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宋詞選二

關燈
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二〕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三〕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四〕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五〕 〔一〕盛怒之狀。

    《史記·藺相如列傳》:“卻立倚柱,怒髮上衝冠。

    ” 〔二〕靖康,宋欽宗年號。

    靖康二年,金人南侵,虜徽宗及欽宗北去,史稱靖康之變。

     〔三〕賀蘭山在今甘肅寧夏縣城之西,土人名阿拉善山。

     〔四〕匈奴爲北狄之一族,秦漢間最盛。

    後漢時爲竇憲所破,遠走西方。

     〔五〕天闕猶言京都,王者之居。

    闕,門觀也。

    謂爲二臺於門外,作樓觀於上,中央闕而爲道,故謂之闕。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裡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遶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爲功名。

    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絃斷有誰聽? 嶽飛(一一〇二—一一四一)字鵬舉,湯陰人。

    家貧力學,尤好《左氏春秋》,《孫吳兵法》。

    宣和中,以敢戰士應募,隸留守宗澤。

    紹興初,討平羣寇,屢破金兵,既敗兀朮於郾城,遂進兵朱仙鎮。

    時秦檜力主和議,一日降十二金牌召飛還,旋爲檜所害,年三十九。

    後追諡忠武,封鄂王。

    飛詞傳世甚少,而一種激昂忠憤之氣,讀之使人慷慨。

    推其志,雖與日月争光可也。

     朱敦儒 水龍吟 放船千裡淩波去,略爲吳山留顧。

    雲屯水府,〔一〕濤隨神女,九江東注。

    北客翩然,壯心偏感,年華將暮。

    念伊嵩〔二〕舊隱,巢由〔三〕故友,南柯夢,〔四〕遽如許!  回首妖氛未掃,問人間、英雄何處?奇謀報國,可憐無用,塵昏白羽。

    〔五〕鐵鎖橫江,〔六〕錦帆衝浪,〔七〕孫郎〔八〕良苦!但愁敲桂櫂,悲吟《梁父》,〔九〕淚流如雨。

     〔一〕水府,水神所居之地。

     〔二〕伊闕在今河南洛陽縣南,嵩高在今河南登封縣北,皆名山也。

     〔三〕巢父,許由,皆古隱士。

     〔四〕唐李公佐作《南柯記》,略言淳于棼夢至槐安國,國王妻以女,令爲南柯太守,備極顯榮。

    既醒,尋槐下穴,見有蟻在其中,所謂南柯郡者,槐樹南枝下之蟻穴也。

     〔五〕白羽,白羽扇也,諸葛亮用以指揮軍事。

     〔六〕三國時,王濬伐吳,吳人沈鐵鎖於江以橫截之。

    濬燒斷鐵鎖,率師直下,吳降。

     〔七〕錦帆,錦製之帆也。

    李商隱《詩》:“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

    ” 〔八〕孫郎謂孫皓也。

    此借喻南宋高宗爲金兵所逼,阻江而守,畏敵遷都也。

     〔九〕《三國志》稱諸葛亮好爲《梁父吟》。

    《梁父吟》,樂府楚調曲名。

     鷓鴣天 檢盡曆頭冬又殘,愛他風雪忍他寒。

    拖條竹杖家家酒,上箇籃輿〔一〕處處山。

      添老大,轉癡頑,謝天教我老來閒。

    道人還了鴛鴦債,〔二〕紙帳梅花醉夣間。

     〔一〕籃輿,即今之山轎。

     〔二〕鴛鴦債,謂兒女情也。

     又 唱得梨園〔一〕絶代聲,前朝惟數李夫人。

    〔二〕自從驚破《霓裳》〔三〕後,楚奏吳歌扇〔四〕裏新。

      秦嶂雁,越溪砧,西風北客兩飄零。

    尊前忽聽當時曲,側帽停杯淚滿巾。

     〔一〕唐明皇選坐部伎子弟三百,教於梨園,號“梨園弟子。

    ” 〔二〕李夫人,疑指汴京名妓李師師。

     〔三〕《霓裳》唐大曲,來自西域,楊貴妃善奏之白居易《長恨歌》:“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 〔四〕扇,歌扇也。

