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類 平韻格

關燈
鹧鸪天 又名《思佳客》。

    五十五字,前後片各三平韻,前片第三、四句與過片三言兩句多作對偶。

     定格 +|--+|-(韻)+-+||--(韻)+-+|--|(句)+|--+|-(韻) -||(句)|--(韻)+-+||--(韻)+-+|--|(句)+|--+|-(韻) 例一 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拚卻醉顔紅。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别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晏幾道 例二 枕上流莺和淚聞,新啼痕間舊啼痕。

    一春魚雁無消息,千裡關山勞夢魂。

     無一語,對芳樽,安排腸斷到黃昏。

    甫能炙得燈兒了,雨打梨花深閉門。

     ——秦觀 例三 陌上柔桑初破芽,東鄰蠶種已生些。

    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荠菜花。

     ——辛棄疾(代人賦) 例四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

    燕兵夜娖銀胡簶,漢箭朝飛金仆姑。

     追往事,歎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

    都将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辛棄疾(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小重山 又名《小重山令》。

    《金奁集》入“雙調”。

    唐人例用以寫“宮怨”,故其調悲。

    五十八字,前後片各四平韻。

     定格 +|--+|-(韻)+--||(豆)|--(韻)+-+||--(韻)-+|(句)+||--(韻) +||--(韻)+--||(豆)|--(韻)+-+||--(韻)-+|(句)+||--(韻) 例一 一閉昭陽春又春。

    夜寒宮漏永、夢君恩。

    卧思陳事暗銷魂。

    羅衣濕,紅袂有啼痕。

     歌吹隔重阍。

    繞庭芳草綠、倚長門。

    萬般惆怅向誰論?凝情立,宮殿欲黃昏。

     ——韋莊 例二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裡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胧明。

     白首為功名。

    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将心事付瑤筝。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嶽飛 一剪梅 雙調小令,六十字,上下片各三平韻。

    每句并用平收,聲情低抑。

    亦有句句葉韻者。

     定格 +|--+|-(韻)+|--(句)+|--(韻)+-+||--(句)+|--(句)+|--(韻) +|--+|-(韻)+|--(句)+|--(韻)+-+||--(句)+|--(句)+|--(韻) 例一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李清照 例二(句句葉韻)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

    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潇潇。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

    流光容易把人抛,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蔣捷(舟過吳江) 唐多令 又名《南樓令》。

    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平韻。

    亦有前片第三句加一襯字者。

     定格 -||--(韻)+-+|-(韻)|+-(豆)+|--(韻)+|+--||(句)++|(句)|--(韻) -||--(韻)+-+|-(韻)|+-(豆)+|--(韻)+|+--||(句)++|(句)|--(韻) 例一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

    二十年、重過南樓。

    柳下系舟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

     黃鶴斷矶頭,故人曾到不(平聲,讀作浮)?舊江山、渾是新愁。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 ——劉過(安遠樓小集) 例二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縱芭蕉不雨也(“也”是襯字)飕飕。

    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

    燕辭歸、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帶住,漫長是,系行舟。

     ——吳文英 破陣子 唐教坊曲。

    一名《十拍子》。

    陳旸《樂書》:“唐《破陣樂》屬龜茲部,秦王(李世民)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畫衣甲,執旗旆。

    外藩鎮春衣犒軍設樂,亦舞此曲,兼馬軍引入場,尤壯觀也。

    ”按:《秦王破陣樂》為唐開國時所創大型武舞曲,震驚一世。

    玄奘往印度取經時,有一國王曾詢及之。

    見所著《大唐西域記》。

    此雙調小令,當是截取舞曲中之一段為之,猶可想見激壯聲容。

    六十二字,上下片皆三平韻。

     定格 ||--+|(句)+-+|--(韻)+|+--||(句)+|--+|-(韻)+-+|-(韻) ||--+|(句)+-+|--(韻)+|+--||(句)+|--+|-(韻)+-+|-(韻) 例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辛棄疾(為陳同父賦壯詞以寄之) 喝火令 始見《山谷詞》。

