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宋詞選五

關燈
曹貞吉 〔小傳〕 曹貞吉字升六,號實庵,山東安丘人。

    明崇禎七年(一六三四)生。

    清康熙三年(一六六四)進士,官禮部郎中。

    詩格遒鍊,宋犖極推許之。

    著有《珂雪詩詞集》。

    其論詞謂:“離而得合,乃爲大家。

    若優孟衣冠,天壤間隻生古人已足,何用有我?”故其詞寧爲創,不爲述,寧失之粗豪,不甘爲描寫。

    (石蓮庵本《珂雪詞話》)朱孝臧題其詞集雲:“留客住,絶調鷓鴣篇。

    脫盡詞流薌澤習,相高秋氣對南山,駸度衍波前。

    ”(《彊邨語業》卷三)其魄力固在王士禛之上也。

     蝶戀花 讀《六一集》十二月鼓子詞,嫌其過於富麗。

    吾輩爲之,正不妨作酸餡語耳。

    閑中試筆,即以故鄉風物譜之。

    (十二首録一) 五月黃雲全覆地。

    打麥場中,咿軋聲齊起。

    野老謳歌天籟耳,那能略辨宮商字?  屋角槐陰耽美睡,夢到華胥,蝴蝶翩翩矣。

    客至夕陽留薄醉,冷淘飥餺窮家計。

     留客住 鷓鴣 瘴雲苦!遍五溪沙明水碧,聲聲不斷,隻勸行人休去。

    行人今古如織,正復何事關卿?頻寄語。

    空祠廢驛,便征衫濕盡,馬蹄難駐。

      風更雨,一髮中原,杳無望處。

    萬裡炎荒,遮莫摧殘毛羽。

    記否越王春殿,宮女如花,隻今惟賸汝?子規聲續,想江深月黑,低頭臣甫。

     【評】 譚獻曰:投荒念亂之感。

    (《篋中詞》一) 掃花遊 春雪,用宋人韻。

     元宵過也,看春色蘼蕪,澹煙平楚。

    濕雲萬縷,又輕陰作暈,蜂兒亂舞。

    一夜梅花,暗落西窗似雨。

    飄搖去,試問逐風,歸到何處?  燈事纔幾許,記流水鈿車,畫橋争路。

    蘭房列俎,嘆蕣華易擲,鬢絲堆素。

    擁斷關山,知有離人獨苦。

    漫憑佇,聽寒城數聲譙鼓。

     【評】 陳廷焯曰:綿雅幽細,斟酌於美成、梅溪、碧山、公謹而出之者。

    (《白雨齋詞話》卷三) 滿庭芳 和人潼關 太華垂旒,黃河噴雪,鹹秦百二重城。

    危樓千尺,刁鬥靜無聲。

    落日紅旗半卷,秋風急牧馬悲鳴。

    閑憑弔,興亡滿眼,衰草漢諸陵。

      泥丸封未得,漁陽鼙鼓,響入華清。

    早平安烽火,不到西京。

    自古王公設險,終難恃帶礪之形。

    何年月,剷平斥堠,如掌看春耕? 賀新涼 再贈柳敬亭 咄汝青衫叟!閲浮生繁華蕭瑟,白衣蒼狗。

    六代風流歸抵掌,舌下濤飛山走。

    似易水歌聲聽久。

    試問於今真姓字,但回頭笑指蕪城柳。

    休暫住,譚天口。

      當年處仲東來後,斷江流樓船鐵鎖,落星如鬥。

    七十九年塵土夢,纔向青門沽酒。

    更誰是嘉榮舊友?天寶琵琶宮監在,訴江潭憔悴人知否?今昔恨,一搔首! 右曹貞吉詞五首,録自《石蓮庵刻山左人詞》本《珂雪詞》。

     〔集評〕 王煒曰:珂雪詞骯臟磊落,雄渾蒼茫,是其本色,而語多奇氣,惝恍傲睨,有不可一世之意。

    至其珠圓玉潤,迷離哀怨,於纏綿款至中自具蕭灑出塵之緻,絢爛極而平澹生,不事雕鎪,俱成妙詣。

    (《珂雪詞序》) 陳廷焯曰:珂雪詞在國初諸老中,最爲大雅,才力不逮朱、陳,而取徑較正。

    國朝不乏詞家,四庫獨收珂雪,良有以也。

    (《白雨齋詞話》卷三) 李良年 〔小傳〕 李良年字武曾,浙江秀水人。

    明崇禎八年(一六三五)生。

    少與朱彜尊齊名。

    康熙中,以國子生召試鴻博。

    徐乾學開《一統志》局於洞庭西山,聘任分修。

    康熙三十三年(一六九四)卒。

    著有《秋錦山房集》。

    曹貞吉曰:“秋錦論詞,必盡掃蹊徑,獨露本色。

    嘗謂南宋詞人,如夢窗之密,玉田之疏,必兼之,乃工。

