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類 平韻格
關燈
小
中
大
|--(韻)
+|--|(句)--+|-(韻)+-+||--(韻)+||--(韻)
例
古廟依青嶂,行宮枕碧流。
水聲山色鎖妝樓,往事思悠悠。
雲雨朝還暮,煙花春複秋。
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李珣 采桑子 又名《醜奴兒令》、《羅敷豔歌》、《羅敷媚》。
唐教坊大曲有《楊下采桑》,南卓《羯鼓錄》作《涼下采桑》,屬“太簇角”。
此雙調小令,殆就大曲中截取一遍為之。
《尊前集》注“羽調”,《張子野詞》入“雙調”。
四十四字,前後片各三平韻。
别有添字格,兩結句各添二字,兩平韻,一疊韻。
格一 +-+|--|(句)+|--(韻)+|--(韻)+|--+|-(韻) +-+|--|(句)+|--(韻)+|--(韻)+|--+|-(韻) 例一 花前失卻遊春侶,獨自尋芳。
滿目悲涼,縱有笙歌亦斷腸。
林間戲蝶梁間燕,各自雙雙。
忍更思量,綠樹青苔半夕陽。
——馮延巳 例二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隐隐笙歌處處随。
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歐陽修 格二(添字) +-+|--|(句)+|--(韻)+|--(疊)+|--(句)+||--(韻) +-+|--|(句)+|--(韻)+|--(疊)+|--(句)+||--(韻) 例三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
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馀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凄清。
點滴凄清,愁損離人,不慣起來聽。
——李清照 畫堂春 最初見《淮海居士長短句》。
四十七字,前片四平韻,後片三平韻。
《山谷琴趣外篇》于兩結句各添一字。
定格 +-+||--(韻)+-+|--(韻)+-+||--(韻)+|--(韻) +|+-+|(句)+-+|--(韻)+-+||--(韻)+|--(韻) 例一 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 柳外畫樓獨上,憑闌手撚花枝。
放花無語對斜晖,此恨誰知? ——秦觀 例二(添字) 摩圍小隐枕蠻江,蛛絲閑鎖晴窗。
水風山影上修廊,不到晚來涼。
相伴蝶穿花徑,獨飛鷗舞溪光。
不因送客下繩床,添火炷爐香。
——黃庭堅 阮郎歸 又名《醉桃源》、《碧桃春》。
《神仙記》載劉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藥,遇二仙女,留住半年,思歸甚苦。
既歸,則鄉邑零落,經已十世。
曲名本此,故作凄音。
四十七字,前後片各四平韻。
定格 +--||--(韻)--+|-(韻)|--||--(韻)+-+|-(韻) -||(句)|--(韻)+-+|-(韻)+-+||--(韻)+-+|-(韻) 例一 舊香殘粉似當初,人情恨不如。
一春猶有數行書,秋來書更疏。
衾鳳冷,枕鴛孤,愁腸待酒舒。
夢魂縱有也成虛,那堪和夢無! ——晏幾道 例二 湘天風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虛。
麗谯吹罷小單于,迢迢清夜徂。
鄉夢斷,旅魂孤,峥嵘歲又除。
衡陽猶有雁傳書,郴陽和雁無! ——秦觀 三字令 雙調小令,始見《花間集》。
《張子野詞》入“林鐘商”。
四十八字,前後片各四平韻。
宋人有于第二句下增“-||”一句,作成對偶者。
定格 -||(句)|--(韻)|--(韻)-||(句)|--(韻)|--(句)-||(句)|--(韻) -||(句)|--(韻)|--(韻)-||(句)|--(韻)|--(句)-||(句)|--(韻) 例 春欲盡,日遲遲,牡丹時。
羅幌卷,翠簾垂。
彩箋書,紅粉淚,兩心知。
人不在,燕空歸,負佳期。
香燼落,枕函欹。
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
——歐陽炯 朝中措 《宋史·樂志》入“黃鐘宮”。
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韻,後片兩平韻。
定格 +-+||--(韻)+||--(韻)+|+-+|(句)+-+|--(韻) +-+|(句)+-+|(句)+|--(韻)+|+-+|(句)+-+|--(韻) 例一 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
