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本:《蕭何追韓信》。

     範康一本:《竹葉舟》。

     曾瑞一本:《留鞋記》。

     喬夢符三本:《玉箫女》、《揚州夢》、《金錢記》。

     秦簡夫二本:《東堂老》、《趙禮讓肥》。

     蕭德祥一本:《殺狗勸夫》。

     朱凱一本:《昊天塔》。

     王晔一本:《桃花女》。

     楊梓二本:《霍光鬼谏》、《豫讓吞炭》。

     李緻遠一本:《還牢末》。

     楊景賢一本:《劉行首》。

     羅貫中一本:《風雲會》。

     費唐臣一本:《赤壁賦》。

     無名氏二十七本:《七裡灘》、《博望燒屯》、《替殺妻》、《小張屠》、《陳州粜米》、《鴛鴦被》、《風魔蒯通》、《争報恩》、《來生債》、《朱砂擔》、《合同文字》、《凍蘇秦》、《小尉遲》、《神奴兒》、《謝金吾》、《馬陵道》、《漁樵記》、《舉案齊眉》、《梧桐葉》、《隔江鬥智》、《盆兒鬼》、《百花亭》、《連環計》、《抱妝盒》、《貨郎旦》、《碧桃花》、《馮玉蘭》。

     雜劇體格,與諸官調異。

    諸宮調不分出目,此則通例四折,雖紀君祥之《趙氏孤兒》統計五折,張時起之《賽花月秋千記》統計六折,顧不多見也。

    諸宮調不分角目,總以一人彈唱,與後世評話略同,此則分末、旦、外、醜等諸目,而以末、旦為主,元人所謂旦、末雙全是也。

    諸宮調無動作狀态,此則分為三類:紀動作者曰科,紀言語者曰白,紀歌唱者曰曲,是合歌舞言動而一之也,是劇曲之進境也。

    至論文字,則止有本色一家,無所謂詞藻缤紛纂組缜密也。

    王實甫作《西廂》,以研煉濃麗為能,此是詞中異軍,非曲家出色當行之作。

    觀其《麗春堂》劇〔滿庭芳〕雲:“這都是托賴着大人虎勢,赢的他急難措手,打的他馬不停蹄。

    ”又雲:“則你那赤瓦不剌強嘴,猶自說兵機。

    ”〔耍孩兒〕雲:“這潑徒怎敢将人戲,你托賴着誰人氣力?睜開你那驢眼可便觑着阿誰,我便歹殺者波,是将相的苗裔。

    ”(節錄原曲)可雲絕無文氣,而氣焰自不可及。

    即如《西廂》,亦不盡作绮語,如〔四邊靜〕雲:“怕我是賠錢貨,兩當一便成合。

    憑着他舉将除賊,消得個家緣過活。

    費了甚麼,古那便結絲蘿。

    休波,省人情的奶奶忒慮過,恐怕張羅。

    ”〔滿庭芳〕雲:“你休要呆裡撒奸。

    您待恩情美滿,教我骨肉摧殘。

    他手掿着檀棍摩娑看,麄麻線怎過針關。

    直待教我拄着拐幫閑鑽懶,縫合唇送暖偷寒。

    待去呵,消息兒踏着犯。

    待不去,教甜話兒熱趱。

    教我左右作人難。

    ”(據古本,與通行金批本異)諸曲文字,亦非雅人吐屬,顧亦令黠可喜。

    王元美以〔挂金索〕一支為佳,殊非公允。

    (詞雲:“裙染榴花,睡損胭脂皺。

    鈕結丁香,掩過芙蓉扣。

    線脫珍珠,淚濕香羅袖。

    楊柳眉颦,人比黃花瘦。

    ”)仍不脫七子高華之習,是故知元人以本色見長,方可追論流别也。

    當時擅此技者,以大都、東平及浙中最盛,其散處各行省者,又皆浮沉下僚不得志之士。

    (見李中麓《小山小令序》)而江西嘌唱,尤能變易故常,别創南北合套之格。

    繁聲一啟,詞法大備,此其大較也。

    今更備論之。

    大抵元劇之盛,首推大都,自實甫繼解元之後,創為研煉豔冶之詞,而關漢卿以雄肆易其赤幟,所作《救風塵》、《玉鏡台》、《謝天香》諸劇(見《元曲選》),類皆雄奇排奡,無搔頭弄姿之态。

