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宋詞選六
關燈
小
中
大
驚拍風翅。
茫茫千裡關山白,似雪路冰河,欲歸無地。
憶舊遊夢裏簫聲,良夜歡悰如墜。
和愁睡。
玉宇瓊樓,人間天上,都是尋常事。
便教萬古團欒好,恐耐到雞鳴,也非容易。
忍思量金粟前身?凍合三生清淚。
【評】 譚獻曰:骨折魂驚,語語沉痛。
(《篋中詞》四) 中興樂 初秋同人登龍樹寺淩虛閣,依李德潤《瓊瑤集》體。
繞樓一帶薜蘿墻,西風瑟瑟橫塘。
眼前春色,垂柳垂楊。
蘆花容易如霜。
雁聲長,幾時飛到?高城遠樹,亂堞斜陽。
十年冠劍獨昂藏,古來事事堪傷。
狐狸誰問?何況豺狼!薊門山影茫茫。
好秋光!無端孤負,闌幹倚遍,風物蒼涼。
【評】 譚獻曰:止庵《詞辨》所謂“既成格調求實,實則精力彌滿”者也。
(《篋中詞》四) 百宜嬌 道光己酉秋日,雨中與西澗飲揚州湖舫。
倚帽愁煙,泊舟疑夢,淒絶那知遊俊?遠樹遮樓,望中人杳,落葉滿天殘恨。
誰從吟處,尚記得湖山春影。
驀孤篷點點秋聲,與君宜醉休醒。
空惆悵酒杯易暝。
雲色作濃陰、暮晴無準。
三月桃花,一堤楊柳,簫鼓當時曾聽。
荒園廢冢,怕此後鶯聲難問。
趁羈孤百感茫茫,雨斜風整。
【評】 譚獻曰:宋玉微詞,蘭成小賦。
(《篋中詞》四) 右許宗衡詞三首,録自《玉井山館詩餘》。
〔集評〕 譚獻曰:海秋先生,傷心人别有懷抱,胸襟醖釀,非尋常文士,度越少鶴通政,爲近詞一大宗。
(《篋中詞》四) 蔣春霖 〔小傳〕 蔣春霖字鹿潭,江蘇江陰人。
父尊典,官荊門州。
春霖以嘉慶二十三年(一八一八)生,隨侍任所。
嘗登黃鶴樓,賦詩,老宿斂手,一時有“乳虎”之目。
父殁,家中落,奉母遊京師。
既連不得志於有司,乃棄舉業,就兩淮鹺官,非其志也。
鹹豐壬子(一八五二),權富安場大使。
丁巳(一八五七)遭母憂,始去官,挈家揚州之東臺,居焉。
庚辛之際,兵事方急,徐溝喬松年、嘉善金安清,先後争緻之。
春霖抵掌陳當世利弊甚辯,謇侃奮發,不以屬吏自撓。
上官亦禮遇之,不爲牾也。
同治戊辰(一八六八)冬,將訪上元宗源瀚於衢州,道吳江,艤舟垂虹橋,一夕而卒,年五十一。
姬人黃婉君殉焉。
春霖故力於詩,中歲悉摧燒之,一意於詞。
晚年删存數十闋,爲《水雲樓詞》二卷,杜文瀾刻之《曼陀羅閣叢書》中。
源瀚爲刊補遺一卷。
江陰金武祥復刻其遺詩,入《粟香叢書》,題曰《水雲樓燼餘稿》。
(節録武祥所著《蔣春霖傳》) 木蘭花慢 江行晚過北固山 泊秦淮雨霽,又燈火,送歸船。
正樹擁雲昏,星垂野闊,暝色浮天。
蘆邊夜潮驟起,暈波心月影蕩江圓。
夢醒誰歌楚些?泠泠霜激哀弦。
嬋娟,不語對愁眠,往事恨難捐。
看莽莽南徐,蒼蒼北固,如此山川!鈎連更無鐵鎖,任排空檣櫓自迴旋。
寂寞魚龍睡穩,傷心付與秋煙。
【評】 譚獻曰:子山、子美,把臂入林。
(《篋中詞》五) 浪淘沙 雲氣壓虛闌,青失遙山。
雨絲風絮一番番。
上巳清明都過了,隻是春寒。
華髮已無端,何況華殘?飛來胡蜨又成團。
明日朱樓人睡起,莫卷簾看。
