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集 文
關燈
小
中
大
也已。
自伏羲畫卦,而大和散。
文王之演,孔子之翼。
而元氣磔,於是天下智者紛紛而起曰:『我善言易象。
』相與跪坐而說之,爲剛柔消長之辨者,盈滿海內矣。
是故,雲氣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黃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
噫!作易者之過也。
今汝盜竊陳搏之餘論,作爲詭說,命之曰先天之學,誇奇以眩俗,矜僞以惑世。
噫!亂天下者。
必子之言夫。
」 邵子曰:「雍聞天地之精,因卦以顯。
卦畫之蘊,因辭以著,無非所以開物成務之道也。
夫子以爲過,敢問有說乎?」丈人曰:「吾藏於酒肆百有餘歲,所釀日數十石。
而其味不爽,故凡求酒者不之旁舍。
何則,以能知酒之性而順以成之也。
吾於萬物,唯酒之知,吾將以酒喩道可乎?夫酒之始也,渾然一氣耳,烏有所謂醇漓厚薄者哉。
至於釃之漉之壓之篘之而後,淸濁分焉。
於是醇者以漓,厚者以薄,而酒之性遷矣。
夫至道之凝,非酒渾然歟。
伏羲釃之,文王漉之,孔子壓之,而今子又將篘之,吾恐窈冥者昭然,昏默者的然,而至道鑿矣。
然則所謂不敢悖者,乃所以悖之也。
所謂不敢違者,乃所以違之也。
我率天地之性而已,何所知哉,順天地之化而已。
何所爲哉,夫一氣自運也。
四時自行也,雨自施而物自壯也,而子亦放道而行而已矣。
奈何竊竊焉知之,弊弊焉爲之,以自聖哉。
」 邵子逶蛇匍匐,以面掩地,定氣而後言曰:「夫子之論至矣,雍敢不敬承明訓,然竊有疑焉,願夫子之卒敎之也。
伏羲、文王、孔子。
世所謂大聖人也。
而夫子之言若此,然則彼三聖者,皆不足法歟。
」丈人曰:「是故惡夫佞者,子歸乎,吾口閉矣。
」邵子趨而退,上車三失轡,戃然不自得者間。
從者曰:「先生若有不豫色然。
」邵子喟然嘆曰:「我治聖人之術,亦已久矣,自以爲道在我矣。
今聞酒肆丈人之言,我誠小人也,不敢更論道,不敢更說易。
」程子聞之曰:「隱者也。
」使弟子往求之,肆已空矣。
君子謂自古有道而隱於市肆者,若嚴君平、司馬季主之倫多矣。
酒肆丈人,甚言雖若不經,然往往與老、莊合,所謂遊方之外者非耶? 郭索傳 郭索者,吳人也,其先曰匡,佐神農氏,得治胃氣理經絡之術。
嘗客遊秦,秦人多病瘧者。
匡至門,瘧輒已。
自是,郭氏重於秦。
匡子曰敖,敖于越王句踐。
是時,越王方委國政於鬪蛙,蛙素習知郭氏,蔔之不爲禮,乃去。
自敖歷九代至索,索生而性躁,然有物外高緻,避世亡在澤中,媻跚勃窣於蘆葦間,務滅其跡,不欲上人齒牙間。
江湖人往往知其處,造而請,索不得已而與之遊。
人雖盛設杯盤以待,然非其好也,有薦索於上者。
上曰:「昔者太史奏,井鬼之分,必有異人,豈索耶?」使使強緻之,欲授以喉舌之任。
索兩擧手加額而謝曰:「陛下有命,臣雖赴湯鑊,所不敢辭。
然臣介士也,薄於世味,寧遊戲汚瀆之中自快,無爲有國者所羈,因沫涕飮泣。
」上憐其志,且以其家世有橫草之功。
詔以九江二淛松江震澤。
爲索食邑。
郭氏散處江湖間者甚衆。
而獨索能以風緻自顯。
所與遊率韻人佳士。
最與醴泉曹醇善。
相許以氣味。
人或請醇。
索時時與俱往。
雖有悲愁鬱挹者,索與醇在其左右,則必欣然樂也。
漢將彭越之後,有曰蜞者,學擾孟之術,能像索形貌,人視之不能別也。
然蜞外托君子,而內實陰賊,士大夫莫肯待以腹心雲。