    東籬則以清俊開宗,《漢宮孤雁》,臧晉叔以為元劇之冠,論其風格,卓爾大家,自是三家鼎盛,矜式群英。

    後起如王仲文、楊顯之,并稱瑜亮,《救孝子》、《臨江驿》、《酷寒亭》,(見《元曲選》)足使已齋俯首,實甫服膺。

    石子章《竹塢聽琴》,頗得東籬神髓,而幽豔過之。

    真定一隅,作者至富,《天籁》一集,質有其文,《秋雨梧桐》,實駕碧雲黃花之上,蓋親炙遺山謦咳,斯咳唾不同流俗也。

    文蔚《博魚》(李文蔚作曲十二種,為《張子房圯橋進履》、《漢武帝死哭李夫人》、《謝安東山高卧》、《蔡蕭閑醉寫石州慢》、《謝玄破苻堅》、《盧亭亭擔水澆花旦》、《金水題紅怨》、《秋夜芭蕉雨》、《燕青射雁》、《同樂院燕青博魚》、《風月推車旦》、《濯錦江魚雁傳情》等名。

    今《燕青博魚》見《元曲選》,餘皆不傳),摹繪市井,聲色俱肖,尤非尋常詞人所及。

    尚仲賢《柳毅》、《英布》二劇,狀難狀之境,亦非《蜃中樓》可比拟(尚仲賢作曲十種,為《陶淵明歸去來辭》、《海神廟王魁負桂英》、《鳳凰坡越娘背燈》、《洞庭湖柳毅傳書》、《張生煮海》——非李好古本,《崔護谒漿》、《沒興花前秉燭旦》、《武成廟諸葛論功》、《尉遲恭三奪槊》、《漢高祖濯足氣英布》等名。

    今《柳毅傳書》、《三奪槊》、《氣英布》三種,見《元曲選》,餘不傳)。

    戴善甫《風光好》(善甫作曲五種,為《陶秀實醉寫風光好》、《柳耆卿詩稱玩江樓》、《關大王三捉紅衣怪》、《伯俞泣杖》、《諸宮調風月紫雲亭》等名。

    今僅存《風光好》),俊語翩翩,不亞實甫也。

    東平高氏,力追漢卿,畢生絕藝,雕繪梁山(高文秀,東平府學生,作曲三十四種,為《黑旋風鬥雞會》、《黑旋風詩酒麗春園》、《黑旋風窮風月》、《黑旋風大鬧牡丹園》、《黑旋風喬教學》、《黑旋風敷衍劉耍和》、《黑旋風雙獻功》、《老郎君養子不及父》、《病樊哙打呂胥》、《黑旋風借屍還魂》、《劉先主襄陽會》、《禹王廟霸王舉鼎》、《窮秀才雙棄瓢》、《忠義士班超投筆》、《煙月門神訴冤》、《五鳳樓潘安擲果》、《須賈大夫谇範叔》、《好酒趙元遇上皇》、《周瑜谒魯肅》、《木叉行者鎖水母》、《伍子胥棄子走樊城》、《豹子尚書謊秀才》、《豹子秀才不當差》、《豹子令史幹請俸》、《太液池兒女并頭蓮》、《風月害夫人》、《相府門廉頗負荊》、《鄭元和風雪打瓦罐》、《禦史台趙堯辭金》、《醉秀才戒酒論杜康》、《志公和尚問啞禅》、《宣帝問張敞畫眉》、《雙獻頭武松大報仇》、《保成公竟赴渑池會》等名。

