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宋詞選四

關燈
訊李斯年。

     玉驄嘶,須把青絲罥他住。

    燕歌易酒,莫辭今夕離亭聚。

    浮雲一望,緑波千裡,滿目銷魂江淹賦。

    計落花時節黃陵,楚竹湘煙響柔櫓。

      行旅,羅施天末,木瓜金築,且伴參軍作蠻語。

    亂水孤舟逢人少,惟有冷猿昏雨。

    南尋李白,問訊何如?爲報頻年相思苦。

    道故人别來詩卷,總是人間斷腸句。

     青玉案 臨淄道上 清秋滿目臨淄水,一半是,牛山淚。

    此地從來多古意:王侯無數,殘碑破冢,禾黍西風裏。

      青州從事須沉醉,稷下雄談且休矣!回首吳關二千裡。

    分明記得,先生彈鋏,也説歸來是。

     邁陂塘 題其年填詞圖 擅詞場飛揚跋扈,前身可是青兕?風煙一壑家陽羨,最好竹山鄉裡。

    攜硯幾,坐罨畫溪陰,裊裊珠藤翠。

    人生快意,但紫筍烹泉,銀筝侑酒,此外總閒事。

      空中語,想出空中姝麗,圖來菱角雙髻。

    樂章琴趣三千調,作者古今能幾?團扇底,也直得尊前,記曲呼娘子。

    旗亭藥市,聽江北江南,歌塵到處,柳下井華水。

     解珮令 自題詞集 十年磨劍,五陵結客,把平生涕淚都飄盡。

    老去填詞,一半是空中傳恨,幾曾圍燕釵蟬鬢?  不師秦七,不師黃九,倚新聲玉田差近。

    落拓江湖,且分付歌筵紅粉。

    料封侯白頭無分! 臨江仙 菜甲齊開更斂,柳綿欲起還沉。

    一春閑望費沉吟。

    酒旗風著力,花事雨驚心。

      巷窄猧兒不吠,樓高燕子難尋。

    熏爐小篆疊重衾。

    緑陰猶未滿,庭院已深深。

     【評】 譚獻曰:風諭三昧。

    (《篋中詞》二) 水龍吟 謁張子房祠 當年博浪金椎,惜乎不中秦皇帝!鹹陽大索,下邳亡命,全身非易。

    縱漢當興,使韓成在,肯臣劉季?算論功三傑,封留萬戶,都未是,平生意。

      遺廟彭城舊裡,有蒼苔斷碑橫地。

    千盤驛路,滿山楓葉,一灣河水。

    滄海人歸,圮橋石杳,古墻空閉。

    悵蕭蕭白髮,經過攬涕,向斜陽裏。

     【評】 譚獻曰:何堪使洪、吳輩聞之。

    (《篋中詞》二) 金縷曲 初夏 誰在紗窗語?是梁間雙燕多愁,惜春歸去。

    早有田田青荷葉,占斷闆橋西路。

    聽半部新添蛙鼓。

    小白蔫紅都不見,但愔愔門巷吹香絮。

    緑陰重,已如許!  花源豈是重來誤?尚依然倚杏雕闌,笑桃朱戶。

    隔院秋千看盡坼,過了幾番疏雨。

    知永日簸錢何處?午夢初回人定倦,料無心肯到閑庭宇。

    空搔首,獨延佇。

     【評】 譚獻曰:人才進退,知己難尋,所感甚深。

    (《篋中詞》二) 以上録自《江湖載酒集》。

     憶少年 飛花時節,垂楊巷陌,東風庭院。

    重簾尚如昔,但窺簾人遠。

      葉底歌鶯梁上燕,一聲聲伴人幽怨。

    相思了無益,悔當初相見。

     漁家傲 淡墨輕衫染趁時,落花芳草步遲遲。

    行過石橋風漸起,香不已,衆中早被遊人記。

      桂火初溫玉酒卮,柳陰殘照柁樓移。

    一面船窗相並倚,看渌水,當時已露千金意。