     又 畫舫東時洛水清,别離心緒若爲情。

    西風挹淚分攜後,十夜長亭九夢君。

      雲背水,雁回汀,隻應芳草見離魂。

    前回共采芙蓉處,風自淒淒月自明。

     又 極目江湖水浸雲,不堪回首洛陽春。

    天津帳飲淩雲客,〔一〕花市行歌絶代人。

      穿繡陌,蹋香塵,滿城沈醉管絃聲。

    如今遠客休惆悵,飽向皇都〔二〕見太平! 〔一〕天津橋在洛陽城外。

    帳飲,於途中設帳餞别也。

    淩雲客,謂壯志淩雲之豪客。

     〔二〕皇都,謂臨安南宋都城也。

     朝中措 先生笻杖〔一〕是生涯,挑月更擔花。

    把住都無愛憎,放行總是煙霞。

      飄然攜去,旗亭〔二〕問酒,蕭寺尋茶。

    恰似黃鸝無定,不知飛到誰家? 〔一〕笻,渠容切,音蛩,蠻峒中所産竹,可以爲杖。

     〔二〕旗亭,市樓也。

     蘇幕遮 酒臺空,歌扇去。

    獨倚危樓,無限傷心處。

    芳草連天雲薄暮,故國山河,一陣黃梅雨!  有奇才,無用處。

    壯節飄零,受盡人間苦。

    欲指虛無問征路,回首風雲,未忍辭明主。

     浪淘沙 中秋陰雨,同顯忠、椿年、諒之坐寺門作。

     圓月又中秋,南海西頭,蠻雲瘴雨晚難收。

    北客相逢彈淚坐,合恨分愁。

      無酒可銷憂,但説皇州,天家宮闕酒家樓。

    〔一〕今夜隻應清汴水,〔二〕嗚咽東流。

     〔一〕謂皇家宮殿變爲酒樓也。

     〔二〕汴水在河南,是時悉爲金人所有也。

     桃源憶故人 西樓幾日無人到,依舊紅圍緑繞。

    樓下落花誰掃?不見長安道。

      碧雲望斷無音耗,倚徧闌幹殘照。

    試問淚彈多少?濕徧樓前草。

     西江月 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

    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況逢一朵花新。

    片時歡笑且相親,明日陰晴未定。

     減字木蘭花 劉郎〔一〕已老,不管桃花依舊笑。

    要聽琵琶,重院鶯啼覓謝家。

    〔二〕  曲終人醉,多似潯陽江上淚。

    〔三〕萬裡東風,故國山河落照紅。

     〔一〕劉禹錫《玄都觀看桃花詩》:“種桃道士知何在,前度劉郎今又來。

    ” 〔二〕張泌《寄人詩》:“别夢依依到謝家,”謝家亦泛稱美人家也。

     〔三〕白居易《琵琶行》:“坐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 采桑子 彭浪磯。

    〔一〕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雲,萬裡煙塵,回首中原淚滿巾。

      碧江對晚汀洲冷,楓葉蘆根,日落波平,愁損辭鄉去國人。

     〔一〕彭浪磯在江西彭澤縣,正對小孤山。

     蔔算子 古澗一枝梅,免被園林鎖。

    路遠山深不怕寒,似共春相趓。

      幽思有誰知?託契都難可。

    獨自風流獨自香,明月來尋我。

     又 旅雁向南飛,風雨羣初失。

    飢渴辛勤兩翅垂,獨下寒汀立。

      鷗鷺苦相親,矰繳〔一〕憂相逼。

    雲海茫茫無處歸,誰聽哀鳴急? 〔一〕矰,咨登切,音增。

    (ㄗㄥ)繳,職約切,音灼。

    (ㄓㄨ)矰繳,弋鳥之具,以繩繫矢而射也。

     相見歡 東風吹盡江梅,橘花開,舊日吳王宮殿長青苔。

      今古事,英雄淚,老相催。

    長恨夕陽西去晚潮回。

     又 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裡夕陽垂地大江流。

      中原亂,簪纓〔一〕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

     〔一〕簪纓,貴者之冠飾也。

     又 秋風又到人間,葉珊珊,〔一〕四望煙波無盡欠青山。

      浮生事,長江水,幾時閒?幸是古來如此且開顔。

     〔一〕珊珊,落葉聲。

     朱敦儒字希真,號巖壑,洛陽人。

    志行高潔,屢辭薦辟,避亂客南雄州。

    紹興初,臺諫言其深達治體,有經世才,召爲迪功郎,賜進士,累遷兩浙東路提點刑獄。

    敦儒工詩及樂府。

    其詞多出塵之想,又喜用白話,如辛棄疾晚年風格,然亦常爲悲憤之音,蓋傷心人别有懷抱者也。

    所著《樵歌》,有四印齋本,《彊邨叢書》本。

     張孝祥 六州歌頭 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

    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黯銷凝。

    〔一〕追想當年事,殆天數,非人力,洙泗〔二〕上,絃歌地,亦羶腥。

    隔水氈鄉,〔三〕落日牛羊下,區脫〔四〕縱橫。

    看名王宵獵,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

      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蠧,竟何成?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

