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宋詞選三

關燈
(《明詞綜》引《古今詞話》) 王士禛曰:大樽諸詞,神韻天然,風味不盡,如瑤臺仙子獨立卻扇時;而湘真一刻,晚年所作,寄意更綿邈悽惻。

    (《明詞綜》卷六引) 李雯 〔小傳〕 李雯字舒章,江南華亭人,明萬曆三十六年(一六〇八)生。

    少與陳子龍、宋徵輿齊名,稱“雲間三子”。

    順治初,廷臣交薦雯纔可用,授弘文院撰文、中書舍人,充順天鄉試同考官。

    以父喪歸,順治四年(一六四七)卒。

    著有《蓼齋集》,附詞一卷。

     菩薩蠻 憶未來人 薔薇未洗胭脂雨,東風不合催人去。

    心事兩朦朧,玉簫春夢中。

      斜陽芳草隔,滿目傷心碧。

    不語問青山,青山響杜鵑。

     【評】 譚獻曰:亡國之音。

    (《篋中詞》一) 虞美人 春雨 廉纖斷送荼蘪架,衣潤籠香罷。

    鷓鴣啼處不開門,生怕落花時候近黃昏。

      艷陽慣被東君妒,吹雨無朝暮。

    絲絲隻欲傍妝臺,卻作一春紅淚滿金杯!(《篋中詞》,“妝臺”作“妝樓”,“一春”作“一江”,“金杯”作“金篝”。

    ) 【評】 譚獻曰:《九辨》之遺。

    (《篋中詞》一) 鵲踏枝 落葉 慘碧愁黃無氣力,做盡秋聲,砌滿闌幹側。

    疑是紗窗風雨入,斜陽又送棲鴉急。

      不比落花多愛惜,南北東西,自有人知得。

    昨夜小樓寒四壁,半堆金井霜華白。

     【評】 譚獻曰:客子畏人。

    (《篋中詞》一) 風流子 送春(《篋中詞》下有“同芝麓”三字。

    ) 誰教春去也?人間恨,何處問斜陽?見花褪殘紅,鶯捎濃緑,思量往事,塵海茫茫。

    芳心謝,錦梭停舊織,麝月懶新妝。

    杜宇數聲,覺餘驚夢;碧欄三尺,空倚愁腸。

      東君抛人易,回頭處,猶是昔日池塘。

    留下長楊紫陌,付與誰行?想折柳聲中,吹來不盡;落花影裏,舞去還香。

    難把一樽輕送,多少暄涼。

     【評】 譚獻曰:同病相憐。

    (《篋中詞》一) 浪淘沙 楊花 金縷曉風殘,素雪晴翻,爲難飛上玉雕闌?可惜章臺新雨後,踏入沙間!  沾惹忒無端,青鳥空銜,一春幽夢緑萍閑。

    暗處消魂羅袖薄,與淚輕(《篋中詞》作“偷”)彈。

     【評】 譚獻曰:哀於墮溷。

    (《篋中詞》一) 右李雯詞五首,録自《蓼齋詞》。

     吳偉業 〔小傳〕 吳偉業字駿公,號梅村,江南太倉人。

    明萬曆三十七年(一六〇九)生。

    弱冠,舉崇禎辛未(一六三一)科會試第一,廷試第二,官至少詹事。

    與馬士英、阮大鋮不合,假歸。

    清世祖聞其名,力迫入都,累官國子監祭酒。

    以病乞歸,康熙十年(一六七一)卒。

    偉業尤長於詩,少時才華艷發,後經喪亂,遂多悲涼之作,論者方之庾信。

    著有《綏寇紀略》、《梅村家藏稿》、《梅村詩餘》、《秣陵春雜劇》等書。

     生查子 旅思 一尺過江山,萬點長淮樹。

    石上水潺潺,流入青溪去。

      六月北風寒,落葉無朝暮。

    度樾與穿雲,林黑行人顧。

     浣溪沙 閨情 斷頰微紅眼半醒,背人驀地下階行,摘花高處賭身輕。

      細撥熏爐香繚繞,嫩塗吟紙墨攲傾,慣猜閒事爲聰明。

     【評】 譚獻曰:本色詞人語。

    (《篋中詞》一) 臨江仙 逢舊 落拓江湖常載酒,十年重見雲英,依然綽約掌中輕。

    燈前纔一笑,偷解砑羅裙。

      薄倖蕭郎憔悴甚,此生終負卿卿。

    姑蘇城上月黃昏。

    緑窗人去住,紅粉淚縱橫。

     【評】 陳廷焯曰:哀艷而超脫,直是坡仙化境。

    (《白雨齋詞話》卷三) 滿江紅 蒜山懷古 沽酒南徐,聽夜雨江聲千尺。

    記當年阿童東下,佛貍深入。

    白面書生成底用?蕭郎裙屐偏輕敵。

    笑風流北府好談兵,參軍客。

      人事改,寒雲白。

    舊壘廢,神鴉集。

    儘沙沉浪洗,斷戈殘戟。

    落日樓船鳴鐵鎖,西風吹盡王侯宅。

    任黃蘆苦竹打寒潮,漁樵笛。

     【評】 譚獻曰:澀於稼軒。

    (《篋中詞》一) 賀新郎 病中有感 萬事催華髮!論龔生天年竟夭,高名難沒。

    吾病難將醫藥治,耿耿胸中熱血。

    待灑向西風殘月。

    剖卻心肝今置地,問華佗解我腸千結。

    追往恨,倍悽咽。

      故人慷慨多奇節。

    爲當年沉吟不斷,草間偷活。

    艾灸眉頭瓜噴鼻,今日須難決絶。

    早患苦重來千疊。

