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把微詞逗。

    真個芳年水樣流,怎怪得他惜花人,掌上兒奇擎彀,想從來如此的鐘情原有。

    今古如花一例,一例的傷心否,把我體軟哈哈,體軟哈哈,坐倒這苔錢如繡。

    ”似此豐神,直與玉茗抗行矣。

     《春水軒》九種,以《陳伯玉碎琴》為痛快,較孔東塘《大忽雷》更覺緊湊。

    《琴别》折亦較心馀《冬青樹》勝。

     上所論列,獨缺閨秀作,第作者殊不多。

    除吳蘋香《飲酒讀騷圖》、《古香十種》外,亦寥寥矣。

     三 清人傳奇 清人傳奇,取餘所見者列下。

     内廷編輯本四本:《勸善金科》、《昇平寶筏》、《鼎峙春秋》、《忠義璇圖》。

     慎郡王嶽端一本:《揚州夢》。

     袁晉一本:《西樓記》。

     吳偉業一本:《秣陵春》。

     範文若一本:《花筵賺》。

     馬佶人一本:《荷花蕩》。

     李玉五本:《一捧雪》、《人獸關》、《占花魁》、《永團圓》、《眉山秀》。

     朱素臣一本:《秦樓月》。

     尤侗一本:《鈞天樂》。

     嵇永仁二本:《揚州夢》、《雙報應》。

     李漁十五本:《奈何天》、《比目魚》、《蜃中樓》、《憐香伴》、《風筝誤》、《慎鸾交》、《鳳求凰》、《巧團圓》、《玉搔頭》、《意中緣》、《偷甲》、《四元》、《雙錘》、《魚籃》、《萬全》。

     張大複一本:《快活三》。

     陳二白一本:《稱人心》。

     查慎行一本:《陰陽判》。

     周穉廉三本:《雙忠廟》、《珊瑚玦》、《元寶媒》。

     孔尚任二本:《桃花扇》、《小忽雷》。

     洪昇一本:《長生殿》。

     萬樹三本:《風流棒》、《空青石》、《念八翻》。

     唐英三本:《轉天心》、《巧換緣》、《梁上眼》。

     張堅四本:《夢中緣》、《梅花簪》、《懷沙記》、《玉獅墜》。

     夏綸六本:《無瑕璧》、《杏花村》、《瑞筠圖》、《廣寒梯》、《南陽樂》、《花萼吟》。

     王墅一本:《拜針樓》。

     蔣士铨六本:《雪中人》、《香祖樓》、《臨川夢》、《桂林霜》、《冬青樹》、《空谷香》。

     仲雲澗一本:《紅樓夢》。

     陳鐘麟一本:《紅樓夢》。

     金椒一本:《旗亭記》。

     董榕一本:《芝龛記》。

     張九钺一本:《六如亭》。

     沈起鳳四本:《文星榜》、《報恩緣》、《才人福》、《伏虎韬》。

     陳烺十本:《仙緣記》、《海虬記》、《蜀錦袍》、《燕子樓》、《梅喜緣》、《同亭宴》、《回流記》、《海雪吟》、《負薪記》、《錯因緣》。

     李文瀚四本:《紫荊花》、《胭脂舄》、《鳳飛樓》、《銀漢槎》。

     黃燮清六本:《茂陵弦》、《帝女花》、《脊令原》、《桃溪雪》、《居官鑒》、《玉台秋》。

     張雲骧一本:《芙蓉碣》。

     楊恩壽三本:《麻灘驿》、《理靈坡》、《再來人》。

     王筠一本:《全福記》。

     釋智達一本:《歸元鏡》。

     上傳奇計百種,清人佳構,固盡于此,即次等及劣者,亦見一斑,如陳烺、李文瀚、張雲骧諸本是也。

    大抵清代曲家,以梅村、展成為巨擘,而紅友山農,承石渠之傳,以新穎之思,狀物情之變,論其優劣,遠勝笠翁。

    蓋笠翁諸作,布局雖工,措詞殊拙,僅足供優孟之衣冠,不足入詞壇之月旦。

    即就曲律言,紅友尤兢兢慎守也。

    曲阜孔尚任、錢塘洪昇,先後以傳奇進禦,世稱南洪北孔是也。

    顧《桃花扇》、《長生殿》二書,僅論文字,似孔勝于洪,不知排場布置、宮調分配,昉思遠駕東塘之上。

    (《桃花扇》耐唱之曲,實不多見,即《訪翠》、《寄扇》、《題畫》三折,世皆目為佳曲,而《訪翠》僅〔錦纏道〕一支可聽,《寄扇》則全襲《狐思》,《題畫》則全襲《寫真》,通本無新聲,此其短也。

