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宋詞選一

關燈
,三峽之一,在湖北巴東縣西,與四川巫山縣接界。

    相傳楚襄王曾於此夢與神女遇。

     〔三〕錦江即錦水,在成都。

     又 紅藕花香到檻頻,可堪閑憶似花人,舊歡如夢絶音塵。

      翠疊畫屏山隱隱,冷鋪文簟〔一〕水潾潾,〔二〕斷魂何處一蟬新? 〔一〕簟音店,(ㄉ一ㄢ)竹席也。

     〔二〕潾與粼通,潾潾,微波泛起如魚鱗也。

     巫山一段雲 古廟〔一〕依青嶂,〔二〕行宮〔三〕枕碧流。

    水聲山色鎖妝樓,往事思悠悠。

      雲雨〔四〕朝還暮,煙花春復秋。

    嗁猨〔五〕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一〕巫山有神女廟。

     〔二〕嶂音賬,(ㄓㄤ)山峯如屏障者曰嶂。

     〔三〕行宮,楚王行宮也。

     〔四〕宋玉《高唐賦》:“旦爲行雲,暮爲行雨。

    ” 〔五〕猨同猿。

     河傳 去去!何處?迢迢巴楚!〔一〕山水相連。

    朝雲暮雨,依舊十二峯〔二〕前,猨聲到客船。

      愁腸豈異丁香結?因離别,故國音書絶。

    想佳人花下,對明月春風,恨應同。

     〔一〕巴今四川,楚今湖北。

     〔二〕巫山有十二峯。

     又 春暮,微雨,送君南浦,愁斂雙蛾。

    〔一〕落花深處,嗁鳥似逐離歌,粉檀〔二〕珠淚和。

      臨流更把同心結,情哽咽,後會何時節?不堪回首相望,已隔汀洲,櫓聲幽。

     〔一〕雙蛾,謂雙眉也。

     〔二〕粉檀,檀香所製粉也。

     李珣字德潤,王衍昭儀李舜絃兄,其先波斯人,後居梓州。

    珣有詩名,以秀才豫賓貢,國亡,不仕。

    有《瓊瑤集》,多感慨之音。

    詞筆清疎,下開北宋人體格。

    《花間集》録其詞三十七首。

     歐陽炯 江城子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無情,六代繁華暗逐逝波聲。

    空有姑蘇臺〔一〕上日,如西子〔二〕鏡照江城! 〔一〕姑蘇臺在蘇州木瀆鎮靈巖山上,有西子梳妝臺遺址。

     〔二〕西子即西施,吳王妃也。

     歐陽炯(八九六—九七一)益州華陽人。

    少事王衍,爲中書舍人。

    蜀平,隨衍至洛陽。

    孟知祥鎮成都,炯復入蜀,官至戶部尚書平章事。

    後從孟昶歸宋,爲散騎常侍,卒。

    炯性坦率,善長笛。

    曾爲趙崇祚序《花間集》,每言“愁苦之音易好,懽愉之語難工。

    ”其詞大抵婉約輕和,不欲強作愁思者也。

    《花間集》録其詞十七首。

     孫光憲 浣溪沙 蓼〔一〕岸風多橘柚香,江邊一望楚天長,片帆煙際閃孤光。

      目送征鴻飛杳杳,思隨流水去茫茫,蘭紅波碧憶瀟湘。

     〔一〕蓼音了,(ㄌ一ㄠ)草名,生水邊。

     八拍蠻 孔雀尾拖金線長,怕人飛起入丁香。

    越女沙頭争拾翠,〔一〕相呼歸去背斜陽。

     〔一〕拾翠,拾翠羽也。

     謁金門 留不得!留得也應無益。

    白紵〔一〕春衫如雪色,揚州初去日。

      輕别離,甘抛擲,江上滿帆風疾。

    卻羨綵鴛三十六,孤鸞還一隻。

     〔一〕紵音注,(ㄓㄨ)麻屬,所織之布亦曰紵。

     孫光憲字孟文,貴平人。

    仕荊南高從誨爲書記,嘗勸高繼沖獻三州地,宋太祖授爲黃州刺史。

    光憲遘兵戈之際,以金帛購書萬卷,著《北夢瑣言》,多採詞家逸事,詞人中之好讀書者也。

    《花間集》録其詞六十首。

     張泌 浣溪沙 鈿轂〔一〕香車過柳隄,樺〔二〕煙分處馬頻嘶,爲他沈醉不成泥。

      花滿驛亭香露細,杜鵑聲斷玉蟾〔三〕低,含情無語倚樓西。

     〔一〕轂音穀,(ㄍㄨ)車輪中心圓木也。

     〔二〕樺音華,(ㄏㄨㄚ)木名。

     〔三〕玉蟾,月也。

    舊説月中有玉蟾蜍。

     又 馬上凝情憶舊遊,照花淹竹小溪流,鈿筝〔一〕羅幕玉搔頭。

    〔二〕  早是出門長帶月,可堪分袂又經秋,晩風斜日不勝愁! 〔一〕鈿筝,筝之飾有金花者。

     〔二〕玉搔頭,玉簪也。

     張泌字子澄,淮南人。

    初官句容尉,上書陳治道,南唐後主徵爲監察禦史,進中書舍人。

    後歸宋,官郎中,寓居毘陵。

    近人胡適疑南唐張泌,與《花間集》中之張泌原非一人,然亦無顯證,《花間集》録泌詞二十七首。

     李璟 山花子 菡萏〔一〕香消翠葉殘,西風愁起緑波間。