漢武帝時,有郭解者,任俠行權,丞相公孫弘以法誅之。
或曰,解,卽索之先也。
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太史公曰:「郭索,佳公子也。
剛外而黃中,其學易者耶。
觀其被堅執銳,凜然有橫草之氣,而卒死於草澤。
悲夫!世或以無腸譏索,豈不過也。
」 古石鐺銘 女奴於田中掘地,得一物塊然,叩之聲硜硜,剜土痕剔蘚紋,乃小石鐺也。
柄三寸,中可受二升許。
沙以磨之,水以滌之,光潔可愛。
餘命置諸左右,以供烹茶煮藥之具。
時復摩挲以戲之曰:「鐺乎鐺乎。
」與天作石者幾年,巧匠斲而器之。
爲人家用者又幾年,埋在土中,不見用於世者又幾年,而今爲吾所得。
噫!石,物之最賤且頑者。
其隱顯之間,不能無數也如此,況最貴最靈者耶,遂作銘以刻之。
得之日,乙朱正月十六。
銘之日,其月之二十三。
銘曰:「捨則石,用則器。
」 四吾堂銘 食吾田,飮吾泉,守吾天,終吾年。
閑居四伴銘 書載道,渠載書。
書爲筌蹄,況於渠。
〈右書丌〉 大於壺,小於甕。
小大之間,適其用。
虛能受,貯以酒。
下有禁,禁過飮。
〈右酒樽〉 枕用木二寸二分。
憑而睡,物化紛紜。
周耶蝶耶,請質於君。
〈右木枕〉 其形也,隅可反。
其長也,身有半。
鋪而坐,獨酌也,獨吟也。
藉而夢,江湖也,山林也。
雖有文茵錦席,吾不易也。
〈右草座〉 梳銘 心不治,不正。
髮不理,不整。
理髮,當以梳。
治心,當以敬。
自警箴〈二首〉 其一 勿謂無知,神鬼在茲。
勿謂無聞,耳屬于垣。
一朝之忿,平生成釁。
一毫之利,平生爲累。
與物相幹,徒起爭端。
平吾心地,自然無事。
其二 人不慕萬乘卿相,方可付萬乘卿相。
士苟愛一分銀子,便不直一分銀子。
自伏羲畫卦,而大和散。
文王之演,孔子之翼。
而元氣磔,於是天下智者紛紛而起曰:『我善言易象。
』相與跪坐而說之,爲剛柔消長之辨者,盈滿海內矣。
是故,雲氣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黃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
噫!作易者之過也。
今汝盜竊陳搏之餘論,作爲詭說,命之曰先天之學,誇奇以眩俗,矜僞以惑世。
噫!亂天下者。
必子之言夫。
」 邵子曰:「雍聞天地之精,因卦以顯。
卦畫之蘊,因辭以著,無非所以開物成務之道也。
夫子以爲過,敢問有說乎?」丈人曰:「吾藏於酒肆百有餘歲,所釀日數十石。
而其味不爽,故凡求酒者不之旁舍。
何則,以能知酒之性而順以成之也。
吾於萬物,唯酒之知,吾將以酒喩道可乎?夫酒之始也,渾然一氣耳,烏有所謂醇漓厚薄者哉。
至於釃之漉之壓之篘之而後,淸濁分焉。
於是醇者以漓,厚者以薄,而酒之性遷矣。
夫至道之凝,非酒渾然歟。
伏羲釃之,文王漉之,孔子壓之,而今子又將篘之,吾恐窈冥者昭然,昏默者的然,而至道鑿矣。
然則所謂不敢悖者,乃所以悖之也。
所謂不敢違者,乃所以違之也。
我率天地之性而已,何所知哉,順天地之化而已。
何所爲哉,夫一氣自運也。
四時自行也,雨自施而物自壯也,而子亦放道而行而已矣。
奈何竊竊焉知之,弊弊焉爲之,以自聖哉。
」 邵子逶蛇匍匐,以面掩地,定氣而後言曰:「夫子之論至矣,雍敢不敬承明訓,然竊有疑焉,願夫子之卒敎之也。
伏羲、文王、孔子。
世所謂大聖人也。
而夫子之言若此,然則彼三聖者,皆不足法歟。
」丈人曰:「是故惡夫佞者,子歸乎,吾口閉矣。