手種堂前垂柳,别來幾度春風?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鐘。
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歐陽修 例二 黃昏樓閣亂栖鴉,天末淡微霞。
風裡一池楊柳,月邊滿樹梨花。
陽台路遠,魚沉尺素,人在天涯。
想得小窗遙夜,哀弦撥斷琵琶。
——周紫芝 眼兒媚 又名《秋波媚》。
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韻,後片兩平韻。
定格 -|--|--(韻)+||--(韻)+-+|(句)+-+|(句)+|--(韻) +-+|--|(句)+||--(韻)+-+|(句)+-+|(句)+|--(韻) 附注:首句前四字,一作“+-+|”。
例一 楊柳絲絲弄輕柔,煙縷織成愁。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
相思隻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
——王雱 例二 酣酣日腳紫煙浮,妍暖試輕裘。
困人天氣,醉人花底,午夢扶頭。
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紋愁。
溶溶洩洩,東風無力,欲皺還休。
——範成大(萍鄉道中) 人月圓 又名《青衫濕》。
《中原音韻》入“黃鐘宮”。
四十八字,前後片各兩平韻。
定格 +-+|--|(句)+||--(韻)+-+|(句)--||(句)+|--(韻) +-+|(句)+-+|(句)+|--(韻)+-+|(句)--||(句)+|--(韻) 例 小桃枝上春來早,初試薄羅衣。
年年此夜,華燈競處,人月圓時。
禁街箫鼓,寒輕夜永,纖手同攜。
夜闌人靜,千門笑語,聲在簾帏。
——王诜(元夜) 柳梢青 又名《隴頭月》。
四十九字,前後片各三平韻,後片第十二字宜用去聲。
别有一種改用入聲韻,前片三仄韻,後片兩仄韻,平仄略異,附載于此。
定格 +|--(韻)+-+|(句)||--(韻)+|--(句)+-+|(句)+|--(韻) +-+|--(韻)|+|(豆)--|-(韻)+|--(句)+-+|(句)+|--(韻) 例一 岸草平沙,吳王故苑,柳袅煙斜。
雨後寒輕,風前香細,春在梨花。
行人一棹天涯,酒醒處、殘陽亂鴉。
門外秋千,牆頭紅粉,深院誰家? ——秦觀(一作僧揮) 别格(仄韻) |--|(韻)|-+|(句)+--|(韻)+|--(句)+-+|(句)+--|(韻) --||--(句)|+|(豆)--||(韻)+|--(句)+-+|(句)+--|(韻) 例二 子規啼血,可憐又是,春歸時節。
滿院東風,海棠鋪繡,梨花飛雪。
丁香露泣殘枝,算未比、愁腸寸結。
自是休文,多情多感,不幹風月。
——賀鑄 太常引 四十九字,前片四平韻,後片三平韻。
兩結句倒數第二字定要去聲。
定格 +-+||--(韻)+||--(韻)+||--(韻)|+|(豆)--|-(韻) +-+|(句)+-+|(句)+||--(韻)+||--(韻)|+|(豆)--|-(韻) 例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裡,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辛棄疾(建康中秋,為呂叔潛賦) 少年遊 《樂章集》、《張子野詞》皆入“林鐘商”,《清真集》分入“黃鐘”、“商調”。
各家句讀亦多出入,茲以柳永詞為定格。
五十字,前片三平韻,後片兩平韻。
蘇轼、周邦彥、姜夔三家同為别格,五十一字,前後片各兩平韻。
定格 +-+||--(韻)+||--(韻)+-+|(句)+-+|(句)+||--(韻) +-+|--|(句)+||--(韻)+|--(句)+-+|(句)+||--(韻) 例一 參差煙樹灞陵橋,風物盡前朝。
衰陽古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
夕陽閑淡秋光老,離思滿蘅臯。
一曲陽關,斷腸聲盡,獨自憑蘭桡。
——柳永 别格(一) |--|(句)---|(句)-||--(韻)---|(句)--||(句)-||--(韻) |||---|(句)-||--(韻)||----|(句)--|(豆)|--(韻) 例二 去年相送,馀杭門外,飛雪似楊花。
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
對酒卷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
恰似姮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