【評】 譚獻曰:鄭湛侯爲予言:“此詞本事,蓋感兵事之連結,人才之惰窳而作。
”(《篋中詞》五) 柳梢青 芳草閑門,清明過了,酒滯香塵。
白楝華開,海棠華落,容易黃昏。
東風陣陣斜曛,任倚遍紅闌未溫。
一片春愁,漸吹漸起,恰似春雲。
【評】 譚獻曰:自然。
(《篋中詞》五) 踏莎行 癸醜三月賦 疊砌苔深,遮窗松密,無人小院纖塵隔。
斜陽雙燕欲歸來,卷簾錯放楊華入。
蝶怨香遲,鶯嫌語澀,老紅吹盡春無力。
東風一夜轉平蕪,可憐愁滿江南北。
甘州 甲寅元日,趙敬甫見過。
又東風喚醒一分春,吹愁上眉山。
趁晴梢剩雪,斜陽小立,人影珊珊。
避地依然滄海,險夢逐潮還。
一樣貂裘冷,不似長安。
多少悲笳聲裏,認匆匆過客,草草辛盤。
引吳鈎不語,酒罷玉犀寒。
總休問杜鵑橋上,有梅花且向醉中看。
南雲暗,任征鴻去,莫倚闌幹。
【評】 陳廷焯曰:鹿潭深於樂笑翁,故措語多清警,最豁人目。
此篇情味尤深永,乃真得玉田神理,又不僅在皮相也。
(《白雨齋詞話》五) 憶舊遊 記星街揜柳,雨徑穿莎,悄叩閑門。
酒態添華活,任翩翻燕子,偷啄紅巾。
篆銷萬重心字,窗影護憨雲。
甚飛絮年光,緑陰滿地,斷送春人? 癡魂,正無賴,又琵琶弦上,迸起煙塵。
鴻影驚回雪,悵天寒竹翠,色暗羅裙。
黛蛾更羞重鬥,避面月黃昏。
教説與東風,垂楊淡碧吹夢痕。
鷓鴣天 楊柳東塘細水流,紅窗睡起喚晴鳩。
屏間山壓眉心翠,鏡裏波生鬢角秋。
臨玉管,試瓊甌,醒時題恨醉時休。
明朝華落歸鴻盡,細雨春寒閉小樓。
【評】 譚獻曰:字字用意,氣體甚高,不易到也。
(《篋中詞》五) 角招 壬子正月,遊慈慧寺。
舟穿梅華林,曲折數裡而至。
石峰峭碧,沙水明潔,佛樓藏松陰中,清涼悅人。
十年後與郭堯卿復過其地,則夕烽不遠,寺門闃然閉,梅樹半摧爲薪,存者亦蕉萃如不欲華。
堯卿謂:“白石正角招譜,後罕有和者,曷倚新聲紀今日事?”餘既命筆硯,堯卿擊節而歌,蓋淒然不可卒聽也! 暮寒際,誰家尚遣扁舟,去看煙水?櫓枝沙外倚,忘卻那回,華下遊事。
山靈倦矣!漸露出雙峰憔悴。
十裡寒香何在?剩千萬樹梅魂,伴銅仙垂淚。
還喜,梵王殿址,松梢塔影,陳迹殘僧指。
四闌仍畫裏。
戍角聲聲,當年無此。
霜楓滿地,更懶問歸人歸未?月上西風又起。
怕潮落石橋灣,愁難洗。
虞美人 水晶簾卷澂濃霧,夜靜涼生樹。
病來身似瘦梧桐,覺道一枝一葉怕秋風。
銀潢何日銷兵氣?劍指寒星碎。
遙憑南鬥望京華,忘卻滿身清露在天涯。
【評】 譚獻曰:“斜陽煙柳”,謝其溫厚。
(《篋中詞》五) 蔔算子 燕子不曾來,小院陰陰雨。
一角闌幹聚落華,此是春歸處。
彈淚别東風,把酒澆飛絮: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 【評】 陳廷焯曰:鹿潭窮愁潦倒,抑鬱以終,悲憤慷慨,一發於詞,如《蔔算子》雲雲,何其悽怨若此!(《白雨齋詞話》五) 唐多令 楓老樹流丹,蘆華吹又殘。
繫扁舟同倚朱闌。
還似少年歌舞地,聽落葉,憶長安。
哀角起重關,霜深楚水寒。
背西風歸雁聲酸。
一片石頭城上月,渾怕照,舊江山。
