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學詞的經曆
關燈
小
中
大
如文物出土情況,新發現的資料,各種觀點的新文章。
由博返約,就是基礎知識要厚實,面要寬廣,但又不能滿足于此,專業還要精深,這樣才能有創見,有發明。
二是鈎沉表微,貴有恒心。
我輯《全宋詞》、《全金元詞》,早在抗日戰争前就已開始。
《全宋詞》的編纂起自一九三一年,分四步進行:(一)綜合諸家所刻詞集;(二)搜求宋集附詞;(三)彙列宋詞選集;(四)增補遺佚。
旁采筆記小說、金石方志、書畫題跋、花木譜錄、應酬翰墨及《永樂大典》諸書,統彙為一編。
一九三五年,三次印出《全宋詞目錄》,分發全國各地,廣泛征求意見。
并先寫成六十家詞跋尾,發表在《江蘇國學圖書館年刊》上,後又寫成四十種詞跋尾,發表在《制言》上,作為準備工作。
一九三七年,全書初稿完成,送交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
因抗戰開始,至一九三九年出版二十冊線裝書,計輯兩宋詞人約一千多家,詞二萬馀首。
由于當時條件限制,書中還存在不少缺點。
二十年後的一九五九年,我準備重新修訂,但由于當時我患風濕性關節炎,不能進行這項工作,由我推薦王仲聞先生為我修訂。
一九六五年重印出版,計增補詞人二百四十馀家,詞一千六百馀首。
最近孔凡禮先生又從清初季滄葦所藏明鈔本《詩淵》增補宋詞四百多首。
《詞話叢編》一九三七年出版,收詞話六十種。
四十年後又重新修訂,增二十五種,共收詞話八十五種。
三是師友的切磋支持。
我編《全宋詞》、《詞話叢編》等書,吳梅先生看了極為高興,都為我作序,期望之殷切,情誼之深厚,我每臨風懷想,銘感難忘。
《全宋詞》初稿完成後,呈汪辟疆先生審閱,汪先生看到我用《彊村叢書》本盧祖臯《蒲江詞稿》比毛晉本多七十馀首,用明嘉靖本程珌《洺水集》比毛晉本多三首,用李之儀《姑溪集》比毛晉本多八首,用明沈愚本劉過《龍洲詞》比毛晉本多三十四首,用明成化本何夢桂《潛齋先生文集》比《四印齋》本多七首,用明刊吳儆《吳文肅公文集》比江标本多九首,大為高興,堅持請國立編譯館接受全稿,交商務印書館出版。
如果當時無汪先生力争,此稿也就早已化為烏有了。
同學趙萬裡、盧冀野、任中敏和詞友龍榆生、趙叔雍、夏瞿禅、王仲聞等不棄淺薄,熱誠指教,積極幫助,親切鼓勵,也是可感可敬,不能忘情的。
一九三一年,萬裡出版了《校輯宋金元人詞》,精審突過前賢。
但他最少需三首才輯為一卷,啟發我立有将宋金元詞統彙為一編之志,所有一首、二首,甚至斷句都加以校輯。
萬裡借我影宋本《梅苑》參考,并給我《截江網》、《翰墨大全》、《永樂大典》中詞,皆他處所未見。
我輯《詞話叢編》、《全宋詞》時,冀野曾為我多方搜集資料,鼓勵我奮勇前進。
中敏知我輯《全宋詞》,便将他個人所藏諸家詞集全部送我,我至今不忘。
書出之後,他又通閱一遍,指出錯誤。
他最近拟撰唐藝探微八種,為祖國争光,雄心壯志,不減往昔。
榆生從彊村老人治詞,主編過《詞學季刊》,我和他經常通信論詞,對我編《全宋詞》積極幫助。
他的學生周泳先作《唐宋金元詞鈎沉》,朱居易作《六十家詞勘誤》,對我校輯宋詞都有很大幫助。
瞿禅自學功深,心儀已久,我輯《全宋詞》時,陸遊《劍南詩稿》中有《漁歌子》五首,《平陽縣志》中有石刻宋詞,都是他告訴我的。
叔雍為況蕙風先生高足,他在甯時,曾為我撰《南唐二主詞彙箋》序,并借給我《清初百名家詞》過錄,我們相約,他見宋詞給我,我見明詞給他,共同治詞,相互研讨。
仲聞為靜安先生次子,家學淵源。
我輯《全宋詞》,曾先将目錄分發全國各地,廣泛征求意見,他提出很多寶貴意見,并把自己所作的宋詞長編借給我參考。
他為我重新修訂《全宋詞》,六年辛勤,全力以赴。
十年動亂中,他被迫害緻死,痛心已極。
以上就我回憶所及,略述我的良師益友對我治詞的幫助,沒有他們我是不能完成這一部《全宋詞》的。
當前,古籍新資料層出不窮,令人歡欣鼓舞。
歐美日本也競研漢學,不遺馀力,我國老中青同志更應該結合起來,為發揚祖國文化遺産而刻苦鑽研,攀登高峰。