——蘇轼(潤州作,代人寄遠) 别格(二) ---|(句)--||(句)-||--(韻)||--(句)|-+|(句)+||--(韻) --|(句)|--|(句)-||--(韻)||--(句)|-+|(句)+||--(韻) 例三 并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
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
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周邦彥 别格(三) --||(句)---|(句)-||--(韻)||--(句)---|(句)-||--(韻) --||--|(句)-||--(韻)-|--(句)---|(句)-||--(韻) 例四 雙螺未合,雙蛾先斂,家在碧雲西。
别母情懷,随郎滋味,桃葉渡江時。
扁舟載了匆匆去,今夜泊前溪。
楊柳津頭,梨花牆外,心事兩人知。
——姜夔(戲平甫) 臨江仙 雙調小令,唐教坊曲。
《樂章集》入“仙呂調”,《張子野詞》入“高平調”。
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平韻。
約有三格,第三格增二字。
柳永演為慢曲,九十三字,前片五平韻,後片六平韻。
格一 +|+--||(句)+-+|--(韻)+-+||--(韻)+-+|(句)+||--(韻) +|+--||(句)+-+|--(韻)+-+||--(韻)+-+|(句)+||--(韻) 附注:首句亦可作“+|+|--|”,後片換韻。
例一 金鎖重門荒苑靜,绮窗愁對秋空。
翠華一去寂無蹤。
玉樓歌吹,聲斷已随風。
煙月不知人事改,夜闌還照深宮。
藕花相向野塘中。
暗傷亡國,清露泣香紅。
——鹿虔扆 例二(後片換韻) 冷紅飄起桃花片,青春意緒闌珊。
高樓簾幕卷輕寒。
酒馀人散,獨自倚闌幹。
夕陽千裡連芳草,風光愁殺王孫。
徘徊飛盡碧天雲。
鳳城何處?明月照黃昏。
——馮延巳 格二 +|+--|(句)+-+|--(韻)+-+||--(韻)+--||(句)+||--(韻) +|+--|(句)+-+|--(韻)+-+||--(韻)+--||(句)+||--(韻) 例三 飲散離亭西去,浮生長恨飄蓬。
回頭煙柳漸重重。
淡雲孤雁遠,寒日暮天紅。
今夜畫船何處?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靜奈愁濃。
殘燈孤枕夢,輕浪五更風。
——徐昌圖 例四 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
去年春恨卻來時。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
琵琶弦上說相思。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晏幾道 格三 +|+--||(句)+-+|--(韻)+-+||--(韻)+--||(句)+||--(韻) +|+--||(句)+-+|--(韻)+-+||--(韻)+--||(句)+||--(韻) 例五 夜飲東坡醒複醉,歸來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
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
——蘇轼 例六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
長溝流月去無聲。
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二十馀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
閑登小閣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陳與義(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 格四(仙呂調慢曲) |||-|(句)|-||(句)-|--(韻)|-|(豆)--||--(韻)--(韻)|-||(句)--|(豆)||--(韻)--|(句)||--|(句)-|--(韻) --(韻)--||(句)-|-|--(韻)|---|(句)||--(韻)--(韻)|-+|(句)--|(豆)||--(韻)--|(句)||--|(句)-|--(韻) 例七 夢覺小庭院,冷風淅淅,疏雨潇潇。
绮窗外,秋聲敗葉狂飄。
心搖,奈寒漏永,孤帏悄、淚燭空燒。
無端處,是繡衾鴛枕,閑過清宵。
蕭條,牽情系恨,争向年少偏饒。
覺新來憔悴,舊日風标。
魂消,念歡娛事,煙波阻、後約方遙。