     瑤花 午夢 日長院宇,鍼綫慵拈,況倚闌無緒?翡帷翠幄,看展盡忘卻東風簾戶。

    芳魂搖漾,漸聽不分明鶯語。

    逗紅蕉葉底微涼,幾點緑天疏雨。

      畫屏遮遍遙山,知一縷巫雲,吹墮何處?愁春未醒,定化作鳳子尋香留住。

    相思人並,料此際驚回最苦。

    亟丁寧池上楊花,莫便枕邊飛去。

     南樓令 疏雨過輕塵,圓莎結翠茵,惹紅襟乳燕來頻。

    乍暖乍寒花事了,留不住,塞垣春。

      歸夢苦難真,别離情更親,恨天涯芳信無因。

    欲話去年今日事,能幾個,去年人? 一葉落 淚眼注,臨當去,此時欲住已難住。

    下樓復上樓,樓頭風吹雨。

    風吹雨,草草離人語。

     以上録自《靜志居琴趣》。

     東風裊娜 遊絲 倩東君著力,繫住韶華。

    穿小徑,漾晴沙。

    正陰雲籠日,難尋野馬;輕颸染草,細綰秋蛇。

    燕蹴還低,鶯銜忽溜,惹卻黃須無數花。

    縱許悠揚度朱戶,終愁人影隔窗紗。

      惆悵謝娘池閣,湘簾乍卷,凝斜盼近拂檐牙。

    疏籬罥,短墻遮。

    微風别院,好景誰家?紅袖招時,偏隨羅扇;玉鞭墮處,又逐香車。

    休憎輕薄,笑多情似我;春心不定,飛夢天涯。

     【評】 譚獻曰:層臺嬋媛。

    (《篋中詞》二) 長亭怨慢 雁 結多少悲秋儔侶,特地年年,北風吹度。

    紫塞門孤,金河月冷,恨誰訴?迴汀枉渚,也隻戀,江南住。

    隨意落平沙,巧排作參差筝柱。

      别浦,慣驚移莫定,應怯敗荷疏雨。

    一繩雲杪,看字字懸針垂露。

    漸攲斜無力低飄,正目送碧羅天暮。

    寫不了相思,又蘸涼波飛去。

     【評】 陳廷焯曰:感慨身世,以悽切之情,發哀婉之調,既悲涼,又忠厚,是竹垞直逼玉田之作,集中亦不多見。

    (《白雨齋詞話》卷三) 以上録自《茶煙閣體物集》。

     右朱彜尊詞二十六首,録自《曝書亭詞》。

     〔集評〕 陳廷焯曰:竹垞詞疏中有密,獨出冠時,微少沉厚之意。

    《江湖載酒集》灑落有緻,《茶煙閣體物集》組織甚工,《蕃錦集》運用成語,别具匠心,然皆無甚大過人處。

    惟《靜志居琴趣》一卷,盡掃陳言,獨出機杼,艷詞有此,匪獨晏、歐所不能,即李後主、牛松卿亦未嘗夢見,真古今絶構也,惜托體未爲大雅。

    《靜志居琴趣》一卷,生香真色,得未曾有!前後次序,略可意會,不必穿鑿求之。

    (《白雨齋詞話》卷三) 〔本事〕 冒廣生曰:世傳竹垞《風懷二百韻》爲其妻妹作,其實《靜志居琴趣》一卷,皆《風懷》注腳也。

    竹垞年十七,娶於馮。

    馮孺人名福貞,字海媛,少竹垞一歲。

    馮夫人之妹名壽常,字靜志,少竹垞七歲。

    曩聞外祖周季貺先生言:十五六年前,曾見太倉某家藏一簪,簪刻“壽常”二字,因悟洞仙歌詞雲:“金簪二寸短,留結殷勤,鑄就偏名有誰認?”蓋真有本事也。

    (《小三吾亭詞話》卷三) 王士禛 〔小傳〕 王士禛(避雍正諱改士正)字貽上,號阮亭,别號漁洋山人,山東新城人。

    年十八,中順治八年(一六五一)鄉試,十五年(一六五八)舉會試,選揚州推官,由禮部主事累遷少詹事,奉命祭告南海,官至刑部尚書,康熙五十年(一七一一)卒,距生明崇禎七年(一六三四),年七十八,謚文簡。