」邵子趨而退,上車三失轡,戃然不自得者間。
從者曰:「先生若有不豫色然。
」邵子喟然嘆曰:「我治聖人之術,亦已久矣,自以爲道在我矣。
今聞酒肆丈人之言,我誠小人也,不敢更論道,不敢更說易。
」程子聞之曰:「隱者也。
」使弟子往求之,肆已空矣。
君子謂自古有道而隱於市肆者,若嚴君平、司馬季主之倫多矣。
酒肆丈人,甚言雖若不經,然往往與老、莊合,所謂遊方之外者非耶? 郭索傳 郭索者,吳人也,其先曰匡,佐神農氏,得治胃氣理經絡之術。
嘗客遊秦,秦人多病瘧者。
匡至門,瘧輒已。
自是,郭氏重於秦。
匡子曰敖,敖于越王句踐。
是時,越王方委國政於鬪蛙,蛙素習知郭氏,蔔之不爲禮,乃去。
自敖歷九代至索,索生而性躁,然有物外高緻,避世亡在澤中,媻跚勃窣於蘆葦間,務滅其跡,不欲上人齒牙間。
江湖人往往知其處,造而請,索不得已而與之遊。
人雖盛設杯盤以待,然非其好也,有薦索於上者。
上曰:「昔者太史奏,井鬼之分,必有異人,豈索耶?」使使強緻之,欲授以喉舌之任。
索兩擧手加額而謝曰:「陛下有命,臣雖赴湯鑊,所不敢辭。
然臣介士也,薄於世味,寧遊戲汚瀆之中自快,無爲有國者所羈,因沫涕飮泣。
」上憐其志,且以其家世有橫草之功。
詔以九江二淛松江震澤。
爲索食邑。
郭氏散處江湖間者甚衆。
而獨索能以風緻自顯。
所與遊率韻人佳士。
最與醴泉曹醇善。
相許以氣味。
人或請醇。
索時時與俱往。
雖有悲愁鬱挹者,索與醇在其左右,則必欣然樂也。
漢將彭越之後,有曰蜞者,學擾孟之術,能像索形貌,人視之不能別也。
然蜞外托君子,而內實陰賊,士大夫莫肯待以腹心雲。
漢武帝時,有郭解者,任俠行權,丞相公孫弘以法誅之。
或曰,解,卽索之先也。
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太史公曰:「郭索,佳公子也。
剛外而黃中,其學易者耶。
觀其被堅執銳,凜然有橫草之氣,而卒死於草澤。
悲夫!世或以無腸譏索,豈不過也。
」 古石鐺銘 女奴於田中掘地,得一物塊然,叩之聲硜硜,剜土痕剔蘚紋,乃小石鐺也。
柄三寸,中可受二升許。
沙以磨之,水以滌之,光潔可愛。
餘命置諸左右,以供烹茶煮藥之具。
時復摩挲以戲之曰:「鐺乎鐺乎。
」與天作石者幾年,巧匠斲而器之。
爲人家用者又幾年,埋在土中,不見用於世者又幾年,而今爲吾所得。
噫!石,物之最賤且頑者。
其隱顯之間,不能無數也如此,況最貴最靈者耶,遂作銘以刻之。
得之日,乙朱正月十六。
銘之日,其月之二十三。
銘曰:「捨則石,用則器。
」 四吾堂銘 食吾田,飮吾泉,守吾天,終吾年。
閑居四伴銘 書載道,渠載書。
書爲筌蹄,況於渠。
〈右書丌〉 大於壺,小於甕。
小大之間,適其用。
虛能受,貯以酒。
下有禁,禁過飮。
〈右酒樽〉 枕用木二寸二分。
憑而睡,物化紛紜。
周耶蝶耶,請質於君。
〈右木枕〉 其形也,隅可反。
其長也,身有半。
鋪而坐,獨酌也,獨吟也。
藉而夢,江湖也,山林也。
雖有文茵錦席,吾不易也。
〈右草座〉 梳銘 心不治,不正。
髮不理,不整。
理髮,當以梳。
治心,當以敬。
自警箴〈二首〉 其一 勿謂無知,神鬼在茲。
勿謂無聞,耳屬于垣。
一朝之忿,平生成釁。
一毫之利,平生爲累。
與物相幹,徒起爭端。
平吾心地,自然無事。
其二 人不慕萬乘卿相,方可付萬乘卿相。
士苟愛一分銀子,便不直一分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