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容若評傳

關燈
著,曰《通志堂集》,序而梓之,計賦一卷、詩四卷、詞四卷、經解序三卷、文二卷、《渌水亭雜識》四卷,附錄碑志、哀祭二卷,共二十卷,其中詞三百四首。

    嘉慶二年,袁通選錄《飲水詞鈔》二百十一首,刊入《随園三十種》中。

    是年楊芳燦亦有鈔本《飲水詞》,詞僅百馀首。

    道光十二年,汪元浩又因顧貞觀原輯本、通志堂原集本、楊芳燦鈔本、袁通刊本、《昭代詞選》、《名家詞鈔》、《詞彙》、《詞綜》、《詞雅》、《草堂嗣響》、《亦園詞選》,彙輯為《納蘭詞》刊之,詞共三百四十二首。

    光緒六年,許增刻《榆園叢書》,即将此本收入。

    今有正書局又仿刻榆園本,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亦用榆園本。

    開明書店《清名家詞》本,亦據榆園本采錄,特多予續補五首耳。

    憶民國二十二年時,予嘗據各本,分調重編,字句異同,并加校注,凡碑志、序跋、詞話、詞評及容若之小影、墨迹、印章,皆附及之,卷首又冠以張惠衣兄之年譜,此稿原付上海神州國光社排印,讵知社中一度被人搗毀,此稿散失于外,戰前曾有友人見之于上海書肆,越數日往尋,則已售去,今亦不知落于誰手矣。

     容若詞,可分詠物、寫景、抒情三點論之。

    詠物有詠紅姑娘、黃葵、寒柳、秋海棠、梅、風蘭、新柳、春雨、雪花諸題。

    有刻畫外形而詠者,如《詠紅姑娘》雲“霞绡裹處,櫻唇微綻,靺鞨紅殷”,《詠秋海棠》雲“仿佛個人睡起,暈紅不著鉛華”,《詠春雨》雲“似整如欹,才著春寒瘦不支”皆是。

    又如《蔔算子》一首《詠柳》雲: 嬌軟不勝垂,瘦怯那禁舞。

    多事年年二月風,翦出鵝黃縷。

      一種可憐生,落日和煙雨。

    蘇小門前長短條,即漸迷行處。

     所謂“不勝垂”、“那禁舞”、“鵝黃縷”、“長短條”,亦皆就新柳之外形描寫也。

    馮延巳嘗有“一樹櫻桃帶雨紅”之句,容若亦有“深巷賣櫻桃。

    雨馀紅更嬌”之句,寫物态真堪匹敵。

    他若《詠黃葵》雲“為孤情、澹韻判不宜春,矜标格,開向晚秋時候”,《詠風蘭》雲“别樣幽芬,更無濃豔催開處”,《詠梅》雲“别樣清幽,自然标格,莫近東牆”,則就花之神情描寫而隐有寄托者。

    所謂“孤情”、“澹韻”、“别樣幽芬”、“自然标格”,皆一面寫花,一面自道也。

    至《采桑子》一首《詠雪花》雲: 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

    别有根芽。

    不是人間富貴花。

      謝娘别處誰能惜,飄泊天涯。

    寒月悲笳。

    萬裡西風瀚海沙。

     所謂“不是人間富貴花”,更明言個人不慕榮利之志趣。

    複觀其詩,亦足證此種襟抱。

    如《野鶴吟贈友》雲: 鶴生本自野,終歲不見人。

    朝飲碧溪水,暮宿滄江濱。

    忽然被矰繳,翹首盼青雲。

    仆亦本狂士,富貴鴻毛輕。

    欲隐道無由,幡然逐華纓。

    動止類循牆,戢身避高名。

    憐君是知己,習俗苦不更。

    安得從君去,心同流水清。

     所謂“富貴鴻毛輕”,正與“不是人間富貴花”同意,高懷清操,良可欽慕。

    容若扈從南巡,過無錫時,嘗寄顧貞觀一書,極道南方山川風物之勝,頗有意栖隐。

    書末有雲:“倘異日者,脫履宦途,拂衣委巷,漁莊蟹合,足我生涯;藥臼茶铛,銷茲歲月。

    ……恒抱影于林泉,遂忘情于軒冕。

    ”并可見其身雖在高門廣廈,而心則常有山澤魚鳥之想也。

    又《臨江仙》一首詠《寒柳》雲: 疏疏一樹五更寒。

    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

     借物詠懷,尤為偉大。

    一種體念孤寒困郁之深情,昭然若揭,宜陳廷焯、文廷式俱愛賞此首也。

    文氏雲:“此首言中有物,幾令人感激涕零,容若詞亦以此篇為壓卷。

    ”可見其感人之深。

     寫景詞,有寫塞外之景色,有寫江南之景色。

    塞外之層冰積雪,塞外之衰草黃沙,塞外之寒星冷月,塞外之角聲馬聲,皆一一實寫,極沉雄豪宕之緻。

    如其《點绛唇》一首,寫《黃花城早望》雲: 五夜光寒,照來積雪平于棧。

    西風何限。

    自起披衣看。

      對此茫茫,不覺成長歎。

    何時旦。

    曉星欲散。

    飛起平沙雁。

     不假雕琢,自見荒漠之境、苦寒之情,令人慷慨生哀。

    範希文嘗寫塞外黃昏落日之景,有雲“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裡。

    長煙落日孤城閉”,又雲“山映斜陽天接水。

    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凄警異常。

    容若亦多有寫塞外黃昏落日之景者,如雲: 敗葉填溪水已冰。

    夕陽猶照短長亭。

    (《浣溪沙》) 古戍烽煙迷斥堠,夕陽村落解鞍鞯。

    (《浣溪沙》) 一縷斷虹垂樹杪。

    又是亂山殘照。

    (《清平樂》) 一抹晚煙荒戍壘,牛竿斜日舊關城。

    (《浣溪沙》) 落日萬山寒。

    蕭蕭獵馬還。

    (《菩薩蠻》) 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