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容若評傳
關燈
小
中
大
門立雪之風雲。
故容若死後,師亦哭之恸,既為詩以哭之,并為之撰墓志銘。
文中有雲:“其于餘綢缪笃摯,數年之中,殆日以餘之休戚為休戚也。
”可見其師弟間之情誼矣。
容若伉俪甚笃,但二十三歲以前,已賦悼亡,故詞中哀戚之作,率聲淚俱随,凄惋已極。
其于幼弟,亦愛護備至,弟或出,必遣親近僮仆送之,返必往視以為常。
至于友情,更為世所稱道,所交若無錫嚴繩孫、宜興陳維崧、慈溪姜宸英、秀水朱彜尊、吳江吳兆骞、南海梁佩蘭、常熟翁叔元、無錫顧貞觀、無錫秦松齡、錢塘高士奇,皆年長于容若。
繩孫長三十三歲,維崧長三十歲,宸英長二十七歲,彜尊長二十六歲,兆骞長二十四歲,佩蘭長二十三歲,叔元長二十二歲,貞觀長十八歲,松齡長十八歲,士奇長十歲,顧皆投分甚深,唱和甚密。
朋友有患難者,無不慷慨援手,如翁叔元下第,作客十五年不得歸,容若過從慰藉,并為之治行,使得歸省墳墓。
姜宸英奔母喪歸慈溪,容若賦《金縷曲》贈别,并遣使厚為赙恤。
顧貞觀奔母喪,容若贈之以麥舟。
吳兆骞徙甯古塔垂二十年,容若素昧平生,忽見顧貞觀寄之《金縷曲》二首雲: 季子平安否。
便歸來、平生萬事,那堪回首。
行路悠悠誰慰藉,母老家貧子幼。
記不起、從前杯酒。
魑魅搏人應見慣,總輸他、覆雨翻雲手。
冰與雪,周旋久。
淚痕莫滴牛衣透。
數天涯、依然骨肉,幾家能彀。
比似紅顔多命薄,更不如今還有。
隻絕塞、苦寒難受。
廿載包胥承一諾,盼烏頭、馬角終相救。
置此劄,君懷袖。
我亦飄零久。
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
宿昔齊名非忝竊,隻看杜陵窮瘦。
曾不減、夜郎僝僽。
薄命長辭知己别,問人生、到此凄涼否。
千萬恨,為兄剖。
兄生辛未吾丁醜。
共些時、冰霜摧折,早衰蒲柳。
詞賦從今須少作,留取心魂相守。
但願得、河清人壽。
歸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傳身後。
言不盡,觀頓首。
不覺為之泣下數行曰:“河梁生别之詩,山陽死友之傳,得此而三。
此事三千六百日中,弟當以身任之,不俟兄再囑也。
”貞觀曰:“人壽幾何,請以五載為期。
”容若乃懇之父,亦見許,兆骞遂得入關。
他若士之走京師,侘傺而失路者,容若無不親訪慰藉,生館死殡,揮金如土。
或未一造門,而聞聲相思,必緻之乃已。
故容若之喪,有平生未識面者,皆為之出涕。
顧貞觀祭文有雲: 視勳名如糟粕,勢利如塵埃,其于道誼也甚真,特以風雅為性命,朋友為肺腑。
可以知其人矣。
或謂容若似《紅樓夢》中之寶玉,良非無因。
容若曾随康熙帝南巡,過金陵時,為曹雪芹之祖父子清題詞。
雪芹或聞其先人之稱道,或讀其詞,而心儀其為人,以為隔世知己,感念不置,因隐将其性情,寫入小說,自屬可能之事。
故寶玉謂之容若固可,謂之雪芹自況亦無不可。