臺城路 金麗生自金陵圍城出,爲述沙洲避雨光景,感成此解。
時畫角咽秋,燈焰慘緑,如有鬼聲在紙上也。
驚飛燕子魂無定,荒洲墜如殘葉。
樹影疑人,鴞聲幻鬼,攲側春冰途滑。
頽雲萬疊。
又雨擊寒沙,亂鳴金鐵。
似引宵程,隔溪磷火乍明滅。
江間奔浪怒湧,斷笳時隱隱,相和嗚咽。
野渡舟危,空村草濕,一飯蘆中淒絶。
孤城霧結。
剩羂網離鴻,怨啼昏月。
險夢愁題,杜鵑枝上血。
【評】 陳廷焯曰:狀景逼真,有聲有色。
(《白雨齋詞話》五) 臺城路 易州寄高寄泉 兩年心上西窗雨,闌幹背燈敲遍。
雪擁驚沙,星寒大野,馬足關河同賤。
羈愁數點。
問春去秋來,幾多鴻雁?忘卻華顛,昔時顔色夢中見。
青衫鉛淚似洗,斷笳明月裏,涼夜吹怨。
古石攲臺,悲風咽築,酒罷哀歌難遣。
飛華亂卷。
對萬樹垂楊,故人青眼。
霧隱孤城,夕陽山外遠。
【評】 譚獻曰:豪竹哀絲,一時並奏,“馬足”句千古。
(《篋中詞》五) 琵琶仙 五湖之志久矣!羈累江北,苦不得去。
歲乙醜,偕婉君泛舟黃橋,望見煙水,益念鄉土,譜白石自度曲一章,以空侯按之。
婉君曾經喪亂,歌聲甚哀。
天際歸舟,悔輕與故國梅華爲約。
歸雁啼入空侯,沙洲共飄泊。
寒未減,東風又急,問誰管沈腰愁削?一舸青琴,乘濤載雪,聊共斟酌。
更休怨傷别傷春,怕垂老心情漸非昨。
彈指十年幽恨,損蕭娘眉萼。
今夜冷,篷窗倦倚,爲月明強起梳掠。
怎奈銀甲秋聲,暗回清角! 【評】 譚獻曰:屈曲洞達,齊、梁書體。
(《篋中詞》五) 右蔣春霖詞十四首,録自曼陀羅華閣本《水雲樓詞》。
〔集評〕 李肇增曰:君爲詩恢雄骯髒,若《東淘雜詩》二十首,不減少陵秦州之作。
乃易其工力爲長短句,鏤情劌恨,轉豪於銖黍之間,直而緻,沉而姚,曼而不靡,嗚呼!君之詞亦工矣。
君嘗謂:“詞祖樂府,與詩同源。
偎薄破碎,失風、雅之旨。
情至韻會,溯寫風流,極溫深怨慕之意,亦未知其同與異否也。
”故以此悉力於詞,登山臨川,傷離悼亂,每有感慨,於是乎寄。
(《水雲樓詞序》) 譚獻曰:文字無大小,必有正變,必有家數。
水雲樓詞,固清商變徵之聲,而流别甚正,家數頗大,與成容若、項蓮生,二百年中,分鼎三足。
鹹豐兵事,天挺此才,爲倚聲家杜老,而晚唐、兩宋一唱三嘆之意則已微矣!或曰:“何以與成、項並論?”應之曰:阮亭、葆馚一流爲才人之詞,宛鄰、止庵一派爲學人之詞,惟三家是詞人之詞,與朱、厲同工異曲,其他則旁流羽翼而已。
(《篋中詞》五) 又曰:水雲樓詞,婉約深至,時造虛渾,要爲第一流矣。
(《復堂日記》) 陳廷焯曰:蔣鹿潭《水雲樓詞》二卷,深得南宋之妙,於諸家中尤近樂笑翁。
竹垞自謂學玉田,恐去鹿潭尚隔一層也。
又曰:詞至國初而盛,至毗陵而後精。
近時詞人,莊中白敻乎不可尚已。
譚氏仲修,亦駸駸與古爲化。
鹿潭稍遜臯文、莊、譚之古厚,而才氣甚雄,亦鐵中錚錚者。
(《白雨齋詞話》五) 朱孝臧曰:水雲詞,盡人能誦其隽快之句,嘉、道間名家,可稱巨擘,宜復翁仰倒賞擊,而有會於冰叔(李肇增)之言也。
顧其氣格駁而不純,比之蓮生差近之,正惟其才僅足爲詞耳。
(手批《篋中詞》) 薛時雨 〔小傳〕 薛時雨字慰農,晚號桑根老農,滁州全椒人。
