稀,天高氣寒。
” 揚彩 謝莊《月賦》:“揚彩軒宮。
” 天衢 見二卷《江涵秋影雁初飛》詩。
荷喧雨到時 蘇 溫庭筠《盧氏池上遇雨贈同遊》詩:“萍皺風來後,荷喧雨到時。
” 何處簾纖響,紅亭萬柄荷。
塘邊風影動,葉上雨聲多。
錯落明珠濺,回旋翠蓋摩。
乍聞催羯鼓,遠聽雜菱歌。
清簟驚蝴蝶,方池亂鹳鵝。
虛衷原不擾,偶觸本無他。
倏爾收殘暑,依然靜碧波。
餘芳留未歇,涼影弄婆娑。
前四句寫“到”字,精神;後六句撒手遊行,卻是從背面烘出“到”字,蹊徑絕高。
簾纖 見前《莺聲細雨中》詩。
紅亭 岑參《早春陪崔中丞同泛浣花溪宴》詩:“紅亭移酒席。
” 明珠 見一卷《荷淨納涼時》詩“如拭露珠羅”句。
翠蓋 見一卷《荷淨納涼時》詩“翠蓋影婆娑”句。
羯鼓 南卓《羯鼓錄》:“頭如青山峰,手如白雨點。
此即羯鼓之能事也。
山峰取不動,雨點取碎急。
” 菱歌 《楚詞·招魂》:“陣鐘按鼓,造新歌些。
涉江采菱,發陽阿些。
”王逸注:“楚人歌曲也。
”羅願《爾雅·翼·釋草六》:“古者,洲澤之利,與民共之。
吳楚之風俗,當菱熟時,士女相與采之。
故有采菱之歌以相和,為繁華流蕩之極。
《招魂》雲:‘涉江采菱,發陽阿。
’陽阿者,采茭之曲也。
《淮南子》曰:‘欲學讴者,必先徵羽樂風;欲美和者,必先始于陽阿采菱。
’許叔重曰:‘陽阿,采菱樂曲之和。
’” 清簟 江淹《别賦》:“夏簟清兮晝不暮。
”杜甫《七月一日題終明府水樓詩·第二首》:“清簟疏簾看弈棋。
” 蝴蝶 詳後《莊周夢蝶》詩。
方池 見一卷《華月照方池》詩。
鹳鵝 《左傳·昭公二十一年》:“鄭翩願為鹳,其禦願為鵝。
”杜預注:“鹳、鵝,皆陳名。
”按:此借用。
紫玉見南山 周升桓 按:唐李觐有《紫玉見南山賦》。
何處彩斓斑?光騰霄漢間。
星垣連北鬥,壽域啟南山。
方折潆藍水,晴虹映翠鬟。
德孚君子貴,瑞自聖人頒。
光并黃銀吐,精含朱鳥殷。
封泥輝漢玺,望氣訝秦關。
價定逾蒼璧,珍應比白環。
不貪原是寶,三五共追攀。
“紫”字、“南”字,一一精到。
星垣 《晉書·天文志》:“紫宮垣十五星,其西蕃七,東蕃八。
在北鬥北,一曰紫微,大帝之坐也,天子之常居也。
” 壽域 《漢書·禮樂志》:“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禮。
’非空言也。
願與大臣延及儒生,述舊禮,明王制,驅一世之民,跻之仁壽之域。
”注:“師古曰:‘言以仁道治之,皆得其性,則壽考也。
域,界也。
’”薛道衡《老氏碑》:“納蒸民于壽域。
” 南山 《詩·小雅·天保》篇:“如南山之壽。
” 方折 見一卷《華月照方池》詩。
藍水 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詩:“藍水遠從千澗落。
”錢謙益注:“《長安志》:‘霸谷,古滋水也,亦名藍田谷水,即秦嶺水之下流也。
’《漢書》:‘霸水出藍田谷入渭。
’又:‘藍谷水自秦嶺西流,經藍關、藍橋,過王順山,水下出藍谷,西北流入霸水。
’” 晴虹 李峤《玉》詩:“方水晴虹媚。
”按:此用氣如白虹意。
翠鬟 見一卷《月銜樓間峰》詩。
君子貴 聖人頒并見一卷《追琢其章》詩。
黃銀 《宋書·符瑞志》:“王者不藏金玉,則黃銀紫玉見于深山。
” 朱鳥 《史記·天官書》:“南宮朱鳥。