還經歲,問怎生禁得,如許無聊? ——柳永 附注:詞中“奈”、“是”、“覺”、“念”、“問”皆領格字。
水聲山色鎖妝樓,往事思悠悠。
雲雨朝還暮,煙花春複秋。
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李珣 采桑子 又名《醜奴兒令》、《羅敷豔歌》、《羅敷媚》。
唐教坊大曲有《楊下采桑》,南卓《羯鼓錄》作《涼下采桑》,屬“太簇角”。
此雙調小令,殆就大曲中截取一遍為之。
《尊前集》注“羽調”,《張子野詞》入“雙調”。
四十四字,前後片各三平韻。
别有添字格,兩結句各添二字,兩平韻,一疊韻。
格一 +-+|--|(句)+|--(韻)+|--(韻)+|--+|-(韻) +-+|--|(句)+|--(韻)+|--(韻)+|--+|-(韻) 例一 花前失卻遊春侶,獨自尋芳。
滿目悲涼,縱有笙歌亦斷腸。
林間戲蝶梁間燕,各自雙雙。
忍更思量,綠樹青苔半夕陽。
——馮延巳 例二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隐隐笙歌處處随。
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歐陽修 格二(添字) +-+|--|(句)+|--(韻)+|--(疊)+|--(句)+||--(韻) +-+|--|(句)+|--(韻)+|--(疊)+|--(句)+||--(韻) 例三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
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馀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凄清。
點滴凄清,愁損離人,不慣起來聽。
——李清照 畫堂春 最初見《淮海居士長短句》。
四十七字,前片四平韻,後片三平韻。
《山谷琴趣外篇》于兩結句各添一字。
定格 +-+||--(韻)+-+|--(韻)+-+||--(韻)+|--(韻) +|+-+|(句)+-+|--(韻)+-+||--(韻)+|--(韻) 例一 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 柳外畫樓獨上,憑闌手撚花枝。
放花無語對斜晖,此恨誰知? ——秦觀 例二(添字) 摩圍小隐枕蠻江,蛛絲閑鎖晴窗。
水風山影上修廊,不到晚來涼。
相伴蝶穿花徑,獨飛鷗舞溪光。
不因送客下繩床,添火炷爐香。
——黃庭堅 阮郎歸 又名《醉桃源》、《碧桃春》。
《神仙記》載劉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藥,遇二仙女,留住半年,思歸甚苦。
既歸,則鄉邑零落,經已十世。
曲名本此,故作凄音。
四十七字,前後片各四平韻。
定格 +--||--(韻)--+|-(韻)|--||--(韻)+-+|-(韻) -||(句)|--(韻)+-+|-(韻)+-+||--(韻)+-+|-(韻) 例一 舊香殘粉似當初,人情恨不如。
一春猶有數行書,秋來書更疏。
衾鳳冷,枕鴛孤,愁腸待酒舒。
夢魂縱有也成虛,那堪和夢無! ——晏幾道 例二 湘天風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虛。
麗谯吹罷小單于,迢迢清夜徂。
鄉夢斷,旅魂孤,峥嵘歲又除。
衡陽猶有雁傳書,郴陽和雁無! ——秦觀 三字令 雙調小令,始見《花間集》。
《張子野詞》入“林鐘商”。
四十八字,前後片各四平韻。
宋人有于第二句下增“-||”一句,作成對偶者。
定格 -||(句)|--(韻)|--(韻)-||(句)|--(韻)|--(句)-||(句)|--(韻) -||(句)|--(韻)|--(韻)-||(句)|--(韻)|--(句)-||(句)|--(韻) 例 春欲盡,日遲遲,牡丹時。
羅幌卷,翠簾垂。
彩箋書,紅粉淚,兩心知。
人不在,燕空歸,負佳期。
香燼落,枕函欹。
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
——歐陽炯 朝中措 《宋史·樂志》入“黃鐘宮”。
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韻,後片兩平韻。
定格 +-+||--(韻)+||--(韻)+|+-+|(句)+-+|--(韻) +-+|(句)+-+|(句)+|--(韻)+|+-+|(句)+-+|--(韻) 例一 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
手種堂前垂柳,别來幾度春風?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鐘。