嘉慶二十三年(一八一八)生。
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舉於鄉,以母病,不應禮部試。
至鹹豐三年(一八五三)始成進士,出知嘉善,遷杭州府,兼署督糧道,代行布政、按察兩司事。
以疾歸,主杭州崇文、江寧尊經、惜陰三書院。
光緒十一年(一八八五)卒於江寧。
著有《藤香館集》,附詞二種:一曰《西湖櫓唱》,一曰《江舟欸乃》。
其自序雲:“律疏而語率,無柔腸冶態以蕩其思,無遠韻深情以媚其格,病根仍是犯一直字。
”亦可略窺其詞格矣。
臨江仙 大風雨,過馬當山。
雨驟風馳帆似舞,一舟輕度溪灣。
人家臨水有無間。
江豚吹浪立,沙鳥得魚閑。
絶代才人天亦喜,借他隻手回瀾。
而今無復舊詞壇。
馬當山下路,空見野雲還。
【評】 譚獻曰:結響甚遒。
(《篋中詞》四) 右薛時雨詞一首,録自《藤香館詞》。
俞樾 〔小傳〕 俞樾字蔭甫,號曲園,浙江德清人。
道光元年(一八二一)生。
以進士官編修,提督河南學政。
罷歸,僑居蘇州。
自少至老,著述不倦。
主講杭州詁經精舍至三十一年,爲一時樸學之宗。
光緒三十二年(一九〇六)卒,年八十六。
著有《春在堂全集》,凡五百餘卷,附《春在堂詞録》。
金縷曲 次女綉孫,倚此詠落花,詞意淒惋。
有雲:“嘆年華、我亦愁中老。
”餘謂少年人不宜作此,因廣其意,亦成一闋。
花信匆匆度。
算春來騰一醉,緑陰如許!萬紫千紅飄零盡,憑仗東風送去。
更不問埋香何處?卻笑癡兒真癡絶,感年華寫出傷心句:“春去也,那能駐?” 浮生大抵無非寓。
漫流連鳴鳩乳燕,落花飛絮。
畢竟韶華何嘗老,休道春歸太遽。
看歲歲朱顔猶故。
我亦浮生蹉跎甚,坐花陰未覺斜陽暮。
憑彩筆,綰春住。
右俞樾詞一首,録自《春在堂詞録》。
張景祁 〔小傳〕 張景祁字蘩甫,一字韻梅,浙江錢塘人。
道光七年(一八二七)生。
(據《新蘅詞》卷八《六十初度詞》,越二年爲光緒己醜,以此上推,當生是年。
)爲薛時雨門下士。
光緒間成進士,以庶常改知縣。
晚歲由福建渡臺灣,宦遊淡水、基隆等地。
著有《新蘅詞》九卷,外集一卷。
一枝春 落梅 不管清寒,問東風忍把高枝輕掃?瑤臺夢杳,未許探芳重到。
生涯慣冷,任籬落水邊都好。
誰會得千種飄零,併入笛聲淒調。
仙雲甚時流照?嘆珠塵半委,萼華空老。
無言更苦,肯怨早春啼鳥?關山去也,又蹴損馬蹄多少?還盼取點額人歸,翠尊共倒。
【評】 譚獻曰:茵溷飄零,感均頑艷。
(《篋中詞續》二) 小重山 幾點疏雅眷柳條。
江南煙草緑,夢迢迢。
十年舊約斷瓊簫。
西樓下,何處玉驄驕? 酒醒又今宵。
畫屏殘月上,篆香銷。
憑將心事記回潮。
青溪水,流得到紅橋。
【評】 譚獻曰:高尋歐、晏,參異己之長。
(《篋中詞續》二) 雙雙燕 秋燕 玳梁對語。
嘆門巷烏衣,舊家誰主?巢痕剛暖,又觸故園離緒。
漫約催歸伴侶,看玉翦將飛還住。
自憐瀚海飄零,也學年年羈旅。
辛苦!天涯倦羽。
怕負了深閨,寄書香縷。
重簾空卷,咫尺畫堂何處?容易流光夢雨,便消瘦紅襟如許!何況萬裡西風,更送玉關人去? 【評】 譚獻曰:繚曲