容若幼讀書,過目不忘,年十三已身通六藝,又善騎射,從康熙帝巡幸,上馬馳獵,拓弓作霹靂聲,無不中。
或據鞍占詩,應诏立就,論者謂其詩有開天風格。
書法慕褚河南,臨本禊帖,間出于《黃庭内景經》。
試進士時,入對殿廷,數千言立就,點畫落紙,無一筆非古人者,讀卷執事各官,鹹歎異焉。
批評文字,有《渌水亭雜識》,十九歲時作,批評文學、哲學、史學、科學,語多精到。
自亦能以意制器,為巧倕所不能。
晚笃意于經史,且欲窺尋性命之學。
曾刊《通志堂經解》一百四十四種,一千七百九十二卷,論經史源流及文章正變,徐乾學嘗歎為老師宿儒所不及。
至政績之可稱者,則有奉使觇梭龍一事。
容若于康熙二十一年秋,奉使觇梭龍,羌道險遠,勞苦萬狀,然卒得其要領還報。
後梭龍輸款,容若已殁,故帝遣宮使,拊其幾筵哭而告之,以憫其勞。
朱彜尊挽詩雲:“出塞同都護,論功過貳師。
”即指此役也。
所選今詞初集,今尚有傳本。
《全唐詩選》、《詞韻正略》、《名家絕句鈔》,今皆不傳。
容若詞,初有《側帽詞》,取小山“側帽風前花滿路”語意。
朝鮮使臣徐良崎購去《側帽詞》及《彈指詞》,并題一絕雲: 使車昨渡海東邊。
攜得新詞二妙傳。
誰料曉風殘月後,而今重見柳屯田。
此本今亦不傳。
康熙十七年,顧貞觀、吳绮共校其《飲水詞》,刊于吳中。
飲水,取佛語“如魚飲水,冷暖自知”意也。
康熙三十年,張純修刊《飲水詩詞集》于揚州,原本流傳甚罕,道光三十五年,有重梓本,前有張祥河序。
鹹豐元年,伍崇曜刻《粵雅堂叢書》,又據張祥河本覆刻。
近有萬松山房本《飲水詩詞集》,則仿張純修原本覆刻,前有康熙三十年魯超序。
康熙三十年,徐乾學輯其遺
故容若死後,師亦哭之恸,既為詩以哭之,并為之撰墓志銘。
文中有雲:“其于餘綢缪笃摯,數年之中,殆日以餘之休戚為休戚也。
”可見其師弟間之情誼矣。
容若伉俪甚笃,但二十三歲以前,已賦悼亡,故詞中哀戚之作,率聲淚俱随,凄惋已極。
其于幼弟,亦愛護備至,弟或出,必遣親近僮仆送之,返必往視以為常。
至于友情,更為世所稱道,所交若無錫嚴繩孫、宜興陳維崧、慈溪姜宸英、秀水朱彜尊、吳江吳兆骞、南海梁佩蘭、常熟翁叔元、無錫顧貞觀、無錫秦松齡、錢塘高士奇,皆年長于容若。
繩孫長三十三歲,維崧長三十歲,宸英長二十七歲,彜尊長二十六歲,兆骞長二十四歲,佩蘭長二十三歲,叔元長二十二歲,貞觀長十八歲,松齡長十八歲,士奇長十歲,顧皆投分甚深,唱和甚密。
朋友有患難者,無不慷慨援手,如翁叔元下第,作客十五年不得歸,容若過從慰藉,并為之治行,使得歸省墳墓。
姜宸英奔母喪歸慈溪,容若賦《金縷曲》贈别,并遣使厚為赙恤。
顧貞觀奔母喪,容若贈之以麥舟。
吳兆骞徙甯古塔垂二十年,容若素昧平生,忽見顧貞觀寄之《金縷曲》二首雲: 季子平安否。
便歸來、平生萬事,那堪回首。
行路悠悠誰慰藉,母老家貧子幼。
記不起、從前杯酒。
魑魅搏人應見慣,總輸他、覆雨翻雲手。
冰與雪,周旋久。
淚痕莫滴牛衣透。
數天涯、依然骨肉,幾家能彀。
比似紅顔多命薄,更不如今還有。
隻絕塞、苦寒難受。
廿載包胥承一諾,盼烏頭、馬角終相救。
置此劄,君懷袖。
