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容若評傳

關燈
一想象此境,宛然置身塞外,看落日蒼茫之景也。

    有此境,尤賴有此詞。

    拟之範作,殊未多讓。

    至其寫夜深景象,亦為千古壯觀。

    如其《如夢令》雲“萬帳穹廬人醉。

    星影搖搖欲墜”,正似老杜之“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境界。

    又如《菩薩蠻》雲“塞馬一聲嘶。

    殘星拂大旗”,《宿灤河》一首雲“星影漾寒沙。

    微茫織浪花”,寫星影亦凄絕。

    他如寫夜深風雪之境,有《長相思》一首雲: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關那畔行。

    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

    雪一更。

    聒碎鄉心夢不成。

    故園無此聲。

     《花間》有句雲“紅紗一點燈”,此言“夜深千帳燈”,境界一大一小,然各極其妙。

    此外如“冷逼氈帷火不紅”、“北風吹斷馬嘶聲”諸句,皆能寫足塞上風光。

    寫江南景色,容若有十首《憶江南》,皆以“江南好”三字為起句,蓋南來時所作。

    有寫金陵者,如“燕子矶頭紅蓼月,烏衣巷口綠楊煙”;有寫虎阜者,如“山水總歸詩格秀,笙箫恰稱語音圓”;有寫梁溪者,如“一幅雲林高士畫,數行泉石故人題”。

    此外尚有寫鎮江,寫維揚者。

    末首總寫江南景色之美,有異于京華雲: 江南好,何處異京華。

    香散翠簾多在水,綠殘紅葉勝于花。

    無事避風沙。

     可見容若愛慕江南之深矣。

    徐虹亭有《楓江漁父圖》,容若嘗題《漁父》雲:“收卻綸竿落照紅。

    秋風甯為翦芙蓉。

    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蘆花短笛中。

    ”寫江南秋色,時人亦以為可比張志和雲。

     容若抒情詞,皆發自真情,故感人尤深。

    其寫濃情密意之詞,如《四犯令》雲:“紅藥闌邊攜素手。

    暖語濃于酒。

    ”《落花時》雲:“一握香荑。

    回頭忍笑階前立,縱無語,也依依。

    ”又如《減字木蘭花》一首雲: 相逢不語。

    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暈紅潮。

    斜溜鬟心隻鳳翹。

      待将低喚。

    直為凝情恐人見。

    欲訴幽懷。

    轉過回闌叩玉钗。

     寫人之姿态,既活潑生動;寫人之心情,尤缱绻纏綿。

    然而天忌多才,福慧有限,容若此類之詞,正如昙花一現,空馀夢幻,追維前塵,隻益淚零,平生傷心,此情為甚。

    夙昔雖善騎射,但病不離體,蓋外則不辭辛苦,侍衛過勞;内則百不如意,愁恨交煎,小别遠遊,動增惆怅;花殘月缺,亦感凄涼。

    王事之未甯,世事之可歎,心事之難宣,朋友落第、遷谪、貧病之可哀,無一不使容若愁,無一不使容若病,何況少賦悼亡,愈難永年矣。

    觀其詞雲“愁似湘江日夜潮”,可知其愁之深。

    又雲“滿眼春風百事非”,可知其情之苦。

    又雲“一春雙袂盡啼痕”,更可知其日常生活,盡是以淚洗面矣。

    愁愈深,情愈苦,而其詞愈哀。

    有明題悼亡之詞者,如《青衫濕》數首,皆題作《悼亡》,《金縷曲》題作《亡婦忌日有感》,《南鄉子》題作《為亡婦題照》。

    有雖未明題,而亦寄悼亡之情者,如《憶江南》題作《宿雙林禅院有感》,《眼兒媚》題作《中元夜有感》。

    他如無題之作,亦什九為感舊、懷人之作也。

    如《鵲橋仙》雲:“丁甯休曝舊羅衣,憶素手、為餘縫綻。

    ”則憶舊日縫衣之事。

    《浣溪沙》雲:“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

    當時隻道是尋常。

    ”則憶舊日閨房之韻事。

    又如梁任公所稱道之一首《蝶戀花》雲: 辛苦最憐天上月。

    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輪終皎潔。

    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

    燕子依然,軟踏簾鈎說。

    唱罷秋墳愁未歇。

    春叢認取雙栖蝶。

     此亦悼亡之詞,“若似”兩句,極寫濃情,與柳詞“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同合風騷之旨。

    “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亦可見塵緣之短,懷感之深。

    末揭出“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意,生死不渝,情尤真摯。

    長調《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雲: 此恨何時已。

    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

    三載悠悠魂夢杳,是夢久應醒矣。

    料也覺、人間無味。

    不及夜台塵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約,竟抛棄。

      重泉若有雙魚寄。

    好知他、年來苦樂,與誰相倚。

    我自終宵成轉側,忍聽湘弦重理。

    待結個、他生知己。

    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悭、剩月零風裡。

    清淚盡,紙灰起。

     柔腸九轉,凄然欲絕。

    他如《青衫濕》雲:“判把長眠滴醒,和清淚,攪入椒漿。

    怕幽泉、還為我神傷。

    道書生薄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

    ”亦深情一往,如聞泣訴。

    惠衣嘗謂容若詞中,用“回廊”、“梨花”特多,意必于時、于地有所實指。

    如《青衫濕》雲“到而今、獨伴梨花影”,《采桑子》雲“落盡梨花月又西”,《沁園春》雲“趁星前月底,魂在梨花”,《唐多令》雲“為梨花深掩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