茫茫千裡關山白,似雪路冰河,欲歸無地。
憶舊遊夢裏簫聲,良夜歡悰如墜。
和愁睡。
玉宇瓊樓,人間天上,都是尋常事。
便教萬古團欒好,恐耐到雞鳴,也非容易。
忍思量金粟前身?凍合三生清淚。
【評】 譚獻曰:骨折魂驚,語語沉痛。
(《篋中詞》四) 中興樂 初秋同人登龍樹寺淩虛閣,依李德潤《瓊瑤集》體。
繞樓一帶薜蘿墻,西風瑟瑟橫塘。
眼前春色,垂柳垂楊。
蘆花容易如霜。
雁聲長,幾時飛到?高城遠樹,亂堞斜陽。
十年冠劍獨昂藏,古來事事堪傷。
狐狸誰問?何況豺狼!薊門山影茫茫。
好秋光!無端孤負,闌幹倚遍,風物蒼涼。
【評】 譚獻曰:止庵《詞辨》所謂“既成格調求實,實則精力彌滿”者也。
(《篋中詞》四) 百宜嬌 道光己酉秋日,雨中與西澗飲揚州湖舫。
倚帽愁煙,泊舟疑夢,淒絶那知遊俊?遠樹遮樓,望中人杳,落葉滿天殘恨。
誰從吟處,尚記得湖山春影。
驀孤篷點點秋聲,與君宜醉休醒。
空惆悵酒杯易暝。
雲色作濃陰、暮晴無準。
三月桃花,一堤楊柳,簫鼓當時曾聽。
荒園廢冢,怕此後鶯聲難問。
趁羈孤百感茫茫,雨斜風整。
【評】 譚獻曰:宋玉微詞,蘭成小賦。
(《篋中詞》四) 右許宗衡詞三首,録自《玉井山館詩餘》。
〔集評〕 譚獻曰:海秋先生,傷心人别有懷抱,胸襟醖釀,非尋常文士,度越少鶴通政,爲近詞一大宗。
(《篋中詞》四) 蔣春霖 〔小傳〕 蔣春霖字鹿潭,江蘇江陰人。
父尊典,官荊門州。
春霖以嘉慶二十三年(一八一八)生,隨侍任所。
嘗登黃鶴樓,賦詩,老宿斂手,一時有“乳虎”之目。
父殁,家中落,奉母遊京師。
既連不得志於有司,乃棄舉業,就兩淮鹺官,非其志也。
鹹豐壬子(一八五二),權富安場大使。
丁巳(一八五七)遭母憂,始去官,挈家揚州之東臺,居焉。
庚辛之際,兵事方急,徐溝喬松年、嘉善金安清,先後争緻之。
春霖抵掌陳當世利弊甚辯,謇侃奮發,不以屬吏自撓。
上官亦禮遇之,不爲牾也。
同治戊辰(一八六八)冬,將訪上元宗源瀚於衢州,道吳江,艤舟垂虹橋,一夕而卒,年五十一。
姬人黃婉君殉焉。
春霖故力於詩,中歲悉摧燒之,一意於詞。
晚年删存數十闋,爲《水雲樓詞》二卷,杜文瀾刻之《曼陀羅閣叢書》中。
源瀚爲刊補遺一卷。
江陰金武祥復刻其遺詩,入《粟香叢書》,題曰《水雲樓燼餘稿》。
(節録武祥所著《蔣春霖傳》) 木蘭花慢 江行晚過北固山 泊秦淮雨霽,又燈火,送歸船。
正樹擁雲昏,星垂野闊,暝色浮天。
蘆邊夜潮驟起,暈波心月影蕩江圓。
夢醒誰歌楚些?泠泠霜激哀弦。
嬋娟,不語對愁眠,往事恨難捐。
看莽莽南徐,蒼蒼北固,如此山川!鈎連更無鐵鎖,任排空檣櫓自迴旋。
寂寞魚龍睡穩,傷心付與秋煙。
【評】 譚獻曰:子山、子美,把臂入林。
(《篋中詞》五) 浪淘沙 雲氣壓虛闌,青失遙山。
雨絲風絮一番番。
上巳清明都過了,隻是春寒。
華髮已無端,何況華殘?飛來胡蜨又成團。
明日朱樓人睡起,莫卷簾看。
【評】 譚獻曰:鄭湛侯爲予言:“此詞本事,蓋感兵事之連結,人才之惰窳而作。
”(《篋中詞》五) 柳梢青 芳草閑門,清明過了,酒滯香塵。