    ”(《秋錦山房詞序》)於此,足見其所宗尚,亦浙派初期之大家也。

     柳梢青 懷友人,在白下。

     春事閑探,月斜風細,葉葉輕帆。

    燕子來時,梅花落盡,人在江南。

      晚來何處停驂?擕手處王孫舊諳。

    白下殘鐘,青溪遠笛,今夜難堪。

     暗香 緑萼梅 春纔幾日?蚤數枝開遍,笑他紅白。

    仙徑曾逢,萼緑華來記相識。

    修竹天寒翠倚,翻認了暗侵苔色。

    縱一片月底難尋,微暈怎消得?  脈脈,清露濕,便靜掩簾衣,夜香難隔。

    吳根舊宅,籬角無言照溪側。

    隻有樓邊易墮,又何處短亭風笛?歸路杳,但夢繞銅阬斷碧。

     【評】 譚獻曰:白石故以幽勝。

    (《篋中詞》二) 右李良年詞二首,録自《秋錦山房詞》。

     顧貞觀 〔小傳〕 顧貞觀字華峰,號梁汾,江蘇無錫人。

    康熙丙午(一六六六)順天舉人,擢秘書院典籍。

    戊申(一六六八)丁外艱歸。

    丙辰(一六七六)復入京,館納蘭相國家,與相國子性德交契。

    甲子(一六八四)還裡,構積書巖,讀書終老。

    善填詞,與吳江吳兆騫交尤篤。

    兆騫以順治丁酉(一六五七)科場案謫戍寧古塔,貞觀爲求援於性德,未即許,貞觀作《金縷曲》二闋以寄兆騫,性德見之泣下,爲言於其父明珠,兆騫遂得生還雲。

    貞觀生於明崇禎十年(一六三七),至康熙五十三年(一七一四)卒。

    著有《積書巖集》及《彈指詞》等書。

    貞觀嘗雲:“吾詞獨不落宋人圈,可信必傳。

    ”嘗見謝康樂春草池塘夢中句,曰:“吾於詞曾至此境。

    ”昔彌勒彈指,樓閣門開,善才即見百千萬億彌勒化身。

    貞觀以斯名集,殆自示其苦心孤詣,超神入化處。

    同時有擕其新詞至朝鮮者,館人竊誦焉。

    翼日儒服者八人來謁,同聲乞詞,盡以畀之。

    後日必一至,備緻款曲禮儀,堅懇將來片語單辭,必爲郵寄。

    (《諸洛彈指詞序》)朱孝臧題其詞集雲:“雲海約,明鏡已秋霜。

    但願生還吳季子,何曾形穢漢田郎?歸老有纑塘。

    ”(《彊邨語業》卷三)竹垞、迦陵而外,貞觀固亦當日一大作手也。

     青玉案 天然一荊關畫,誰打稿,斜陽下?歷歷水殘山剩也!亂鴉千點,落鴻孤咽,中有漁樵話。

      登臨我亦悲秋者,向蔓草平原淚盈把。

    自古有情終不化。

    青娥塚上,東風野火,燒出鴛鴦瓦。

     石州慢 禦河爲漕艘所阻 一月長河,奈阻崎嶇,玉京猶隔。

    滿身風露,夜寒誰問,扣舷孤客?不如歸去,從教錦纜牙檣,釣絲莫負秋江碧。

    何事訪支機?悔乘槎蹤迹。

      淒絶!無端閲遍,戰壘遺屯,郵亭敗壁。

    隻得幾行宮柳,似曾相識。

    琵琶響斷,那須月落回船,曲終始下青衫滴。

    曉鏡待重看,有霜華堪織。

     【評】 譚獻曰:貧士失職。

    (《篋中詞》一) 南鄉子 擣衣 嘹唳夜鴻驚,(一作“鳴”)葉滿階除欲二更。

    一派西風吹不斷,秋聲,中有深閨萬裡情。

      片石冷於冰,兩袖霜華旋欲凝。

    (一作“廊上月華明,廊下霜華結漸成。

    ”)今夜戍樓歸夢裏,分明,纖手頻呵帶月迎。

    (一作“人在回廊曲處迎”。

    ) 【評】 譚獻曰:清空若拭。

    (《篋中詞》一) 夜行船 鬱孤臺 爲問鬱然孤峙者,有誰來雪天月夜?五嶺南橫,七閩東距,終古江山如畫。

      百感茫茫交集也!憺忘歸夕陽西掛。

    爾許雄心,無端客淚,一十八灘流下。

     金縷曲 二首 寄吳漢槎寧古塔,以詞代書,丙辰冬寓京師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便歸來,平生萬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誰慰藉?母老家貧子幼。