    六十五字,前片三平韻,後片四平韻。

     定格 ||--|(句)--||-(韻)|--||--(韻)+||--|(句)+||--(韻) ||--|(句)--||-(韻)|--||--(韻)||--(句)|||--(韻)|||--|(句)+||--(韻) 例 見晚情如舊,交疏分已深。

    舞時歌處動人心。

    煙水數年魂夢,何處可追尋? 昨夜燈前見,重題漢上襟。

    便愁雲雨又難禁。

    曉也星稀,曉也月西沉。

    曉也雁行低度,不會寄芳音。

     ——黃庭堅 行香子 雙調小令,六十六字,上片五平韻,下片四平韻。

    音節流美,亦可略加襯字。

     定格 +|--(韻)+|--(韻)+-+(豆)+|--(韻)+-+|(句)+|--(韻)|+-+(句)+-|(句)+--(韻) +-+|(句)+|--(韻)+-+(豆)+|--(韻)+-+|(句)+|--(韻)|+-+(句)+-|(句)|--(韻) 附注:上下片兩結皆以一去聲字領下三言三句。

    下片第二句有與上片平仄相同兼葉韻,亦有兩句并用仄收不葉韻者。

     例一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

    水天清、影湛波平。

    魚翻藻鑒,鹭點煙汀。

    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

    算當年、虛老嚴陵。

    君臣一夢,今古空名。

    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蘇轼(過七裡灘) 例二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

    倚東風、豪興徜徉。

    小園幾許,收盡春光。

    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遠遠苔牆,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橋旁。

    偶然乘興,步過東岡。

    正莺兒啼,燕兒舞,蝶兒忙。

     ——秦觀(此據康熙《詞譜》卷十四所錄,汲古閣本《淮海詞》及宋本《淮海居士長短句》皆無) 例三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

    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重。

    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别恨無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一霎兒晴,一霎兒雨,一霎兒風。

     ——李清照(見《詞譜》卷十四,三“兒”字皆襯) 風入松 古琴曲有《風入松》,傳為晉嵇康所作,見《樂府詩集》卷五十九。

    《宋史·樂志》入“林鐘商”。

    雙調,七十六字,前後片各四平韻。

     定格 +-+||--(韻)+||--(韻)+-+|--|(句)+-+(豆)+|--(韻)+|---|(句)+-+|--(韻) +-+||--(韻)+||--(韻)+-+|--|(句)+-+(豆)+|--(韻)+|---|(句)+-+|--(韻) 附注:第二句亦有作四言“+|--”者。

     例一 一春長費買花錢,日日醉湖邊。

    玉骢慣識西湖路,驕嘶過、沽酒樓前。

    紅杏香中箫鼓,綠楊影裡秋千。

     暖風十裡麗人天,花壓鬓雲偏。

    畫船載取春歸去,馀情付、湖水湖煙。

    明日重扶殘醉,來尋陌上花钿。

     ——俞國寶 例二 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瘗花銘。

    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莺。

     西園日日掃林亭,依舊賞新晴。

    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

    惆怅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

     ——吳文英 金人捧露盤 又名《銅人捧露盤引》、《上西平》、《西平曲》。

    唐李賀有《金銅仙人辭漢歌》,并序雲:“魏明帝青龍元年八月,诏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置前殿,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

    ”樂家取以制曲,故多蒼涼激楚之音。

    此調别體亦多,茲以《東山寓聲樂府》為準。

    八十一字,前片五平韻,後片四平韻。

    前六、後七兩句,并以一去聲字領下七言句。

    《詞譜》于第三字豆,作上三下五句式,非。

     定格 |--(韻)-||(句)|--(韻)|||(豆)+|--(韻)--||(句)|+--||--(韻)|--|(句)|+-(豆)+|--(韻) --|(句)--|(句)-||(句)|--(韻)|||(豆)+|--(韻)--||(句)|+--||--(韻)|--|(句)|+-(豆)+|--(韻) 附注:起用對偶,可不葉韻。