白楝華開,海棠華落,容易黃昏。
東風陣陣斜曛,任倚遍紅闌未溫。
一片春愁,漸吹漸起,恰似春雲。
【評】 譚獻曰:自然。
(《篋中詞》五) 踏莎行 癸醜三月賦 疊砌苔深,遮窗松密,無人小院纖塵隔。
斜陽雙燕欲歸來,卷簾錯放楊華入。
蝶怨香遲,鶯嫌語澀,老紅吹盡春無力。
東風一夜轉平蕪,可憐愁滿江南北。
甘州 甲寅元日,趙敬甫見過。
又東風喚醒一分春,吹愁上眉山。
趁晴梢剩雪,斜陽小立,人影珊珊。
避地依然滄海,險夢逐潮還。
一樣貂裘冷,不似長安。
多少悲笳聲裏,認匆匆過客,草草辛盤。
引吳鈎不語,酒罷玉犀寒。
總休問杜鵑橋上,有梅花且向醉中看。
南雲暗,任征鴻去,莫倚闌幹。
【評】 陳廷焯曰:鹿潭深於樂笑翁,故措語多清警,最豁人目。
此篇情味尤深永,乃真得玉田神理,又不僅在皮相也。
(《白雨齋詞話》五) 憶舊遊 記星街揜柳,雨徑穿莎,悄叩閑門。
酒態添華活,任翩翻燕子,偷啄紅巾。
篆銷萬重心字,窗影護憨雲。
甚飛絮年光,緑陰滿地,斷送春人? 癡魂,正無賴,又琵琶弦上,迸起煙塵。
鴻影驚回雪,悵天寒竹翠,色暗羅裙。
黛蛾更羞重鬥,避面月黃昏。
教説與東風,垂楊淡碧吹夢痕。
鷓鴣天 楊柳東塘細水流,紅窗睡起喚晴鳩。
屏間山壓眉心翠,鏡裏波生鬢角秋。
臨玉管,試瓊甌,醒時題恨醉時休。
明朝華落歸鴻盡,細雨春寒閉小樓。
【評】 譚獻曰:字字用意,氣體甚高,不易到也。
(《篋中詞》五) 角招 壬子正月,遊慈慧寺。
舟穿梅華林,曲折數裡而至。
石峰峭碧,沙水明潔,佛樓藏松陰中,清涼悅人。
十年後與郭堯卿復過其地,則夕烽不遠,寺門闃然閉,梅樹半摧爲薪,存者亦蕉萃如不欲華。
堯卿謂:“白石正角招譜,後罕有和者,曷倚新聲紀今日事?”餘既命筆硯,堯卿擊節而歌,蓋淒然不可卒聽也! 暮寒際,誰家尚遣扁舟,去看煙水?櫓枝沙外倚,忘卻那回,華下遊事。
山靈倦矣!漸露出雙峰憔悴。
十裡寒香何在?剩千萬樹梅魂,伴銅仙垂淚。
還喜,梵王殿址,松梢塔影,陳迹殘僧指。
四闌仍畫裏。
戍角聲聲,當年無此。
霜楓滿地,更懶問歸人歸未?月上西風又起。
怕潮落石橋灣,愁難洗。
虞美人 水晶簾卷澂濃霧,夜靜涼生樹。
病來身似瘦梧桐,覺道一枝一葉怕秋風。
銀潢何日銷兵氣?劍指寒星碎。
遙憑南鬥望京華,忘卻滿身清露在天涯。
【評】 譚獻曰:“斜陽煙柳”,謝其溫厚。
(《篋中詞》五) 蔔算子 燕子不曾來,小院陰陰雨。
一角闌幹聚落華,此是春歸處。
彈淚别東風,把酒澆飛絮: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 【評】 陳廷焯曰:鹿潭窮愁潦倒,抑鬱以終,悲憤慷慨,一發於詞,如《蔔算子》雲雲,何其悽怨若此!(《白雨齋詞話》五) 唐多令 楓老樹流丹,蘆華吹又殘。
繫扁舟同倚朱闌。
還似少年歌舞地,聽落葉,憶長安。
哀角起重關,霜深楚水寒。
背西風歸雁聲酸。
一片石頭城上月,渾怕照,舊江山。
臺城路 金麗生自金陵圍城出,爲述沙洲避雨光景,感成此解。
時畫角咽秋,燈焰慘緑,如有鬼聲在紙上也。
驚飛燕子魂無定,荒洲墜如殘葉。
樹影疑人,鴞聲幻鬼,攲側春冰途滑。
