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類 平仄韻轉換格
關燈
小
中
大
跳雨,散了真珠還聚。
聚作水銀窩,瀉清波。
——楊萬裡(荷雨) 菩薩蠻 又名《子夜歌》、《重疊金》。
唐教坊曲,《宋史·樂志》、《尊前集》、《金奁集》并入“中呂宮”,《張子野詞》作“中呂調”。
唐蘇鹗《杜陽雜編》:“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璎珞被體,号‘菩薩蠻隊’。
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
”(見《詞譜》卷五引)據此,知此調原出外來舞曲,輸入在公元八四七年以後。
但開元時人崔令欽所著《教坊記》已有此曲名,可能此種舞隊前後不止一次輸入中國。
小令四十四字,前後片各兩仄韻,兩平韻,平仄遞轉,情調由緊促轉低沉,曆來名作最多。
定格 +|+|--|(仄韻)+-+|--|(葉仄)+||--(換平韻)+--|-(葉平) +--||(再換仄韻)+|--|(葉仄)+||--(再換平韻)+--|-(葉平) 例一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梯空伫立,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李白 例二 小山重疊金明滅,鬓雲欲度香腮雪。
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
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鹧鸪。
——溫庭筠 例三 數間茅屋閑臨水,窄衫短帽垂楊裡。
花是去年紅,吹開一夜風。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來晚。
何物最關情?黃鹂三兩聲。
——王安石 例四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東北是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江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鹧鸪。
——辛棄疾(書江西造口壁) 更漏子 《尊前集》入“大石調”,又入“商調”,《金奁集》入“林鐘商調”。
四十六字,前片兩仄韻,兩平韻,後片三仄韻,兩平韻。
亦有過片不用韻者,平仄與上片全同。
定格 |--(句)-||(仄韻)+|+-+|(葉仄)+||(句)|--(換平韻)+-+|-(葉平) -+|(再換仄韻)+-|(葉仄)+|+-+|(葉仄)++|(句)|--(再換平韻)+-+|-(葉平) 例一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
眉翠薄,鬓雲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溫庭筠 例二(過片不用韻) 上東門,門外柳,贈别每煩纖手。
一葉落,幾番秋,江南獨倚樓。
曲闌幹,凝伫久,薄暮更堪搔首。
無際恨,見閑愁,侵尋天盡頭。
——賀鑄 喜遷莺 又名《鶴沖天》、《萬年枝》、《喜遷莺令》、《燕歸來》。
《金奁集》入“黃鐘宮”。
四十七字,前片四平韻,後片三仄韻,兩平韻。
定格 +||(句)|--(平韻)-||--(葉平)|--||--(葉平)-||--(葉平) -+|(換仄韻)-+|(葉仄)|||--|(葉仄)+--||--(再換平韻)-||--(葉平) 例 曉月墜,宿雲微,無語枕頻攲。
夢回芳草思依依,天遠雁聲稀。
啼莺散,馀花亂,寂寞畫堂深院。
片紅休掃盡從伊,留待舞人歸。
——李煜 清平樂 又名《憶蘿月》、《醉東風》。
《宋史·樂志》入“大石調”,《金奁集》、《樂章集》并入“越調”。
《尊前集》載有李白詞四首,恐不可信。
茲以李煜詞為準。
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韻,後片三平韻。
定格 +-+|(仄韻)+|--|(葉仄)+|+--||(葉仄)+|+-+|(葉仄) +-+|--(換平韻)+-+|--(葉平)+|+-+|(句)+-+|--(葉平) 例一 别來春半,觸目愁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李煜 例二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
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怅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鈎。
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晏殊 例三 繞床饑鼠,蝙蝠翻燈舞。
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
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蒼顔。
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裡江山。
——辛棄疾(獨宿博山王氏庵) 憶馀杭 見《逍遙詞》,宋初潘阆所作。
因憶西湖諸
聚作水銀窩,瀉清波。
——楊萬裡(荷雨) 菩薩蠻 又名《子夜歌》、《重疊金》。
唐教坊曲,《宋史·樂志》、《尊前集》、《金奁集》并入“中呂宮”,《張子野詞》作“中呂調”。
唐蘇鹗《杜陽雜編》:“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璎珞被體,号‘菩薩蠻隊’。
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
”(見《詞譜》卷五引)據此,知此調原出外來舞曲,輸入在公元八四七年以後。
但開元時人崔令欽所著《教坊記》已有此曲名,可能此種舞隊前後不止一次輸入中國。
小令四十四字,前後片各兩仄韻,兩平韻,平仄遞轉,情調由緊促轉低沉,曆來名作最多。
定格 +|+|--|(仄韻)+-+|--|(葉仄)+||--(換平韻)+--|-(葉平) +--||(再換仄韻)+|--|(葉仄)+||--(再換平韻)+--|-(葉平) 例一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梯空伫立,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李白 例二 小山重疊金明滅,鬓雲欲度香腮雪。
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
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鹧鸪。
——溫庭筠 例三 數間茅屋閑臨水,窄衫短帽垂楊裡。
花是去年紅,吹開一夜風。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來晚。
何物最關情?黃鹂三兩聲。
——王安石 例四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東北是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江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鹧鸪。
——辛棄疾(書江西造口壁) 更漏子 《尊前集》入“大石調”,又入“商調”,《金奁集》入“林鐘商調”。
四十六字,前片兩仄韻,兩平韻,後片三仄韻,兩平韻。
亦有過片不用韻者,平仄與上片全同。
定格 |--(句)-||(仄韻)+|+-+|(葉仄)+||(句)|--(換平韻)+-+|-(葉平) -+|(再換仄韻)+-|(葉仄)+|+-+|(葉仄)++|(句)|--(再換平韻)+-+|-(葉平) 例一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
眉翠薄,鬓雲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溫庭筠 例二(過片不用韻) 上東門,門外柳,贈别每煩纖手。
一葉落,幾番秋,江南獨倚樓。
曲闌幹,凝伫久,薄暮更堪搔首。
無際恨,見閑愁,侵尋天盡頭。
——賀鑄 喜遷莺 又名《鶴沖天》、《萬年枝》、《喜遷莺令》、《燕歸來》。
《金奁集》入“黃鐘宮”。
四十七字,前片四平韻,後片三仄韻,兩平韻。
定格 +||(句)|--(平韻)-||--(葉平)|--||--(葉平)-||--(葉平) -+|(換仄韻)-+|(葉仄)|||--|(葉仄)+--||--(再換平韻)-||--(葉平) 例 曉月墜,宿雲微,無語枕頻攲。
夢回芳草思依依,天遠雁聲稀。
啼莺散,馀花亂,寂寞畫堂深院。
片紅休掃盡從伊,留待舞人歸。
——李煜 清平樂 又名《憶蘿月》、《醉東風》。
《宋史·樂志》入“大石調”,《金奁集》、《樂章集》并入“越調”。
《尊前集》載有李白詞四首,恐不可信。
茲以李煜詞為準。
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韻,後片三平韻。
定格 +-+|(仄韻)+|--|(葉仄)+|+--||(葉仄)+|+-+|(葉仄) +-+|--(換平韻)+-+|--(葉平)+|+-+|(句)+-+|--(葉平) 例一 别來春半,觸目愁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李煜 例二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
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怅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鈎。
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晏殊 例三 繞床饑鼠,蝙蝠翻燈舞。
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
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蒼顔。
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裡江山。
——辛棄疾(獨宿博山王氏庵) 憶馀杭 見《逍遙詞》,宋初潘阆所作。
因憶西湖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