    《長生殿》則集古今耐唱耐做之曲于一傳中,不獨生旦諸曲,出出可聽,即淨醜過脈各小曲,亦絲絲入扣,恰如分際。

    《舞盤》折〔八仙會蓬海〕一套,《重圓》折〔羽衣第二疊〕一支,皆自集新腔,不默守《九宮》舊格。

    而《偵報》之〔夜行船〕,《彈詞》之〔貨郎兒〕,《覓魂》之〔混江龍〕,試問雲亭有此魄力否?)餘嘗謂《桃花扇》,有佳詞而無佳調,深惜雲亭不谙度聲,二百年來詞場不祧者,獨有稗畦而已。

    二家既出,于是詞人各以征實為尚,不複為鑿空之談。

    所謂陋巷言,人人青紫,閑閨寄怨,字字桑濮者,此風幾乎革盡,曲家中興,斷推洪、孔焉。

    他若馬佶人(有《梅花樓》、《荷花蕩》、《十錦塘》三種)、劉晉充(有《羅衫合》、《天馬媒》、《小桃源》三種)、薛既揚(有《書生願》、《醉月緣》、《戰荊轲》、《蘆中人》四種)、葉稚斐(有《琥珀匙》、《女開科》、《開口笑》、《鐵冠圖》四種)、朱良卿(有《乾坤嘯》、《豔雲亭》、《漁家樂》等三十種)、邱嶼雪(有《虎囊彈》、《黨人碑》、《蜀鵑啼》等九種)之徒,雖一時傳唱,遍于旗亭,而律以文辭,正如面牆而立。

    獨李玄玉《一》、《人》、《永》、《占》(《一捧雪》、《人獸關》、《永團圓》、《占花魁》),直可追步奉常。

    且《眉山秀》劇(《眉山秀》譜蘇小妹事,而以長沙義伎輔之,詞旨超妙),雅麗工煉,尤非明季諸子可及,與朱素臣苼庵諸作,可稱瑜亮(苼庵諸作,以《秦樓月》、《翡翠園》為佳)。

    西堂《鈞天樂》,痛發古今不平,《地巡》一折,自來傳奇家無此魄力,洵足為詞苑之飛将也。

    乾嘉以還,鉛山蔣士铨、錢塘夏綸,皆稱詞宗,而惺齋頭巾氣重,不及藏園。

    《臨川夢》、《桂林霜》允推傑作,一傳為黃韻珊,尚不失矩度。

    再傳為楊恩壽,已昧厥源流。

    宣城李文瀚、陽湖陳烺等諸自郐,更無譏焉。

    金氏《旗亭》、董氏《芝龛》,一拾安史之昔塵,一志邊徼之逸史,骎骎入南聲之室,惜董作略覺冗雜耳。

    陳厚甫《紅樓夢》,曲律乖方,未能搬演,益信荊石山民之雅矣。

    同光之際,作者幾絕,惟《梨花雪》、《芙蓉碣》二記,略傳人口,顧皆拾藏園之餘唾,且耳不聞吳讴,又何從是正其句律乎?因取最著者,論次如(左)〔下〕。

     内廷七種:内廷供奉曲七種,大半出華亭張文敏之手。

    乾隆初,純廟以海内昇平,命文敏制諸院本進呈,以備樂部演習。

    凡各節令皆奏演。

    其時典故,如“屈子競渡”、“子安題閣”諸事,無不譜入,謂之《月令承應》。

    其于内廷諸慶事,奏演祥征瑞應者,謂之《法宮雅奏》。

    其于萬壽令節前後,奏演群仙神道添壽錫禧,以及黃童白叟含哺鼓腹者,謂之《九九大慶》。

    又演目蓮尊者救母事,析為十本,謂之《勸善金科》,于歲暮奏之,以其鬼魅雜出,以代古人傩祓之意。

    演唐玄奘西域取經事,謂之《昇平寶筏》,于上元前後日奏之。

    其曲文皆文敏親制,詞藻奇麗,引用内典經卷,大為超妙。

    其後又命莊恪親王譜蜀漢三國典故,謂之《鼎峙春秋》。

    又譜宋政和間梁山諸盜,及宋金交兵,徽、欽北狩諸事,謂之《忠義璇圖》。

    其詞皆出日下遊客之手,惟能敷衍成章,又鈔襲元明《水浒》、《義俠》、《西川圖》諸院本,不及文敏多矣。

     《西樓》:袁箨庵《西樓記》,頗負盛名,歌場盛傳其詞,然魄力薄弱,殊不足法。

    惟《俠試》北詞,尚能穩健,而收尾不俊,已如強弩之末,蓋才不豐也。

    即世傳〔楚江情〕一曲,亦鈔襲周憲王舊詞(見《誠齋樂府》),箨庵不過改易一二語而已,而能傾動一時,殊出意外。

     《秣陵春》:此記譜徐适、黃展娘事,又名《雙影記》。

    以玉杯、古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