    今僅存《雙獻功》、《谇範叔》、《遇上皇》三種,餘皆不傳),享年不永,悼惜尤深,锲而不舍,并辔王關矣。

    時起擅名,在《昭君出塞》一劇(張時起字才英,東平府學生,居長蘆,作曲四種,為《霸王垓下别虞姬》、《昭君出塞》、《賽花月秋千記》、《沉香太子劈華山》等名,今皆不傳),其《垓下别姬》即為明人《千金》之本,其詞散佚,無可評骘,丹邱謂其“雁陣驚寒”,意者植基不厚欤。

    此外如顧仲清之《紀信》、《伏劍》(仲清作曲二種,為《荥陽城火燒紀信》、《陵母伏劍》等名,今不傳),張壽卿之《詩酒紅梨》(見《元曲選》),風格翩翩,皆東平之秀也。

    大名宮天挺(天挺字大用,大名開州人,曆學官,除釣台書院山長,為權豪所中,卒于常州。

    作曲六種,為《嚴子陵釣魚台》、《會稽山越王嘗膽》、《死生交範張雞黍》、《濟饑民汲黯開倉》、《宋仁宗禦覽托公書》、《宋上皇禦賞鳳凰樓》等名。

    今僅存《範張雞黍》,見《元曲選》),襄陵鄭光祖(光祖字德輝,平陽襄陵人,以儒補杭州路吏。

    作曲十九種,為《李太白醉寫秦樓月》、《醜齊後無鹽破連環》、《陳後主玉樹後庭花》、《放太甲伊尹扶湯》、《三落水鬼泛采蓮船》、《秦趙高指鹿為馬》、《梅香翰林風月》、《崔懷寶月夜聞筝》、《醉思鄉王粲登樓》、《周公輔成王攝政》、《王太後摔印哭孺子》、《迷青瑣倩女離魂》、《虎牢關三戰呂布》、《齊景公哭晏嬰》、《謝阿蠻梨園樂府》、《周亞夫細柳營》、《紫雲娘》、《哭孫子》、《鐘離春智勇定齊》等名。

    今僅存《梅香》、《王粲登樓》、《倩女離魂》三種,餘不傳),名播省台,聲振閨闼,或以豪邁相高,或以俳諧玩世,要皆不越三家範圍焉。

    至江州沈和,作《潇湘八景》、《歡喜冤家》,以南北詞合腔,極為工巧(和字和甫,杭州人,後徙江州。

    作曲六種,為《祈甘雨貨郎朱蛇記》、《徐驸馬樂昌分鏡記》、《鄭玉娥燕山逢故人》、《鬧法場郭興阿陽》、《潇湘八景》、《歡喜冤家》等名,今皆不傳)。

    參軍代面,蠻子關卿,開後代傳奇之先,結金元劇曲之局,可謂不随風氣,自辟蹊徑者矣。

    浙中詞學,夙稱彬彬,一時名家,指不勝數。

    金志甫《西湖夢》(金仁傑字志甫,杭州人,授建康崇甯務官。

    作曲七種,為《蔡琰還朝》、《秦太師東窗事犯》——非孔文卿作、《周公旦抱子設朝》、《蕭何月夜追韓信》、《長孫皇後鼎镬谏》、《玉津園智斬韓太師》、《蘇東坡夜宴西湖夢》等名。

    今皆不傳)。

    範子安《竹葉舟》(範康字子安,杭人。

    作曲二種,為《陳季卿悟道竹葉舟》、《曲江池杜甫遊春》等名。

    今僅存《竹葉舟》)。

    陳存甫《錦堂風月》(陳以仁字存甫,作曲二種、為《十八騎誤入長安》、《錦堂風月》等名。

    今不傳),皆脍炙人口也。

    而鮑天祐《史魚屍谏》,流播諸路,騰譽宮廷,尤極文人之榮遇(天祐字吉甫,杭人,昆山州吏。

    作曲七種,為《王妙妙死哭秦少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