我亦飄零久。
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
宿昔齊名非忝竊,隻看杜陵窮瘦。
曾不減、夜郎僝僽。
薄命長辭知己别,問人生、到此凄涼否。
千萬恨,為兄剖。
兄生辛未吾丁醜。
共些時、冰霜摧折,早衰蒲柳。
詞賦從今須少作,留取心魂相守。
但願得、河清人壽。
歸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傳身後。
言不盡,觀頓首。
不覺為之泣下數行曰:“河梁生别之詩,山陽死友之傳,得此而三。
此事三千六百日中,弟當以身任之,不俟兄再囑也。
”貞觀曰:“人壽幾何,請以五載為期。
”容若乃懇之父,亦見許,兆骞遂得入關。
他若士之走京師,侘傺而失路者,容若無不親訪慰藉,生館死殡,揮金如土。
或未一造門,而聞聲相思,必緻之乃已。
故容若之喪,有平生未識面者,皆為之出涕。
顧貞觀祭文有雲: 視勳名如糟粕,勢利如塵埃,其于道誼也甚真,特以風雅為性命,朋友為肺腑。
可以知其人矣。
或謂容若似《紅樓夢》中之寶玉,良非無因。
容若曾随康熙帝南巡,過金陵時,為曹雪芹之祖父子清題詞。
雪芹或聞其先人之稱道,或讀其詞,而心儀其為人,以為隔世知己,感念不置,因隐将其性情,寫入小說,自屬可能之事。
故寶玉謂之容若固可,謂之雪芹自況亦無不可。
容若幼讀書,過目不忘,年十三已身通六藝,又善騎射,從康熙帝巡幸,上馬馳獵,拓弓作霹靂聲,無不中。
或據鞍占詩,應诏立就,論者謂其詩有開天風格。
書法慕褚河南,臨本禊帖,間出于《黃庭内景經》。
試進士時,入對殿廷,數千言立就,點畫落紙,無一筆非古人者,讀卷執事各官,鹹歎異焉。
批評文字,有《渌水亭雜識》,十九歲時作,批評文學、哲學、史學、科學,語多精到。
自亦能以意制器,為巧倕所不能。
晚笃意于經史,且欲窺尋性命之學。
曾刊《通志堂經解》一百四十四種,一千七百九十二卷,論經史源流及文章正變,徐乾學嘗歎為老師宿儒所不及。
至政績之可稱者,則有奉使觇梭龍一事。
容若于康熙二十一年秋,奉使觇梭龍,羌道險遠,勞苦萬狀,然卒得其要領還報。
後梭龍輸款,容若已殁,故帝遣宮使,拊其幾筵哭而告之,以憫其勞。
朱彜尊挽詩雲:“出塞同都護,論功過貳師。
”即指此役也。
所選今詞初集,今尚有傳本。
《全唐詩選》、《詞韻正略》、《名家絕句鈔》,今皆不傳。
容若詞,初有《側帽詞》,取小山“側帽風前花滿路”語意。
朝鮮使臣徐良崎購去《側帽詞》及《彈指詞》,并題一絕雲: 使車昨渡海東邊。
攜得新詞二妙傳。
誰料曉風殘月後,而今重見柳屯田。
此本今亦不傳。
康熙十七年,顧貞觀、吳绮共校其《飲水詞》,刊于吳中。
飲水,取佛語“如魚飲水,冷暖自知”意也。
康熙三十年,張純修刊《飲水詩詞集》于揚州,原本流傳甚罕,道光三十五年,有重梓本,前有張祥河序。
鹹豐元年,伍崇曜刻《粵雅堂叢書》,又據張祥河本覆刻。
近有萬松山房本《飲水詩詞集》,則仿張純修原本覆刻,前有康熙三十年魯超序。
康熙三十年,徐乾學輯其遺