    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鷄塞〔二〕遠,小樓吹徹玉笙寒。

    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幹。

     〔一〕菡,音頷,(ㄏㄢ)萏,覃上聲,(ㄉㄢ)菡萏,荷花也。

     〔二〕雞塞疑指金陵之雞鳴埭。

    此詞當爲璟徙都以後作,故有“夢回雞塞”之語。

    胡適詞選謂雞塞在蒙古鄂爾多斯旗,恐非。

     又 手捲真珠〔一〕上玉鈎,依前春恨鎖重樓。

    風裏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二〕不傳雲外信,丁香〔三〕空結雨中愁。

    回首緑波三峽〔四〕暮,接天流。

     〔一〕真珠,謂真珠簾也。

     〔二〕《漢武故事》:七月七日,忽有青鳥飛集殿前。

    東方朔曰:“此西王母欲來。

    ”有頃,王母至,三青鳥夾侍王母旁。

     〔三〕丁香,常緑喬木,春開紫花,或白花。

     〔四〕巫峽、西陵峽、瞿塘峽爲三峽,在川楚間長江濱。

     南唐中主(九一六—九六一)名璟,初名景通,烈祖長子,封齊王。

    嗣位後,改稱江南國主,去年號,奉周正朔。

    在位十九年,徙都南昌,常忽忽不樂。

    其詞格悽惋,頗近後主亡國後作風雲。

     馮延巳 三臺令 春色!春色!依舊青門紫陌。

    日斜柳暗花嫣,〔一〕醉臥誰家少年?年少!年少!行樂直須及早! 〔一〕嫣音煙,(一ㄢ)美貌。

     又 明月!明月!照得離人愁絶。

    更深影入空牀,不道帷屏夜長。

    長夜!長夜!夢到庭花陰下。

     歸國謡 何處笛?深夜夢回情脈脈,〔一〕竹風簷〔二〕雨寒窗隔。

      離人幾歲無消息。

    今頭白,不眠特地重相憶! 〔一〕脈脈,含情貌。

     〔二〕簷音言,(一ㄢ)屋簷也。

     又 江水碧,江上何人吹玉笛?扁舟遠送瀟湘客。

      蘆花千裡霜月白。

    傷行色,來朝便是關山隔? 抛毬樂 梅落新春入後庭,眼前風物可無情?曲池波晚冰還合,芳草迎船緑未成。

    且上高樓望,相共憑闌看月生。

     又 盡日登高興未殘,紅樓人散獨盤桓。

    一鈎冷霧懸珠箔,〔一〕滿面西風憑玉闌。

    歸去須沈醉,小院新池月乍寒。

     〔一〕箔,(ㄅ)簾也。

     又 坐對高樓千萬山,雁飛秋色滿闌幹。

    燒殘紅燭暮雲合,飄盡碧梧金井〔一〕寒。

    咫尺人千裡,猶憶笙歌昨夜歡。

     〔一〕金井,銅欄井也。

     采桑子 小庭雨過春將盡,片片花飛。

    獨折殘枝,無語憑闌秪〔一〕自知。

      玉堂香暖珠簾卷,雙燕來歸。

    君約佳期,肯信韶華〔二〕得幾時? 〔一〕秪同祇,音止,(ㄓ)但也。

     〔二〕韶讀如紹之平聲,(ㄠ)韶華言人之青年時期也。

     又 馬嘶人語春風岸,芳草綿綿。

    楊柳橋邊,落日高樓酒斾〔二〕懸。

      舊愁新恨知多少,目斷遙天。

    獨立花前,更聽笙歌滿畫船。

     〔一〕斾音配,(攵)旗之以雜色帛綴邊者。

     又 花前失卻遊春侶,獨自尋芳。

    滿眼悲涼,縱有笙歌亦斷腸。

      林間戲蝶簾間燕,各自雙雙。

    忍更思量?緑樹青苔半夕陽。

     謁金門 風乍〔一〕起,吹皺一池春水。

    閑引鴛鴦芳徑裏,手挼〔二〕紅杏蘂。

      鬬鴨闌幹獨倚,碧玉搔頭〔三〕斜墜。

    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一〕乍音詐,(ㄓㄚ)忽也,猝然之意。

     〔二〕挼,奴訛切(ㄋㄨ)按揉也。

     〔三〕搔頭,簪屬。

     清平樂 雨晴煙晚,緑水新池滿。

    雙燕飛來垂柳院,小閣畫簾高捲。

      黃昏獨倚朱闌,西南新月眉彎。

    砌下落花風起,羅衣特地春寒。

     臨江仙 冷紅飄起桃花片,青春意緒闌珊。

    高樓簾幕捲輕寒。

    酒餘人散,獨自倚闌幹。

      夕陽千裡連芳草,風光愁殺王孫。

    徘徊飛盡碧天雲。

    鳯城〔一〕何處?明月照黃昏。

     〔一〕鳳城,謂帝京之城。

     長命女 春日宴,緑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陳三願:一願郎君千歲,二願妾身長健,三願如同梁上燕,歲歲長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