頽雲萬疊。
又雨擊寒沙,亂鳴金鐵。
似引宵程,隔溪磷火乍明滅。
江間奔浪怒湧,斷笳時隱隱,相和嗚咽。
野渡舟危,空村草濕,一飯蘆中淒絶。
孤城霧結。
剩羂網離鴻,怨啼昏月。
險夢愁題,杜鵑枝上血。
【評】 陳廷焯曰:狀景逼真,有聲有色。
(《白雨齋詞話》五) 臺城路 易州寄高寄泉 兩年心上西窗雨,闌幹背燈敲遍。
雪擁驚沙,星寒大野,馬足關河同賤。
羈愁數點。
問春去秋來,幾多鴻雁?忘卻華顛,昔時顔色夢中見。
青衫鉛淚似洗,斷笳明月裏,涼夜吹怨。
古石攲臺,悲風咽築,酒罷哀歌難遣。
飛華亂卷。
對萬樹垂楊,故人青眼。
霧隱孤城,夕陽山外遠。
【評】 譚獻曰:豪竹哀絲,一時並奏,“馬足”句千古。
(《篋中詞》五) 琵琶仙 五湖之志久矣!羈累江北,苦不得去。
歲乙醜,偕婉君泛舟黃橋,望見煙水,益念鄉土,譜白石自度曲一章,以空侯按之。
婉君曾經喪亂,歌聲甚哀。
天際歸舟,悔輕與故國梅華爲約。
歸雁啼入空侯,沙洲共飄泊。
寒未減,東風又急,問誰管沈腰愁削?一舸青琴,乘濤載雪,聊共斟酌。
更休怨傷别傷春,怕垂老心情漸非昨。
彈指十年幽恨,損蕭娘眉萼。
今夜冷,篷窗倦倚,爲月明強起梳掠。
怎奈銀甲秋聲,暗回清角! 【評】 譚獻曰:屈曲洞達,齊、梁書體。
(《篋中詞》五) 右蔣春霖詞十四首,録自曼陀羅華閣本《水雲樓詞》。
〔集評〕 李肇增曰:君爲詩恢雄骯髒,若《東淘雜詩》二十首,不減少陵秦州之作。
乃易其工力爲長短句,鏤情劌恨,轉豪於銖黍之間,直而緻,沉而姚,曼而不靡,嗚呼!君之詞亦工矣。
君嘗謂:“詞祖樂府,與詩同源。
偎薄破碎,失風、雅之旨。
情至韻會,溯寫風流,極溫深怨慕之意,亦未知其同與異否也。
”故以此悉力於詞,登山臨川,傷離悼亂,每有感慨,於是乎寄。
(《水雲樓詞序》) 譚獻曰:文字無大小,必有正變,必有家數。
水雲樓詞,固清商變徵之聲,而流别甚正,家數頗大,與成容若、項蓮生,二百年中,分鼎三足。
鹹豐兵事,天挺此才,爲倚聲家杜老,而晚唐、兩宋一唱三嘆之意則已微矣!或曰:“何以與成、項並論?”應之曰:阮亭、葆馚一流爲才人之詞,宛鄰、止庵一派爲學人之詞,惟三家是詞人之詞,與朱、厲同工異曲,其他則旁流羽翼而已。
(《篋中詞》五) 又曰:水雲樓詞,婉約深至,時造虛渾,要爲第一流矣。
(《復堂日記》) 陳廷焯曰:蔣鹿潭《水雲樓詞》二卷,深得南宋之妙,於諸家中尤近樂笑翁。
竹垞自謂學玉田,恐去鹿潭尚隔一層也。
又曰:詞至國初而盛,至毗陵而後精。
近時詞人,莊中白敻乎不可尚已。
譚氏仲修,亦駸駸與古爲化。
鹿潭稍遜臯文、莊、譚之古厚,而才氣甚雄,亦鐵中錚錚者。
(《白雨齋詞話》五) 朱孝臧曰:水雲詞,盡人能誦其隽快之句,嘉、道間名家,可稱巨擘,宜復翁仰倒賞擊,而有會於冰叔(李肇增)之言也。
顧其氣格駁而不純,比之蓮生差近之,正惟其才僅足爲詞耳。
(手批《篋中詞》) 薛時雨 〔小傳〕 薛時雨字慰農,晚號桑根老農,滁州全椒人。
嘉慶二十三年(一八一八)生。
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舉於鄉,以母病,不應禮部試。