    少遊歷下,集諸名士於明湖,賦《秋柳詩》,和者數百人。

    在揚州,與林茂之、杜於皇、孫豹人、方爾止等修禊紅橋,又與陳其年、邵潛夫等修禊如臯冒氏之水繪園。

    每公暇,輒召賓客,泛舟載酒平山堂。

    吳梅村雲:“貽上在廣陵,晝了公事,夜接詞人”,蓋實録也。

    嘗遍遊秦、晉、洛、蜀、閩、越、江、楚間,所至訪其賢豪,考其風土,遇佳山水,必登臨,融懌會萃,一發之於詩,故其詩能盡古今之奇變,蔚然爲一代風氣所歸。

    (《國朝先正事略》卷六《名臣傳》)著有《帶經堂集》、《池北偶談》等書。

    其詞集流傳,有孫默刻本,名《衍波詞》,趙之謙刻本名《阮亭詩餘》,吳氏《石蓮庵山左人詞》所收爲《衍波詞》。

    朱孝臧題雲:“消魂極,絶代阮亭詩。

    見説緑楊城郭畔,遊人争唱冶春詞,把筆儘淒迷。

    ”(《彊邨語業》卷三)士禛詩主神韻,尤工絶句。

    以餘力填詞,特長小令,蓋與絶句同一機杼也。

     浣溪沙 紅橋同籜庵、茶村、伯璣、其年、秋崖賦。

     北郭青溪一帶流,紅橋風物眼中秋,緑楊城郭是揚州。

      西望雷塘何處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澹煙芳草舊迷樓。

     白鳥朱荷引畫橈,垂楊影裏見紅橋,欲尋往事已魂消。

      遙指平山山外路,斷鴻無數水迢迢,新愁分付廣陵潮。

     緑樹橫塘第幾家?曲闌幹外卓金車,渠儂獨浣越溪紗。

      浦口雨來虹斷續,橋邊人醉月橫斜,棹歌聲裏采菱花。

     附《紅橋遊記》: 出鎮淮門,循小秦淮折而北,陂岸起伏多態,竹木蓊鬱,清流映帶。

    人家多因水爲園,亭榭溪塘,幽窈而明瑟,頗盡四時之美。

    拏小舟,循河西北行,林木盡處,有橋,宛然如垂虹下飲於澗,又如麗人靚妝袨服,流照明鏡中,所謂紅橋也。

    遊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陸,徑必出紅橋下。

    橋四面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間,菡萏作花,香聞數裡,青簾白舫,絡繹如織,良謂勝遊矣。

    予數往來北郭,必過紅橋,顧而樂之。

    登橋四望,忽復裴回感嘆。

    當哀樂之交乘於中,往往不能自喻其故。

    王謝冶城之語,景晏牛山之悲,今之視昔,亦有然耶?壬寅季夏之望,與蘀庵、茶村、伯璣諸子偶然漾舟,酒闌興極,援筆成小詞二章,諸子倚而和之。

    蘀庵繼成一章,予亦屬和。

    嗟乎!絲竹陶寫,何必中年?山水清音,自成佳話。

    予與諸子聚散不恒,良會未易遘,而紅橋之名,或反因諸子而得傳於後世,增懷古憑弔者之裴回感嘆,如予今日,未可知也。

     【評】 譚獻曰:第一首名貴,第二首風人之旨。

    (《篋中詞》一) 蝶戀花 和漱玉詞 涼夜沉沉花漏凍。

    攲枕無眠,漸聽荒雞動。

    此際閑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

      憶共錦衾無半縫,郎似桐花,妾似桐花鳳。

    往事迢迢徒入夢,銀筝斷續連珠弄。

    (樂府合歡詩:“寢共無縫裯。

    ”河間雜弄有《連珠弄》。

    ) 【評】 譚獻曰:深於梁、陳。

    (《篋中詞》一) 右王士禛詞四首,録自《石蓮庵山左人詞》本《衍波詞》。

     〔集評〕 唐允甲曰:貽上束其鴻博淹雅之才,作爲花間隽語,極哀艷之深情,窮倩盼之逸趣。

    (《衍波詞序》) 陳廷焯曰:漁洋小令,能以風韻勝,仍是做七絶慣技耳。

    然自是大雅,但少沉鬱頓挫之緻。

    漁洋詞含蓄有味,但不能沉厚,蓋含蓄之意境淺,沉厚之根柢深也。

    (《白雨齋詞話》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