”司馬貞《索隐》:“《文耀鈎》雲:‘南宮赤鳥,其精為朱鳥也。
’” 殷 《左傳·成公二年》:“左輪朱殷。
”杜預注:“朱,血色。
血色久則殷。
殷,音近煙。
今人謂赤黑為殷色。
”陸德明《經典釋文》:“殷,于閑反。
” 封泥 葛洪《西京雜記》:“中書以武都紫泥為玺室,加錄绨其上。
” 望氣 《史記·老莊申韓列傳》司馬貞《索隐》:“又按《列異傳》:‘老子西遊,關令尹喜望見其有紫氣浮關,而老子果乘青牛而過。
’” 蒼璧 《周禮·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
”鄭玄注:“禮神者必象其類,璧圓象天,琮八方象地。
”賈公彥疏:“《易》雲:‘天玄而地黃。
’今地用黃琮,依地色;而天用蒼者,蒼、玄皆是天色,故用蒼也。
” 白環 見一卷《西王母獻益地圖》詩。
不貪 《左傳·襄公十五年》:“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
子罕弗受。
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
’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
若以與我,皆喪寶也。
不若人有其寶。
’” 三五 《史記·孔子世家》:“楚令尹子西曰:‘今孔子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業。
’”班固《東都賦》:“勳建乎在昔,事勤乎三五。
”李善注:“《春秋元命苞》曰:‘伏羲,女娲、神農為三皇。
’《史記·五帝本紀》曰:‘黃帝、颛顼、帝喾、帝堯、帝舜也。
’”李商隐《韓碑》詩:“公之斯文不示後,曷與三五相攀追。
” 池草暗生春 朱棻元 李白《宮中行樂詞·第五首》:“宮花争笑日,池草暗生春。
” 春意生何處,依稀在玉池。
風來花信過,氣動草心知。
漏洩何曾覺,微茫若有期。
欣欣随物化,隐隐識天時。
破臘輸梅早,垂絲傲柳遲。
聖恩多雨露,蕃庑慶華滋。
一寫草色,便不是“暗生”意矣。
總在無形處着筆,方得題神。
何處 見一卷《春從何處來》詩。
玉池 傅玄《秋蘭》篇:“秋蘭蔭玉池。
” 花信 見二卷《含薰待清風》詩。
草心 見二卷《風軟遊絲重》詩。
漏洩 杜甫《臘日》詩:“漏洩春光有柳條。
” 微茫 林逋《山村冬暮》詩:“春氣已微茫。
” 破臘 杜甫《江梅》詩:“梅蕊臘前破。
”釋惠洪《臨川康樂亭碾茶觀女優撥琵琶坐客索詩》:“雪梅一枝初破臘。
” 垂絲 盧思道《贈劉儀同西聘》詩:“垂絲被柳陌。
” 蕃庑 詳五卷《五者來備》詩。
華滋 漢無名氏《古詩·第九首》:“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 夜雨滴空階 陳聖時 何遜《從鎮江州與故遊别》詩:“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
” 涼雨零深夜,蕭條館舍空。
拂檐珠錯落,繞砌玉丁東。
秋老猿聲裡,寒生蝶夢中。
濕雲三徑黑,老屋一燈紅。
切切聽逾急,潇潇響未終。
伴人惟絡緯,隔牖是梧桐。
側耳迷清漏,披衣待曉風。