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歐陽修 例二 黃昏樓閣亂栖鴉,天末淡微霞。
風裡一池楊柳,月邊滿樹梨花。
陽台路遠,魚沉尺素,人在天涯。
想得小窗遙夜,哀弦撥斷琵琶。
——周紫芝 眼兒媚 又名《秋波媚》。
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韻,後片兩平韻。
定格 -|--|--(韻)+||--(韻)+-+|(句)+-+|(句)+|--(韻) +-+|--|(句)+||--(韻)+-+|(句)+-+|(句)+|--(韻) 附注:首句前四字,一作“+-+|”。
例一 楊柳絲絲弄輕柔,煙縷織成愁。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
相思隻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
——王雱 例二 酣酣日腳紫煙浮,妍暖試輕裘。
困人天氣,醉人花底,午夢扶頭。
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紋愁。
溶溶洩洩,東風無力,欲皺還休。
——範成大(萍鄉道中) 人月圓 又名《青衫濕》。
《中原音韻》入“黃鐘宮”。
四十八字,前後片各兩平韻。
定格 +-+|--|(句)+||--(韻)+-+|(句)--||(句)+|--(韻) +-+|(句)+-+|(句)+|--(韻)+-+|(句)--||(句)+|--(韻) 例 小桃枝上春來早,初試薄羅衣。
年年此夜,華燈競處,人月圓時。
禁街箫鼓,寒輕夜永,纖手同攜。
夜闌人靜,千門笑語,聲在簾帏。
——王诜(元夜) 柳梢青 又名《隴頭月》。
四十九字,前後片各三平韻,後片第十二字宜用去聲。
别有一種改用入聲韻,前片三仄韻,後片兩仄韻,平仄略異,附載于此。
定格 +|--(韻)+-+|(句)||--(韻)+|--(句)+-+|(句)+|--(韻) +-+|--(韻)|+|(豆)--|-(韻)+|--(句)+-+|(句)+|--(韻) 例一 岸草平沙,吳王故苑,柳袅煙斜。
雨後寒輕,風前香細,春在梨花。
行人一棹天涯,酒醒處、殘陽亂鴉。
門外秋千,牆頭紅粉,深院誰家? ——秦觀(一作僧揮) 别格(仄韻) |--|(韻)|-+|(句)+--|(韻)+|--(句)+-+|(句)+--|(韻) --||--(句)|+|(豆)--||(韻)+|--(句)+-+|(句)+--|(韻) 例二 子規啼血,可憐又是,春歸時節。
滿院東風,海棠鋪繡,梨花飛雪。
丁香露泣殘枝,算未比、愁腸寸結。
自是休文,多情多感,不幹風月。
——賀鑄 太常引 四十九字,前片四平韻,後片三平韻。
兩結句倒數第二字定要去聲。
定格 +-+||--(韻)+||--(韻)+||--(韻)|+|(豆)--|-(韻) +-+|(句)+-+|(句)+||--(韻)+||--(韻)|+|(豆)--|-(韻) 例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裡,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辛棄疾(建康中秋,為呂叔潛賦) 少年遊 《樂章集》、《張子野詞》皆入“林鐘商”,《清真集》分入“黃鐘”、“商調”。
各家句讀亦多出入,茲以柳永詞為定格。
五十字,前片三平韻,後片兩平韻。
蘇轼、周邦彥、姜夔三家同為别格,五十一字,前後片各兩平韻。
定格 +-+||--(韻)+||--(韻)+-+|(句)+-+|(句)+||--(韻) +-+|--|(句)+||--(韻)+|--(句)+-+|(句)+||--(韻) 例一 參差煙樹灞陵橋,風物盡前朝。
衰陽古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
夕陽閑淡秋光老,離思滿蘅臯。
一曲陽關,斷腸聲盡,獨自憑蘭桡。
——柳永 别格(一) |--|(句)---|(句)-||--(韻)---|(句)--||(句)-||--(韻) |||---|(句)-||--(韻)||----|(句)--|(豆)|--(韻) 例二 去年相送,馀杭門外,飛雪似楊花。
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
對酒卷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
恰似姮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
——蘇轼(潤州作,代人寄遠) 别格(二) ---|(句)--||(句)-||--(韻)||--(句)|-+|(句)+||--(韻) --|(句)|--|(句)-||--(韻)||--(句)|-+|(句)+||--(韻) 例三 并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