至鹹豐三年(一八五三)始成進士,出知嘉善,遷杭州府,兼署督糧道,代行布政、按察兩司事。
以疾歸,主杭州崇文、江寧尊經、惜陰三書院。
光緒十一年(一八八五)卒於江寧。
著有《藤香館集》,附詞二種:一曰《西湖櫓唱》,一曰《江舟欸乃》。
其自序雲:“律疏而語率,無柔腸冶態以蕩其思,無遠韻深情以媚其格,病根仍是犯一直字。
”亦可略窺其詞格矣。
臨江仙 大風雨,過馬當山。
雨驟風馳帆似舞,一舟輕度溪灣。
人家臨水有無間。
江豚吹浪立,沙鳥得魚閑。
絶代才人天亦喜,借他隻手回瀾。
而今無復舊詞壇。
馬當山下路,空見野雲還。
【評】 譚獻曰:結響甚遒。
(《篋中詞》四) 右薛時雨詞一首,録自《藤香館詞》。
俞樾 〔小傳〕 俞樾字蔭甫,號曲園,浙江德清人。
道光元年(一八二一)生。
以進士官編修,提督河南學政。
罷歸,僑居蘇州。
自少至老,著述不倦。
主講杭州詁經精舍至三十一年,爲一時樸學之宗。
光緒三十二年(一九〇六)卒,年八十六。
著有《春在堂全集》,凡五百餘卷,附《春在堂詞録》。
金縷曲 次女綉孫,倚此詠落花,詞意淒惋。
有雲:“嘆年華、我亦愁中老。
”餘謂少年人不宜作此,因廣其意,亦成一闋。
花信匆匆度。
算春來騰一醉,緑陰如許!萬紫千紅飄零盡,憑仗東風送去。
更不問埋香何處?卻笑癡兒真癡絶,感年華寫出傷心句:“春去也,那能駐?” 浮生大抵無非寓。
漫流連鳴鳩乳燕,落花飛絮。
畢竟韶華何嘗老,休道春歸太遽。
看歲歲朱顔猶故。
我亦浮生蹉跎甚,坐花陰未覺斜陽暮。
憑彩筆,綰春住。
右俞樾詞一首,録自《春在堂詞録》。
張景祁 〔小傳〕 張景祁字蘩甫,一字韻梅,浙江錢塘人。
道光七年(一八二七)生。
(據《新蘅詞》卷八《六十初度詞》,越二年爲光緒己醜,以此上推,當生是年。
)爲薛時雨門下士。
光緒間成進士,以庶常改知縣。
晚歲由福建渡臺灣,宦遊淡水、基隆等地。
著有《新蘅詞》九卷,外集一卷。
一枝春 落梅 不管清寒,問東風忍把高枝輕掃?瑤臺夢杳,未許探芳重到。
生涯慣冷,任籬落水邊都好。
誰會得千種飄零,併入笛聲淒調。
仙雲甚時流照?嘆珠塵半委,萼華空老。
無言更苦,肯怨早春啼鳥?關山去也,又蹴損馬蹄多少?還盼取點額人歸,翠尊共倒。
【評】 譚獻曰:茵溷飄零,感均頑艷。
(《篋中詞續》二) 小重山 幾點疏雅眷柳條。
江南煙草緑,夢迢迢。
十年舊約斷瓊簫。
西樓下,何處玉驄驕? 酒醒又今宵。
畫屏殘月上,篆香銷。
憑將心事記回潮。
青溪水,流得到紅橋。
【評】 譚獻曰:高尋歐、晏,參異己之長。
(《篋中詞續》二) 雙雙燕 秋燕 玳梁對語。
嘆門巷烏衣,舊家誰主?巢痕剛暖,又觸故園離緒。
漫約催歸伴侶,看玉翦將飛還住。
自憐瀚海飄零,也學年年羈旅。
辛苦!天涯倦羽。
怕負了深閨,寄書香縷。
重簾空卷,咫尺畫堂何處?容易流光夢雨,便消瘦紅襟如許!何況萬裡西風,更送玉關人去? 【評】 譚獻曰:繚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