明朝會開霁,天淨日曈昽。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工部詠春雨詩也。
七、八句從此脫胎而寫來,确是秋雨,确是空階,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伴人”句結足“空階”,“隔牖”句結足“滴”字。
收裹完密,措語亦微妙可思。
題太蕭索,作試帖難于收束。
後四句翻轉結之,最為得法。
丁東 李商隐《上杜仆射詩·第二首》:“王佩玉丁東。
”黃公紹《韻會舉要·平聲下》:“丁當,玉聲。
《詩緝》雲:‘佩聲或謂丁當,或謂丁東。
東即當也。
’” 猿聲 吳融《雨夜帝裡聞猿聲》詩:“雨滴秦山夜,猿聞峽外聲。
” 蝶夢 詳後《莊周夢蝴蝶》詩。
濕雲 見前《野含時雨潤》詩“翠嶺濕雲過”句。
老屋 趙抃《書院》詩:“風高老屋斜。
” 絡緯 《漢樂府·古八變歌》:“絡緯響空階。
” 梧桐 溫庭筠《更漏子詞·第六首》:“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 清漏 謝朓《酬德賦》:“忘清漏之不緩。
”喻凫《夜雨滴空階》詩:“清将玉漏偕。
” 開霁 《南史·宋本紀中》:“自冬至春,常東北風,連陰不霁。
其日牙立之後,風轉而西南,景色開霁。
” 天淨 崔曙《奉試明堂火珠》詩:“天淨光難滅。
” 曈昽 見一卷《日浴鹹池》詩。
二月黃鹂飛上林 秦泰鈞 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宮苑曉蒼蒼,宮莺一點黃。
翩翾清禁裡,掩映好時光。
遷早辭幽谷,流應下建章。
禦園捎繡羽,遲日弄圓吭。
迎跸花間出,穿梭柳底藏。
萬年枝許借,下上及春芳。
“二月”“上林”,分配到底,細膩絕倫。
曉蒼蒼 賈至《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詩:“禁城春色曉蒼蒼。
” 宮莺 沈佺期《晦日浐水應制》詩:“宮莺啭不疏。
” 一點黃 南唐後主《秋莺》詩:“深黃一點入煙流。
” 清禁 傅鹹《申懷賦》:“穆穆清禁。
” 好時光 唐明皇帝《好時光》詞:“莫負好時光。
” 幽谷 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建章 亦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按,王楙《野客叢書》曰:“章茂深常得其婦翁所書《賀新郎》詞,首曰:‘睡起啼莺語。
’章疑其誤,頗诘之。
石林曰:‘老夫嘗得之矣。
流莺不解語,啼莺解語,見《禽經》。
’”據此,則“流莺”自是一種莺名,不得折用“流”字。
然賈至以流莺百啭為言,則“流莺”非不解語,當是取來往如流之意。
禦園 陸贽《禦園芳草》詩:“陰陰禦園裡。
” 繡羽 賀朝《賦得春莺送友人詩·第二首》:“流莺拂繡羽,二月上林期。
” 遲日 見三卷《春日遲遲》詩。
圓吭 蘇轼《西齋》詩:“黃鳥亦自喜,新音變圓吭。
”《爾雅·釋鳥》:“亢,鳥嚨。
”郭璞注:“嚨,謂喉嚨。
亢,即咽。
”按:李善注《蜀都賦》“哢吭清渠”引此文,則“吭”即“亢”字;鮑照《舞鶴賦》“引員吭之纖婉”,亦作“吭”。
萬年枝 見三卷《風軟遊絲重》詩。