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
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周邦彥 别格(三) --||(句)---|(句)-||--(韻)||--(句)---|(句)-||--(韻) --||--|(句)-||--(韻)-|--(句)---|(句)-||--(韻) 例四 雙螺未合,雙蛾先斂,家在碧雲西。
别母情懷,随郎滋味,桃葉渡江時。
扁舟載了匆匆去,今夜泊前溪。
楊柳津頭,梨花牆外,心事兩人知。
——姜夔(戲平甫) 臨江仙 雙調小令,唐教坊曲。
《樂章集》入“仙呂調”,《張子野詞》入“高平調”。
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平韻。
約有三格,第三格增二字。
柳永演為慢曲,九十三字,前片五平韻,後片六平韻。
格一 +|+--||(句)+-+|--(韻)+-+||--(韻)+-+|(句)+||--(韻) +|+--||(句)+-+|--(韻)+-+||--(韻)+-+|(句)+||--(韻) 附注:首句亦可作“+|+|--|”,後片換韻。
例一 金鎖重門荒苑靜,绮窗愁對秋空。
翠華一去寂無蹤。
玉樓歌吹,聲斷已随風。
煙月不知人事改,夜闌還照深宮。
藕花相向野塘中。
暗傷亡國,清露泣香紅。
——鹿虔扆 例二(後片換韻) 冷紅飄起桃花片,青春意緒闌珊。
高樓簾幕卷輕寒。
酒馀人散,獨自倚闌幹。
夕陽千裡連芳草,風光愁殺王孫。
徘徊飛盡碧天雲。
鳳城何處?明月照黃昏。
——馮延巳 格二 +|+--|(句)+-+|--(韻)+-+||--(韻)+--||(句)+||--(韻) +|+--|(句)+-+|--(韻)+-+||--(韻)+--||(句)+||--(韻) 例三 飲散離亭西去,浮生長恨飄蓬。
回頭煙柳漸重重。
淡雲孤雁遠,寒日暮天紅。
今夜畫船何處?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靜奈愁濃。
殘燈孤枕夢,輕浪五更風。
——徐昌圖 例四 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
去年春恨卻來時。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
琵琶弦上說相思。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晏幾道 格三 +|+--||(句)+-+|--(韻)+-+||--(韻)+--||(句)+||--(韻) +|+--||(句)+-+|--(韻)+-+||--(韻)+--||(句)+||--(韻) 例五 夜飲東坡醒複醉,歸來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
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
——蘇轼 例六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
長溝流月去無聲。
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二十馀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
閑登小閣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陳與義(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 格四(仙呂調慢曲) |||-|(句)|-||(句)-|--(韻)|-|(豆)--||--(韻)--(韻)|-||(句)--|(豆)||--(韻)--|(句)||--|(句)-|--(韻) --(韻)--||(句)-|-|--(韻)|---|(句)||--(韻)--(韻)|-+|(句)--|(豆)||--(韻)--|(句)||--|(句)-|--(韻) 例七 夢覺小庭院,冷風淅淅,疏雨潇潇。
绮窗外,秋聲敗葉狂飄。
心搖,奈寒漏永,孤帏悄、淚燭空燒。
無端處,是繡衾鴛枕,閑過清宵。
蕭條,牽情系恨,争向年少偏饒。
覺新來憔悴,舊日風标。
魂消,念歡娛事,煙波阻、後約方遙。
還經歲,問怎生禁得,如許無聊? ——柳永 附注:詞中“奈”、“是”、“覺”、“念”、“問”皆領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