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李憑箜篌引 吳絲蜀桐張高秋, 空山凝雲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 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 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娲煉石補天處, 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妪, 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 露腳斜飛濕寒兔。

     注釋 山:一作白。

     江:一作湘。

     殘絲曲 垂楊葉老莺哺兒, 殘絲欲斷黃蜂歸。

     綠鬓年少金钗客, 缥粉壺中沈琥珀。

     花台欲暮春辭去, 落花起作回風舞。

     榆莢相催不知數, 沈郎青錢夾城路。

     注釋 年少:一作少年。

     還自會稽歌并序 庾肩吾于梁時,嘗作宮體謠引,以應和皇子。

    及國勢淪敗,肩吾先潛難會稽,後始還家。

    仆意其必有遺文,今無得焉,故作還自會稽歌以補其悲。

     野粉椒壁黃, 濕螢滿梁殿。

     台城應教人, 秋衾夢銅辇。

     吳霜點歸鬓, 身與塘蒲晚。

     脈脈辭金魚, 羁臣守迍賤。

     注釋 螢:一作蛩。

     出城寄權璩、楊敬之 草暖雲昏萬裡春, 宮花拂面送行人。

     自言漢劍當飛去, 何事還車載病身? 示弟 别弟三年後, 還家一日餘。

     醁醽今日酒, 缃帙去時書。

     病骨猶能在, 人間底事無? 何須問牛馬, 抛擲任枭盧! 注釋 一日:一作十日。

     猶:一作獨。

     竹 入水文光動, 插空綠影春。

     露華生筍徑, 苔色拂霜根。

     織可承香汗, 裁堪釣錦鱗。

     三梁曾入用, 一節奉王孫。

     注釋 生:一作垂。

     同沈驸馬賦得禦溝水 入苑白泱泱, 宮人正靥黃。

     繞堤龍骨冷, 拂岸鴨頭香。

     别館驚殘夢, 停杯泛小觞。

     幸因流浪處, 暫得見何郎。

     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 掃斷馬蹄痕, 衙回自閉門。

     長槍江米熟, 小樹棗花春。

     向壁懸如意, 當簾閱角巾。

     犬書曾去洛, 鶴病悔遊秦。

     土甑封茶葉, 山杯鎖竹根。

     不知船上月, 誰桌滿溪雲? 七夕 别浦今朝暗, 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 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 人間望玉鈎。

     錢塘蘇小小, 更值一年秋。

     注釋 更:一作又。

     過華清宮 春月夜啼鴉, 宮簾隔禦花。

     雲生朱絡暗, 石斷紫錢斜。

     玉碗盛殘露, 銀燈點舊紗。

     蜀王無近信, 泉上有芹芽。

     送沈亞之歌并序 文人沈亞之,元和七年,以書不中第,返歸于吳江。

    吾悲其行,無錢酒以勞,又感沈之勤請,乃歌一解以送之。

     吳興才人怨春風, 桃花滿陌千裡紅。

     紫絲竹斷骢馬小, 家住錢塘東複東。

     白藤交穿織書笈, 短策齊裁如梵夾。

     雄光寶礦獻春卿, 煙底蓦波乘一葉。

     春卿拾材白日下, 擲置黃金解龍馬。

     攜笈歸江重入門, 勞勞誰是憐君者。

     吾聞壯夫重心骨, 古人三走無摧捽。

     請君待旦事長鞭, 他日還轅及秋律。

     注釋 歸江:一作歸家。

     壯夫:一作丈夫。

     詠懷二首 長卿懷茂陵, 綠草垂石井。

     彈琴看文君, 春風吹鬓影。

     梁王與武帝, 棄之如斷梗。

     惟留一簡書, 金泥泰山頂。

     其二 日夕著書罷, 驚霜落素絲。

     鏡中聊自笑, 讵是南山期。

     頭上無幅巾, 苦蘗已染衣。

     不見清溪魚, 飲水得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