許借 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下上 《詩·邶風·燕燕》篇:“燕燕于飛,下上其音。
”毛苌《傳》:“飛而上曰上音,飛而下曰下音。
” 籉笠聚東菑 蔡以台 平疇春正及,禹甸盡南東。
繡陌随溪轉,黃冠入望同。
一犁新雨足,萬井曉煙空。
半亸斜障日,微欹不礙風。
田歌紅樹外,人影綠雲中。
驅犢前山濕,分秧細溜通。
豳詩圖可上,謝朓句能工。
遙祝青旗外,恩膏異歲豐。
“半亸”四句,寫景如畫。
平疇 詳五卷《風不鳴條》詩“平疇遠自交”句。
春 及 陶潛《歸去來辭》:“農人告餘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疇。
” 禹甸 《詩·小雅·信南山》篇:“信彼南山,維禹甸之。
”毛苌《傳》:“甸,治也。
”鄭玄箋:“信乎南山之野,禹治而丘甸之。
”又:“六十四井為甸,甸方八裡。
” 南東 《詩·小雅·信南山》篇:“我疆我裡,南東其畝。
”毛苌《傳》:“或東或南。
”孔穎達疏:“足于土物之宜,須縱須橫,故或東或南也。
” 繡陌 見一卷《農事遍東臯》詩。
黃冠 《禮·郊特牲》:“黃衣黃冠而祭,息田夫也。
野夫黃冠。
黃冠,草服也。
”鄭玄注:“言祭以息民,服象其時,物之色季秋而草木黃落。
”孔穎達疏:“此解上息田夫用黃衣黃冠之意。
田夫,則野夫也。
野夫着黃冠。
黃冠是季秋之後草色之服,故息田夫而服之也。
”按:黃冠為借祭之服,此乃借用。
然鮑照《園葵賦》曰:“主人拂黃冠,拭藜杖,布蔬種,平圻壤。
”江淹《建平王太妃周氏行狀》曰:“竊聞侯服之譽,非黃冠能敷。
”則用為野人之服有自矣。
一犁 詹敦仁《清隐堂記》:“春而耕一犁雨足。
” 萬井 《漢書·刑法志》:“一同百裡,提封萬井。
”李郢《江亭春霁》詩:“曉色凄涼萬井煙。
” 驅犢 王績《野望》詩:“牧人驅犢返。
” 前山 庾肩吾《餞張孝總應令》詩:“前山黃葉起。
” 分秧 蘇轼《東坡詩·第四首》:“分秧及初夏,漸喜風葉舉。
” 細溜 鄭谷《題莊嚴寺休公院》詩:“疏鐘和細溜。
” 豳詩圖 《元史·高實傳》:“英宗居東宮,塔失不花撰集前代嘉言善行,名曰《承華事略》,并畫《豳風圖》以進。
” 青旗 《禮·月令》:“孟春之月,天子居青陽左個。
乘鸾路,駕蒼龍,載青旗,衣青衣。
”孔穎達疏:“旗與衣雲青者,欲見人功所為,故以近色言也。
” 刻桐為魚扣石鼓 彭元瑞 《晉書·張華傳》:“吳郡臨平岸崩,出一石鼓,槌之無聲,帝以問華。
華曰:‘可取蜀中桐材,刻為魚形,扣之則鳴矣。
’于是如其言,果聲聞數裡。
” 物類原相感,從知博識功。
如何吳郡石?偏應蜀中桐。
寂寞音能叩,铿訇響未終。
本為琴瑟質,乃與鼓鼙通。
乍躍琴高鯉,如聞馬援銅。
魚遊看戢戢,鼍吼訝逢逢。
獵碣形将泐,鳴球戛竟同。
張華留轶事,妙理定誰窮? 桐、魚何以能鳴石鼓?其理未聞,無從闡發。
起結以不解解之,最為得法。
中間刻畫點綴,亦精警絕倫。
二“琴”字各自為義,不妨疊見。
馬援,“援”字讀去聲,今人多以為平聲,誤。
“援”字自有平聲,非伏波名也。
物類 相感 《楚詞·七谏·謬谏》:“音聲之相和兮,言物類之相感也。
”《宋史·藝文志·小說類》:“釋贊甯《物類相感志》五卷。