(《文史知識》1985年第2期)
由博返約,就是基礎知識要厚實,面要寬廣,但又不能滿足于此,專業還要精深,這樣才能有創見,有發明。
二是鈎沉表微,貴有恒心。
我輯《全宋詞》、《全金元詞》,早在抗日戰争前就已開始。
《全宋詞》的編纂起自一九三一年,分四步進行:(一)綜合諸家所刻詞集;(二)搜求宋集附詞;(三)彙列宋詞選集;(四)增補遺佚。
旁采筆記小說、金石方志、書畫題跋、花木譜錄、應酬翰墨及《永樂大典》諸書,統彙為一編。
一九三五年,三次印出《全宋詞目錄》,分發全國各地,廣泛征求意見。
并先寫成六十家詞跋尾,發表在《江蘇國學圖書館年刊》上,後又寫成四十種詞跋尾,發表在《制言》上,作為準備工作。
一九三七年,全書初稿完成,送交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
因抗戰開始,至一九三九年出版二十冊線裝書,計輯兩宋詞人約一千多家,詞二萬馀首。
由于當時條件限制,書中還存在不少缺點。
二十年後的一九五九年,我準備重新修訂,但由于當時我患風濕性關節炎,不能進行這項工作,由我推薦王仲聞先生為我修訂。
一九六五年重印出版,計增補詞人二百四十馀家,詞一千六百馀首。
最近孔凡禮先生又從清初季滄葦所藏明鈔本《詩淵》增補宋詞四百多首。
《詞話叢編》一九三七年出版,收詞話六十種。
四十年後又重新修訂,增二十五種,共收詞話八十五種。
三是師友的切磋支持。
我編《全宋詞》、《詞話叢編》等書,吳梅先生看了極為高興,都為我作序,期望之殷切,情誼之深厚,我每臨風懷想,銘感難忘。
《全宋詞》初稿完成後,呈汪辟疆先生審閱,汪先生看到我用《彊村叢書》本盧祖臯《蒲江詞稿》比毛晉本多七十馀首,用明嘉靖本程珌《洺水集》比毛晉本多三首,用李之儀《姑溪集》比毛晉本多八首,用明沈愚本劉過《龍洲詞》比毛晉本多三十四首,用明成化本何夢桂《潛齋先生文集》比《四印齋》本多七首,用明刊吳儆《吳文肅公文集》比江标本多九首,大為高興,堅持請國立編譯館接受全稿,交商務印書館出版。
如果當時無汪先生力争,此稿也就早已化為烏有了。
同學趙萬裡、盧冀野、任中敏和詞友龍榆生、趙叔雍、夏瞿禅、王仲聞等不棄淺薄,熱誠指教,積極幫助,親切鼓勵,也是可感可敬,不能忘情的。
一九三一年,萬裡出版了《校輯宋金元人詞》,精審突過前賢。
但他最少需三首才輯為一卷,啟發我立有将宋金元詞統彙為一編之志,所有一首、二首,甚至斷句都加以校輯。
萬裡借我影宋本《梅苑》參考,并給我《截江網》、《翰墨大全》、《永樂大典》中詞,皆他處所未見。
我輯《詞話叢編》、《全宋詞》時,冀野曾為我多方搜集資料,鼓勵我奮勇前進。
中敏知我輯《全宋詞》,便将他個人所藏諸家詞集全部送我,我至今不忘。
書出之後,他又通閱一遍,指出錯誤。
他最近拟撰唐藝探微八種,為祖國争光,雄心壯志,不減往昔。
榆生從彊村老人治詞,主編過《詞學季刊》,我和他經常通信論詞,對我編《全宋詞》積極幫助。
他的學生周泳先作《唐宋金元詞鈎沉》,朱居易作《六十家詞勘誤》,對我校輯宋詞都有很大幫助。
瞿禅自學功深,心儀已久,我輯《全宋詞》時,陸遊《劍南詩稿》中有《漁歌子》五首,《平陽縣志》中有石刻宋詞,都是他告訴我的。
叔雍為況蕙風先生高足,他在甯時,曾為我撰《南唐二主詞彙箋》序,并借給我《清初百名家詞》過錄,我們相約,他見宋詞給我,我見明詞給他,共同治詞,相互研讨。
仲聞為靜安先生次子,家學淵源。
我輯《全宋詞》,曾先将目錄分發全國各地,廣泛征求意見,他提出很多寶貴意見,并把自己所作的宋詞長編借給我參考。
他為我重新修訂《全宋詞》,六年辛勤,全力以赴。
十年動亂中,他被迫害緻死,痛心已極。
以上就我回憶所及,略述我的良師益友對我治詞的幫助,沒有他們我是不能完成這一部《全宋詞》的。
當前,古籍新資料層出不窮,令人歡欣鼓舞。
歐美日本也競研漢學,不遺馀力,我國老中青同志更應該結合起來,為發揚祖國文化遺産而刻苦鑽研,攀登高峰。
(《文史知識》198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