    記不起從前杯酒。

    魑魅搏人應見慣,總輸他覆雨翻雲手。

    冰與雪,周旋久。

      淚痕莫滴牛衣透。

    數天涯依然骨肉,幾家能彀?比似紅顔多命薄,更不如今還有。

    隻絶塞苦寒難受。

    廿載包胥承一諾,盼烏頭馬角終相救。

    置此劄,君懷袖。

     我亦飄零久。

    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

    宿昔齊名非忝竊,試看杜陵消瘦,曾不減夜郎僝僽。

    薄命長辭知己别,問人生到此淒涼否?千萬恨,從君剖。

      兄生辛未吾丁醜。

    共些時冰霜摧折,早衰蒲柳。

    詞賦從今須少作,留取心魂相守。

    但願得河清人壽。

    歸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傳身後。

    言不盡,觀頓首。

     二詞容若見之,爲泣下數行,曰:“河梁生别之詩,山陽死友之傳,得此而三。

    此事三千六百日中,弟當以身任之,不俟兄再囑也。

    ”餘曰:“人壽幾何?請以五載爲期。

    ”懇之太傅,亦蒙見許,而漢槎果以辛酉入關矣。

    附書志感,兼志痛雲。

     〔本事〕 康熙初,吳漢槎兆騫謫戍寧古塔,其友顧貞觀華峰館於納蘭太傅家,寄吳《金縷曲》雲雲,太傅之子成容若見之,泣曰:“河梁生别之詩,山陽死友之傳,得此而三。

    此事三千六百日中,我當以身任之。

    ”華峰曰:“人壽幾何?公子乃以十載爲期耶?”太傅聞之,竟爲道地,而漢槎生入玉門關矣。

    顧生名永者詠其事雲:“金蘭儻使無良友,關塞終當老健兒。

    ”説華峰之救吳季子也,太傅方宴客,手巨觥謂曰:“若飲滿,爲救漢槎。

    ”華峰素不飲,至是一吸而盡。

    太傅笑曰:“餘直戲耳。

    即不飲,餘豈不救漢槎耶?雖然,何其壯也!”嗚呼!公子能文,良朋愛友,太傅憐才,真一時佳話。

    (袁枚《隨園詩話》) 容若寄梁汾《金縷曲》,有雲:“絶塞生還吳子,算眼前此外皆閒事。

    ”蓋指此也。

    漢槎既入關,過容若所,見齋壁大書:“顧梁汾爲吳漢槎屈膝處”,不禁大慟雲。

    昔人交誼之重如此!(梁令嫻《藝蘅館詞選》) 【評】 譚獻曰:使人增朋友之重,可以興矣!(《篋中詞》一) 陳廷焯曰:華峰《賀新郎》兩闋,隻如家常説話,而痛快淋漓,宛轉反覆,兩人心迹,一一如見,雖非正聲,亦千秋絶調也!又曰:二詞純以性情結撰而成,悲之深,慰之至,丁寧告戒,無一字不從肺腑流出,可以泣鬼神矣!(《白雨齋詞話》卷三) 右顧貞觀詞六首,録自《彈指詞》。

     〔集評〕 杜詔曰:彈指與竹垞、迦陵埒名。

    迦陵之詞,橫放傑出,大都出自蘇、辛,卒非詞家本色。

    竹垞神明乎姜、史,刻削隽永,本朝作者雖多,莫有過焉者。

    若彈指則極情之緻,出入南北兩宋,而奄有衆長,詞之集大成者也。

    (《彈指詞序》) 陳廷焯曰:顧華峰詞,全以情勝,是高人一著處。

    至其用筆,亦甚圓朗,然不悟沉鬱之妙,終非上乘。

    (《白雨齋詞話》卷三) 李符 〔小傳〕 李符字分虎,號耕客,浙江嘉興人。

    崇禎十二年(一六三九)生。

    少與兄繩遠、良年齊名,號“三李”。

    曾受知於曹溶,又與朱彜尊等結詩社。

    康熙二十八年(一六八九)卒。

    著有《香草居集》及《耒邊詞》。

    彜尊稱其“精研於南宋諸名家,而分虎之詞,愈變而極工,方之武會,無異塤篪之疊和也。

    ”(《耒邊詞序》)朱孝臧題雲:“長水畔,二隱比龜溪。

    不分詩名叨一饌,居然詞派有連枝,人道好壎篪。

    ”(《彊邨語業》卷三)兄弟並以詞名,亦一時所罕也。

     釣船笛 (即《好事近》) 曾去釣江湖,腥浪黏天無際。

    淺岸平沙自好,算無如鄉裡。

      從今隻住鴨兒邊,遠或泛苕水。

    三十六陂秋到,宿萬荷花裏。

     右李符詞一首,録自《耒邊詞》。

     〔集評〕 陳廷焯曰:二李詞絶相類,大約皆規模南宋,羽翼竹垞者。

    武曾較雅正,而才氣則分虎爲勝。

    (《白雨齋詞話》卷三) 納蘭性德 〔小傳〕 納蘭性德字容若,初名成德,後避東宮嫌名,改曰性德,爲太傅明珠長子。

    年十七補諸生,明年舉順天鄉試,康熙丙辰(一六七六)應殿試,賜進士出身,選授三等侍衛,尋晉一等。

    自幼聰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