    渺神京,〔五〕幹羽〔六〕方懷遠,靜烽燧,〔七〕且休兵。

    冠蓋使,紛馳騖,〔八〕若爲情。

    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

    〔九〕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一〕銷凝,傷感貌。

     〔二〕洙泗二水名,在山東曲阜縣。

    孔子常設教於洙泗之上。

     〔三〕氈鄉,謂敵人帳幕。

    時孝祥在金陵,隔江即爲金兵所在。

     〔四〕《漢書注》:“區脫,土室,胡兒所作以候漢者也。

    ” 〔五〕神京,謂京師。

     〔六〕幹盾及羽翟,皆所以供樂舞之用者。

    《虞書》:“帝乃誕敷文德,舞幹羽于兩階,七旬有苗格。

    ”此借喻當時之和議也。

     〔七〕烽燧,所以舉火告警也。

    此句言撤去防禦物。

     〔八〕此二句言議和使者往來不絶也。

     〔九〕翠羽所製之葆蓋,與繡有雲霓之旌旗,皆天子所用。

    此喻王師也。

     念奴嬌 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

    玉界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

    素月分輝,銀河共影,表裏俱澄澈。

    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説。

      應念嶺海〔一〕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短髮蕭騷〔二〕襟袖冷,穩泛滄溟〔三〕空闊。

    盡挹西江,細傾北鬥,萬象爲賓客。

    扣舷一笑,不知今夕何夕! 〔一〕嶺海即今兩廣地。

    時孝祥方自桂林北歸。

     〔二〕蕭騷,猶蕭條也。

     〔三〕滄溟,大水彌漫貌。

     西江月 洞庭。

     問訊湖邊春色,重來又是三年。

    東風吹我過湖船,楊柳絲絲拂面。

      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

    寒光亭下水連天,飛起沙鷗一片。

     浣溪沙 荊州約馬舉先登城樓觀塞。

     霜日明霄水蘸〔一〕空,鳴鞘〔二〕聲裏繡旗紅,澹煙衰草有無中。

      萬裡中原烽火北,一尊濁酒戍樓東,酒闌揮淚向悲風。

     〔一〕蘸,滓陷切,斬去聲,(ㄓㄢ)以物沾水也。

     〔二〕鞘,師交切,音梢,(ㄒ一ㄠ)刀室也。

     張孝祥字安國,號于湖居士,歷陽烏江人。

    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廷試第一。

    孝宗朝,累遷中書舍人,領建康留守。

    尋以荊南湖北路安撫使請祠,進顯謨閣直學士,卒。

    孝祥有英姿奇氣,平昔爲詞,未嘗著稿,筆酣興健,頃刻即成。

    在建康留守席上,賦《六州歌頭》,尤駿發踔厲,動魄警心,蓋與辛棄疾諸人之作,並爲豪傑之詞也。

    所著《于湖詞》,《宋六十家詞》本。

     陸遊 鷓鴣天 家住蒼煙落照間,絲毫塵事不相關。

    斟殘玉瀣〔一〕行穿竹,卷罷《黃庭》〔二〕卧看山。

    貪嘯傲,任衰殘,不妨隨處一開顔。

    元知造物〔三〕心腸别,老卻英雄似等閒! 〔一〕瀣,系戒切,音械。

    玉瀣,酒名。

     〔二〕《黃庭》,道教經典。

     〔三〕造物,與造化同,謂天也。

     蔔算子 詠梅。

     驛〔一〕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争春,一任羣芳妒。

    零落成泥碾〔二〕作塵,隻有香如故。

     〔一〕驛,移籍切,音亦,馬遞也。

    此謂驛站。

     〔二〕碾,你演切,(ㄋ一ㄢ)以圓輪旋轉壓之曰碾。

     夜遊宮 記夢,寄師伯渾。

     雪曉清笳亂起,夢遊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

    想關河,雁門〔一〕西,青海〔二〕際。

    睡覺寒燈裏,漏聲斷、月斜牕紙。

    自許封侯在萬裡。

    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一〕雁門關,在今山西代縣西北。

     〔二〕青海,在《禹貢》西戎地,歷三代至漢爲西羌。

    境内有大湖,名青海。

     陸遊(一一二五—一二一〇)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人。

    範成大帥蜀,遊爲參議官。

    居蜀久,常度軍中生活,又富於愛國心。

    時和議初成,遊有恢復中原之志,竟不得展,故發爲詩歌,多慷慨激昂之作。

    後歷官江西、福建等處,晚歸山陰,放意田園,詩格亦變爲平淡。

    以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

    遊以餘力填詞,一掃纖豔,風格與蘇辛爲近。

    有《放翁詞》一卷,汲古閣《宋六十家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