    脫屣妻孥非易事,竟一錢不值何須説!人世事,幾完缺? 【評】 陳廷焯曰:《賀新郎》一篇,梅村絶筆也。

    悲感萬端,自怨自艾。

    千載下讀其詞,思其人,悲其遇,固與牧齋不同,亦與芝麓輩有别。

    (《白雨齋詞話》卷三) 右吳偉業詞五首,録自《梅村詩餘》。

     〔集評〕 陳廷焯曰:吳梅村詞,雖非專長,然其高處有令人不可捉摸者,此亦身世之感使然。

    又曰:梅村高者,有與老坡神似處。

    (《白雨齋詞話》卷三) 曹溶 〔小傳〕 曹溶字秋嶽,一字潔躬,號倦圃,浙江秀水人。

    明萬曆四十一年(一六一三)生。

    崇禎進士,考選禦史。

    順治初,起用河南道禦史,督學順天,累遷戶部侍郎,左遷廣東右布政使。

    遭喪歸裡。

    服除,補山西按察副使,備兵大同。

    丁憂不復出。

    康熙中,舉博學鴻詞,以疾辭。

    薦修《明史》,亦不赴。

    康熙二十四年(一六八五)卒。

    家富藏書,工詩、詞。

    朱彜尊纂《詞綜》,即多從其家藏宋人遺集中録出,蓋浙西詞派之先河也。

    著有《靜惕堂詩詞集》。

     薄幸 題壁 緑楊絲綰。

    勒馬處一程雲棧。

    慢佇想安排此夜,知入誰家淚眼?試説與宿雨餐沙,三秋禁斷閑簫管。

    更止酒新盟,攀花密祝,青鬢偎人不暖。

      向有限關河裏,偏隻見悲歡聚散。

    記粉巾鴛字,歌裙鳳縷,尋思誤把歸期緩。

    不幹緣淺。

    要迷蹤困影,山尖海角填情滿。

    自歡自惜,莫負風亭月館。

     右曹溶詞一首,《靜惕堂詞》未載,録自譚氏《篋中詞》。

     今釋澹歸 〔小傳〕 今釋澹歸俗姓金氏,名堡,字道隱,浙江杭州人。

    明崇禎庚辰(一六四〇)進士。

    戊子(一六四八)詣肇慶,謁永明王,授禮科給事中,抗直不畏強禦。

    桂林破,薙髮爲僧,住韶州丹霞山寺。

    《南疆逸史》載其行事頗詳。

    生於萬曆四十二年(一六一四),康熙十九年(一六八〇)卒,年六十七。

    所著《遍行堂集》,清初曾刊版行世,旋遭禁毀,丹霞寺亦被其災。

    往歲予客嶺南,於謝英伯處,獲觀全集四十卷原鈔本,附詞三卷,未刊行,曾録副分載《詞學季刊》。

    (原鈔《遍行堂詞》,予已捐獻上海圖書館。

    )武進趙氏擬收入《惜陰堂彚刻明詞》,未果。

    王昶《明詞綜》録其詞二首,但題今釋,字澹歸,亦未詳其爲誰氏也。

     小重山 得程周量民部詩,卻寄。

     落落寒雲曉不流。

    是誰能寄語?竹窗幽。

    遠懷如畫一天秋。

    鐘徐歇,獨自倚層樓。

      點點鬢霜稠。

    十年山水夢,未全收。

    相期人在别峰頭。

    閑鷗意,煙雨又扁舟。

     滿江紅 大風泊黃巢磯下 激浪輸風,偏絶分乘風破浪。

    灘聲戰冰霜競冷,雷霆失壯。

    鹿角狼頭休地險,龍蟠虎踞無天相。

    問何人喚汝作黃巢?真還謗。

      雨欲退,雲不放。

    海欲進,江不讓。

    早堆垝一笑,萬機俱喪。

    老去已忘行止計,病來莫算安危帳。

    是鐵衣著盡著僧衣,堪相傍。

     水調歌頭 憶翠巖霽色 好雨正重九,不上海山門。

    螺巖卻憶絶頂,霽色滿乾坤。

    少得白衣一個,贏得翠鬟千疊,羅立似兒孫。

    獨坐可忘老,何用更稱尊。

    龍山會,南徐戲,共誰論?古今畫裏,且道還有幾人存?便拂六銖石盡,重見四空天墮,此處不交痕。

    遠水吞碧落,斜月吐黃昏。

     八聲甘州 臥疴初起,將還丹霞,謁别孝山。

     算軍持頻掛到於今,已是十三年!便龍鍾如許,過頭拄杖,緩步難前。

    若個喚春歸去,高柳足啼鵑。

    有得相留戀,也合翛然。

      況復吟箋寄興,似風吹萍聚,欲碎仍圓。

    隻使君青鬢,霜雪又勾連。

    嘆人間支新收故,儘飛塵赴海不能填。

    重相惜,後來還得,幾度相憐? 風流子 上元風雨 東皇不解事,顛風雨吹轉海門潮。

    看煙火光微,心灰鳳蠟;笙歌聲咽,淚滿鮫綃。

    吾無恙,一爐焚柏子,七碗覆松濤。

    明月尋人,已埋空谷;暗塵隨馬,更拆星橋。

      素馨田畔路,當年夢應有金屋藏嬌。

    不見漆燈續焰,蔗節生苗。

    儘翠繞珠圍,寸陰難駐;鐘鳴漏盡,抔土誰澆?問取門前流水,夜夜朝朝。

     【評】 葉恭綽曰:痛切!(《廣篋中詞》一) 右今釋澹歸詞五首,録自清初丹霞寺原鈔本《遍行堂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