” 博識 《晉書·張華傳》:“華學業優博,辭藻溫麗,朗贍多通,圖緯方伎之書,莫不詳覽。
”又:“秘書監摯虞撰定官書,皆資華之本以取正焉。
天下奇秘,世所希有者,悉在華所。
由是博物洽聞,世無與比。
” 寂寞 見三卷《風過箫》詩。
铿訇 魏文帝《滄海賦》:“铿訇隐潾。
”唐無名氏《刻桐為魚扣石鼓賦》:“叩寂寞而大音斯發,中铿訇而餘韻不殚。
” 琴瑟 陸玑《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桐,有青桐、白桐、赤桐。
白桐宜琴瑟。
” 鼓鼙 《禮·樂記》:“君子聞鼓鼙之聲,則思将帥之臣。
” 琴高鯉 劉向《列仙傳》:“琴高者,趙人也。
以鼓琴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術,浮遊冀州涿郡之間二百餘年。
後辭入涿水中取龍子,與諸弟子期曰:‘皆潔齋待于水旁,設祠。
’果乘赤鯉魚來,出坐祠中,旦有萬人觀之。
留一月餘,複入水去。
” 馬援銅 範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器》:“銅鼓,古蠻人所用。
南邊土中時有掘得者,相傳為馬伏波所遺。
其制如坐墩而空其下,滿鼓皆細花紋,極工緻。
四角有小蟾蜍,兩人舁行。
以手拊之,聲全似鞞鼓。
” 戢戢 杜甫《又觀打魚》詩:“小魚脫漏不可記,半死半生猶戢戢。
” 鼍吼 杜甫《暫如臨邑至山湖,奉懷李員外率爾成興》詩:“鼍吼風奔浪。
” 逢逢 《詩·大雅·靈台》篇:“鼍鼓逢逢。
”毛苌《傳》:“鼍,魚屬;逢逢,和也。
”陸佃《埤雅·釋魚》:“《詩》曰‘鼍鼓逢逢’。
先儒以為鼍皮堅厚,取以冒鼓,故曰‘鼍鼓’。
蓋鼍鼓非特有取于皮,亦其鼓聲‘逢逢’然,象鼍之鳴,故謂之‘鼍鼓’也。
《晉安海物記》曰:‘鼉宵鳴如桴鼓,今江淮之間謂鼍鳴為鼍鼓。
’” 獵碣 張彥遠《法書要錄》,唐窦臮《述書賦上》窦蒙注:“岐州雍城南,有周宣王獵碣十枚,并作鼓形,上有篆文。
” 泐 《考工記》:“石有時以泐。
”鄭玄注:“鄭司農雲:‘泐,讀如再扐而後卦之扐;泐,謂石解散也。
夏時盛暑,大熱則然。
’” 鳴球 見二卷《泗濱浮磬》詩。
轶事 《史記·管晏列傳》:“其書世多有之,是以不論,論其轶事。
” 停琴伫涼月 李翊 謝朓《移病還園示親友》詩:“停琴伫涼月,滅燭聽歸鴻。
” 乘涼橫綠绮,待月上青林。
别有飄然思,誰知靜者心。
一鈎光欲吐,三疊響微沉。
寂寂朱弦歌,遲遲素魄臨。
樓台依水近,松石寄情深。
露濕中庭白,秋澄萬木陰。
所懷真淡泊,此夕最蕭森。
若問絲桐意,飛鴻自遠音。
題有“琴”字。
然雲“停琴”,是缺琴也;題有“月”字,然雲“伫月”,是無月也。
“琴”“月”字,概不刻畫,惟以“停”字、“伫”字,寫蕭然自遠之神,最為得解。
末以嵇叔夜語還到本詩下句作收,亦麗灑而自然。
乘涼 潘嶽《上客舍議》:“乘涼競進,發楅寫鞍。
” 綠绮 傅玄《琴賦序》:“神農氏造琴,所以協和天下人性,為至和之主。
齊王有鳴琴曰‘号鐘’,楚王有琴曰‘繞梁’,司馬相如有‘焦尾’,蔡邕有‘綠绮’,皆名器也。
”王應麟《困學紀聞》:“《宋書·樂志》曰:‘焦尾,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