    賀鑄詞“江”字,殆是偶合。

     例 控滄江,排青嶂,燕台涼。

    駐彩仗、樂未渠央。

    岩花磴蔓,妒千門珠翠倚新妝。

    舞閑歌悄,恨風流、不管馀香。

     繁華夢,驚俄頃;佳麗地,指蒼茫。

    寄一笑、何與興亡?量船載酒,賴使君相對兩胡床。

    緩調清管,更為侬、三弄斜陽。

     ——賀鑄(淩歊台) 八六子 始見《尊前集》所收杜牧之作,九十字,句豆與北宋諸家多有出入。

    茲以《淮海詞》為準,八十八字,前片三平韻,後片五平韻。

    要注意轉折處,有骀蕩生姿之感,乃稱合作。

     定格 |--(韻)|--|(句)--||--(韻)|||--||(句)|--|--(句)|-|-(韻) ---|--(韻)|||--|(句)--||--(韻)|||(豆)--|--|(句)|--|(句)|--|(句)--||--||(句)---|--(韻)|--(韻)--|-|-(韻) 附注:前片第四句以一去聲字領六言兩對句,後片第四句以三仄聲字領六言一句,四言兩對句,第七句以兩平聲字領六言兩對句。

    前後兩結最末四字并宜用“去平去平”,方能發調。

     例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盡還生。

    念柳外青骢别後,水邊紅袂分時,怆然暗驚。

     無端天與娉婷,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裡柔情。

    怎奈向、歡娛漸随流水,素弦聲斷,翠绡香減,那堪片片飛花弄晚,濛濛殘雨籠晴。

    正銷凝,黃鹂又啼數聲。

     ——秦觀 雪梅香 《樂章集》入“正宮”。

    九十四字,前片四平韻,後片五平韻。

    第三句是上一、下四句法。

     定格 |-|(句)--|||--(韻)|---|(句)--||--(韻)+|--|-|(句)|--||--(韻)|-|(句)||--(句)-|--(韻) --(韻)|-|(句)||--(句)||--(韻)||--(句)|-||--(韻)+|--|-|(句)|--||--(韻)--|(句)||--(句)-|--(韻) 例 景蕭索,危樓獨立面晴空。

    動悲秋情緒,當時宋玉應同。

    漁市孤煙袅寒碧,水村殘葉舞愁紅。

    楚天闊,浪浸斜陽,千裡溶溶。

     臨風,想佳麗,别後愁顔,鎮斂眉峰。

    可惜當年,頓乖雨迹雲蹤。

    雅态妍姿正歡洽,落花流水忽西東。

    無聊意,盡把相思,分付征鴻。

     ——柳永 滿庭芳 又名《鎖陽台》,《清真集》入“中呂調”。

    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韻,後片五平韻。

    過片二字,亦有不葉韻連下為五言句者。

     定格 +|--(句)+-+|(句)|+-|--(韻)|--|(句)-||--(韻)+|--||(句)++|(豆)+|--(韻)--|(句)+-+|(句)+||--(韻) --(韻)-||(句)--||(句)+|--(韻)|-|--(句)+|--(韻)+|+-||(句)++|(豆)+|--(韻)--|(句)+-+|(句)+||--(韻) 附注:後片第四句是上一、下四句法,亦作“|+--|”。

     例一 三十三年,今誰存者?算隻君與長江。

    凜然蒼桧,霜幹苦難雙。

    聞道司州古縣,雲溪上、竹塢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甯肯過吾邦? 摐摐,疏雨過,風林舞破,煙蓋雲幢。

    願持此邀君,一飲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夢裡、相對殘釭。

    歌聲斷,行人未起,船鼓已逄逄。

     ——蘇轼(有王長官者,棄官黃州三十三年,黃人謂之王先生。

    因送陳慥來過餘,因為賦此) 例二 山抹微雲,天黏衰草,畫角聲斷谯門。

    暫停征棹,聊共飲離尊。

    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霭紛紛。

    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

    漫赢得青樓,薄幸名存。

    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秦觀 例三 紅蓼花繁,黃蘆葉亂,夜深玉露初零。

    霁天空闊,雲淡楚江清。

    獨棹孤篷小艇,悠悠過、煙渚沙汀。

    金鈎細,絲綸慢卷,牽動一潭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